陸贄,唐朝著名政治家
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
,憑借著自己杰出的智謀才略,成功地輔佐劉邦成為大漢的開國皇帝,也在后世收獲了一枚名為蘇軾的粉絲。蘇軾還專門為張良寫了一篇《留侯論》,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在文中對張良極盡贊美,說他是真正的豪杰之士然而在另一篇名為《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的文章中,蘇軾卻說張良的智謀文章比不上唐朝的宰相陸贄
這個陸贄是何等人也?能夠讓張良的小迷弟蘇東坡
大歷十四年(779年),38歲的皇太子李適繼位登基
這個任務毫無疑問是艱巨而遙遠的
,唐德宗認為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足夠強大的人才板子,他在第一時間里想到了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陸贄,這是由于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了陸贄的名聲,知道這個人18歲就考中進士,在地方為官時也有很好的事跡流傳。唐德宗將陸贄召到自己身邊擔任翰林學士,翰林學士這個官職在歷史上大大有名
,最著名的自然就是李白,現(xiàn)在人們提到李白時幾乎都會說上一句李翰林,但其實李白當年擔任的并不時正經(jīng)的翰林學士,而是翰林待詔。翰林學士那是專門給皇帝起草重要文書的,是皇帝身邊的心腹重臣
,擔任翰林學士的大臣,通常可以升到宰相。而翰林待詔則主要是給皇帝解悶的,并不參與政事,所以唐玄宗悶了就找李白去寫詩,而李白沒事時就自己喝酒玩,感慨自己仕途不暢,若他擔任的是陸贄所擔任的翰林學士,那他就不會為仕途發(fā)愁了。陸贄針對如何治理國家這個宏大的話題
,一共向唐德宗提出了6個總的建議,主要細分為體察民情、考察地方官政績、選拔人才、管理財政、安定疲民、精簡官員,并且在這六個問題上都有著具體可行的方針,因此得到唐德宗的信任此時的陸贄作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
,盡管還沒有成為正式的宰相,但卻儼然已經(jīng)在行使宰相的職能,因此被人們稱為“內(nèi)相”。有句老話叫做“初見使人欣
,久處使人煩”,在剛剛開始相處的時候,那總是使人極其開心的,能夠有一段如膠似漆的好時光,但久而久之,對方的缺點就會在自己眼中暴露出來,慢慢的看到對方就會決定煩悶了,唐德宗對陸贄就是這么個情況,因為陸贄有時候會否定他的建議,因此唐德宗心里很不開心。正是因為唐德宗心里的這份不開心
,陸贄盡管才能、品德以及資歷都早就達到了宰相的標準,但還是被唐德宗壓了很多年,一直到貞元八年(792年)才正式稱為宰相。陸贄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夢想著能夠造就孔子所希望的圣人之治
,在任期間以“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自許,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當時官場的風氣很是寬松,幾乎每個官員都會收受賄賂,陸贄對此很是不滿,但也無力改變,只是從自己做起,堅決不受任何賄賂,希望能夠樹立起一個讓時代學習的標桿。尤其是與地方藩鎮(zhèn)交往的時候,陸贄更是不僅不收金錢
,連土特產(chǎn)什么之類的小禮物都不會收唐德宗因此認為陸贄有些不合時宜
翻譯過來就是說
這就很有意思了,唐德宗為何要專門說鞋子可以收呢?難道是陸贄曾經(jīng)穿了個破鞋被他知道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8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