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畝之事 ,百谷滋阜。圣德所感
,無不著焉
。神芝發(fā)其異色,靈苗擢其嘉穎
,陸地丹蕖,駢生如蓋
,香露滴瀝
,下流成池,因為豢龍之圃
。朱草蔓衍于街衢,卿云蔚藹于叢薄
,筑圓丘以祀朝日
,飾瑤階以揖夜光。奏九天之和樂
,百獸率舞,八音克諧
,木石潤澤
。時有流云灑液,是謂“霞漿”
,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有石璘之玉
,號曰“夜明”,以暗投水
,浮而不滅
。當(dāng)斯之時
,漸革庖犧之樸,辨文物之用
。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
,以植于田
,食者老而不死。采峻鍰之銅以為器
。峻鍰,山名也
。下有金井
,白氣冠其上。人升于其間
,雷霆之聲,在于地下
。井中之金柔弱
,可以緘縢也。
錄曰:謹(jǐn)按《周易》云:伏羲為上古,觀文于天,察理于地
,俯仰二儀
,經(jīng)綸萬象,至德備于冥昧
,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圖書著其跡
,河洛表其文
。變太素之質(zhì),改淳遠(yuǎn)之化
,三才之位既立,四維之義乃張
。禮樂文物
,自茲而始。降于下代
,漸相移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栋怂鳌份d其遐軌,《九丘》紀(jì)其淳化,備昭籍菉,編列柱史。考驗先經(jīng),刊詳往誥,事列方典,取征群籍,博采百家,求詳可證
。按《山海經(jīng)》云:“棠帝之山
,出浮水玉。巫閭之地
,其木多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弊苑堑勒嫠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理會冥旨,與四時齊其契
,精靈協(xié)其德,禎祥之異
,胡可致哉
!故使跡感誠著,幽只不藏其寶
,只心剪害,殊性之類必馴也
。以降露成池
,蓄龍為圃。及乎夏代
,世載綿絕,時有豢龍之官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贾T遐籍,由斯立矣
。
——————選自《拾遺記》
神農(nóng)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
,生炎帝,人身牛首
,長於姜水,有圣德
。以火承木
,位在南方,主夏
,故謂之炎帝
,都於陳
,作五弦之琴
。凡八世,帝承
、帝臨、帝明
、帝直
、帝來、帝哀
、帝揄岡
。又曰本起烈山
,或時稱之
,一號魁隗氏,是為農(nóng)皇
,或曰帝炎
。時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
,炎帝退而修德
,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炎帝
,營都於魯。重八卦之?dāng)?shù)
,究八八之體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
,葬長沙
。
——————選自《帝王世紀(jì)》
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 ,食蠃蚌之肉,時多疹病毒傷之害
。於是神農(nóng)乃始教民播種五穀
,相土地之宜,燥濕肥磽高下
,嘗百草之滋味、泉水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
。當(dāng)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
神農(nóng)之治天下也,神農(nóng)馳於國中,知不出於四域
,懷其仁試之心;甘雨以時
,五穀蕃殖;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月省時考,終歲獻(xiàn)貢
;以時嘗穀
,祀于明堂
。明堂之制
,有善而無惡;風(fēng)雨不能襲
,燥濕不能傷
;養(yǎng)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愨
,不忿爭而財足
,不勞形而成功,因天地之貢資而與之和同
。是故威厲而不試
,刑措而不用
,法省而不煩,教化如神
。其地南至交趾
,北至幽都
,東至陽谷
,西至三危,莫不聽從
。當(dāng)此之時
,法寬刑緩
,囹圄空虛
,而天下壹俗,莫懷奸心
。
神農(nóng)皇帝襲九空 ,重九望
。(九空
,九天也。九望
,九地也
。)
——————選自《淮南子》
神農(nóng)以為走獸難以久養(yǎng)民,乃求可食之物
,嘗百草實,察咸苦之味
,教民食穀
。
——————選自《賈誼書》
神農(nóng)嘗百草,嘗五穀,蒸民乃粒食。
——————選自陸景《典略》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伏羲
下一篇:
廣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