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志撰著的重視與相關理論
清王朝非常重視方志的修纂工作
。清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為配合《一統(tǒng)志》的編修,康熙帝就曾命各省督撫聘集宿儒名賢接古續(xù)今這一時期結合方志的編修
關于方志理論的闡述
(1)清初顧炎武
清初顧炎武在編寫《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著作基礎上
(2)戴震等考據(jù)地理派修志理論
考據(jù)地理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震
一方之志,茍簡不可
所以,洪亮吉所撰《乾隆直隸邠州志》
(3)章學誠與方志史志學派
與考據(jù)地理派同時,是以章學誠(公元1738—1801年)等為代表的方志史志學派
首先
“史家法度”是指修志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
。即所謂“三長”:識足以斷凡例,明足以決去取,公足以絕請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五難”
、“八忌”、“四要”是指在修志時,注意克服清晰天度難,考衷古界難,調(diào)劑眾議難,廣征藏書難,預杜是非難(五難);排除“八忌”:忌條理混雜,忌詳略失體,忌偏尚文辭,忌妝點名勝,忌推翻舊案,忌浮記功績,忌泥古不變,忌貪載傳奇稍晚于章學誠的鄒漢勛(公元1805—1853年)對方志編修也進行了實踐和理論總結。他纂修過《貴陽府志》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顏真卿與海陸變遷的認識
下一篇: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線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