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飲
常山飲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常山飲
處方 : 知母炮制 : 上件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瘧疾。凡瘧疾
,蓋因外邪客于風府,生冷之物內(nèi)傷脾胃,或先寒后熱,或先熱后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并發(fā),或間日一發(fā)。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痛惡心用法用量 : 每服三錢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常山飲
處方 : 知母 川常山 草果 甘草(炙)各1千克 良姜600克 烏梅(去仁)500克制法 : 上藥研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主勞瘧
。寒則肢體顫掉,熱則全身如燒,頭痛惡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腸鳴腹痛。用法用量 : 每服9克
,以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常山飲
處方 : 常山 川山甲(醋炙)木通 秦艽各7.5克 辰砂0.5(別研)甘草(炙)15克制法 : 上銼為散
,作一劑。功能主治 : 主體虛及年老之勞瘧
。用法用量 : 用水450毫升
,加烏梅、大棗各7枚,煎至80毫升,再入湯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辰砂,溫服。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常山飲
處方 : 常山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知母(焙)3分,白頭翁3分,甘草(炙,銼)3分,柴胡(去苗)3分,青蒿1握,桃枝1握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匕
,酒1盞半,入蔥白、薤白各3寸,切,浸1宿,煎取8分,去滓,空心溫服,欲發(fā)時再服。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常山飲
處方 : 常山2兩,干漆(炒煙出)3分,甘草(炙銼)1兩,豉(生用)1合。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山嵐瘴氣
,面黃力劣,寒熱往來,心胸煩悶。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
,同煎8分,去滓,空心溫服。吐出黃痰效。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常山飲
處方 : 常山(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兩,草豆蔻(去皮)2枚,肉豆蔻(去殼)2枚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山嵐瘴瘧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常山飲
處方 : 常山半兩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功能主治 : 一切瘴瘧。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三因》卷六:常山飲
處方 : 常山1分,川山甲(醋炙)1分,木通1分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勞瘧
用法用量 : 水3盞
摘錄 : 《三因》卷六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常山飲
處方 : 常山1兩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瘧病。手足苦煩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局方》卷八(紹興續(xù)添方):常山飲
別名 : 太醫(yī)常山飲處方 : 知母2斤,川常山2斤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太醫(yī)常山飲(《三因》卷六)
、常山飲子(《衛(wèi)生寶鑒》卷十六)。摘錄 : 《局方》卷八(紹興續(xù)添方)
《活幼心書》卷下:常山飲
處方 : 常山2兩,檳榔2兩制法 : 前2味各銼片,各用醇酒釀1宿
功能主治 : 瘧后單熱不退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注意 : 忌雞
摘錄 : 《活幼心書》卷下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飲
處方 : 常山1兩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瘧疾
。先寒后熱,四肢黃瘦,頭痛。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
,水1盞半,入蔥、薤白各3寸,切碎,煎取1盞,去滓,分2服,發(fā)前及發(fā)時熱服之。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圣濟總錄》卷一六二:常山飲
處方 : 常山1兩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寒熱瘧。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生姜3片,棗2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當未發(fā)前溫服。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理瀹》:常山飲
處方 : 常山、草果、陳皮、甘草。功能主治 : 老年瘧疾。
用法用量 : 炒
,嗅。不必煎食亦愈。摘錄 : 《理瀹》
《張氏醫(yī)通》卷十三:常山飲
處方 : 常山(醋炒)1錢,檳榔1錢,青皮(炒)1錢,甘草1錢,當歸1錢,穿山甲(煅)8分(世本作木通),黑豆40粒,生姜7片。功能主治 : 瘧發(fā)晡時至夜不止
,脈實邪盛者。用法用量 : 水
、酒各半,煎露1宿,侵晨熱服。各家論述 : 《醫(yī)略六書》:邪盛于中
,陽明受病而瘧發(fā)晡時,營陰暗傷故夜熱不止焉。當歸養(yǎng)血益營,黑豆益陰補腎,使營陰內(nèi)充則瘧邪不至深入陰分摘錄 : 《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廣嗣紀要》卷十一:常山飲
處方 : 知母2錢,川常山2錢,炙甘草1錢,烏梅2錢,桃枝7寸。功能主治 : 妊娠痎瘧初起。
用法用量 : 酒
、水各盅半煎,露1宿,發(fā)日五更溫服。如吐勿忌,將吐即愈。摘錄 : 《廣嗣紀要》卷十一
《醫(yī)方大成》引張氏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五):常山飲
別名 : 恒山飲處方 : 常山、人參(去蘆)
、茯苓、草果、知母、貝母、甘草、半夏曲、厚樸(姜汁制1宿,炒黃色)各等分。功能主治 : 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 : 恒山飲(《普濟方》卷三九)
注意 : 忌雞、羊
摘錄 : 《醫(yī)方大成》引張氏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五)
《朱氏集驗方》卷二:常山飲
處方 : 常山制法 :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加生姜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二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飲
處方 : 常山半兩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諸瘧。寒熱不巳
用法用量 : 以酒1升2合,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醫(yī)方集解》引《局方》:常山飲
處方 : 常山(燒酒炒)2錢功能主治 : 祛痰截瘧
用法用量 : 半酒半水煎
各家論述 : 此足少陰太陰藥也。古云:無痰不作瘧
摘錄 : 《醫(yī)方集解》引《局方》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飲
處方 : 常山(銼炒)半兩,甘草(銼炒)1分,烏梅7枚(捶碎,去核焙),青蒿(焙)1分。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癉瘧。但熱不寒
,煩渴不止。用法用量 : 即以小便1盞,水1盞
,酒1盞,煎至1盞,去滓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博濟》卷四:常山飲
處方 : 常山、石膏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血海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2盞
摘錄 : 《博濟》卷四
《慎齋遺書》卷八:常山飲
處方 : 常山功能主治 : 瘴氣發(fā)瘧
。用法用量 : 水煎
摘錄 : 《慎齋遺書》卷八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常山飲
組成 : 常山三錢(9克)、草果三錢(9克)、檳榔三錢(9克)、知母三錢(9克)、貝母三錢(9克)、烏梅三錢(9克)、煨生姜三片、大棗五枚。用法 : 水煎
,煮沸后入陳酒一匙,瘧疾發(fā)作前3小時左右服。功效 : 截瘧祛痰
。主治 : 主治瘧疾發(fā)作較久不止
,熱較高,舌干口渴。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瘧疾
。由于常山具有強烈的致吐等不良反應(yīng)以及可致肝、腎病理損害的毒副反應(yīng),并且瘧原蟲對常山具有抗藥性,因此臨床應(yīng)用受到了限制。方解 : 古云:無痰不作瘧
。陰陽不和則瘧作。本方以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檳榔下氣破積,消食行痰;知母滋陰,治陽明獨勝之火;草果辛熱,能治太陰獨勝之寒;貝母清火散結(jié),瀉熱除痰;烏梅酸斂澀收現(xiàn)代研究 :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常山的水煎劑及醇提液對瘧疾有顯著的療效,并有降壓、興奮子宮、抗腫瘤、抗流感病毒、抗阿米巴原蟲等作用。常山的有效成分常山堿及其衍生物常山酮已被證實具有肯定的抗瘧疾、抗球蟲病等作用以及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zhuǎn)移效果。方歌 : 常山飲中知貝取,烏梅草果檳榔聚
,姜棗酒水煎露之,劫痰截瘧功堪詡。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關(guān)于醫(yī)藥的七言詩句
1.關(guān)于醫(yī)藥的詩句中藥詩六首
有福之女
身處重樓觀玉竹
,面施輕粉著蟬衣。杯斟白酒胡麻飯,海馬將軍喜遠歸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
,鐵腳靈仙鬼見愁。十大功勞金不換
,紅花月季上烏頭。有備無患
六月雪飛夏枯草,常山獨活白頭翁
。余糧小豆陳倉米
,故紙防風靜守宮。休閑之人
金箔河車千里光
,使君夜合臥蛇床。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
。贊譽紅娘
紅娘笑立南星夜
,鬢插金釵石決明。忘卻防風傳蜜語
,含羞大力助張生。小園觀景
蝴蝶雙雙飛紫菀,時當半夏賞絲瓜
滿園玉果金錢草
2.形容醫(yī)藥的詩句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
端陽半夏五月天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細辛將奴想
,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
,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中藥名聯(lián)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離情抑郁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
欲續(xù)斷弦未得
北宋 洪皓 集藥名次韻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
3.關(guān)于醫(yī)藥的古詩一、蟬:“四載孕育一暑鳴
今秋隨風且歸去,尚留金縷退翳陰
首烏補腎烏須發(fā),夜交養(yǎng)心安神寧
疏散少陽經(jīng)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