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國學(xué)經(jīng)典網(wǎng)

      青葙子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中藥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23:36:22

      《中國藥典》:青葙子

      拼音注音 : Qīnɡ Xiānɡ Zǐ

      別名 : 野雞冠花

      、狗尾花
      、狗尾莧

      英文名 : SEMEN CELOSIAE

      來源 : 本品為莧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曬干

      ,收集種子,除去雜質(zhì)

      性狀 : 本品呈扁圓形

      ,少數(shù)呈圓腎形,直徑1~1.5mm
      。表面黑色或紅黑色
      ,光亮,中間微隆起
      ,側(cè)邊微凹處有種臍
      。種皮薄而脆。無臭
      ,無味

      貯藏 : 置干燥處。

      歸經(jīng) : 歸肝經(jīng)

      性味 :

      ,微寒。

      功能主治 : 清肝

      ,明目
      ,退翳。用于肝熱目赤
      ,眼生翳膜
      ,視物昏花,肝火眩暈

      用法用量 : 9~15g

      備注 : (1)青葙子一藥,在上海地區(qū)別名“草決明”

      。在廣東等地區(qū)將決明子稱為“草決明”
      。為了避免混淆,建議處方使用原植物名稱
      ,勿用“草決明”別名
      。(2)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又有擴(kuò)散瞳孔的作用
      ,故對肝腎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
      ,不宜應(yīng)用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青葙子

      拼音注音 : Qīnɡ Xiānɡ Zǐ

      別名 : 草決明(《本經(jīng)》),牛尾花子(《中藥材手冊》)

      ,狗尾巴子(《四川中藥志》)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莧科植物青葙的種子。8~10月間采收

      ,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
      ,曬干;搓出種子
      ,除去雜質(zhì)
      ,曬干。

      性狀 : 干燥種子扁圓形

      ,中心較邊緣稍厚
      ,直徑1~1.5毫米,厚約0.5毫米
      。表面平滑
      ,黑色,有光澤
      ,側(cè)面有一微凹的臍點
      。種皮薄而脆,易破碎
      ,內(nèi)面白色
      ,微臭。商品中常有殘留的黃白色果殼包被于種子上端
      ,果殼如帽狀
      ,頂端有一細(xì)絲狀的花柱
      ,長約4~5毫米
      。以色黑光亮
      、飽滿者佳
      。全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莧科植物雞冠花的種子(雞冠子)不少地區(qū)習(xí)慣作青葙子使用
      ,并已有較長的歷史
      。二者外形相似
      ,區(qū)別點在于:雞冠果殼上殘留的花柱,長約0.2~0.3厘米
      ,約比青葙短1/3左右
      ;如以擴(kuò)大鏡觀察,雞冠子表面有細(xì)小的凹點
      ,而青葙子則不甚顯著
      。參見"雞冠子"條

      化學(xué)成分 : 含脂肪油和豐富的硝酸鉀,尚含煙酸

      歸經(jīng) : ①《滇南本草》:"入肝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二經(jīng)
      。"

      性味 :

      ,涼。①《藥性論》:"味苦
      ,平
      ,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寒
      ,味甘微苦
      。"③《品匯精要》:"味苦,性微寒
      ,無毒
      。"

      注意 : 《本草備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熱

      ,清肝火
      。治目赤腫痛,障翳
      ,高血壓
      ,鼻衄,皮膚風(fēng)熱瘙癢
      ,疥癩
      。①《本經(jīng)》:"療唇口青。"②《藥性論》:"治肝臟熱毒沖眼
      ,赤障
      、青盲、翳腫
      。主惡瘡疥瘙
      ,治下部蟲露瘡。"③《日華子本草》:"治五臟邪氣
      ,益腦髓
      ,明耳目,鎮(zhèn)肝
      ,堅筋骨
      ,去風(fēng)寒濕痹。"④《滇南本草》:"明目
      。治淚澀難開
      ,白翳遮睛
      。"⑤《本草原始》:"除心經(jīng)火邪。"⑥《會約醫(yī)鏡》:"去風(fēng)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5錢。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熱淚眼:青葙子五錢

      ,雞肝燉服
      。(《泉州本草》)②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錢
      ,烏棗一兩
      。開水沖燉,飯前服
      。(《閩東本草》)③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
      。(《廣利方》)④治頭風(fēng)痛:青葙子五錢至一兩。煎水服
      。(《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高血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喝∏噍僮?兩,水煎2次
      ,濾液混合
      ,每日3次分服,臨床試治5例
      ,血壓均在160~230/100~135毫米汞柱之間
      ,經(jīng)用藥1周后,血壓降至125~145/78~90毫米汞柱

      各家論述 : 《綱目》:"青葙子治眼

      ,與決明子、莧實同功
      ,《本經(jīng)》雖不言治眼
      ,而云一名草決明,主唇口青
      ,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
      。目者肝之竅
      ,唇口青者
      ,足厥陰經(jīng)之證;古方除熱亦多用之
      ,青葙子之為厥陰藥
      ,又可知矣,況用之治目
      ,往往有驗
      ,尤可征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青葙子

      拼音注音 : Qīnɡ Xiānɡ Zǐ

      別名 : 草決明、野雞冠花子

      、狗尾巴子
      、牛尾巴花子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青葙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osia argentea L.采收和儲藏:7~9月種子成熟
      ,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曬干,搓出種子
      ,過篩或簸凈果殼等雜質(zhì)即可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坡地、路邊

      、平原較干燥的向陽處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野生或栽培。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

      ,高30-90cm
      。全株無毛。莖直立
      ,通常上部分枝
      ,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
      。單葉互生
      ;葉柄長2-15mm,或無柄
      ;葉片紙質(zhì)
      ,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外形,長5-9cm
      ,寬1-3cm
      ,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狹且稍下延
      ,全緣
      。花著生甚密
      ,初為淡紅色
      ,后變?yōu)殂y白色,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項或分枝頂
      ,呈圓柱形或圓錐形
      ,長3-10cm,苞片
      、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質(zhì)
      ,白色光亮
      ;花被片5,白色或粉紅色
      ,披針形
      ;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狀
      ,花藥紫色
      。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
      ,上部作帽狀脫落
      ,頂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內(nèi)
      。種子扁圓形
      ,黑色,光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8月.果期6-10月。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

      。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上栽培為宜
      。忌積水
      ,低洼地不宜種植。栽培技術(shù) 用種于繁殖
      。應(yīng)選穗長
      、分枝多、產(chǎn)量高的植株采種子作種用
      。青葙與雞冠花易雜交
      ,顯著影響產(chǎn)量,故留種應(yīng)注意與雞冠花隔離種植
      ,以保證純種
      。種子發(fā)芽率70%~80%,發(fā)芽適溫為25℃
      ,在20~30℃內(nèi)發(fā)芽良好
      。春播3~4月,開1.3m的畦
      ,條播
      ,按行距30cm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nèi)
      ,覆土0.5cm
      ,稍加鎮(zhèn)壓,澆水
      。每1hm2用種量4.5~6.0kg
      。穴播,按行株距各約25cm開穴
      ,深5~6cm
      ,做到穴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后
      ,拌少量火灰
      ,作成種子灰,勻撒穴里
      ,再蓋火灰一層
      。每1hm2用種量3.75kg。田間管理 出苗后
      ,中耕除草3次
      ,第1次在苗高4~7cm時,松土除草
      ;第2次在苗高17cm左右時
      ,淺薅除草,并進(jìn)行勻苗
      、補苗
      ,每穴苗3~4株;第3次在初現(xiàn)花時進(jìn)行
      ,結(jié)合培土
      ,防止倒伏。在每次中耕除草后
      ,結(jié)合追肥
      ,施人糞尿、硫酸按
      、過磷酸鈣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蚜蟲等。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

      ,中央微隆起
      ,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
      ,光亮
      ,于擴(kuò)大鏡下觀察,可見網(wǎng)狀紋理,側(cè)邊微凹處為種臍
      。種子易粘手
      ,種皮薄而脆,胚乳類白色
      。氣無
      ,味淡。(圖2)以粒飽滿
      、色黑
      、光亮者為佳。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黑灰色
      。①種皮表皮細(xì)胞暗棕紅色
      。斷面現(xiàn)類方形,徑向27-56μm
      ,切向約至35μm
      ,外壁色深,極厚
      ,具垂直或稍斜向的條狀增厚
      ,徑向壁稍厚,彎曲
      ;表面觀細(xì)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
      ,直徑15-37μm,具致密網(wǎng)狀增厚紋理
      。②種皮內(nèi)表皮細(xì)胞多角形
      ,具細(xì)密平行的角質(zhì)紋理。另有色素層細(xì)胞
      、胚乳細(xì)胞及草酸鈣方晶
      。(圖3)

      化學(xué)成分 : 青葙子含脂肪油約15%、淀粉30.8%

      、煙酸約14μg/g及豐富的硝酸鉀[1-4]
      。所含脂肪油稱為青葙子油脂(celosia oil)[5]。

      藥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品煎劑對綠膿桿菌有較強(qiáng)抑制作用

      ,感染傷口經(jīng)用10%煎劑
      ,綠膿桿菌不再生長,對傷口無明顯刺激
      。2.干粉能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
      。3.有降眼壓作用 青葙子水煎液(每1ml相當(dāng)于1g生藥)對正常家兔瞳無明顯影響,連續(xù)用藥6天后
      ,眼壓有輕度下降
      ,和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
      ,但不能阻止水負(fù)荷后的眼壓升高。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性寒

      注意 : 《本草備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功能主治 : 祛民熱;清肝火

      ;明目退翳
      。主目赤腫痛
      ;眼生翳膜
      ;視物昏花;高血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衄;皮膚風(fēng)熱瘙癢
      ;瘡癬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15g。外用:適量
      ,研末調(diào)敷
      ;搗汁灌鼻。

      各家論述 : 1.《本草綱目》:青葙子治眼

      ,與決明子
      、莧實同功,《本經(jīng)》雖不言治眼
      ,而云一名草決明
      ,主唇口青,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
      。目者肝之竅
      ,唇口青者,足厥陰經(jīng)之證
      ,古方除熱亦多用之
      ,青葙子之為厥陰藥,又可知矣
      ,況用之治目
      ,往往有驗,尤可征
      。2.《本經(jīng)逢原》:青葙子
      ,治風(fēng)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
      。其治風(fēng)瘙身癢
      ,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jīng)中血脈之風(fēng)熱也。3.《本草正義》:青葙
      ,即雞冠花之同類
      。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郁熱
      ,故目科風(fēng)熱肝火諸癥統(tǒng)以治之
      。4.《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療唇口青。5.《藥性論》:治肝臟熱毒沖眼
      ,赤障
      、青盲、翳腫
      。主惡瘡疥瘙
      ,治下部蟲?瘡。6.《日華子本草》:治五臟邪氣
      ,益腦髓
      ,明耳目,鎮(zhèn)肝
      ,堅筋骨
      ,去風(fēng)寒濕痹。7.《滇南本草》:明目
      。治淚澀難開
      ,白翳遮睛。8.《本草原始》:除心經(jīng)火邪
      。9.《會約醫(yī)鏡》:去風(fēng)熱

      摘錄 : 《中華本草》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薦文章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2023-07-17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辣椒莖
      2023-07-13
      辣椒莖
      鮫魚膽
      2023-07-13
      鮫魚膽
      九龍根
      2023-07-13
      九龍根
      沙斑雞
      2023-07-13
      沙斑雞
      山葡萄
      2023-07-13
      山葡萄
      馬蹬草
      2023-07-13
      馬蹬草
      毛軸莎草
      2023-07-13
      毛軸莎草
      龍骨
      2023-05-04
      龍骨
      龍須參
      2023-05-04
      龍須參
      鱧魚血
      2023-05-04
      鱧魚血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

      !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
      !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
      ,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