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艾灸治好肝硬化

">
  •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怎樣艾灸治好肝硬化

      時(shí)間: 閱讀:662

      怎樣艾灸治好肝硬化


      最佳回答

      佩蘭

      佩蘭

      2023-07-17 10:17:11

      艾灸治療肝硬化

      ,對(duì)于肝郁氣滯型的患者
      ,一般使用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
      ,隔天灸一次,每次艾灸15分鐘左右的時(shí)間
      ,一般情況下一個(gè)月為一個(gè)療程
      。也可以艾灸三陰交穴。對(duì)于改善腹痛
      ,腸鳴
      ,腹脹等等有著不錯(cuò)的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周口-李**
        回復(fù)
        2023-07-17 13:13:40

        1 林賽氏指甲艾灸方向

        林賽氏指甲本身只是一種或多種疾病在局部的表現(xiàn)

        ,所以艾灸治療不應(yīng)該是針對(duì)林賽氏指甲
        ,而是應(yīng)該以引起林賽氏指甲的疾病為方向來進(jìn)行艾灸,而林賽氏指甲一般是繼發(fā)于慢性腎衰竭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發(fā)生肝硬化后
        ,所以林賽氏指甲艾灸可以按照慢性腎衰竭以及肝硬化來艾灸

        2 慢性腎衰竭艾灸腎俞

        定位: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腎之背俞穴

        。在腰部當(dāng)?shù)?腰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功效主治:主治遺精

        ,陽萎,遺尿
        ,溺血
        ,泄瀉,頭昏
        ,目眩
        ,耳鳴,耳聾
        ,虛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
        ,赤白帶下
        ,痛經(jīng)
        ,水腫,腰痛
        ,及腎炎
        ,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
        ,坐骨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衰弱等
        ,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腎俞穴5-10壯;或艾條灸腎俞穴10-20分鐘

        章門

        定位:屬足厥陰肝經(jīng)

        。脾之募穴
        。足厥陰、少陽之會(huì)
        。章門穴于人體的側(cè)腹部
        ,當(dāng)?shù)?1肋游離端的下方。

        功效主治:主治胸脅滿痛

        ,腹脹
        ,腸鳴,嘔吐
        ,泄瀉
        ,痞塊,背強(qiáng)腰痛
        ,及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
        ,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3-5壯;或艾條灸脾俞穴5-15分鐘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cè)

        ,當(dāng)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取穴時(shí),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
        ,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

        ,惡心,嘔吐
        ,呃逆
        ,噎膈,納呆
        ,消化不良,腹痛
        ,腹脹
        ,腸鳴,泄瀉
        ,痢疾
        ,便秘,腸癰
        ,乳癰,目疾
        ,喉痹
        ,頭痛,失眠
        ,眩暈
        ,心悸,怔忡
        ,氣喘
        ,虛勞
        ,黃疸
        ,水腫
        ,癲癇
        ,下肢痹痛,癱瘓或麻痹
        ,腳氣
        ,急、慢性胃腸炎
        ,潰瘍病
        ,胰腺炎,膽囊炎
        ,闌尾炎
        ,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
        ,小兒?jiǎn)渭冃韵涣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并有?qiáng)壯作用,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足三里穴5-10壯

        ;或艾條灸足三里穴10-30分鐘

        太溪

        定位:屬足少陰腎經(jīng)

        。輸(土)、原穴
        。取穴時(shí)
        ,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shì)
        ,太溪穴位于足內(nèi)側(cè)
        ,內(nèi)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主治:主治腎臟病

        、牙痛、喉嚨腫痛
        、氣喘
        、支氣管炎、手腳冰涼
        、女性生理不順
        、關(guān)節(jié)炎、精力不濟(jì)
        、手腳無力
        、風(fēng)濕痛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太溪穴3-5壯

        ;或艾條灸太溪穴5-10分鐘

        脾俞

        定位: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脾之背俞穴。在背部

        ,當(dāng)?shù)谑恍刈导幌拢蚤_1.5寸處

        功效主治:主治脘腹脹痛,胸脅支滿

        ,嘔吐噎膈,黃疸
        ,泄瀉
        ,鼓脹,痢疾
        ,便血
        ,帶下及胃炎,消化性潰瘍
        ,胃下垂
        ,肝炎,糖尿病
        ,消化不良
        ,貧血等,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5-10壯

        ;或艾條灸脾俞穴10-20分鐘。

        3 肝硬化艾灸期門

        定位:足厥陰肝經(jīng)穴

        。在胸部,當(dāng)乳頭直下
        ,第6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4寸。肝的募穴

        功效主治:主治胸脅滿痛

        ,黃疸,嘔吐
        ,呃逆
        ,腹脹,脅下積聚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期門穴3-5壯

        ;或艾條灸期門穴3-10分鐘。

        中脘

        定位:屬任脈

        。任脈
        、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huì)
        。胃之募穴
        。八會(huì)穴之腑會(huì)
        。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當(dāng)臍中上4寸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

        ,腹痛,腹脹
        ,嘔逆
        ,反胃,食不化
        ;腸鳴
        ,泄瀉,便秘
        ,便血
        ,脅下堅(jiān)痛
        ;喘息不止
        ,失眠,臟躁
        ,癲癇
        ,尸厥。胃炎
        ,胃潰瘍
        ,胃擴(kuò)張,子宮脫垂
        ,蕁麻疹
        ,食物中毒
        ,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中脘穴5-10壯;或艾條灸中脘穴15-30分鐘。

        水分

        定位:任脈穴

        。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當(dāng)臍中上1寸

        功效主治:此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主治疾病為:腹瀉
        、浮腫水腫
        、腹水(腹積水)等,可用于輔助治療林賽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水分穴5-7壯;或艾條灸水分穴10-20分鐘

        4 小貼士

        由于林賽氏指甲與某些慢性疾病有關(guān)系

        ,所以在林賽氏指甲的治療過程中一定不要過于依賴艾灸治療,對(duì)于慢性疾病的治療
        ,艾灸可以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針對(duì)疾病的基本治療還是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嚴(yán)格進(jìn)行的

      • 成都-陳**
        回復(fù)
        2023-07-17 13:13:40

        ①肝郁脾虛:脅痛走竄

        ,脅下痞塊,胸脘痞悶
        ,體倦乏力
        ,納呆,面色蒼白
        ,便溏
        ,舌淡苔薄,脈弦緩
        。治宜舒肝健脾、益氣和中

        中成藥:加味逍遙丸

        ,肝脾康膠囊,和絡(luò)舒肝膠囊

        ②濕熱困脾:脅痛

        ,肢體困呆,乏力納呆
        ,粘膩口苦
        ,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宜清化濕熱
        ,滲濕解毒。

        方藥:厚樸

        、甘草各6克
        ,豬苓、澤瀉各15克
        ,茯苓
        、龍膽草、雞骨草
        、蒼白術(shù)
        、陳皮各10克

        ③氣滯血瘀:胸脅脹滿

        ,走竄疼痛,右脅痞塊
        ,刺痛拒按
        ,舌紫暗有瘀斑,脈細(xì)澀
        。治宜活血化瘀
        、理氣散結(jié)。

        中成藥:大黃?蟲丸

        ④寒濕困脾:腹大脹滿,如囊裹水

        ,胸腹?jié)M悶
        ,神倦乏力,溲短便溏
        ,口干不欲飲
        ,苔白,脈緩滑
        。治宜溫中運(yùn)脾
        、化濕和中

        方藥:厚樸

        、白術(shù)、車前子
        、木瓜
        、木香
        、大腹皮、制附子
        、澤瀉、干姜各10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⑤濕熱蘊(yùn)結(jié):腹大堅(jiān)滿

        ,煩熱口苦,尿赤而短
        ,大便秘結(jié)
        ,或面目身悉黃,舌紅苔黃膩
        ,脈弦數(shù)
        。治宜清熱利濕、解毒退黃

        方藥:厚樸

        、枳實(shí)
        、黑白丑、澤瀉
        、白術(shù)
        、生薏仁、赤芍各10克
        ,茯苓
        、豬苓、茵陳各15克
        ,梔子
        、大黃、黃連各6克

        ⑥脾腎陽虛:腹部脹滿,脘悶納呆

        ,神疲怯寒
        ,尿少肢腫,腰膝酸軟
        ,舌淡體胖有齒痕
        ,脈沉細(xì)
        。治宜溫補(bǔ)脾腎、化氣行水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shù)丸

      • 北京-梁**
        回復(fù)
        2023-07-17 13:13:40

        患者丁某,男

        ,46歲
        。電話18863151968.

        晚上腹脹漲如鼓
        ,面色青黑
        ,眼略外凸,黃
        ,身上皮膚微黃,有輕微紫斑
        。大腳趾甲青紫


        便如水
        ,凌晨3點(diǎn)開始無數(shù)次大便便水
        ,香味,平時(shí)無小便
        ,只有大便時(shí)才帶有一點(diǎn)小便


        苔薄黃,滑
        ,腎區(qū)棕色
        ,中間裂紋。

        脈:右寸浮數(shù)
        ,關(guān)沉滑
        ,尺沉澀。左寸中浮數(shù)
        ,關(guān)弦數(shù)
        ,尺沉長(zhǎng)。

        診斷肝硬化腹水
        ,脾大
        ,出血,伴有腎結(jié)石


        患者常年不吃早餐
        ,喝酒
        ,易生氣。因腹脹
        ,在其他地方治療時(shí)醫(yī)生建議少吃飯
        ,所以患者已經(jīng)半月有余沒有食主食,只飲食稀飯合計(jì)有兩碗
        。手腳易抽筋
        。下肢浮腫,特別在腳踝處水腫嚴(yán)重


        治療思路
        ,清熱利濕,疏肝健脾
        ;淤血是腹水的主要原因
        ;陰虛腹水,養(yǎng)陰滲利
        ;行氣利水
        ,軟堅(jiān)散結(jié)。

        針灸治療思路和方案強(qiáng)土生金制木
        ,足三里
        ,陰陵泉
        ,三陰交
        ,地機(jī),血海
        ,太溪,復(fù)溜
        ,豐隆
        ,公孫,商丘
        ,太沖
        ,梁邱,陰市
        ,中府
        ,云門
        ,合谷
        ,曲池,尺澤
        ,列缺
        ,大包
        ,期門,肺俞
        ,膈腧
        ,肝俞,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金門
        ,京骨
        ,昆侖,痞根
        。太溪上找壓痛點(diǎn)治療腎結(jié)石
        ,在足跟上三寸處找壓痛點(diǎn)治療肝硬塊。

        患者兩次治療
        ,明顯減輕腹脹

      • 武漢-嚴(yán)**
        回復(fù)
        2023-07-17 12:12:30

        艾灸:中醫(y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diǎn)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炷

        、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dá)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chǎn)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過激發(fā)經(jīng)氣的活動(dòng)來調(diào)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dá)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當(dāng)然不能治療肝硬化
        ,肝硬化需要上正規(guī)醫(yī)院進(jìn)行治療,如果伴有肝腹水之類的話
        ,那就已經(jīng)很嚴(yán)重了

      項(xiàng)痹病氣滯血瘀怎么治

      針灸會(huì)造成神經(jīng)白塞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