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艾灸哪個穴位

">
<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心絞痛艾灸哪個穴位

    時間: 閱讀:10768

    心絞痛艾灸哪個穴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為樂

    推拿按摩助人為樂

    2023-07-17 20:58:59

    心絞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導(dǎo)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來的心前區(qū)疼痛的疾病
    ,對于心絞痛的患者可以通過艾灸
    ,內(nèi)關(guān)穴
    ,檀中穴
    ,心俞穴
    ,太淵穴
    ,豐隆穴
    。等相關(guān)穴位可以起到輔助治療心絞痛的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根河-李**
      回復(fù)
      2023-07-17 23:23:40

      1 內(nèi)關(guān)穴位釋義

      內(nèi)關(guān)穴,內(nèi)

      ,指內(nèi)側(cè)也
      ,關(guān),指關(guān)卡
      。內(nèi)關(guān)名意指心包經(jīng)的體表精氣由此注入體內(nèi)
      ,而體內(nèi)的精氣無法從該穴的孔隙外出體表,如被關(guān)卡阻擋一般
      ,故此穴在手的腕
      ,肘之間的內(nèi)側(cè),與外關(guān)相對

      2 內(nèi)關(guān)的作用

      內(nèi)關(guān)屬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

      ,是心包經(jīng)絡(luò)穴,有和胃降逆
      ,理氣鎮(zhèn)痛
      ,宣肺平喘,緩急止痛
      ,降逆止嘔
      ,調(diào)補陰陽氣血,疏通經(jīng)脈的功效
      。是多功能
      ,高效用,適應(yīng)范圍廣的中藥腧穴
      ,它對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具有良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尤其對心臟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十分明顯
      。可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統(tǒng)的各種疾病

      3 內(nèi)關(guān)艾灸的好處

      1.內(nèi)關(guān)穴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

      ,是心包經(jīng)別出體表沿肩,臂走向指端的一支上的經(jīng)穴
      ,所以刺激內(nèi)關(guān)穴可以治療手臂內(nèi)側(cè)的疾病
      ,如手心熱,肘臂痛等

      2.由于內(nèi)關(guān)是心包經(jīng)的絡(luò)穴

      ,而心包與心一體相通,心主血脈
      ,又主神明
      ,所以經(jīng)常刺激內(nèi)關(guān)有強壯心臟功能,養(yǎng)心安神
      ,預(yù)防心悸
      ,胸悶,氣短
      ,延緩心臟衰老的好處

      3.經(jīng)常刺激內(nèi)關(guān)穴還可清熱化濕,改善臂部血液的循環(huán)

      ,減少體內(nèi)廢棄物在臂部的囤積

      4 內(nèi)關(guān)穴艾灸主治疾病

      內(nèi)關(guān)的主治癥狀為:孕吐,暈車

      ,手臂疼痛
      ,頭痛,眼睛充血
      ,惡心想吐
      ,胸肋痛,上腹痛
      ,心絞痛
      ,月經(jīng)痛,呃逆
      ,腹瀉
      ,精神異常等。

      心痛

      ,心悸
      ,心絞痛:平時有這些癥狀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
      ,有心悸
      ,心痛癥狀
      ,經(jīng)常艾灸內(nèi)關(guān),以局部紅熱為度
      ,每天10-15分鐘
      ;心絞痛發(fā)作時,給予內(nèi)關(guān)
      ,合谷強烈刺激,可以較快的緩解心絞痛癥狀
      ,為救治贏得時間

      三高癥:取內(nèi)關(guān),曲池

      ,足三里
      ,涌泉常施以艾灸,每穴施灸10-15分鐘
      ,以局部紅熱為度
      ,可以有效降低血壓,血脂
      ,血糖

      呃逆:艾灸內(nèi)關(guān)穴,對緩解呃逆有良好效果

      ,可同時配伍膻中
      ,膈俞,中脘治療

    • 寧吉兒
      回復(fù)
      2023-07-17 23:23:40

        艾灸安全可靠

      ,是養(yǎng)生保健比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適用于艾灸養(yǎng)生呢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10大保健養(yǎng)生必知穴位:

        艾灸養(yǎng)生穴: 1.足三里-延年益壽穴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側(cè)

      ,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外緣一橫指

        【功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

      、增強抵抗力、預(yù)防衰老
      、調(diào)理脾胃
      、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luò)
      、疏風(fēng)化濕
      、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腸炎

      、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胃下垂、痢疾
      、闌尾炎
      、肝炎、高血壓
      、冠心病
      、心絞痛、貧血
      、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腎炎
      、膀胱炎
      、遺尿、陽痿
      、遺精
      、月經(jīng)不調(diào)、盆腔炎
      、頭痛
      、失眠、神經(jīng)衰弱
      、面神經(jīng)麻痹
      、腦血管病、癲癇
      、眼疾
      、口腔疾病、耳鳴
      、耳聾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每次10到15分鐘,以局部溫?zé)峒t暈為度

      ,前三天每日灸
      ,后可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

      ,避免艾柱滾落,艾炷燃近皮膚或有灼痛感時移去
      ,繼續(xù)試第二壯
      ,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2.神闕-補中益氣穴

        【定位】:位于腹中部

      ,臍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陽救逆

      、補益脾胃
      、理氣和腸。

        【主治】:腹痛

      、泄瀉
      、脫肛、水腫
      、虛脫
      、昏厥、下痢
      、便秘、小便不利
      、失禁
      、淋證、不孕
      、身體虛弱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艾條點燃后對準(zhǔn)神闕,以皮膚感到溫?zé)崾孢m能耐受為度

      ,灸10到15分鐘

        隔鹽灸:將食鹽放入臍中,填平臍孔

      ,把艾柱放置在鹽上
      ,點燃施灸,當(dāng)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盡時立即更換艾炷
      ,避免燙傷
      。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3.關(guān)元-培腎固本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

        【功能】:有培腎固本

      ,調(diào)氣回陽的功效。能增強生殖系統(tǒng)功能
      ,提高免疫能力
      ,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能壯一身之氣

        【主治】:陽痿

      、早泄、遺精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子宮脫垂、盆腔炎
      、不孕癥
      、遺尿、尿閉
      、尿失禁
      、膀胱炎、腎炎
      、尿道炎
      、外陰濕疹;痢疾、疝氣
      、脫肛
      、高血壓、糖尿病;健忘
      、神經(jīng)衰弱;虛脫
      、身體虛弱。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

      ,感到局部有溫?zé)岣械珶o灼痛為宜
      。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潮紅
      、身體舒適為宜
      。每兩日施灸1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4.中脘-健脾益胃穴

        【定位】: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臍中上4寸處。

        【功能】:健脾益胃

      ,培補后天

        【主治】:食欲缺乏、腹脹

      、腹瀉
      、腹痛、腸鳴
      、吞酸
      、嘔吐
      、便秘、黃疸
      、目眩
      、耳鳴、座瘡
      、精力不濟
      、神經(jīng)衰弱、惡心
      、燒心
      、噯氣、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胃痛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

      ,感到局部有溫?zé)岣械珶o灼痛為宜
      。對知覺遲鈍患者或小兒應(yīng)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cè)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
      。灸10-15分鐘
      ,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5.命門-補腎壯陽穴

        【定位】:位于腰部

      ,在后正中線上
      ,第二腰椎棘突下。與神闕穴前后相對
      ,取一繩子過臍水平繞腹一周
      ,與后正中線交點即為命門穴。

        【功能】:對腎氣不足

      、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主治】:遺尿、泄瀉

      、遺精
      、陽痿、早泄
      、赤白帶下月
      、經(jīng)不調(diào)、習(xí)慣性流產(chǎn)
      、汗不出
      、寒熱瘧、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灸10-15分鐘

      ,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隔姜灸:生姜切片0.2-0.5cm厚

      ,用針扎數(shù)孔,把姜片放在命門穴上
      。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
      ,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復(fù)進行
      。每次灸3-5壯
      ,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6.涌泉-清腦醒神穴

        【定位】:位于足底部

      ,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于后2/3交點上

        【功能】:清腦醒神

      、安神定志、清熱散風(fēng)

        【主治】:休克

      、昏迷、眩暈
      、中暑
      、健忘、頭痛
      、三叉神經(jīng)痛
      、癲癇、癔癥
      、精神病
      、小兒驚風(fēng)、腦出血
      、功能性癱瘓
      、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
      、高血壓病
      、心絞痛、心肌炎
      、扁桃體炎
      、咽炎
      、咳嗽、黃疸
      、胃痛
      、水腫、陽痿
      、腰痛
      、膝關(guān)節(jié)痛、胸痛
      、視力減退
      、麻疹、疝氣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

      ,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壯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若起水泡不必處理,2-3天后會結(jié)痂脫落

        艾灸養(yǎng)生穴: 7.大椎-清熱解表穴

        【定位】:位于后正中線上

      ,第七頸椎棘突下。

        【功能】:解表清熱

      、疏風(fēng)散寒
      、息風(fēng)止痙、安神益髓

        【主治】:扁桃體炎

      、咳嗽、氣喘
      、熱病、瘧疾
      、咽炎
      、項強、肩背痛
      、腰脊強
      、小兒驚風(fēng)、癲癇
      、精神病
      、血液病、中暑
      、霍亂
      、嘔吐
      、黃疸、皮膚病及一切虛弱病癥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

      ,感到局部有溫?zé)岣械珶o灼痛為宜。灸20分鐘
      ,局部皮膚潮紅
      、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8.曲池-清熱解毒穴

        【定位】:位于肘橫紋外側(cè)端

      ,屈肘,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上

        【功能】:涼血潤燥

      、清熱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

      、發(fā)熱
      、肺炎、扁桃體炎
      、痢疾
      、肩周炎、肘關(guān)節(jié)骨關(guān)節(jié)炎
      、咽喉炎
      、牙痛、瞼腺炎
      、高血壓病
      、乳腺炎、甲狀腺腫大
      、急性腦血管病后遺癥
      、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

      ,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
      、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yǎng)生穴: 9.氣海-升發(fā)陽氣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

      ,臍中下1.5寸

        【功能】:升發(fā)陽氣。

        【主治】:下腹疼痛

      、大便不通
      、瀉痢不止
      、遺尿、陽痿
      、遺精
      、滑精、閉經(jīng)
      、功能性子宮出血
      、帶下、子宮脫垂
      、脘腹脹滿
      、疝氣、腸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

      ,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
      、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應(yīng)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cè)感受溫度
      ,以免灼傷皮膚

          艾灸養(yǎng)生穴: 10.三陰交-養(yǎng)血補氣穴

        【定位】: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在足內(nèi)踝尖上3寸

      ,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

        【功能】:健脾和胃、調(diào)肝補腎

      、行氣活血
      、疏經(jīng)通絡(luò)。

        【主治】:消化不良

      、腹脹
      、腸鳴、腹瀉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崩漏、帶下
      、閉經(jīng)、子宮脫垂
      、難產(chǎn)
      、產(chǎn)后血暈、遺精
      、陽痿
      、水腫
      、小便不利、遺尿
      、腳氣
      、失眠、濕疹
      、蕁麻疹
      、神經(jīng)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

      ,以皮膚有溫?zé)岣械珶o灼痛感為度。灸10-20分鐘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 太原`趙**
      回復(fù)
      2023-07-17 23:23:40

      1 勞宮的準(zhǔn)確位置圖片及作用

      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滎(火)穴

      。在手掌心
      ,當(dāng)?shù)?、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
      ,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
      ,經(jīng)過“人”字相交點的下方區(qū)域
      ,這個重合的地方即是勞宮穴。

      作用:主治心痛

      ,心悸
      ,癲狂、癇
      ,口瘡
      ,口臭。中風(fēng)
      ,善怒
      ,發(fā)熱無汗,兩便帶血
      ,胸脅支滿
      ,黃疸,心絞痛

      2 勞宮主治和功效

      勞宮穴五行屬火

      ,取勞宮穴治療可清心熱,瀉肝火
      。故由肝陽上亢
      、化生風(fēng)和上撓心所造成的中風(fēng)
      ,或心神志病癥均可治療。勞宮穴治療風(fēng)火牙痛療效甚捷
      。勞宮穴有凋血潤燥
      ,安神和胃,通經(jīng)祛濕
      ,熄風(fēng)涼血之功效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昏迷、中暑

      、癔病
      、口腔炎等。配水溝
      、十宣
      、曲澤、委中治療中暑昏迷
      ;配金津
      、玉液、內(nèi)庭治療口瘡
      、口臭

      3 勞宮怎么按摩

      指尖點按。

      勞宮位于第二

      、三掌骨之間
      ,所以按摩是可以手微握拳,中指尖下
      。采用指尖按壓
      、揉擦等方法進行按摩。另外勞宮穴位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
      ,因此按摩的最佳時間為晚上7點到9點
      ,因此此時是心包經(jīng)的運行時間,此時是該條盡量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候
      ,此時按摩能起到最好的調(diào)理效果

      4 勞宮可以艾灸嗎

      可以。

      勞宮穴是可以進行艾灸的

      ,對勞宮穴進行艾灸也有很多好處和作用
      ,比如對于失眠、抑郁
      、心煩
      、神經(jīng)衰弱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艾灸同時艾灸勞宮穴可以補充陽氣,這樣能促進胃腸蠕動以緩解便秘癥狀
      ,對于心臟病患者的相關(guān)癥狀也有改善作用。

      但是在艾灸的時候建議直接進行艾草灸法

      ,不建議疤痕灸
      ,否則對于皮膚損傷比較大,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也不太明顯
      ,另外最好是能配合其他穴位一起調(diào)理
      ,這樣效果更好。

    • 成都-陳**
      回復(fù)
      2023-07-17 22:22:30

      冠心病是一種心臟疾病

      ,它在老年疾病中的發(fā)病率很高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群患冠心病的趨勢有所上升
      。有冠心病的患者需要注意飲食習(xí)慣
      ,除了要吃健康的食物外,還要戒煙戒酒
      。冠心病可以通過艾灸來進行治療
      ,那么冠心病要艾灸哪里呢?

      1
      、冠心病艾灸方法一:
      穴位:檀中、膈俞
      操作:將艾條點燃
      ,在距離穴位皮膚1寸處固定不動
      ,使患者有溫?zé)崾孢m感,局部皮膚紅潤
      、潮濕
      。一般每個穴位艾灸15分鐘,每日1次
      ,6天為1個療程

      功效:檀中為氣海,膈俞為血會
      。艾灸這兩個穴位可起到益氣溫陽
      、散寒活血的功效,對冠心病
      、心絞痛有顯著效果

      2、冠心病艾灸方法二:
      穴位:雙側(cè)內(nèi)關(guān)
      、雙側(cè)足三里
      、檀中
      操作:采用固定艾條熏灸器和無言艾卷做穴位灸治。每天每次艾灸20分鐘,每日1次
      ,6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本處穴位采用心包經(jīng)有關(guān)及健脾益心的穴位進行艾灸,以補心氣
      、益心陽
      、溫通經(jīng)脈為主,從而使心臟微血管
      ,尤其是小動脈的痙攣狀態(tài)得以緩解
      ,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氧供應(yīng),有利于心肌代謝
      ,加強新機收縮力
      ,達到治療冠心病,緩解心絞痛的目的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心悸失眠、食少腹脹等心脾兩虛的癥狀

      3
      、冠心病艾灸方法三:
      穴位:雙側(cè)內(nèi)關(guān)、檀中
      、心俞
      操作:艾灸上述各穴位
      ,每個穴位艾灸20分鐘,上午施治
      。6天為1個療程

      功效:美觀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絡(luò)穴位,又未八脈交會之穴
      ,善于治療心
      、胸、胃病
      。所配潭中學(xué)
      ,有調(diào)氣、理氣
      、宜通心氣直銷
      ,氣血則血行。心俞為心之背俞
      ,善于治療新病
      。諸穴配伍對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血脈淤阻療效顯著

      4
      、冠心病艾灸方法四:

      穴位:肺俞、風(fēng)門
      、氣海
      、關(guān)元
      操作:針后就灸,助陽散寒
      。溫針灸:每穴1狀
      ,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灸1次
      ,10次為1療程,每2個療程間隔3天
      。艾條灸:選以上穴位
      ,每穴灸10分鐘,日灸1次
      ,10次為1療程
      ,每兩個療程間隔3天。
      功效:此治療方主要治療冠心病心腎陽虛者

      5
      、艾灸的好處

      1、調(diào)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根本
      。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diào)和陰陽之功效

      2
      、溫通經(jīng)絡(luò),驅(qū)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
      ,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
      。艾灸具有溫通經(jīng)絡(luò)
      ,散寒除濕、調(diào)理氣血
      、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
      ,消瘀散結(jié)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
      ,氣溫則血行
      。艾灸為溫?zé)岽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可使氣血協(xié)調(diào)、營衛(wèi)和暢
      、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
      ,消瘀散結(jié)。
      4
      、溫陽補虛
      ,補中益氣。
      5
      、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
      ,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
      ,灸法不同
      ,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
      ,臨床應(yīng)用時應(yīng)當(dāng)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則,避免傷害身體

    治療頸椎病按手哪個部位

    陳舊性壓縮性骨折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