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為樂
2023-07-27 16:12:20
目前的情況主要是通過物理治療的方法,需要通過手法復位才可以的使用藥物是不能治療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多休息為主,不要過于勞累,要注意不要做一些重體力的活動,也不要有劇烈的運動。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西安-杜*
回復一說到類風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慢性關節(jié)疾病常常會困擾到很多中老年人
。特別是陰天下雨的時候,這種疾病帶來的疼痛感讓很多患者痛苦不堪。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治療類風濕的偏方,具體有泥炭治療法,日光浴療法,生姜加蒜敷關節(jié)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老人談關于類風濕的話題,類風濕屬于一種系統(tǒng)性的疾病,主要以類風濕關節(jié)炎為主要特征,特別是陰天下雨的時候,患者往往會被關節(jié)疼痛折磨得很痛苦。很多人就想知道有沒有治療類風濕的偏方。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
第一、泥炭治療法
這種偏方治療類風濕是民間流傳較廣的一個方法,主要的操作是將泥土與少量木塊一起放到火里,然后用柴火烘烤成黑黃色。等觀察到它們逐漸分離,然后將它們的混合物放入一個容器里研磨,直到變成粉末狀,然后再給這些粉末中加入一些水進行攪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呖梢詫⑦@種混合物涂抹在關節(jié)疼痛處,或者將這些混合物用來洗澡,對治療類風濕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日光浴療法。
我們都熟悉類風濕跟關節(jié)等骨絡有關,那也就可以通過曬日光浴的方法進行治療。太陽可以幫助身體維生D的合成,中老年人在冬天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關節(jié)疼痛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外面太陽好的話可以經常曬曬,對治療類風濕也有好處。夏天太熱的情況下我們每次曬個20多分鐘后就回到陰涼處,冬病夏治也不錯。
第三、生姜加蔥熱敷
這也是民間一個偏方,將生姜、新鮮的蔥白按一定的比例配備,將準備好的材料進行研磨,等研磨到大概泥狀后趁熱敷在患病部位,兩天更換一次,有利于治療類風濕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患處不能出現破皮等現象,不然會讓患者皮膚會因為感染而潰爛,注意使用的安全。-
寧吉兒
回復問題一:脊椎錯位怎么治?1.家庭用藥 無條件住院者或暫時不能入院者
,可考慮在家中用一些藥物。如大活絡丹每次l丸,1日2次口服,補腎強身片每次5片,1日3次口服:壯骨關節(jié)丸每次1丸,1日2次口服。痛疼較重者可服止痛片、消炎痛等藥物。醫(yī)生指導用藥(以下同)。 2.中藥及偏方 (1)發(fā)病急、腰腿痛重者可用桃仁、川芎、紅花各20克,當歸、赤芍、生地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服。 (2)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遇天氣變化及夜間加重者用茯芩20克,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素艽、桂心、甘草各15克,防風、川芎、黨參、當歸、白芍、干地黃各10克,細辛3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3)病情反復發(fā)作、體質虛弱、全身乏力、面白氣短者用肉桂、烏藥、杜仲、生地、赤芍、牡丹皮、當歸、延胡索、桃仁、續(xù)斷各10克。每日―劑水煎服。 3.家庭 *** *** 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條件者應到醫(yī)院進行系統(tǒng) *** 治療。如暫不能去醫(yī)院治療,也可試行家中 ***,目前,有關 *** 的書籍出版甚多,可以參考。這里簡單介紹幾種手法。 (1)患者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俯臥在硬板床上或炕上,充分伸展肢體, *** 者先用手掌大面積揉腰2-3分鐘,對患側腰部著重施術,以舒筋活絡。 (2)在椎旁壓痛點處指揉1-2分鐘,以舒經止痛。 (3)從肩向臀沿脊椎兩旁用手掌推十數遍,皮膚微紅為度,以行氣活血。 (4)在臀中、小腿肚中央用拇指點按片刻,病人可有酸脹感,以通經活血。 (5)對患腿掌揉3-5遍,痛處重力揉拿、彈拔數遍,以解痙止痛。 (6)患者仰臥, *** 者用雙手握其患腿踝部,先屈膝屈髖,再突然用力頓拉,反復數次,以松弛坐骨神經,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 4.家庭護理 對于病情重、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家人給予適當護理,照顧飲食、起居等。 5.康復鍛煉措施 當病情緩解后,可逐步增加康復鍛煉: (1)每天退步走l-2小時,以走完后微感疲勞,但不加重癥狀為度。 (2)向前、后和左、右屈腰10-20次,不要用暴力、不可作旋腰動作。 (3)仰臥在床上,分別抱下肢屈曲20次。 (4)仰臥在床上,雙腿向上似蹬自行車狀10-15分鐘。 (5)仰臥在床上,用雙肘、雙足及頭支撐身體,用力向上挺腹,堅持片刻,然后放下,重復數遍。 (6)仰臥起坐10-20次。 注意事項: 許多人易將本病誤作為“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等其他疾病,以致耽誤了診治。因此,一旦出現腰、腿痛,應盡量去醫(yī)院診查明白,對癥施治和養(yǎng)護。明確診斷之后,患者于平素站立或行走時應佩戴腰圍,不可久坐沙發(fā)和睡用席夢思床,注意休息和保暖。 預防常識: 1.在搬、抬、扛重物時要量力而行,不可強用暴力,更不可在負重情況下作扭腰動作。在運動、體育鍛煉以及勞動、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腰部,避免摔傷、撞傷、扭傷等傷害。 2.辦公室人員不宜久坐時間過長,工作l小時應間歇休息10-20分鐘,或改變姿勢直腰活動一會兒,尤其不宜久坐沙發(fā)。 3.患有腰肌勞損者,應注意鍛煉腰肌,避免腰部受風著涼。 4.出現腰部急性扭傷之后,應絕對臥床休息,不僅能夠避免病情加重,同時也能起到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作用。 相關藥物: 1、鹽酸曲馬多片 曲馬多、奇曼丁,中度至劇烈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時服用。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疼痛。 2、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 適應征為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皮炎等過敏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同時還需使用麻藥利多卡因等。 此外,請有經驗的中醫(yī)進......>>
問題二:腰部脊椎錯位是怎么回事?不良生活習慣或者外傷可能會導致錯位。建議您來醫(yī)院骨科做腰部的具體檢查。
問題三:脊椎錯位怎么辦?你是否曾經跌倒或撞擊到腰部(或 *** ),如果沒有可能是不良姿勢引起的。
髖骨錯位(骨盆歪斜)所造成
先教你自我檢測之法
1:躺平(面朝上),手腳伸直,請家人將你的腳跟并攏,看是否有長短腳。
2:看胸部是否有傾斜(大小邊)
3:趴著(相同姿勢)看 *** 是否大小邊(通常和胸部同邊)
看西醫(yī)及中醫(yī)多半都沒有療揣,你該找的是信譽佳的正骨師(只是真正會矯正骨盆的人非常少)
后遺癥每個人都不同:酸痛、萎縮、婦科、泌尿科、內科疾病、長短足、高低肩、脊椎側彎、椎間盤凸出、骨刺、...........。
問題四:脊椎骨頭錯位怎么辦,矯正可不可以?這個最好是先到正規(guī)醫(yī)院拍片,讓醫(yī)生給你答復你受傷的程度。一般來說,單純的錯位,就相當于我們手脫臼一樣,就需要正骨和矯正。目前正骨的專家太少了,也就北京和上海的大醫(yī)院有一兩個,建議你最好不要做手術,用中醫(yī)推拿來慢慢調理矯正,然后平時自家也做些恢復性鍛煉,后面再找下好的正骨醫(yī)生做下最后的矯正。
問題五:脊柱錯位怎么辦?從你的描述上看,很難理解埂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況,有沒有外傷?有沒有癥狀?
只要15歲,一般發(fā)生在頸椎第1、2之間的半脫位,及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最好能臥床牽引治療,預后一般影響不大。-
寧吉兒
回復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其鄰近組織如神經根
、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出現相應臨床癥狀和體征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段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偏癱。本病又稱頸椎綜合癥或頸肩綜合癥。多發(fā)在中老年人,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本病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腎虧虛、風寒濕痹兩種類型。頸椎位于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jié)段,由于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fā)生退變。大約30歲之后,頸椎間盤就開始逐漸退化,含水量減少,并伴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且誘發(fā)或促使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變。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第5—6、第6—7頸椎受力最大,因此,頸椎病的發(fā)生部位在這些節(jié)段較為多見。有統(tǒng)計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中大約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60歲左右則達50%,70歲左右?guī)缀鯙?00%,可見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發(fā)病機理
頸椎病發(fā)病機理:1、頸椎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發(fā)展,頸椎及椎間盤可發(fā)生不同的改變,在頸椎體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的同時,椎間盤也發(fā)生相應改變。2、外傷因素: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進行劇烈活動或不協(xié)調的運動。3、慢性勞損:長期處于不良的勞動姿勢,椎間盤受到來自各種方面的牽拉、擠壓或扭轉。4、寒冷、潮濕:尤其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受到寒冷、潮濕因素的影響,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張力增加,肌肉痙攣,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引起纖維環(huán)損害。
疾病分類
(1) 頸型: 即局部型,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2) 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者,又分為急性、慢性兩種(3) 脊髓型: 頸椎間盤遲行性改變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又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中央型的發(fā)病是以上肢開始,向下肢發(fā)展;周圍型的發(fā)病是以下肢開始,向上肢發(fā)展。此兩型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4) 椎動脈型: 由于鉤椎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5)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6) 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等。
病理改變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位于頭顱與胸廓之間,頸椎間盤在承重的情況下要做頻繁的活動,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chuàng)傷和勞損而發(fā)病。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huán)的纖維腫脹、變粗,繼而發(fā)生玻璃樣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后,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當受到頭顱的重力和頭胸間肌肉牽拉力的作用時,變性的椎間盤可以發(fā)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jié)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由于椎間盤的耐牽拉力變弱,當頸椎活動時,相鄰椎骨之間的穩(wěn)定性減小而出現椎骨間不穩(wěn),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后方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由于頸椎間盤向四周膨隆,可將其周圍組織(如前、后縱韌帶)及椎體骨膜掀起,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被掀起的韌帶組織之間形成間隙,稱"韌帶間盤間隙",其中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fā)生機化然后鈣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贅。椎體前后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wěn)定,更增加了受創(chuàng)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huán),后縱韌帶和由于創(chuàng)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于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就可能對脊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jié)的骨贅可從前向后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后,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臨床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癥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它的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fā)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fā)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wěn),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fā)脹、發(fā)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fā)音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與發(fā)病程度,發(fā)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xù)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fā)怒、焦慮、憂郁等癥狀。臨床出現頸椎病的癥狀,但也要與非頸椎病引起的癥狀相鑒別。如同樣有眩暈癥狀,應先排除耳源性眩暈,美尼攸氏癥,前庭功能紊亂,聽神經瘤等。還有腦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此外同樣是頸肩上肢痛,也要與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癥,網球肘,腕管綜合癥。風濕性肌、關節(jié)炎,脊柱炎腫瘤等相鑒別。
臨床檢查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jié)段相一致。(2)頸椎活動范圍即進行前屈、后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在神經根癥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癥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并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復幾次。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于了解病變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jié)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后期。(9)肌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jié)段。
頸椎病的特殊檢查: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影象檢查,但在條件許可時,借用一些輔助方法,可對確定病變的性質、部位及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奎根氏試驗、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頸椎靜脈造影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显囼灱赐ㄟ^腰4~5穿刺達椎管內珠網膜下腔而測定腦脊液的壓力來斷定有無梗阻。也可以從腦脊液生化檢查中根據其蛋白量的升高來推斷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壓情況,從而有助于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脊髓造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