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稚陽之體
?是病嗎

">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什么是稚陽之體?是病嗎

時間: 閱讀:5507

什么是稚陽之體?是病嗎


最佳回答

食養(yǎng)人

食養(yǎng)人

2023-07-27 18:27:25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

,就是說明小孩的身體的體質(zhì),生機勃勃,發(fā)育迅速之外
,而且是出現(xiàn)這種小孩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生理性功能都是幼稚不完善的,需要不斷的發(fā)育來進行充實
,這個不屬于病情

最新回答共有4條回答

  • 成都-陳**
    回復(fù)
    2023-07-27 21:21:48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因多種病因引起

    ,與鏈球菌感染無肯定關(guān)系
    ,僅15%~20%有明確急性腎炎史,大多數(shù)病人的病因尚不清楚
    。其病理隨病程的發(fā)展而變化
    ,早期可保留一些腎小球彌漫性細胞增生性炎癥改變,以后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性
    、膜性、局灶性腎小球硬化

    、病因病機中醫(yī)學(xué)認為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1)風(fēng)熱上擾:小兒屬“稚陽之體”

    、“頭為諸陽之會”
    、“陽盛則熱”
    ,因肺郁不宣,咳嗽氣迫
    ,肺不能通調(diào)水道
    。導(dǎo)致全身水腫。

    (2)腎虛肝亢:病后腎虛

    ,水不涵木;則尿少而水腫反復(fù)發(fā)作

    木亢則風(fēng)生

    ,則見頭昏目眩(高血壓),風(fēng)生冷濫
    ,有礙腎關(guān)開闔

    (3)脾虛水冷:小兒先天不足

    ,后天失調(diào)
    ,真陽不能溫煦脾土
    ,脾虛不能制水,水濕不化
    ,則久積影響腎泌濁
    ,則尿少而黃或無尿
    ,故水腫長久難于消失

    (4)熱毒壅滯:素有水腫,外感時邪

    ,引動濕熱
    ,熱毒壅遏,以致阻塞經(jīng)絡(luò)不通
    ,氣血運行不利,腎的排泄功能障礙
    ,清濁不分
    ,故見尿血、尿淋或尿閉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1.臨床表現(xiàn)慢性腎炎,臨床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

    ,主要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和尿的變化
    。晚期可有貧血
    、腎衰竭,表現(xiàn)尿比重固定(1.010左右)
    ,酚紅排泄率降低等
    ,最后可發(fā)生尿毒癥
    。臨床上常按其主要表現(xiàn)分為下列類型
    ,但各型之問可以轉(zhuǎn)化。

    (1)無癥狀型或隱伏型:此型比較少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邿o自覺癥狀,但尿檢查有微量蛋白
    ,少數(shù)紅、白細胞及管型
    ,腎功能一般正常
    。上述情況可持續(xù)多年,不少患者逐漸自愈
    ,但亦可隱伏發(fā)展至腎衰竭
    。此類患者如果發(fā)生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常迅速(一般2~3天內(nèi)
    ,最多不超過一周)出現(xiàn)典型的腎炎癥狀。此時容易誤診為急性腎炎
    ,其實是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

    (2)水腫型或腎病型:此型最常見。有顯著水腫

    。尿檢查有大量蛋白和管型
    ,不含或僅有少量紅細胞。血壓不升高
    ,腎功能大致正常
    ,血漿蛋白顯著降低,膽固醇增高
    。常易繼發(fā)感染,如蜂窩織炎
    、丹毒
    、肺炎雙球菌性腹膜炎或肺炎等。病程可持續(xù)數(shù)月或數(shù)年
    ,以后水腫消退
    ,可能又轉(zhuǎn)變?yōu)殡[伏型,如此可反復(fù)數(shù)次
    ,多數(shù)患者最終逐漸發(fā)展成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

    (3)高血壓型:此型較少見

    。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常在26/13kPa(200/100mmHg左右)
    ,有時可高達35/21kPa(260/160mmHg)以上
    。有高血壓癥狀如頭痛
    、頭昏
    、視力模糊等。水腫及尿變化一般比較輕微
    ,但腎功能常減退
    。眼底檢查可見小動脈硬化
    ,有棉花樣滲出物,火焰狀出血
    ,嚴重時有視乳頭水腫。

    (4)混合型:即同時有顯著水腫

    、高血壓
    、尿的改變和腎功能減退等。

    2.診斷有急性腎炎病史和蛋白尿

    、血尿
    、水腫
    、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等典型病例
    ,診斷無困難。但須與急性腎炎
    、慢性腎盂腎炎相鑒別

    三、辨證施治

    1.風(fēng)熱上擾型

    【辨證】素有水腫

    ,復(fù)感外邪,發(fā)熱頭痛
    ,臉色微紅
    ,煩躁口干,咳嗽痰少
    ,小便淡黃
    ,有時溺閉。指紋淡紅已入二關(guān)
    ,或脈象浮數(shù)。

    【施治】清肺利水

    ,息風(fēng)消腫

    【方藥】宣肺息風(fēng)方:桑皮4g,鉤藤

    、荊芥
    、白菊、澤瀉
    、茯苓各10g,益母草
    、茅根各20g
    ,甘草3g
    。日1劑,水煎
    ,3次分服

    【加減】口渴煩飲者加石膏20g

    ,肥知母10g,以清陽明胃熱
    ;舌苔干燥者加麥冬
    、花粉各10g,以養(yǎng)陰生津
    ;久病尿蛋白難消失加蒲黃炭
    、丹皮各10g,以消蛋白

    2.熱毒壅滯型

    【辨證】水腫反復(fù)遷延日久,復(fù)感溫毒之邪

    ,發(fā)熱頭痛
    ,口渴煩飲,臉紅耳熱
    ,小便短赤
    ,有時尿血、有時淋瀝而痛
    。脈象洪數(shù),指紋深紅已入3關(guān)

    【施治】清熱解毒

    ,涼血利尿。

    【方藥】銀翹白虎湯加減:石膏15g

    ,粳米1撮
    ,生地
    、丹皮各10g
    ,知母、銀花
    、連翹
    、桑皮、木通各8g
    。日1劑
    ,水煎3次分服。

    【加減】氣喘咳嗽者

    ,加麻絨6g
    ,杏仁10g,赤小豆8g
    ;小便淋瀝而痛者加萆薜
    、萹蓄各8g;血尿甚加犀角(水牛角代
    ,磨調(diào))

    5g。

    3.腎虛肝亢型

    【辨證】頭及全身水腫

    ,按之有凹
    ,頭目眩暈,性情急躁
    ,神煩不安
    ,手足心熱,口干舌紅
    ,小便短少。脈象沉弦
    ,指紋青紫已入二關(guān)

    【施治】益腎利水,平肝息風(fēng)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枸杞

    、丹皮、白芍各8g
    ,澤瀉、山藥
    、茯苓
    、車前子、牛膝
    、豬苓各10g
    。日1劑,水煎
    ,3次分服

    【加減】頭暈?zāi)垦U呒犹炻椤㈦p鉤藤各10g,以平肝息風(fēng)(可降壓)

    ;水腫明顯者加赤小豆10g
    ,以利尿消腫。

    4.脾虛水冷型

    【辨證】水腫遷延不退

    ,按之有凹
    ,食少腹脹
    ,大便稀溏
    ,腰酸肢冷,小便短少
    。舌苔薄白
    ,唇干質(zhì)淡,脈象沉緩
    ,指紋沉

    【施治】溫脾扶陽

    ,固氣燥濕。

    【方藥】溫脾勝濕湯加減:附子

    、白術(shù)
    、茯苓、桂枝
    、黨參各8g
    ,甘草6g
    ,干姜5g
    ,澤瀉、豬苓各10g
    。日1劑
    ,水煎,分3次分服

    【加減】腹中雷鳴者加姜樸6g

    ,陳皮8g
    ,以和胃散寒
    ;小便淋漓加黃芪、革薜各10g
    ,以益氣通淋
    ;腰痛酸軟者加仙靈脾、仙茅、杜仲各8g
    ,以溫腎利濕。

    、輔助治療

    1.驗方

    (1)桔梗5g

    ,杏仁5g,木通5g
    ,苡仁5g
    ,茯苓10g,豬苓10g
    ,澤瀉10g,大腹皮10g
    ,陳皮10g
    ,五加皮10g,蔥白一小撮(以上為兒童量)
    。水煎服
    ,日1劑(適用于肺氣不宣,脾不健運
    ,水停為患之慢性腎炎)。

    (2)黨參15g

    ,茯苓9g
    ,山藥15g,苡仁15g
    ,扁豆12g
    ,芡實9g,蓮子9g
    ,半夏9g
    ,陳皮6g
    ,砂仁6g
    ,香附9g,炙甘草9g
    ,肉蓯蓉9g
    ,菟絲子9g。水煎服
    ,日1劑(適用于脾腎兩虛之慢性腎炎)

    (3)芡實15g,白術(shù)、枇杷葉

    、黨參各6g,茯苓
    、淮山藥
    、百合各10g,菟絲子
    、金櫻子
    、黃精各12g。水煎服
    ,日1劑,分2~3次分服(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
    ,脾腎兩虛證)。

    (4)生黃芪

    、生苡仁、糯米各30g
    ,赤小豆15g,雞內(nèi)金9g
    ,金橘餅2枚
    。先以水600ml,煮黃芪20分鐘撈去藥渣
    ,次入薏苡仁
    、赤小豆煮30分鐘,再次入雞內(nèi)金(研細末)和糯米
    ,煮熟成粥。此為1日量
    ,2次分服
    ,食后嚼服金橘餅1枚(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恢復(fù)期,屬腎陽虛或腎氣虛者)

    (5)黃芪

    、淮山藥、薏米
    、扁豆、谷芽各15g,龜版
    、粟米須各30g
    ,杜仲12g。水煎服
    ,龜版先煎
    ,日1劑,分2~3次分服(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
    ,屬脾腎兩虛型,以持續(xù)蛋白尿為主要表現(xiàn)者)

    2.針灸療方

    (1)體針:取三陰交

    、合谷,內(nèi)關(guān)
    、足三里穴
    。水腫甚者加復(fù)溜、水分穴
    ;腰痛者加委中、腎俞穴
    。進針得氣后不留針
    ,每天行針1次,6次為1個療程

    (2)耳針:取肺

    、脾、腎
    、三焦
    、內(nèi)分泌穴
    。首先取好穴位
    ,用甲紫作好標記,消毒后選皮內(nèi)毫針用鉗子夾針刺入穴內(nèi)
    ,蓋以膠布
    ,囑咐患者每天指壓3次,以加強刺激

    、調(diào)護

    (1)慢性腎炎病程長

    ,應(yīng)堅持長期治療
    ,定期復(fù)查
    ,以免失治而致腎衰竭。

    (2)鍛煉身體

    ,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3)飲食以低鹽、富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鞏固慢性腎炎的療效。

    (4)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

    。每天按時活動
    ,及時服藥。

  • 西安-杜*
    回復(fù)
    2023-07-27 20:20:38

    近讀《名老中醫(yī)之路》之《徐小圃先生治學(xué)二三事》

    ,頗有感觸

    徐先生家學(xué)淵源,幼承庭訓(xùn)

    ,弱冠之年即懸壺問世,以善治小兒病名揚滬濱
    。但徐先生在行醫(yī)之初
    ,也曾偏重于“小兒純陽,無煩益火”
    、“陽常有余
    ,陰常不足”的理論,以及以“小兒熱病最多”為指導(dǎo)思想
    ,所以治療用藥方面
    ,是按溫病學(xué)的理法方藥為準則的
    ,是一個典型的走“溫病派”之路的醫(yī)生,用藥多以清熱滋陰之類的為主

    但后來

    ,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插曲,讓徐先生“改弦易轍”
    ,從“溫病派”走向“扶陽派”之路
    ,從以清熱滋陰為主轉(zhuǎn)為外感廣用麻桂、里證重用姜附
    ,回歸了《傷寒論》經(jīng)方理路。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徐先生愛子伯遠
    ,正在嬰幼兒時期
    ,有一年夏季,患了“傷寒病”
    。徐先生親自診治
    ,但病情日進,惡候頻見
    ,幾瀕于危。全家十分焦急
    ,徐先生亦感棘手

    當時,家屬及親朋好友向徐先生建議

    ,何不請其道友祝味萄先生會診一決

    徐老慨然嘆曰:“我與祝君雖屬莫逆之交,但學(xué)術(shù)觀點不同

    ,他擅溫陽
    ,人稱‘祝附子’
    。今孩子患的是熱病
    ,若祝君來診,莫非溫藥而已
    ,此明知其‘抱薪救火’
    ,我孰忍目睹其自焚耶!”

    又逾日,患兒幾將奄奄一息

    ,親友竭力敦促
    ,與其束手待斃,何妨一試究竟
    。至此,徐先生乃請祝來家診視
    ,但沒抱多大希望

    祝師一來,診畢處方

    ,果不出所料
    ,第一味主藥就是附子。

    徐老即閉門入寢

    ,等待不幸消息報來
    。而祝老則為之親自煎藥
    ,守候病榻
    ,自己奉藥喂灌
    ,夜未閉目,以觀察病情演變
    。至東方拂曉
    ,患兒身熱漸退,兩目張開
    ,吞藥服湯可自動張口
    。再給米湯喂服,已表示有饑餓之感
    。及至患兒安然入睡,祝老才和衣倒榻休息
    ,全家無不欣喜自慰

    徐夫人即至徐先生寢室,敲門報喜

    。當徐先生聽到門聲時
    ,即躍然而起,急問:“何時不行的?”

    但一開門

    ,見其老伴臉帶春風(fēng)
    ,喜形于色
    ,并告以病已好轉(zhuǎn)
    ,始知并非自己之所逆料
    。乃同往病室
    ,細審病情,與昨日之情況
    ,竟判若兩人矣
    。再回顧榻旁,祝老鼻息濃濃
    ,安入夢鄉(xiāng)
    。雖由衷感激,亦不敢擾其清夢
    。于是含笑回房
    ,加高其枕
    ,坦然無憂地睡其大覺。

    徐先生在其孩子完全恢復(fù) 健康 后

    ,百感叢生
    ,謂其家屬曰:“速將我‘兒科專家’的招牌拿下來
    ,我連自己的孩子都看不好,那里夠得上這個‘兒科專家’的資格
    !我要拜祝兄為師
    ,苦學(xué)三年
    ,學(xué)成后再開業(yè)行醫(yī)不遲
    。”意頗堅決
    ,竟親自登門執(zhí)弟子禮

    祝老既驚又敬,扶之上座

    ,曰:“我你是道中莫逆之交
    ,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片面之見
    ,兄之治學(xué)精神,如此令人敬佩
    ,吾將何辭以對?若對我祝附子有興趣的話
    ,今后將與兄切磋,相互取長補短
    。今如此稱頌
    ,則將置我于何地耶!如蒙垂青
    ,待令公郎成長后學(xué)醫(yī)
    ,吾必厥盡綿薄,誓不負老兄之厚望也
    。”

    后徐之二子伯遠

    、仲才果隨祝味菊學(xué)醫(yī)
    。徐先生自此也一改故轍,由主“清”到主“溫”,成為溫陽派,“遂有祝派之稱”。

    從這個故事中

    ,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醫(yī)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也正如此,在中醫(yī)理路上
    ,也存在“主清”與“主溫”的爭論
    。這爭論的背后
    ,根源在于對人體陰陽二氣認識的差別

    就以小兒為例

    。當今醫(yī)生,一見小兒感冒發(fā)燒
    ,動不動就是輸液
    、打針,或者清熱
    、滋陰
    ,涼寒苦寒藥迭進。把一個小感冒搞成重證

    關(guān)于小兒機體特點

    ,歷來就有兩種不同認識。

    《顱囟經(jīng)》提出

    ,“凡孩子三歲以下
    ,呼為純陽”;《小兒藥證直訣·序言》也說:“小兒純陽
    ,無煩益火”
    ;《臨證指南醫(yī)案·幼科要略》又強調(diào)了“襁褓小兒,體屬純陽
    ,所患熱病最多”之說
    。據(jù)此認識
    ,在治療小兒疾病時
    ,宜用清涼力避溫陽藥物。

    但亦有不少兒科學(xué)者

    ,對純陽之體的學(xué)說抱有相反的觀點
    。如《保赤存真》的作者余夢塘云:“真陰有虛,真陽豈有無虛……此又不可徒執(zhí)純陽之論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羅整齊在其《鲆溪醫(yī)論選》中論及小兒機體特點時也說:“小兒年幼,陰氣未充

    ,故曰純陽
    ,原非陽氣之有余也
    ,特稚陽耳
    !稚陽之陽,其陽幾何
    ?”他們在治療上主張以扶陽為主
    ,稱為溫陽學(xué)派。這兩種不同的學(xué)術(shù)見解,形成了兒科領(lǐng)域中“以清為主”和“以溫為主”的兩大學(xué)派
    ,至今在兒科領(lǐng)域仍有著深刻的影響。

    那么

    ,經(jīng)此變故的徐先生是如何認識小兒機體的呢?

    徐先生從小兒機體“ 肉脆

    、血少
    、氣弱 ”的生理特點出發(fā),認為“ 陰屬稚陰
    ,陽為稚陽
    ,而決非“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純陽之體”
    ,所以他在立論上特別強調(diào)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他非常欣賞《素問·生氣通天論》中的“陽氣者,若天與日

    ,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的論述
    ,以及張介賓在《類經(jīng)附翼·求正錄·大寶論》中提出的“陽化氣
    ,陰成形”、“凡通體之溫者
    ,陽氣也
    ,一生之活者,陽氣也”
    、“熱為陽
    ,寒為陰……熱能生物”、“得陽則生
    ,失陽則死”的觀點

    對這些觀點

    ,他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
    ,作了進一步的闡明。他認為
    ,陽氣在生理狀態(tài)下是全身的動力
    ,在病理狀態(tài)下又是抗病的主力,而在兒科中尤為重要

    在治療方法上

    ,他推崇陳復(fù)正“圣人則扶陽抑陰”之論,主張治小兒疾病必須處處顧及陽氣,并且善于在明辨的基礎(chǔ)上識別真寒假熱
    所以,他在臨床上善用辛溫解表
    、扶正達邪
    、溫培脾腎之陽,以及潛陽育陰等治則
    ;在用藥配伍中
    ,靈活全面,尤擅于各法之間和各藥之間的聯(lián)系
    ,對于溫與清的結(jié)合
    、劑量輕重尺度等,莫不絲絲入扣
    ,恰到好處

    從以上論述來看

    ,小兒并非陽常有余
    、陰常不足的“純陽之體”, 而是陰陽二氣還很稚弱的“稚陰稚陽”之體
    因此
    ,在治小兒病時,一定要從“稚陰稚陽”之體這一基本屬性出發(fā)
    ,用藥要“熱則清之
    ,寒則溫之”,不能一概清熱滋陰
    ,方不失中醫(yī)辯證論治之妙

    以下是徐先生用藥的一些心得

    ,對初涉中醫(yī)者也別具啟發(fā)意義
    ,特摘錄如下:

    例如他對桂枝的應(yīng)用,解肌透表必加生姜

    ,有汗發(fā)熱均伍芍藥
    ,無汗表實伍麻黃,項強伍葛根
    ,太少合病用柴胡
    ,清心瀉火合黃連,煩渴除熱加石膏
    ,肺熱
    、腸熱合黃芩
    ,里實腹痛合大黃
    ,與附同用以溫陽
    ,與參、芪同用以益氣
    ,與甘
    、棗同用以補心脾,與飴糖同用以建中
    ,與苓、術(shù)同用以利水
    ,與五味于同用以納氣
    ,與龍骨、牡蠣同用以潛陽鎮(zhèn)驚
    。且常喜與磁石共投
    ,加強其潛陽寧心的協(xié)同作用
    。他還常使用羌活與桂枝合伍
    ,對風(fēng)寒入絡(luò),頭身體痛之寒痹證
    ,效果卓著

    他對麻黃的應(yīng)用尤多,凡有肺經(jīng)見證者多用之

    。認為麻黃作用在于開肺氣之閉郁
    ,故喘咳之屬實者,佐杏仁以化痰
    ,雖無表證
    ,均可用之,反之
    ,表實無汗而無喘咳者,卻并不采用麻黃
    ,因麻黃之發(fā)汗解表
    ,需賴桂枝之行血和營,若徒恃麻黃之發(fā)汗解表則無益也

    以小青龍湯為例

    ,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挾水氣者固必用
    ,雖無表證而見喘咳者亦常用
    ,隨證加減
    ,尤為靈活。如無汗表實者
    ,用生麻黃去芍藥,表虛有汗者用水炙麻黃
    ,但喘咳不發(fā)熱者用蜜炙麻黃
    ,并去桂枝、芍藥
    ;表解但咳不喘者并去麻黃
    、桂枝。

    治咳嗽時用五味子

    ,取其五味俱備
    ,非只酸收納氣而已。新咳
    、暴咳喜用干姜散寒
    ,不宜見咳治咳;久咳不止
    ,則重用五味子;若咳不暢快者
    ,乃邪戀肺經(jīng)
    ,五味于則在禁用之列。痰多加白芥子
    ;頑痰喘咳
    ,歷久不化者加竹節(jié)
    、白附。

    徐先生在臨證之暇常諄諄教誨門人

    ,藥不論寒溫
    ,要在審辨證情,正確掌握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zhì)
    。桂
    、麻
    、附于等雖性溫力猛
    ,易以化熱助火,亡陰劫液
    ,但使用確當
    ,能收奇效
    。不然,即桑
    、菊
    、荊、防亦足僨事

    關(guān)鍵在于用之得當與否

    ,世無明知溫熱偏勝而妄施溫藥者。若確系風(fēng)寒表證
    ,因其壯熱而不敢及時投以辛溫發(fā)散,反以輕清宣透或苦寒抑熱
    ,則難免貽誤病情
    。殊不知發(fā)熱者乃正邪相爭之反映,邪氣盛
    ,正氣尚旺,則發(fā)熱愈壯
    ,如能及時應(yīng)用麻
    、桂,使寒邪得以外拗
    ,不使病邪由表及里
    ,由陽及陰,祛其邪
    ,亦即扶其正也
    。徐老的教導(dǎo)對我們過去畏麻、桂等辛溫藥如蛇蝎的疑竇
    ,豁然如釋。

身體亞健康怎么補?

四物湯適合有肌瘤的人飲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