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槐米
2024-05-02 03:59:16
像這個火吃什么藥對腎炎比較好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杭州-毛**
回復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由免疫反應而引起的彌漫性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增生性損害
,多由鏈球菌感染或其他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后引起。好發(fā)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男多于女。其特點為急性起病,患者出現(xiàn)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并可伴有一過性氮質(zhì)血癥。本病大多預后良好。急性腎炎一般屬于中醫(yī)“水腫”(陽水)
、“尿血”等范疇。其發(fā)病機理,多因感受外邪,肺失宣肅,不能通調(diào)水道,風遏水阻,溢于肌膚而發(fā)水腫;濕熱蘊結(jié)膀胱、灼傷血絡而發(fā)尿血;脾失健運、腎氣不固而現(xiàn)蛋白尿。病位在肺、脾、腎,累及膀胱、三焦。治療上根據(jù)辨證,分別采用宣肺利尿、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收澀固精等方法。【方一】坤草茅根湯(鐘新淵)
【出處】《名醫(y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白茅根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車前草30克。【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茅根能“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與益母草“消水行血”為主導,輔以車前草通五淋,利小便,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四藥合方,集甘寒、辛微苦之味,俾利氣機靈動,行而不傷正,奏澄本清源、邪去正安之功效。【藥理】白茅根能緩解腎血管痙攣,使腎濾過增加而產(chǎn)生利尿作用
。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增生,促進抗體形成,使網(wǎng)狀細胞、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而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益母草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改善細胞膜通透性,從而消除水腫、蛋白尿。車前草可抗菌消炎利尿,降低血肌酐水平。【用法】上方分2次煎
,合兩煎藥液濃縮約150毫升,分3次空腹服,日2次、夜1次。【方二】宣肺靖水飲(張志堅)
【出處】《名醫(y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荊芥10克,連翹15克
,僵蠶10克,蟬衣10克,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生白術(shù)10克,石葦30克,生地黃10克,炙雞內(nèi)金5克,生甘草3克。【功用】宣肺祛風
,扶正潔源。【主治】急性腎炎。癥見尿蛋白長期不消失
,反復感冒,咽痛,面肢浮腫,舌苔薄,脈細或浮細。【方解】本方用荊芥
、連翹、僵蠶、蟬衣宣肺祛風,散結(jié)破聚,開上焦而逐戀邪,宣肺氣以凈水源;石葦助肺腎之精氣,上下相交,使水道行而小便利。方中合玉屏風散,旨在益氣固衛(wèi)以調(diào)整免疫機能;加甘草、雞內(nèi)金,調(diào)和諸藥,健脾助運;生地黃以滋養(yǎng)腎陰扶助下元。全方合奏宣肺祛風、扶正逐邪、潔源凈水之功。【藥理】荊芥
、防風、蟬衣對于鏈球菌有抑制作用。連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還具有抗炎、利尿作用。石葦具有抗組織胺作用和利尿作用。黃芪能增強免疫機能,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使腎血流量及濾過率增加。【用法】每日1劑
,頭煎、二煎藥液合并共約400毫升,分早晚2次于飯后1小時溫服。癥狀緩解取得療效后,可守原方隔日服1劑,或以上方劑量比例研末為丸,分早晚2次,于飯后各取6~9克吞服,以資鞏固,以尿蛋白持續(xù)消失3月停藥。【方三】疏風利水湯(鄒云翔)
【出處】《中華當代名醫(yī)妙方精華》
【組成】金銀花
、連翹、茯苓、玄參、石斛、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共研細末混勻)各9克,苡米12克,蘆根30克,桃仁、紅花各3克。【功用】疏風清熱
,和絡滲利。【主治】急性腎炎。癥見眼瞼浮腫
,精神萎靡,口干欲飲,脈細。【方解】方中金銀花
、連翹疏風清熱;桃仁、紅花和血化瘀;苡米、茯苓、六一散、蘆根滲濕利水;玄參、石斛顧護陰津。上藥合用,則能疏風清熱,和絡滲利。【藥理】金銀花
、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改善腎臟血液循環(huán),促進腎臟病理損害的修復和纖維蛋白的吸收作用。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劑相似的結(jié)構(gòu),其利水滲濕作用還與對機體水鹽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影響有關。蘆根對溶血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桃仁、紅花擴張血管,改善腎臟血液循環(huán)。【用法】每日1劑
,水煎分服。【方四】芳化清利湯
【出處】《河北中醫(yī)》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連翹15克
,黃芩10克,蟬蛻10克,牛蒡子20克,佩蘭10克,蒼術(shù)2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萆薢20克,牛膝15克,陳皮6克。【功用】清熱利濕
,祛風解毒。【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濕熱證。【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連翹
、黃芩、蟬蛻、牛蒡子清熱解毒,宣利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佩蘭、薏苡仁、蒼術(shù)、萆薢利濕熱而健脾;益母草、白茅根、牛膝活血利水而益腎;陳皮芳香醒脾,疏利氣機。全方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消散血結(jié)氣聚。【藥理】藥理研究證實
,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中藥具有清除抗原、抑制抗體,抑制活性免疫細胞產(chǎn)生及抑制過敏介質(zhì)的釋放等作用;白花蛇舌草等還能刺激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增生,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牛蒡子等可清除尿蛋白,抑制免疫復合物形成對腎臟的損害;益母草、牛膝等活血化瘀藥物具有增加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并有對抗自由基損傷作用。【用法】水煎服
,日1劑。【方五】麻桂蘇蟬白術(shù)湯
【出處】《河南中醫(yī)》
【組成】麻黃
、桂枝、蘇葉各10克,蟬衣6克,白術(shù)30克,生姜3片。【功用】解表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初起有風寒表證者。【方解】方中麻黃發(fā)汗解表;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
;配蘇葉、蟬衣宣通氣機;白術(shù)、生姜健脾利水。諸藥合用,共奏“開鬼門,潔凈府”,宣上達下之功。【藥理】麻黃擴張腎血管使腎血流增加
,并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重吸收而發(fā)揮利尿作用。桂枝抗炎、抗過敏,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蘇葉、蟬衣對于鏈球菌有抑制作用。白術(shù)水煎劑和流浸膏灌胃或靜脈注射對大鼠、家兔、犬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用法】水煎溫服
,每日1劑,分2~4次服。【方六】麻黃連翹赤小豆加丹參湯
【出處】《湖北中醫(yī)雜志》
【組成】麻黃4~9克
,連翹8~15克,赤小豆15~25克,桑白皮9~12克,苦杏仁6~9克,生姜3~6克,益母草9~15克,大棗4~6枚,丹參9~15克。【功用】清熱解表,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濕熱兼表證者。【方解】方中麻黃宣肺利水消腫
,杏仁降肺氣;連翹清熱解毒,與桑白皮合用瀉肺行水;生姜既能助麻黃宣散水氣,又可助杏仁降肺逆;大棗安中和中,赤小豆利水,兩藥合用可使脾腎功能漸復;益母草活血利水;丹參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消腫利水之功。【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
,麻黃使腎血流增加而利尿。連翹抗菌、消炎利尿。桑白皮有利尿作用,可使動物尿量及鈉、鉀、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益母草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改善細胞膜通透性,從而消除水腫、蛋白尿。丹參是氧自由基的強力清除劑,還有降血脂、降壓、強心、抗炎、抑菌等作用。【用法】每日1劑
,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方七】芪丹茅苓湯
【出處】《湖南中醫(yī)藥導報》
【組成】生黃芪10~30克
,丹參10~20克,白茅根20~60克,土茯苓50~200克,益母草6~20克,麥芽20~40克,牛蒡子6~10克,白芨6~15克,茜根6~10克,魚腥草6~20克。【功用】健脾利水
,涼血活血,解毒。【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表證已除,唯留水腫、蛋白尿、血尿(多為鏡下血尿)者。【方解】方中生黃芪、土茯苓
、麥芽健脾利水,合乎“其制在脾”之機理;丹參、白茅根、益母草、茜根為活血化瘀之品,伍以白芨,活血止血而不留瘀,有利于血尿的消除;牛蒡子、魚腥草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配伍于活血化瘀藥之中,可預防毒瘀互結(jié),以防疾病纏綿轉(zhuǎn)為慢性。【藥理】據(jù)近年有關資料報道
,生黃芪、土茯苓、魚腥草、益母草、茜根有消蛋白尿之功用。白茅根能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改善腎血流,使腎素產(chǎn)生減少,具有降壓利尿、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減少蛋白的排出。【用法】水煎服
,日1劑。【按語】本方重用土茯苓
,源于任繼學教授之經(jīng)驗。【方八】三仁湯加味
【出處】《中國中醫(yī)急癥》
【組成】杏仁15克,白豆蔻15克
,薏苡仁20克,半夏15克,川樸15克,通草10克,滑石15克,竹葉20克,石葦30克,白茅根30克。【功用】宣暢氣機
,濕熱分消。【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方中杏仁苦溫
,善開上焦,宣通肺氣;白豆蔻芳香苦辛,能宣中焦;配半夏、厚樸苦溫除濕,恢復中焦升清降濁之職;薏苡仁甘淡,益脾滲濕,疏導下焦,配以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石葦甘苦性涼,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白茅根味甘性寒,能透郁熱,導熱下行,清上通下,涼血止血。【藥理】現(xiàn)代藥理證實
,薏苡仁可增強體液免疫,促進抗體產(chǎn)生。石葦具有抗組織胺作用和利尿作用。白茅根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通透性,利尿、消蛋白。厚樸煎劑對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鉀離子的排出量,從而發(fā)揮利尿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枇杷葉煎
【出處】《河北中醫(yī)》
【組成】枇杷葉15~30克
,北杏仁、焦梔子皮、淡豆豉、通草12~15克,茯苓皮20~30克,滑石25~30克,薏苡仁18~30克。【功用】肅肺化氣
,行水消腫。【主治】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方中杏仁
、枇杷葉辛開苦降,能使壅塞之肺氣得以宣通,清肅之令行,三焦水道通暢無阻;梔子、豆豉能“宣其陳腐郁結(jié)”(王孟英語),清泄郁熱,和中化濁;配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等淡滲而性涼,使氣化濕除,溺暢腫消。【藥理】藥理研究表明,枇杷葉
、梔子有抗菌消炎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鉀離子的排出量而利尿。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劑相似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節(jié)機體水鹽代謝。薏苡仁增強機體免疫力。【用法】每日1劑
,煎2次分服。-
姜齊
回復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梔子功效作用
,以及梔子的功效的功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梔子功效梔子有什么作用2、梔子的功效與作用3、梔子有什么功效4、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梔子功效梔子有什么作用1、梔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2、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
本品苦寒清降,用于溫熱病邪在氣分,擾動心神則心煩郁悶、煩躁不寧,一般跟淡豆豉同用。
3、陽氣郁滯會導致火邪內(nèi)生,若火毒熾盛、高熱煩躁、渴喜冷飲,梔子常與黃芩、黃連配合使用。
4、如果用瀉藥后出現(xiàn)心煩、腹脹,梔子又可以跟厚樸、枳殼同用。
本品苦寒清降,治療肺熱咳嗽,可以跟瓜蔞皮、杏仁配合使用。
5、治療胃熱嘔吐,梔子可與竹茹配合使用。
6、治療肝火、目赤腫痛,梔子可以跟決明子、谷精草同用。
7、本品清熱涼血,可以治療血熱妄行證導致的吐血、咳血,配伍側(cè)柏葉使用。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梔子作為中藥使用具有很多的作用和功效,而且效果也是非常的明顯,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梔子是一種觀賞的花,對其價值沒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比較清楚的認識。
今天就帶領大家了解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1.涼血解毒
梔子具有一定的解毒的功效,效果比較明顯,對于熱毒癥狀的治療也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梔子對于血液具有很好地效果,對于吐血、尿血等癥狀,以及熱毒帶來的毒瘡等癥狀具有很好效果,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是涼血解毒必備藥材。
2.利膽退黃
3.瀉火除煩
4.解熱
梔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熱功效,以生梔子的解熱功效較強,熊果酸為梔子降溫鎮(zhèn)靜的有效成分之一。
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顯降低,故炒梔子的解熱作用明顯減弱,焦梔子則沒有。
5.清利濕熱
梔子對于肝膽等癥狀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肝火旺盛,心理比較的煩躁,而且非常的容易發(fā)怒以及發(fā)脾氣,而且伴隨著胸悶和口苦的癥狀,而且可以很好地緩解黃疸的癥狀以及濕熱的現(xiàn)象,具有很好地效果。
6.促進胰腺分泌
梔子對于胰腺的分泌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以有效的促進胰腺的分泌,可以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膽流量,作用與效果非常的明顯。
以上就是梔子的功效與作用的簡單介紹了。
梔子的營養(yǎng)價值雖高,功效作用也不少,但是我們在吃梔子的時候,也是要多多注意的。
因為梔子也有著非常多的食用禁忌,所以大家切記不可盲目食用,避免造成出現(xiàn)不良反應。
梔子有什么功效梔子有什么功效
梔子有什么功效,梔子果實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梔子的用途廣泛,非常多人好奇梔子的作用有哪些。
接我已經(jīng)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梔子有什么功效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梔子有什么功效1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