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皰疹疼痛的方法

">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中醫(yī)治療皰疹疼痛的方法

      時間: 閱讀:8967

      中醫(yī)治療皰疹疼痛的方法


      最佳回答

      過山龍

      過山龍

      2023-06-29 14:31:05

      根據(jù)身體出現(xiàn)皰疹出現(xiàn)局部組織疼痛的臨床病變表現(xiàn)情況

      ,就是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皰疹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
      ,在臨床檢查確診以后,近期通過抗病毒
      ,抗感染皮膚組織消毒處理方法
      ,進(jìn)行局部治療
      ,避免感染損傷加重臨床情況。

      最新回答共有3條回答

      • 江蘇-吳**
        回復(fù)
        2023-06-29 17:17:08

        帶狀皰疹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當(dāng)身體免疫力低下時候就會病發(fā)
        ,典型表現(xiàn)為身體出現(xiàn)低熱乏力等癥狀,身體出現(xiàn)丘疹
        ,最后變成水皰
        ,皮膚受損嚴(yán)重,還會伴發(fā)神經(jīng)痛
        。帶狀皰疹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引發(fā)胃腸道疾病
        ,如果眼部神經(jīng)受累,會導(dǎo)致失明
        ,因此為了避免病情更加嚴(yán)重
        ,一定要及時科學(xué)治療。目前治療帶狀皰疹方法有很多
        ,中藥就是其中一種
        ,療效也是非常不錯的,下面具體介紹


        1.六神丸:每日3次
        ,每次5~10粒,溫開水送服
        。一般服藥后當(dāng)晚疼痛可減輕
        ,次日患處皰疹顏色變暗,3~5日可愈


        2.七厘散:每日3次
        ,每次1。2克
        ,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一般服藥后1~2天疼痛減輕或消失,2~3天皰疹開始消退
        ,4~6天水皰變干結(jié)痂而愈


        3.冰硼散:取冰硼散適量
        ,用凡士林調(diào)成糊狀,外敷于患處
        ,每日1次
        ,一般2~3天可改善癥狀。

        帶狀皰疹在治療的同時
        ,平時也要注意預(yù)防
        ,避免復(fù)發(fā),飲食上要補(bǔ)充營養(yǎng)
        ,不免吃油膩肥厚的食物
        ,尤其是導(dǎo)致體內(nèi)濕度增加的食物,以清淡為主
        ,另外皮膚患處不可用手抓
        ,或是自行解痂,以免引起感染.老年人要適當(dāng)鍛煉身體
        ,提高抵御感染疾病的能力

      • 寧吉兒
        回復(fù)
        2023-06-29 16:16:58

        【中醫(yī)治帶狀泡疹】

        ——

        崔建軍副主任醫(yī)師

        中醫(yī)綜合科內(nèi)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

        帶狀皰疹,從中醫(yī)角度考慮

        ,可以歸入纏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瘡的范疇
        。中醫(yī)在治療上一般將其分為氣滯血瘀,痰濁阻滯
        ,氣虛血瘀
        ,濕熱蘊(yùn)結(jié)等幾種情況。對于氣滯血瘀的在治療上主要是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
        ,可以選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和芍藥甘草湯來進(jìn)行治療
        。對于痰濁阻滯的在治療上主要是以健脾化痰、通絡(luò)止痛為主
        ,可以選用瓜蔞紅花甘草湯和桔梗甘草湯來進(jìn)行治療
        。對于氣虛血瘀的在治療上主要是以益氣養(yǎng)血為主,可以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和芍藥甘草湯加減來進(jìn)行治療
        。對于濕熱蘊(yùn)結(jié)的在治療上主要是以清利肝膽濕熱為主
        ,可以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來進(jìn)行調(diào)理。

        ——

        辨證論治】

        1.肝膽濕熱

        證候:皮疹色紅
        ,皰壁緊脹
        ,灼熱刺疼,伴口苦咽干
        ,口渴
        ,煩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
        ,小便黃
        ,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黃厚
        ,脈弦滑微數(shù)


        辨析:

        (1)辨證:本病以皮疹色紅、皰壁緊脹
        、灼熱刺痛、舌紅
        、苔黃
        、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diǎn)。

        (2)病機(jī):肝膽濕熱
        ,熏蒸肌膚而見水皰色紅
        ;濕熱郁阻則灼熱刺痛;熱傷津液則口苦咽干
        、口渴大便干
        、小便黃;肝為剛臟
        ,肝膽濕熱則煩躁易怒
        。帶狀皰疹中醫(yī)治療舌紅、苔黃
        、脈弦滑數(shù)為肝膽濕熱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熱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物為龍膽草
        、梔子、黃芩
        、紫草
        、板藍(lán)根、川楝子等


        2.脾經(jīng)濕盛

        證候:丘皰疹顏色較淡
        ,皰壁松弛,疼痛略輕
        ,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
        ,不思飲食,食后腹張
        ,大便時溏
        ,女性患者白帶多,舌淡胖
        ,苔白厚或白膩
        ,脈沉緩或滑
        。帶狀皰疹古方中醫(yī)治療

        辨析:

        (1)辨證:本證以皰疹皮色淡、口不渴
        、不思飲食
        、食后腹脹、苔白厚或膩
        、脈沉緩或滑為辨證要點(diǎn)


        (2)病機(jī):飲食不節(jié),脾運(yùn)失司
        ,濕熱內(nèi)生
        ,濕阻氣機(jī),蘊(yùn)滯肌膚而見皮膚起丘皰疹
        。帶狀皰疹中醫(yī)治療因濕盛于熱則皮色較淡
        ,皰壁松弛;濕邪阻滯中焦則口不渴
        ,食少腹脹
        ,便溏。帶狀皰疹中醫(yī)治療舌體胖大
        ,苔白厚或膩
        ,脈沉緩或滑為濕盛之象。

        施治:治宜健脾利濕
        ,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常用藥物為白術(shù)、茯苓
        、薏苡仁
        、滑石、黨參
        、澤瀉等


        3.氣滯血瘀

        證候:水皰消退,局部疼痛不止
        ,皮色暗紅
        ,灰褐色或色素沉著,疼痛以夜晚或陰雨天加重
        ,舌暗苔白
        ,脈弦細(xì)。

        辨析:

        (1)辨證:本證以丘皰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為辨證要點(diǎn)
        ,老年人多見


        (2)病機(jī):年老體弱,氣血不足,循行不暢
        ;肝經(jīng)濕熱
        ,脾經(jīng)濕盛,均可阻滯氣機(jī)
        ;氣血循行不暢
        ,凝滯肌膚,不通則痛
        。濕熱之邪雖退但氣血凝滯未解
        ,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
        。舌暗苔白
        、脈弦細(xì)為氣滯血瘀帶狀皰疹之象。

        施治:治宜理氣活血
        ,重鎮(zhèn)止痛,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物為桃仁
        、紅花、川芎
        、白芍
        、香附、延胡索等


        【經(jīng)驗(yàn)方】

        蛇丹湯:大青葉
        、板藍(lán)根各60克,紫草10克
        ,黃芩10克
        ,金銀花30克,水煎服
        ,每日1劑
        。痛劇者加乳香、沒藥各10克
        ,癢甚者加白蘚皮
        、地膚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
        ,開水溶化
        ,涂患處,每日2~3次


        三紫湯:紫草
        、紫參、紫花地丁、車前子
        、茯苓皮
        、木通、玄參
        、大青葉
        、甘草。

        帶疹湯:丹參
        、白芍
        、柴胡、板藍(lán)根
        、半枝蓮
        、秦艽、龍膽草
        、當(dāng)歸
        、梔子、黃芩
        、玄胡
        、甘草。

        紫蘭白赤湯:紫草
        、板藍(lán)根
        、白蘚皮、赤芍
        、丹皮
        、蟬衣、薄荷
        、苡仁
        、苦參。

        【其他療法】

        1.外治法

        六神丸:每日3次
        ,每次5~10粒
        ,溫開水送服。一般服藥后當(dāng)晚疼痛可減輕
        ,次日患處皰疹顏色變暗
        ,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
        ,每次1
        。2克,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一般服藥后1~2天疼痛減輕或消失
        ,2~3天皰疹開始消退
        ,4~6天水皰變干結(jié)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適量
        ,用凡士林調(diào)成糊狀
        ,外敷于患處,每日1次
        ,一般2~3天可改善癥狀


        生大黃、川黃柏
        、川黃連各30克
        ,制乳香、制沒藥各5克
        。上藥共研為細(xì)末
        ,加適量濃茶水,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


        七葉一枝花鮮塊莖搗爛涂患處
        ,一般半小時后熱減痛止,1~2次皰疹可消退


        鮮馬齒莧12克洗凈
        ,搗爛成糊狀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


        大黃30克,黃柏30克
        ,飛滑石21克
        ,青黛60克,冰片5克
        ,甘草10克
        。共研細(xì)末后混勻,加凡士林調(diào)膏備用
        ,外敷患處


        大葉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圍痛處
        ,每日3次。治療64例
        ,結(jié)果平均3
        。2~4。7天皮疹消退
        ,平均3~4天神經(jīng)痛消失


        2.針灸療法

        針刺取穴合谷(雙側(cè))
        、支溝、陽陵泉(均用患側(cè))
        ,局部病灶采用圍針
        ,以病損大小決定圍針多少,最多15根
        ,最少4根
        ,離皰疹0。5寸處呈15度角刺入
        ,均用瀉法


        取穴內(nèi)關(guān)、陽陵泉
        、足三里
        ,局部周圍臥針平刺,留針30分鐘
        ,每日1次
        ;若后遺癥持續(xù)疼痛不止者,加支溝
        ,或加耳針刺肝區(qū)
        ,埋針3天。

        3.艾灸療法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處)


        操作方法:可選艾炷直接灸
        ,于皮疹的兩端 及分叉處施行,灸量為患者有灼熱感
        、能耐受為 度
        ,此法適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選艾條熨熱灸
        ,即視皮疹(損)大小
        ,用 清艾條2、3支點(diǎn)燃后
        ,在局部行回旋灸
        ,至皮損 部充血發(fā)紅,疼痛瘙癢消失為度
        ,時間約20-30 分鐘


        此法適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
        ,神經(jīng)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厲 害者
        ,每天進(jìn)行2次,少數(shù)患者亦可進(jìn)行3次
        ,10次為一療程
        ,連續(xù)1個半療程


        原理:帶狀皰疹乃由火熱毒邪郁于皮膚,經(jīng) 絡(luò)阻滯
        ,氣血壅遏而發(fā)病
        。采用艾灸阿是穴治 療,以疏通局部血絡(luò)
        ,以熱引熱
        ,引邪發(fā)散,拔引 郁毒
        。此外
        ,艾條作為一種溫?zé)岽碳ぞ哂谢钛?炎的作用。

        4.刺血療法

        刺血療法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指導(dǎo)下
        ,通過放血祛除邪氣而達(dá)到和調(diào)氣血
        、平衡陰陽和恢復(fù)正氣目的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病因】多因肝膽風(fēng)熱或濕熱內(nèi)蘊(yùn)
        ,客于肌膚所致


        【癥狀】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現(xiàn)帶索狀
        、刺痛
        、灼熱,水泡大小如綠豆或黃豆樣
        ,累累如貫珠
        ,聚集一處或數(shù)處,沿神經(jīng)分布
        ,排列成帶狀
        ,但多局限身體一側(cè),基底發(fā)紅
        ,皰群之間皮膚正常。皰液初為透明
        ,漸轉(zhuǎn)渾濁
        ,間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輕度發(fā)熱
        ,疲乏無力
        ,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臨床所見
        ,本病有干濕不同
        ,紅黃之異。干者色紅
        ,多屬肝膽風(fēng)熱
        ;濕者色黃
        ,多屬肝脾濕熱。

        【療法】紅腫處及簇集水皰群的周圍皮膚
        。若伴發(fā)熱或皰疹重者配足三里
        、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圍刺放血法
        。圍繞紅腫處及簇集水皰群的周圍皮膚,用三棱針或毫針點(diǎn)刺
        ,每隔1-2厘米點(diǎn)刺一下
        ,見出血即可。也可用兩手輕輕擠壓點(diǎn)刺處見有出血
        ,其目的使其惡血出盡
        ,以消腫痛。若伴有發(fā)熱或皰疹重者
        ,可在配穴上用毫針施針
        ,用平補(bǔ)平瀉法,留針15分鐘
        。如見皰疹潰破
        ,針后涂龍膽紫藥水,外敷消毒紗布
        ,即可防止感染
        。隔日治療1次,至愈為度


        5.拔罐療法

        火針加拔罐治療急性帶狀皰疹技術(shù)(火針贊刺法)是匯集了火針療法
        、刺血療法、火罐療法與贊刺針法等傳統(tǒng)針灸方法的優(yōu)勢特色
        ,本法以火針
        、火罐作為主要器械,結(jié)合了火針燒針法
        、火針刺法
        、贊刺針法與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醫(yī)專業(yè)人士介紹:選用七星針一枚
        、三棱針一枚
        、玻璃火罐4~6個、消毒紗布若干
        。選穴為患處四周
        、耳部風(fēng)溪穴(于耳輪結(jié)節(jié)前方指區(qū)和腕區(qū)之間)和相應(yīng)部位敏感點(diǎn)。

        操作:先針患處四周
        ,后針耳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继幤つw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
        ,術(shù)者左手拇食指繃緊患處四周皮膚
        ,若局部小紅點(diǎn)(水皰)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膚
        ,右手握七星針后端
        ,食指壓在針柄上,使用手腕之力
        ,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膚
        ,使皮膚隱隱出血。術(shù)后視叩刺面積大小選適當(dāng)型號玻璃火罐
        ,用閃火法以患處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
        ,使罐內(nèi)出血數(shù)毫升至十幾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紗布將污血擦凈
        ;再用按壓法找出耳部相應(yīng)部位敏感點(diǎn)和風(fēng)溪穴
        ,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針點(diǎn)刺
        ,擠出少許血液用干棉球拭去
        。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輪換


        中醫(yī)認(rèn)為:帶狀皰疹由肝經(jīng)郁火和脾經(jīng)濕熱內(nèi)蘊(yùn)
        ,復(fù)感火熱時邪,濕熱蘊(yùn)蒸侵淫肌膚經(jīng)絡(luò)而發(fā)
        。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點(diǎn)刺治療該病確有良效
        ,尤其是對于初期帶狀皰疹,七星針用強(qiáng)刺激手法刺后
        ,即可見出血點(diǎn)
        ,再用火罐吸出針孔內(nèi)瘀血,具有活血化瘀
        ,宣瀉濕熱火毒
        ,以達(dá)“通則不痛”之功。

        通過將火針針尖燒紅至發(fā)白
        ,其高溫灼刺皮損局部
        ,憑借火針針身粗大以及贊刺針法的多針淺刺
        ,能夠造成皰疹皮損局部完全開放
        ,再加上火罐強(qiáng)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與惡血盡數(shù)裹挾而出
        ,受損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養(yǎng)從而達(dá)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6.飲食療法

        取大青葉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適量
        。將大青葉,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
        。每天一劑 連服5~6天


        【禁忌】

        1、忌食辛辣溫?zé)崾澄?br>
        、煙
        、生姜、辣椒
        、羊肉
        、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zé)嶂罚澈笠字鹕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中醫(yī)認(rèn)為
        ,本病為濕熱火毒蘊(yùn)結(jié)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yīng)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


        2.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肥肉
        、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
        ,多具滋膩
        、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nèi)蘊(yùn)不達(dá)
        ,病情纏綿不愈


        3.慎食酸澀收斂之品

        酸澀收斂之品有豌豆、芡實(shí)
        、石榴
        、芋頭、菠菜等
        。中醫(yī)認(rèn)為
        ,本病多屬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
        ,久郁化火
        ,復(fù)感毒邪而致,故治療應(yīng)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
        。而上述酸澀收斂之品
        ,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
        ,疼痛加劇


        ——

        【白藥探秘】云南白藥是如何治療帶狀皰疹的?

        15-04-13? 瀞舒凝蘭? + 關(guān)注獻(xiàn)花(1) 收藏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的發(fā)病率較高
        ,發(fā)病初期
        ,常伴有低熱、乏力等癥狀
        ,皰疹初期
        ,皮膚上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或者橢圓形的紅斑,數(shù)小時后
        ,發(fā)展成為水皰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能合并為大水皰
        ,嚴(yán)重者會發(fā)展成為血皰
        ,如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則會出現(xiàn)膿皰
        。發(fā)病時疼痛較為劇烈


        云南白藥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消腫
        、化瘀生肌之功效
        ,臨床上可用來治療帶狀皰疹,具體方法如下:

        1
        、云南白藥散劑直接外敷:

        (1)治療方法:可先用生理鹽水和醫(yī)用酒精清洗患處
        ,用無菌注射器從皰壁底部抽出泡液,再將云南白藥均勻涂于患處
        ,易摩擦部位用無菌紗布包扎
        ,一天2次,八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用阿昔洛韋軟膏
        ,其他處理方法同試驗(yàn)組。

        治療結(jié)果:白藥組和對照組各23例
        ,其中白藥組有效率為95.65%
        ,對照組有效率為73.91%。

        (2)宋慧鋒等采用了用生理鹽水將白藥調(diào)成糊狀外敷的方法來治療帶狀皰疹
        ;楊珍采用食醋將白藥調(diào)成糊狀外敷的方法
        ,甚至直接用冷水調(diào)和白藥,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2
        、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1)治療方法:白藥組每天靜脈滴注阿昔洛韋,然后用麻油調(diào)和云南白藥
        ,外敷患處
        ,每日2~3次。對照組僅靜滴阿昔洛韋。七天為一個療程
        ,治療后3、5
        、7天分別觀察皰疹
        、疼痛、結(jié)痂等情況


        治療結(jié)果:白藥組在止皰時間
        、止痛時間、結(jié)痂時間和痊愈時間上均少于對照組(P<0.01)


        林銳豐
        、何小萍采用此治療方法對30例患者進(jìn)行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2)此外
        ,苗偉、張瑞梅用阿昔洛韋軟膏配合云南白藥外用
        ;劉月芬用云南白藥外敷派和靜脈滴注病毒唑的治療方法治療帶狀皰疹
        ,發(fā)現(xiàn)治療效果都很理想。

        3
        、理療配合云南白藥治療帶狀皰疹:

        (1)治療方法: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
        ,用三棱針在皰疹中心點(diǎn)穿刺,針數(shù)隨著患處皮損面積而定
        ,再用大口徑的火罐在針刺處拔約8~12分鐘
        。罐后擦凈皮膚,用食醋將云南白藥調(diào)成糊狀
        ,兩次每天
        ,對照組采用阿昔洛韋軟膏,一日4次
        。兩組均連續(xù)使用一周


        治療結(jié)果:白藥組在止痛時間、消腫時間
        、結(jié)痂時間
        、痊愈時間及病程上,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0.01)


        (2)陳一衛(wèi)等也采用此方法
        ,取得了100%的治療效果;孟克采用先給予半導(dǎo)體激光照射
        ,然后將用菜籽油調(diào)成糊狀的云南白藥外敷
        ,再用TDP治療器照射患部的方法對帶狀皰疹治療,治療效果良好。

        4
        、云南白藥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

        (1)治療方法:口服云南白藥膠囊
        ,一次2粒,一天2次
        ,配合按摩患處或用微波和TDP照射


        治療結(jié)果:止痛顯效最快1天,最慢6天
        ,有效率100%


        (2)初金玉等人采用丹參注射液注射、阿昔洛韋片
        、維生素B1
        、B12、去痛片
        、糖皮質(zhì)激素配合云南白藥氣霧劑外用
        ;宋啟霞等采用血府逐瘀湯配合云南白藥外敷;楊敏等用電針針刺后云南白藥外敷等方法治療后遺神經(jīng)痛
        ,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討論:

        帶狀皰疹以局部皮膚紅腫、疼痛
        、皰疹等為主要特征
        ,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由于正氣虛弱,感染濕熱邪毒
        ,邪毒滯留體內(nèi)
        ,客于經(jīng)絡(luò)、熏灼肌膚所致
        ,云南白藥能抗炎
        、消腫、并能促進(jìn)肉芽組織的增生
        ,達(dá)到促進(jìn)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的作用
        。在臨床上應(yīng)用云南白藥治療帶狀皰疹,許多患者外敷白藥后
        ,當(dāng)時即有清涼感
        ,疼痛減輕。同時
        ,從上文大量的文獻(xiàn)中也可看出
        ,云南白藥也可有效的促進(jìn)帶狀皰疹的治愈,費(fèi)用低
        、使用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

        臨床可以用六神丸用于帶狀皰疹的治療,但往往是外用的藥物
        。六神丸可以作為帶狀皰疹治療的一種輔助藥物
        ,一般并不建議患者單純應(yīng)用六神丸外涂來進(jìn)行帶狀皰疹的治療。因?yàn)樵谂R床當(dāng)中
        ,有的患者帶狀皰疹本身分布的范圍比較大
        ,而且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顯皰疹破潰的情況,這種情況并不適合應(yīng)用六神丸來單獨(dú)的治療
        。患者如果想要治療帶狀皰疹
        ,一定要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的皮膚科來進(jìn)行就診
        。一般可以在應(yīng)用抗病毒藥物的基礎(chǔ)之上,同時配合阿昔洛韋軟膏
        、噴昔洛韋軟膏
        、六神丸等來進(jìn)行輔助治療,往往也會收到一個比較不錯的治療效果


        ——

        六神丸治療帶狀皰疹是不管用的
        。帶狀皰疹中醫(yī)稱為蛇串瘡,一般是肝膽郁熱證
        ,肝膽郁熱而造成的帶狀皰疹
        ,治療上的中醫(yī)治則是清瀉肝膽解毒治療。主要應(yīng)用的中成藥為龍膽瀉肝丸或者龍膽瀉肝膠囊
        。除了應(yīng)用中成藥治療帶狀皰疹以外
        ,也可以口服西藥,例如伐昔洛韋或泛昔洛韋片抗病毒
        ,口服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藥物
        ,例如維生素B族和甲鈷胺片來改善神經(jīng)受損的癥狀。

        ——

        阿昔洛韋和噴昔洛韋有什么區(qū)別:

        都是核苷類廣譜抗病毒藥
        。臨床都主要用于抗皰疹病毒
        。比較:兩者治療復(fù)發(fā)性單純皰疹噴昔洛韋軟膏較阿昔洛韋外用起效快、程療短
        。噴昔洛韋藥理作用:噴昔洛韋被病毒胸腺嘧啶脫氧核苷激酶磷酸化為噴昔洛韋單磷酸鹽
        ,而后細(xì)胞激酶將噴昔洛韋單磷酸鹽轉(zhuǎn)化為活性噴昔洛韋三磷酸鹽,它與脫氧鳥嘌呤核苷三磷酸鹽競爭抑制皰疹病毒多聚酶
        ,從而抑制病毒DNA合成
        ,阻斷病毒復(fù)制,

        ——

        阿昔洛韋軟膏+六神丸=治帶狀皰疹

        ——

        龍膽瀉肝丸+代昔洛韋+VB+甲鈷胺片改善神經(jīng)


        ——

        阿昔洛韋和噴昔洛韋有什么區(qū)別

      肛瘺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

      腦外傷的中醫(y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