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姓簡介
“鮮于”字拼音:xiān yú
、xiǎn yú鮮于姓全國人口不足千人
,屬稀有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484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鮮于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
,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鮮于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今湖北省的武漢市
、宜都市五眼泉鎮(zhèn)鮮于姓起源(來源)
鮮于姓主要源自:子姓
。鮮于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族后裔箕子支子仲
。屬于以國名、封邑名合并為氏。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封箕子于朝鮮得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根據(jù)史籍《太原鮮于氏世譜》的記載:商紂王即位不久
鮮于氏族人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鮮氏,亦有因功被李唐朝廷賜改姓氏為李氏者
鮮于姓起源二
源于敕勒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北史·高車傳》的記載
鮮于姓郡望
漁陽郡:秦朝時期置漁陽縣,其時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帶地區(qū)
。秦、漢、魏、晉諸朝均為漁陽郡。隋朝時期為玄州漁陽郡,隋朝末年改無終縣為漁陽,即今河北薊縣(又說天津薊縣)。唐朝時期為薊州漁陽郡,唐以后漁陽為薊州治所。明朝時期省入薊州,此后漁陽不再。太原府:亦稱太原郡
。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qū)。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鮮于姓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漁陽堂:以望立堂
鮮于姓源流
一
現(xiàn)行罕見復姓
1、其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云:“系出子姓
。殷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鮮,支子食采於于,子孫因合‘鮮’、‘于’為氏。”2
、其據(jù)《魏書》注云:“定州丁零亦有鮮于氏。”《姓氏詞典》稱:“丁零,我國古民族名,漢代丁零主要分布于今貝加爾湖以南地區(qū)。兩晉南北朝時,在今山西鮮于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
2、鮮于姓用字一定要用常用字
3
4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 太原堂:以望立堂。
鮮姓的來源比較復雜 今湖北省的武漢市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baijiaxing/2877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鮮于姓
鮮于姓的堂號
漁陽堂:以望立堂“鮮于”和“鮮”是同一個姓嗎
鮮于姓的分布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