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御駕親征 (yù jià qīn zhēng)
簡拼 : yjqz
近義詞 : 親歷親為
反義詞 : 假手于人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主謂式
成語解釋 : 御駕:皇帝的車駕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1回:“今劉玄德即了帝位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例子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11章:“人數(shù)比前幾年孫中山在桂林那一次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很多皇帝要御駕親征,有哪些原因呢
它是為了鼓舞皇帝的士氣
,另一方面,它也是為了壓制另一方的士氣,讓另一方知道我們的皇帝在這里,天帝,這場戰(zhàn)斗,他們無疑會獲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總的來說,此時整個宮殿都布滿了窟窿
但在古代中國
,有許多皇帝愛國家勝過愛美麗的人民,很少有皇帝不惜一切代價只愛美麗的人民。想想看,現(xiàn)在的社會,我們真的很幸福,一個男人只能有一個妻子,如果在古代,普通人可以有三個妻子和四個妃子,更不用說皇帝了。朱棣五次御駕親征,帶兵前往蒙古部落
。第一次出征,是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帶領(lǐng)50萬大軍御駕親征,前往蒙古部落。朱棣決定給韃靼部落一點顏色看看。韃靼部落的本雅失里聽說朱棣親自帶兵大舉進攻
第二次出征
,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為了明朝了邊境安寧,朱棣第二次御駕親征,蒙古族的瓦刺部,擊敗瓦刺軍。瓦刺部落的人從此也安寧了不少。第三次出征,永樂二十年(1422年)二月,親征阿魯臺部,阿魯臺部聞聽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嚇得倉皇逃走,朱棣所率遠征大軍到達目的地之后,卻找不見對手的蹤影,但卻也沒有主動追擊,而是臨時改變作戰(zhàn)目標(biāo),轉(zhuǎn)攻兀良哈,最后勝利回朝。
第四次出征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目的仍然是阿魯臺部,但是還是被對手知道了消息,提前逃走了。第五次出征,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阿魯臺部主動出擊,侵襲一些地區(qū),朱棣決定再一次御駕親征阿魯臺部,但是阿魯臺部的人又是逃的沒蹤影。在回京的途中,朱棣也是疲憊不堪,最后病死在軍中
明成祖朱棣也算是歷史上御駕親征次數(shù)最多的皇帝了
皇帝御駕親征一般都會在這場戰(zhàn)爭對他這個國家非常重要
第二點,皇上御駕親征也會是在開國的時候
另外,皇帝一般在當(dāng)時都會被譽為龍的象征
,是至高無上的,如果皇帝肯御駕親征,那對于整個軍隊來說,是最大的鼓勵,當(dāng)時的人也會相信皇帝御駕親征會帶來好運,會有天時地利人和
有時候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engyu/11078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