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要害之處 (yào hài zhī chù)
簡拼 : yhzc
近義詞 : 要害之地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
出處 : 漢·賈誼《過秦論上》:“良將勁弩而守要害之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成語用法 : 作主語
、賓語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要害”是“軍事上的要地
、關(guān)鍵之地”;“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意即: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占領(lǐng)要害的城郡。翻譯: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出處
出自:《過秦論》
作者:兩漢:賈誼
原文:秦孝公據(jù)肴函之固
孝公既沒
及至始皇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中篇
秦滅周祀
,并海內(nèi),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fēng)。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qiáng)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囂囂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
故先王者
下篇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
評價(jià)
《過秦論》共有三篇
。其中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是第一篇。它最早附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篇末,列為第二篇;后來褚少孫補(bǔ)《史記》,又把它單獨(dú)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今傳賈誼所撰專著《新書》,當(dāng)由后人搜輯而成,對此文則明確標(biāo)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在《史》《漢》《新書》《文選》四部書中,本篇凡五見,文章字句頗有出入。從明
、清到當(dāng)代,幾乎所有的古文選本都選了這篇《過秦論》(上),因此前人對它的評語也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評它為“雄駿宏肆”,近人吳闿生在《古文范》的夾批中評它“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歸納大多數(shù)評論者的意見,主要說這篇文章氣勢充沛從語言的角度看
本篇之所以以氣盛為特點(diǎn)而傳誦不朽,之所以使人覺得有說服力
,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最主要的,即這篇文章雖是說理文第二個使讀者感到文章氣盛的原因
還有第三個原因,也是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個特點(diǎn)
前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