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簡拼 : bsss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成語結構 :
成語解釋 : 巴
、蜀指四川一帶。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
出處 : 蕭白《晚禱》:“多少思懷在這圓圓月中
,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
,常成一生追念
,于是巴山蜀水近來
,洞庭湘河近來
,揚子江鐘山也近來……”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生年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巴山蜀水凄涼地(詩在巴山蜀水中)
利州江潭
皇澤寺
貢嘎雪山
茶中故舊
潼川古城
在李商隱走上詩壇之前
,陳子昂
、李白、杜甫
、王維
、孟浩然、白居易
、韓愈
、李賀等都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稱譽詩壇,形成了初唐
、盛唐
、中唐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以李商隱為代表的晚唐文壇
,崛起了唐詩創(chuàng)作里程上的又一座高峰
。而這與李商隱在四川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
桐花萬里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隱應柳仲郢的聘請入幕
。柳仲郢是大書法家柳公權的侄子
,剛被任命為東川節(jié)度使,州治在梓州(今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
。柳仲郢先赴梓州
,他囑咐李商隱安頓家事以后即趕去上任。
李商隱此時正沉浸在喪妻之痛中
。他把兩個孩子托付給好友韓瞻照看
。韓瞻,字畏之
,時任尚書省員外郎
,和李商隱是同榜進士,所謂“同年”
。他倆又分別娶了時任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六女兒
、七女兒。
李商隱離開長安時
,韓瞻攜著兒子韓偓(韓冬郎)為他送行
。一程又一程,長亭更短亭
。送到咸陽
,已是黃昏,舉目不見長安
。李商隱作了《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京華庸蜀三千里
,送到咸陽見夕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韓偓當時才10歲
,即席賦詩。李商隱后來作了“十歲裁詩走馬成
,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回贈韓偓
。
據(jù)《舊唐書·地理志》
,梓州至京師二千九百里。蜀道難行
,至少要走50天左右
。李商隱一路西行至大散關,遇雪。從大散關開始
,李商隱沿嘉陵江順流而下至利州
。
碧潭珍重
利州是廣元的古稱,嘉陵江穿城而過
。兩宋時
,利州與梓州
、益州(今成都)
、夔州(今重慶)并稱“川陜四路”“四川路”,四川因此得名
。
在利州
,李商隱想起關于武則天的傳說。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曾于貞觀年間做利州都督
,傳說武則天的母親泊舟江潭
,感龍交受孕而生武則天。李商隱寫下了《利州江潭作》:“神劍飛來不易銷
,碧潭珍重駐蘭橈
。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云散錦遙
。河伯軒窗通貝闕
,水宮帷箔卷冰綃。他時燕脯無人寄
,雨滿空城蕙葉雕
。”
這首詩吟詠武則天
,歷來沒有爭議
。因為李商隱在詩題下自注:“感孕金輪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敖疠啞笔俏鋭t天的尊號“金輪圣神皇帝”的簡稱
。郭沫若以李商隱詩立據(jù),證明武則天生于廣元
。利州至今尚有皇澤寺
,寺里有武則天真容殿。
李商隱離開利州望喜驛(在今廣元城南)
,作了《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自注:此情別寄):“嘉陵江水此東流
,望喜樓中憶閬州。若到閬中還赴海
,閬州應更有高樓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
。今朝相送東流后
,猶自驅車更向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李商隱過劍閣
,途經金牛驛。據(jù)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記載
,戰(zhàn)國時
,秦惠王覬覦蜀地,用五頭“黃金”牛騙取蜀王開鑿棧道通往秦國
,而秦軍則沿著蜀道將這片處女地納入囊中
。李商隱作了《井絡》:“井絡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
。陣圖東聚燕江石
,邊柝西懸雪嶺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皣@故君成杜宇
,可能先主是真龍。將來為報奸雄輩
,莫向金牛訪舊蹤
。”警示野心家不要妄圖憑借形勢險要的蜀中割據(jù)分裂國家
。
悵望銀河
離開利州
,李商隱越劍閣,再向西南行
,順涪江東南下
,抵達東川節(jié)度使治所梓州。當時
,東川節(jié)度使管轄梓
、綿、劍
、普
、榮、遂
、合
、渝、瀘等州
。
柳仲郢待李商隱很好
。當時節(jié)度使的年薪是三十萬錢
,而柳仲郢給李商隱的薪酬卻是三十五萬錢。柳仲郢本來安排李商隱擔任幕府記室
,因李來遲
,改判上軍。次年
,李商隱又兼代記室
。后來,柳仲郢又為李商隱奏請了檢校工部郎中的憲銜
,這是從五品上階
,雖是榮譽稱號,卻也是李商隱一生最高的職務
。
柳仲郢看李商隱中年喪妻
,十分同情
。當時
,幕府中有一位容貌秀麗、技藝一流的歌舞樂伎張懿仙
,柳仲郢有意撮合
,準備賜予李商隱,幫助料理生活起居
。
但是
,李商隱感念亡妻,婉言謝絕了柳仲郢的好意:“某悼傷以來
,光陰未幾
。梧桐半死,方有述哀
;靈光獨存
,且兼多病。眷言息允
,不暇提攜
。”(《上河東公啟》)
李商隱又借用漢武帝寵愛李夫人的典故
,寫了《李夫人三首》
。他說妻子已死,再也看不見她的美目流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蔷拖裨铝翛]了,要用星星來代替是不行的
。
當年暮春夏初
,李商隱妻子王晏悅病逝,他從汴州(今開封)星夜兼程回長安,也沒趕上見妻子最后一面:“歸來已不見
,錦瑟長于人
。”(《房中曲》)李商隱的兩個孩子年紀尚小
,按當時的風俗
,要在家守孝服喪三年。
妻子病逝后
,李商隱戒了酒
。韓瞻和王茂元長子邀李商隱前往王家小飲,李商隱沒有應邀
,過后寫了《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
當時正逢七夕之夜,李商隱想起一生四處漂泊
,夫妻一直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
,寫下了《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
,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
,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到梓州的第二年七夕,李商隱又寫下了《壬申七夕》:“已駕七香車
,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
,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
,曾妒識靈槎
。”
那一年正逢閏七月
,在閏七夕之夜
,李商隱又寫下了《壬申閏秋題贈烏鵲》:“繞樹無依月正高,鄴城新淚濺云袍
。幾年始得逢秋閏
,兩度填河莫告勞
。”
李商隱的《銀河吹笙》寫道:“悵望銀河吹玉笙
,樓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
。月榭故香因雨發(fā)
,風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
,湘瑟秦簫自有情
。”
第三年七夕
,李商隱又寫了一首《七夕》:“鸞扇斜分鳳幄開
,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
,換得年年一度來
。”此時
,李商隱多么希望妻子就是那相隔著一條銀河的織女啊
,一年雖然漫長,但總有一年一度的相逢
。
當時,幕府中一般都有營妓
。入幕文士如溫庭筠
、段成式、杜牧
、趙嘏等人與妓女接觸頻繁
,唐宋人筆記中就有不少關于他們與妓女密切交往的記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菂s找不到李商隱與妓女的交往
。
李商隱說自己在文章中曾有過一些關于美女的描述,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
,他并不是一個風流隨性之人:“至于南國妖姬
,叢臺妙妓,雖有涉于篇什
,實不接于風流
。”(《上河東公啟》)這也是李商隱一切情詩的最佳注腳
。
美酒成都
李商隱到東川一個月左右
,柳仲郢就派他前往西川推獄
。西川節(jié)度使駐益州(今成都)。西川節(jié)度使杜悰是唐憲宗的女婿
,也是李商隱的表兄
。推獄就是會審、協(xié)助審理案件
。當時
,揚州和益州的經濟地位已經超越長安和洛陽,稱為“揚一益二”
。朝廷在這兩個地方均設立了鹽鐵使
。
李商隱寫了《獻相國京兆公啟》《獻相國京兆公啟二》,隨信呈上舊詩一百首
。后來又寫了兩首長詩
,表達了希求提攜之意。但這種自薦無果而終
。
在成都期間
,李商隱游武侯祠,作了《武侯廟古柏》
。西川事畢后
,西川節(jié)度使幕府為李商隱餞行。窗外
,遠處矗立著貢嘎雪山
,朝廷派遣處理吐蕃邊境事宜的使臣往來穿梭,戍守西南邊陲的軍隊長年饑餐風雪
。室內
,溫暖如春,座上渾渾噩噩
、不關心國事的醉客將國事全拋在腦外
。李商隱仿杜甫作了《杜工部蜀中離席》:“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雪嶺未歸天外使
,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
,江上晴云雜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王安石激賞這首詩:“王荊公晚年亦喜義山詩,以為唐人之學老杜而能得其藩籬者
,惟義山一人而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ā恫虒挿蛟娫挕罚╁X鍾書也認為,只有李商隱才是真正繼承了杜甫:“惟義山于杜
,無所不學
,七律亦能兼茲兩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ā墩勊囦洝罚?br>
渝州迎送
大中七年(公元853年)
,杜悰遷淮南節(jié)度使,已定東下行期路線
,即將啟程
。當時自益州赴揚州,有水陸二途:陸路取道長安
、洛陽
,再經汴渠南下;水路則由益州沿岷江南下至戎州
,沿長江經渝州
、三峽而東下。李商隱代柳仲郢作了《為河東公復相國京兆公啟》
,建議走相對坦夷之陸路
,而杜悰則“決取峽路”。柳仲郢派李商隱在東川境內渝州界首迎送
,事畢
,李商隱旋即返回梓州。
這不是李商隱第一次到渝州
。早在五年前
,李商隱從桂林幕府罷職北歸的時候,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六月下旬抵達江陵(今湖北荊州)
。其間有兩個月左右,他折向夔峽一帶游覽
。江陵至夔州水程七百余里
,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時間。七月二十日
,李商隱抵達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
。
《寰宇記》記載:“楚宮在巫山縣北二百步,在陽臺古城內
,即襄王所游之地
。楚天長短,黃昏又下起了雨
。樓前宮畔
,暮色中江水東流
。”李商隱寫了許多詩作
。如《深宮》:“金殿銷香閉綺櫳
,玉壺傳點咽銅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耧j不惜蘿陰薄
,清露偏知桂葉濃。斑竹嶺邊無限淚
,景陽宮里及時鐘
。豈知為雨為云處,只有高唐十二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偃纭哆^楚宮》:“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云雨暗丹楓
。微生盡戀人間樂
,只有襄王憶夢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他還作了《水天閑話舊事》:“月姊曾逢下彩蟾
,傾城消息隔重簾。已聞佩響知腰細
,更辨弦聲覺指纖
。暮雨自歸山峭峭,秋河不動夜厭厭
。王昌且在墻東住
,未必金堂得免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李商隱游罷三峽乘舟順流東下
,返回江陵已經是八月中旬。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李黨領袖李德裕自崖州(今海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冢w葬北邙山祖墳。當護喪隊伍北歸經過江陵時
,李商隱奉柳仲郢之命
,又一次經渝州到江陵,在那里祭奠李德裕
。
大中七年
大中七年(公元853年)
,是李商隱來到梓州幕府的第三個年頭。這也是他一生的轉折點
。
在東川這幾年
,柳仲郢舉行的宴會和游樂
,李商隱常常抱病不去,或聊為應付
,很少陪同游歡
。
李商隱常到郊外西溪(今三臺縣城西九曲河)游玩,時時泛起思鄉(xiāng)之情
。他曾作“天涯常病意
,岑寂勝歡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段飨罚皭澩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潺湲奈爾何。不驚春物少
,只覺夕陽多
。”(《西溪》)“江海三年客
,乾坤百戰(zhàn)場
。”(《夜飲》)他還作了“身屬中軍少得歸
,木蘭花盡失春期
。偷隨柳絮到城外,行過水西聞子規(gu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度率樟鞅ぁ罚@是以聞子規(guī)寓歸家之思
。
二月二日
,李商隱到江邊散步,又勾起思歸之情
,寫下了《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毩鄹鳠o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游人意
,更作風檐夜雨聲
。”
到了秋天
,李商隱作了《寫意》:“燕雁迢迢隔上林
,高秋望斷正長吟
。人間路有潼江險,天外山惟玉壘深
。日向花間留返照
,云從城上結層陰。三年已制思鄉(xiāng)淚
,更入新年恐不禁
。”
李商隱的思鄉(xiāng)之情難以抑制
。這種情緒
,在十月楊本勝來幕府后得到爆發(fā)。
楊本勝懇切索要李商隱平常撰寫的公文
。李商隱推辭不得
,就編了二十卷四百篇送給他,這就是《樊南乙集》
。此前
,李商隱奉命出使江陵時在船上編了《樊南甲集》二十卷。甲乙兩集合稱《樊南文集》
。范文瀾說
,只要李商隱的《樊南文集》能夠存世,唐代的駢體文即便全部散佚也絕不足惜(《中國通史簡編》)
。
這次
,楊本勝還帶來一個消息,他在京師見到了李商隱的兒子兗師
,消瘦得不行
。在兗師4歲的時候,李商隱曾寫了“袞師我驕兒
,美秀乃無匹
。”(《驕兒詩》)可是因妻子去世
,自己漂泊天涯
,兒女寄人籬下,常有衣食之憂:“小男方嗜栗
,幼女漫憂葵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
李商隱和楊本勝一直談到夜深
,直到軍營角聲停歇:“聞君來日下
,見我最嬌兒。漸大啼應數(shù),長貧學恐遲
。寄人龍種瘦
,失母鳳雛癡。語罷休邊角
,青燈兩鬢絲
。”(《楊本勝說于長安見小男阿袞》)
十一月下旬
,李商隱向柳仲郢告假
,啟程回京。路上
,徹夜難眠
,在天色將曉未曉之際,作了《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初春,李商隱回到長安
,他同子女待了幾天
,同韓瞻聚了多次。臨別時
,作了三首《留贈畏之》
。
克意事佛
李商隱自幼跟隨堂叔學習書法,練就了“童子功”
,尤其喜歡臨寫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
。他幼年喪父,抄寫佛經所得
,成為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
。
巴蜀之地多高僧禪師。李商隱一心向佛:“三年以來
,喪失家道
,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
,方愿打鐘掃地
,為清涼山行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斗弦壹颉罚?br>
李商隱捐出自己的俸祿
,在長平山慧義寺(今琴泉寺)經藏院開鑿五間石室
,用金字刻印《妙法蓮華經》七卷。后來
,李商隱的事跡進了《高僧傳》。
在東川
,李商隱遇到了智玄法師
。智玄即知玄,俗姓陳
,世稱陳菩薩
,是著名大德,法門龍象
。唐文宗時
,供奉內廷,曾拜為國師
,授予釋
、道、儒三教首座
。唐武宗滅佛
,智玄歸巴蜀舊山。
有一次
,李商隱患了眼疾
,多方醫(yī)治不愈,痛苦難耐
,后求助智玄授《天眼偈》三章
。李商隱依教奉行,晝夜禮誦
,虔誠不殆
,不久疾愈如初。李商隱作了《題僧壁》:“舍生求道有前蹤
,乞腦剜身結愿重
。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隱針鋒
。蚌胎未滿思新桂
,琥珀初成憶舊松。若信貝多真實語
,三生同聽一樓鐘
。”
在梓州期間
,李商隱寫的很多詩都與佛教有關
。比如
,“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斗罴陌矅髱熂婧喿用伞罚皻堦栁魅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
,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磐
,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
,吾寧愛與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侗鼻嗵}》)“無事經年別遠公
,帝城鐘曉憶西峰。煙爐銷盡寒燈晦
,童子開門雪滿松
。”(《憶住一師》)“維摩一室雖多病
,亦要天花作道場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白石蓮花誰所共
,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蘚饒霜露
,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夸鹙子真羅漢
,不會牛車是上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额}白石蓮花寄楚公》)等等
。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楞伽山說法時大放光明
,身上每一毛孔出一蓮花
,其花微妙,各具千葉
。李商隱寫下了《送臻師二首》:“昔去靈山非拂席
,今來滄海欲求珠。楞伽頂上清涼地
,善眼仙人憶我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翱嗪C酝救ノ匆颍瑬|方過此幾微塵
。何當百億蓮花上
,一一蓮花見佛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巴山夜雨
李商隱在四川留下了近百首詩作
。其中,《夜雨寄北》最引發(fā)人的想象:“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
由詩中兩度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
,我們可以確知:這首詩作于巴蜀之地
,時間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當時外面正下著綿綿秋雨
。
揣測詩意
,詩人和這個來信問候的朋友關系相當密切,曾經不止一次在夕陽西下之后
,燃燭臨西窗夜談
,而到作這首詩時,他們已經分開相當長時間了
。
李商隱在四川的時候
,用“寄”字特別多。比如
,“離情堪底寄
?”(《寄裴衡》),再比如《西南行寄相送者》《梓州罷吟寄同舍》《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等
。
這首《夜雨寄北》到底是寄給誰的
?近1200年來,眾說紛紜
,不一而足
。最不可能的是李商隱的青少年時期好友令狐绹。入川前
,李商隱已經和他絕交
。令狐绹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拜相,可以操控李商隱的命運
。如果真想援引李商隱的話
,只是舉手之勞
,完全沒必要問李商隱的歸期。
從地理位置看
,自古以來
,四川就被稱為巴蜀之地。李商隱喜歡巴山
、潼水對舉:“潼水千波
,巴山萬嶂。皓月圓時
,樹有何依之鵲
;悲風起處,巖無不斷之猿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稙榇迯氖赂<纳袝沓枪珕ⅰ罚把陟\巴山,繁華蜀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端淖C堂碑銘》)“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冻跗稹罚盁o奈巴南柳,千條傍吹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读掳涤洝罚鞍屠纂[隱千山外,更作章臺走馬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读罚?br>
梓州設置于隋開皇末年。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設置梓州是“因梓潼水為名”
。梓潼水在梓州西南入涪江。再從“巴江水一名涪陵江”來看
,唐代是以今天的涪江為巴江水
。“巴山”與“潼水”屢屢對舉
,我們確定了流經梓州的潼水入巴江水(涪江)
,也就大致確定了李商隱居住五年之久的梓州周邊的山,即是他在詩中屢屢道及的“巴山”
。
從詩文本身看
,以雨比喻朋友,出自比李商隱早100多年的杜甫:“常時車馬之客
,舊
,雨來
;今,雨不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肚锸觥罚┖髞硪浴芭f雨”代指老友,以“今雨”比喻新交
。而到了李商隱這里
,又加深了這種朋友的寓意。無獨有偶
,杜甫也在梓州住了21個月
,寫下了近二百首詩。
西窗是讀書處
,也是會客
、宿客的地方。李商隱同朝的詩人
,多用此典。如白居易《對琴酒》說:“西窗明且暖
,晚坐卷書帷
。琴匣拂開后,酒瓶添滿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崩罴潯秳e雙溫樹》說:“翠條盈尺憐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比株拧抖寡缌菏龔d》說:“故人能愛客,秉燭會吾曹
。家為朋徒罄
,心緣翰墨勞。夜寒銷臘酒
,霜冷重綈袍
。醉臥西窗下,時聞雁響高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迸c妻子夜間閑話應該是在正堂的臥室內,而不是會客的西窗下
。
綜合起來看
,“君”是韓瞻的可能性最大。他和李商隱是“同年”
、連襟
、好友
,也曾是同僚。他的妻子和李商隱的妻子是關系最好的親姐妹
。李商隱的孩子托付給韓瞻夫婦照看
。韓瞻和李商隱的關系一直很好,保持到了最后
。
李商隱寫給韓瞻的詩很多
,以數(shù)量計算,除了令狐绹就是韓瞻為多
。李商隱寫給韓瞻的詩
,都明白易讀,用典也不多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哉f和巴山夜雨風格一致。反之
,李商隱寫給王晏悅和令狐绹的詩
,多是無題,用典頗多
,難懂
!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夜雨寄北》這首詩包含了詩人對妻子的懷念
,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這種對妻子深情、對身世感慨的情緒
,豈是李商隱到蜀地才有的
,它一直就在李商隱身上。
也許
,《夜雨寄北》是因好友來信問候作答而寫
,卻同時也是自問自答,是夢醒追思妻子之作
。這也是歷來把《夜雨寄北》視為愛情詩的觀點一直占上風的原因
。
梓州罷吟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商隱44歲
。十一月
,柳仲郢內調為吏部侍郎。李商隱也結束了5年的東川節(jié)度使幕府生涯
,準備隨柳仲郢回京
。
臨行前,李商隱告別同僚,作了《梓州罷吟寄同舍》:“不揀花朝與雪朝
,五年從事霍嫖姚
。君緣接座交珠履,我為分行近翠翹
。楚雨含情皆有托
,漳濱臥病竟無憀。長吟遠下燕臺去
,惟有衣香染未銷
。”
確實
,這幾年
,李商隱長時間臥病,很少參加同僚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