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詞典大全 >> 成語

    說明道理的成語200個

    民俗 2023-07-11 21:53:17

    說明道理的成語200個說明道理的成語(一):

    1

    、鐵杵磨針:無論做什么事情
    ,只要有恒心
    ,必須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2

    、南柯一夢:比喻一場空歡喜。

    3

    、揠苗助長: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
    ,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
    ,到頭來不僅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4

    、邯鄲學(xué)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比喻生搬硬套
    ,機械地模仿別人
    ,不但學(xué)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5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
    ,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都要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
    ,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6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8

    、刻舟求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
    ,人們想問題辦事情
    ,都應(yīng)當(dāng)研究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9

    、草木皆兵:把草木都當(dāng)成敵兵
    。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10

    、濫竽充數(shù):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可是無法蒙混一世
    ,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
    ,終究會露出馬腳的
    。僅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
    ,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11

    、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12、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

    ,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13、伯樂相馬:人才需要遇到賞識自我的人

    ,才能發(fā)揮自我的才能
    ,不至于被埋沒!

    14、自相矛盾: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15

    、買櫝還珠:做事不能舍本求末,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zhì)

    16

    、熟能生巧: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學(xué)苦練掌握規(guī)律
    ,就能找出許多竅門
    ,干起來得心應(yīng)手。

    17

    、乘風(fēng)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
    ,奮勇前進的精神。

    18

    、葉公好龍:經(jīng)過這個故事
    ,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fēng),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fēng)
    。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19、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20

    、諷刺了混入內(nèi)行
    ,冒充有本領(lǐng)而無真才實學(xué)的人。

    21

    、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
    ,顛倒黑白。

    22

    、按圖索驥:比喻做事不能拘泥教條
    ,墨守成規(guī)。此刻指順著線索去尋找
    。索是尋找覓求
    ,驥是好馬。

    23

    、臥薪嘗膽:源于《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24

    、班門弄斧: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很厲害
    。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
    ,表示自我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我的小本領(lǐng)。

    25

    、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6、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

    ,將會變成大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27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28

    、守株待兔:比喻只想不勞而得
    ,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由Www.xnwsq.Com整理]

    29

    、東施效顰:不要盲目效仿別人,否則很容易鬧出笑話

    30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31、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我或他人

    。辦法總比困難多
    ,只要我們善于動腦筋,就能戰(zhàn)勝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32

    、鷸蚌相爭: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yīng)當(dāng)團結(jié)互助
    ,而不應(yīng)當(dāng)勾心斗角
    ,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
    ,讓敵人鉆了空子
    ,彼此都遭受災(zāi)難

    33、亡羊補牢:發(fā)生錯誤以后

    ,如果趕緊去挽救
    ,還不為遲的意思

    34

    、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
    ,及時振作

    35、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jīng)驗

    ,就亂加猜測
    ,想做出全面的確定。

    說明道理的成語(二):

    1

    、攧?chuàng)洳黄疲簾o論怎樣摔打都不破
    。是指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2

    、衡情酌理:估量情景,斟酌道理

    3

    、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4

    、取譬引喻:打比方
    ,作譬喻,用以說明道理

    5

    、義正辭約:道理嚴正公允
    ,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6

    、至德要道:至:極,最
    。最完美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7、冰釋理順:釋:消化

    ;順:通順
    。冰層消融,理路通順
    。是指疑問都解開了
    ,道理也講通了。

    8

    、義正詞嚴:義:道理
    。詞:言辭。道理正當(dāng)公允
    ,嚴肅的措詞
    。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9

    、文以載道:載:裝載
    ,引伸為闡明;道:道理
    ,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10

    、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11、詞言義正:詞:言詞

    ,語言
    。義:道理。言辭嚴厲
    ,義理正大

    12、不言而諭: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

    。不用說話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顯。

    13

    、一理貫之:貫:貫穿
    。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件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4、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持:持論
    ,主張;有故:有根據(jù)
    。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必須的根據(jù)和道理

    15、至理名言:至:最

    ;名:有名聲的
    。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16

    、辭順理正: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

    17

    、理正詞直:道理正當(dāng),言詞樸直

    18

    、顛撲不磨:是指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同“顛撲不破”

    19

    、入理切情:指合乎道理
    ,切合實情。

    20

    、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
    。指道理奧妙
    ,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景微妙
    ,不便說明

    21、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22

    、怡然理順:怡然:歡樂的樣貌。使人心悅又能把道理闡述得很清楚

    23

    、持之有故
    ,言之有理:持:持論,立論
    ;故:根據(jù)
    。立論有根據(jù),講話有道理

    24

    、顯而易見:形容做的事件或說的話十分的有道理,十分的明顯
    ,極容易看清楚事實的真相

    25、辭嚴義正:辭:言詞

    ,語言
    。義:道理。言辭嚴厲
    ,義理正大

    26、公道大明:公道:公平的原則道理

    ,即正義
    。公平的道理得到發(fā)揚。是指正義得到伸張

    27

    、貫穿融會: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同“貫通融會”

    28、妙言要道:妙:神妙

    ,深微
    ;要:重要,中肯
    。中肯的名言
    ,深微的道理。

    29

    、通幽洞微: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30、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事件是必然要發(fā)生的
    ,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件無論怎樣防止
    ,還是要出現(xiàn)
    ,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
    ,是無法改變的。

    31

    、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32、詞嚴義正:詞:言詞

    ,語言
    ;嚴:嚴謹;義:道理
    ;正:純正
    。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33

    、神會心融: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
    ,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34、名正理順:指名義正當(dāng)

    ,合乎道理

    35、毋庸置議:毋:無:毋庸:不必

    ,無須
    ;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
    。指事實或道理很清楚

    36、不言而喻:喻:了解

    ,明白
    。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37、言之成理:之:代詞

    ,指所說的話
    。話說得有必須道理。

    38

    、盜亦有道:道:道理
    。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39

    、智者見智
    ,仁者見仁:指對待同一問題
    ,其見解因人而異,各有道理

    40

    、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著博大精深的道理

    41

    、微言大義:微言:精當(dāng)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
    ,后指大道理
    。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42

    、詞強理直:言詞有力
    ,道理正當(dāng)充分。

    43

    、貫通融會:猶言融會貫通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44

    、一貫萬機:貫:貫穿。把一種道理貫穿于萬事萬物之中

    45

    、彰明昭著:猶彰明較著。指事件或道理極其明顯

    46

    、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47

    、詞嚴義密:措詞嚴謹
    ,道理周密。

    48

    、名正言順:名:名分
    ,名義;順:合理順當(dāng)
    。原指名分正當(dāng)
    ,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dāng)
    ,道理也說得通

    49、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說明道理的成語(三):

    1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我的耳朵。比喻自我欺騙己
    ,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2、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習(xí)尚

    3、濫竽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

    ,次貨冒充好貨

    4、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比喻做了剩余的事
    ,非但無益,反而不適宜

    5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dān)心

    6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7

    、捕風(fēng)捉影:風(fēng)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jù)

    8

    、自相矛盾:比喻自我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9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
    ,不顧實際的人。

    10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
    ,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
    ,取舍不當(dāng)

    11、邯鄲學(xué)步:比喻生搬硬套

    ,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xué)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12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
    ,才能防止災(zāi)禍。

    13

    、百發(fā)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
    ,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14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15

    、狐假虎威: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16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17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發(fā)奮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也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

    18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19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20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
    ,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
    ,能夠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

    ,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
    ,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
    ,用空想安慰自我

    22、邯鄲學(xué)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xué)步”

    ,比喻生搬硬套
    ,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xué)不到別人的長處
    ,反而會把自我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23、拋磚引玉:拋出磚去

    ,引回玉來
    。比喻用自我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說明道理的成語(四):

    1

    、盜亦有道:道:道理
    。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2

    、鉤深極奧:謂探索并極盡深奧的意義道理

    3、義正辭嚴:義:道理

    ;辭:言辭
    。理由正當(dāng)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4

    、再做道理:見“再作道理”。

    5

    、融液貫通:〖解釋〗猶融會貫通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6

    、融匯貫通:〖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7

    、二缶鐘惑:〖解釋〗二:疑,不明確
    ;缶鐘:指古代量器
    。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8

    、通幽洞微: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

    9

    、天地經(jīng)緯:指天地間理所應(yīng)當(dāng)無可非議的道理
    。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10、不經(jīng)之談:經(jīng):正常

    ,通常的道理法則等
    ;談: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恼Q沒有根據(jù)的話

    11、口無擇言:謂出口皆合道理

    ,無需選擇

    12、師道尊嚴:本指教師受到尊敬

    ,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13

    、融會貫通:融會:融合領(lǐng)會
    ;貫通:貫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
    ,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14、斷無此理:斷:絕對

    ,必須
    。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15

    、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許

    16、心安理得:得:適合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
    ,心里很坦然。

    17

    、要言妙道:要:重要
    ,中肯;妙:神妙
    ,深微
    。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18

    、理不勝辭: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
    ,盡管文辭豐富多彩
    ,道理并不充分

    19、格物窮理:窮究事物的道理

    20

    、義正詞嚴:義:道理。詞:言辭
    。道理正當(dāng)公允
    ,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21

    、姑妄言之:姑且隨便說說,不必須有什么道理

    22

    、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也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23、融釋貫通:〖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

    ,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24、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25

    、知易行難: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
    ,實行其事較難

    26、言不及義:及:涉及

    ;義:正經(jīng)的道理
    。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

    27

    、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28

    、探賾索隱:探:尋求
    ,探測;賾:幽深玄妙
    ;索:搜求
    ;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
    ,搜索隱秘的事情

    29

    、元經(jīng)秘旨:微妙的道理。

    30

    、頓開茅塞:頓:立刻
    ;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
    ,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31

    、妙言要道:妙:神妙
    ,深微;要:重要
    ,中肯。中肯的名言
    ,深微的道理

    32、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解釋〗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
    ,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
    ,還是要出現(xiàn)
    ,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33

    、不可理喻:喻:開導(dǎo),曉喻
    。沒法跟他講道理
    。形容蠻橫或固執(zhí)。

    34

    、豁然貫通:豁然:通達的樣貌
    ;貫通:前后貫穿通曉。指一下了弄通了某個道理

    35

    、彰明較著:彰明較著:都是明顯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很容易看清

    36、辭嚴義正:辭:言詞

    ,語言
    。義:道理
    。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37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
    ,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
    。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
    。有時也指情景微妙
    ,不便說明。

    38

    、蠻不講理:態(tài)度粗暴
    ,不講道理。

    39

    、詞嚴義密:措詞嚴謹
    ,道理周密。

    40

    、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41、通文達理:謂有學(xué)問懂道理

    42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說話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顯。

    43

    、以古喻今:喻:說明
    。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日的事情或道理。

    44

    、尊師重道:尊:尊敬
    ;重:重視;道:道理
    。尊敬師長
    ,重視應(yīng)當(dāng)遵循的道理。

    45

    、融會通浹:〖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
    ,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46

    、茅塞頓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
    ;頓:立刻
    。原先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此刻忽然被打開了
    。形容思想忽然開竅
    ,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47

    、詞言義正:詞:言詞
    ,語言。義:道理
    。言辭嚴厲
    ,義理正大。

    48

    、眉高眼低:臉上的表情
    。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lǐng)。

    49

    、衡情酌理:估量情景
    ,斟酌道理。

    50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解釋〗指對待同一問題
    ,其見解因人而異
    ,各有道理。

    51

    、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52、貧而樂道:家境貧窮

    ,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53、鉤深致遠:致:招致

    。探取深處的
    ,使遠處的到來。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54

    、辭巧理拙: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55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56

    、現(xiàn)身說法:佛教用語
    。指佛力廣大,能現(xiàn)出種種人相
    ,向人說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指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57

    、微言大義:微言:精當(dāng)而含義深遠的話
    ;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后指大道理
    。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58、曉以大義:〖解釋〗曉:使人明白

    。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59、入理切情:合乎道理

    ,切合實情

    60、言之成理:之:代詞

    ,指所說的事
    。話說得合乎道理。

    61

    、研精鉤深: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
    。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奧的學(xué)問

    62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63

    、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
    ,說不出道理來

    64、至理名言:至:最

    ;名:有名聲的
    。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65

    、深文大義:深奧的大道理。

    66、以理服人:用道理來說服人

    67

    、據(jù)理力爭:依據(jù)道理,竭力維護自我方面的權(quán)益觀點等

    68

    、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69、名正理順:謂名義正當(dāng)

    ,合乎道理

    70、洞徹事理:洞徹:透徹

    ,深遠
    ;理:道理,規(guī)律
    。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guī)律

    71、詞嚴義正:措詞嚴肅

    ,道理正當(dāng)

    72、以升量石:升石:容量單位

    ,十升為一斗
    ,十斗為一石。比喻以膚淺的理解力推測深奧的道理

    73

    、天經(jīng)地緯:①語本《左傳·昭公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
    。”指天地間理所當(dāng)然無可非議的道理
    。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74、胡攪蠻纏:不講道理

    ,糾纏不放

    75、一以貫之:貫:貫穿

    。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76、生而知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

    。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77、莫明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形容事情十分奇怪

    ,說不出道理來

    78

    、穿鑿附會: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齊
    。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齊進行解釋

    79、理所當(dāng)然:按道理應(yīng)當(dāng)這樣

    80

    、蠻橫無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

    81

    、胡說八道:沒有根據(jù)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82

    、喻之以理:喻:曉喻
    ,開導(dǎo)。用道理來開導(dǎo)說服人

    83

    、彰明較著: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84

    、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85、即事窮理:謂根據(jù)事實深究它的道理

    86

    、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
    ;道:道理
    ,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87

    、傳道受業(yè):受:通“授”。傳授道理
    ,教授學(xué)業(yè)

    88、窮理盡性:原指徹底推究事物的道理

    ,透徹了解人類的天性
    。后泛指窮究事理。

    89

    、以此類推:根據(jù)這一事物的道理
    ,去推出與此類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90、頑石點頭:形容道理說得透徹

    ,使人心服

    91、引喻失義:〖解釋〗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

    。義:公正合宜的道理
    。指說話不恰當(dāng),不合道理

    92

    、攧?chuàng)洳黄疲簾o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
    ,推翻不了

    93、通情達理: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94

    、義正辭約: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
    。亦作“辭順理正”

    95、流言混話:無根據(jù)無道理的言語

    96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

    97、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

    ,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
    。后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理解。

    98

    、一隅三反:從一件事物的情景道理類推而明白許多事物的情景道理

    99、再作道理:亦作“再做道理”

    。謂另行打算或另想辦法。

    100

    、豈有此理:哪有這個道理
    。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

    101

    、坐而論道:坐著空談大道理
    。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102

    、天經(jīng)地義:經(jīng):規(guī)范
    ,原則;義:正理
    。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
    。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也指理所當(dāng)然的事

    103、即小見大:從小處或小事見到大道理

    104

    、理正詞直:道理正當(dāng),言詞樸直

    105

    、橫蠻無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

    106

    、揆理度勢:衡量道理,揣度情勢

    107

    、言中事隱:謂言語雖然委曲卻中正不偏,論事雖然放縱卻隱藏著精深的道理
    。語出《易·系辭下》:“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108

    、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109、顯而易見: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

    ,極容易看清楚

    110、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說明道理的成語(五):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茍延殘喘

    有一天

    ,東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國去找個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裝后便騎驢上路了
    。東郭先生騎著驢
    ,走著走著,不知怎樣就迷了路
    。他看見前面塵土飛揚
    ,又不明白自我在什么地方
    ,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

    ,一只狼跑到他面前
    ,伸著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幫忙有困難的人嗎此刻趙簡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讓我早點躲進您的書袋里
    ,使我垂危的生命暫且延續(xù)下去嗎(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將來如果我有出頭之日
    ,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睎|郭先生聽了狼的這番話
    ,心一軟,就把狼藏進了書袋

    等追捕狼的趙簡子走遠了

    ,東郭先生才把狼放出來。這時
    ,狼突然目露兇光
    ,狡猾地說:“多謝你救了我,可是我此刻餓極了
    ,你心腸這么好
    ,就讓我把你吃了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闭f完就朝東郭先生撲了過去
    。正在這危急時刻,正好來了一個獵人
    ,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茍延殘喘: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活。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山雞起舞

    山雞天山美麗

    ,渾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
    ,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鮮艷奪目
    ,叫人贊嘆不已
    。山雞也很為這身華羽而自豪,十分憐惜自我的美麗
    。它在山間散步的時候
    ,只要來到水邊,瞧見水中自我的影子
    ,它就會翩翩起舞
    ,一邊跳舞一邊驕傲地欣賞水中倒映出的.自我那絕世無雙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當(dāng)政的時候

    ,有人從南方獻給他一只山雞
    。曹操十分高興,召來了有名的樂工
    ,為他奏起動聽的曲子
    ,好讓山雞跳舞歌唱。樂工賣力地又吹又打
    ,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買賬
    ,充耳不聞,既不唱也不跳
    。曹操的手下人拿來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雞面前
    ,山雞連看都不看,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走來走去
    。就這樣
    ,任憑大家想盡了辦法,使盡了手段
    ,始終都沒辦法逗得

    曹操十分掃興,氣惱不已

    ,斥責(zé)手下人說:“你們這么多人
    ,連一只山雞都對付不了,還怎樣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鐘愛的小兒子

    ,名字叫作曹沖
    。曹沖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
    、見識淵博
    。這時候,他動了動腦子
    ,有了主意
    ,于是就走上前對曹操說:

    “父王,兒臣聽說山雞一向為自我的羽毛感到驕傲

    ,所以一見到水中有自我的倒影
    ,就會跳起舞來欣賞自我的美麗。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鏡子來放在山雞面前
    ,這樣山雞顧影自憐
    ,就會自動跳起舞來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曹操聽了拍手稱妙

    ,立刻叫人將宮中最大的鏡子抬過來,放在山雞面前

    山雞慢悠悠地踱到鏡子跟前

    ,一眼看到了自我無與倫比的麗影
    ,比在水中看到的還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著翅膀沖著鏡子里的自我激動地鳴叫了半天
    ,然后就扭動身體
    、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雞迷人的舞姿讓曹操看得呆了

    ,連連擊掌,贊嘆不已
    ,也忘了叫人把鏡子抬走

    可憐的山雞,對影自賞

    ,不知疲倦
    ,無休無止地在鏡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最終
    ,它最終耗盡了最終一點力氣
    ,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雞的確美麗

    ,但它的虛榮心也實在太強了
    ,以致于受人愚弄。我們可不能讓虛榮心
    、好勝心戰(zhàn)勝了理智
    ,否則就會遭到慘敗。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廣納賢才

    管仲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治國賢才

    ,齊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
    ,把齊國治理得強盛起來,管仲還輔佐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yè)
    。這一切
    ,使得齊桓公十分關(guān)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對于一個國家
    、一個國君來說是多么重要
    。他想,光有一個管仲還不行
    ,還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這樣的人才行
    。于是齊桓公決心,他命人在宮廷外面燃起火炬
    ,照得宮廷內(nèi)外一片紅紅火火
    ,一方面造成聲勢,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來晉見的八方英才。然而
    ,火炬燃了整整一年
    ,人們經(jīng)過那里時,除了發(fā)些議論或看看熱鬧外
    ,并無人進宮求見
    。大臣們只是面面相覷,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來了一個鄉(xiāng)下人在宮門口請求進去見齊桓公

    門官問鄉(xiāng)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見大王”

    鄉(xiāng)下人回答說:“我能熟練地背誦算術(shù)口訣

    ,我期望大王接見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門官報告了齊桓公

    。齊桓公覺得十分好笑,背誦算術(shù)口訣算什么才能于是讓門官回復(fù)鄉(xiāng)下人說:“念算術(shù)口訣的才能太淺陋了
    ,怎樣能夠理解國君的召見呢回去吧
    。”

    鄉(xiāng)下人不卑不亢地說:“聽人們說

    ,那里的火炬燃燒了整整一年了
    ,卻一向沒有人前來求見,我想
    ,這是因為大王雄才大略名揚天下
    ,各地賢才敬重大王期望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我的才干遠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納
    ,所以不敢前來求見
    。今日我以念算術(shù)口訣的才能來求見大王,我這點本事的確算不了什么
    ,可是如果大王能對我以禮相待
    ,天下人明白了大王真心求才、禮賢下士的一片誠意
    ,何愁那些有真才實學(xué)的能人不來呢泰山就是因為不排斥一石一土
    ,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為不拒絕涓涓細流、廣納百川
    ,才有它的深邃
    。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經(jīng)常去向農(nóng)夫樵夫請教
    ,集思廣益
    ,才會使自我更加英明起來啊!”

    齊桓公聽了鄉(xiāng)下人的這一番話,被深深打動

    ,認為鄉(xiāng)下人說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立刻以隆重的禮節(jié)接見了他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各地賢才紛紛前來
    ,絡(luò)繹不絕。齊桓公大為高興

    一個統(tǒng)治者若真心求賢

    ,就必須有誠意、禮賢下士
    ,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人才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

    ,來到曲轅的地方
    ,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能夠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
    ,樹干高過山頭80尺后才有枝葉
    ,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

    ,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
    。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tài)度
    ,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xué)手藝
    ,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為什么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這棵樹了

    ,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
    ,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
    ,制成柱子會被蟲蛀
    ,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
    ,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
    ,正因為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么大
    ,有這么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

    。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
    ,要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zhì)
    ,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確定

    寓言故事說明道理的成語:水落石出

    當(dāng)時

    ,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fēng)
    ,興致勃勃地一齊在城外散步
    。月白風(fēng)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fā)
    ,和朋友相聚
    ,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
    ,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
    ,歡樂之至
    ,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
    。他急忙趕回家中
    ,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
    ,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
    ,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

    ,連連稱謝
    ,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
    ,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
    ,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這時

    ,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fā)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異常清脆
    ,岸邊千尺陡壁
    ,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
    ,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
    ,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

    ,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engyu/9197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追根究蒂
    斷墨殘楮
    衡慮困心
    拼音 : 衡慮困心 (héng lǜ kùn xīn) 簡拼 : hlkx近義詞 : 困心衡慮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解釋 : 形容費盡心思
    樂退安貧

    成語

    成語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