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道理的成語200個說明道理的成語(一):
1
2
3
、揠苗助長: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4
5
6
7
8
、刻舟求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研究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9
、草木皆兵:把草木都當(dāng)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10
、濫竽充數(shù):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可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僅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11
、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狹窄的人。12、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
,對人對事胡亂猜疑。13、伯樂相馬:人才需要遇到賞識自我的人
,才能發(fā)揮自我的才能,不至于被埋沒!14、自相矛盾: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15
、買櫝還珠:做事不能舍本求末,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zhì)。16
、熟能生巧: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學(xué)苦練掌握規(guī)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yīng)手。17
18
19、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20
、諷刺了混入內(nèi)行,冒充有本領(lǐng)而無真才實學(xué)的人。21
、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22
、按圖索驥:比喻做事不能拘泥教條,墨守成規(guī)。此刻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23
、臥薪嘗膽:源于《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24
、班門弄斧: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很厲害。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我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我的小本領(lǐng)。25
、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26、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
27
28
29
30
31、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我或他人
32
33、亡羊補牢:發(fā)生錯誤以后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34
、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35、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jīng)驗
說明道理的成語(二):
1
2
3
4
5
6
7、冰釋理順:釋:消化
8
9
10
11、詞言義正:詞:言詞
12、不言而諭: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
13
14、持之有故
15、至理名言:至:最
16
17
、理正詞直:道理正當(dāng),言詞樸直。18
、顛撲不磨:是指道理正確,推翻不了19
20
21、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22
23
24
25、辭嚴義正:辭:言詞
,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26、公道大明:公道:公平的原則道理
,即正義。公平的道理得到發(fā)揚。是指正義得到伸張。27
、貫穿融會: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同“貫通融會”。28、妙言要道:妙:神妙
,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29
、通幽洞微: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30、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事件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件無論怎樣防止31
32、詞嚴義正:詞:言詞
33
、神會心融: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34、名正理順:指名義正當(dāng)
,合乎道理。35、毋庸置議:毋:無:毋庸:不必
,無須;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指事實或道理很清楚。36、不言而喻:喻:了解
,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37、言之成理:之:代詞
,指所說的話。話說得有必須道理。38
、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39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指對待同一問題,其見解因人而異,各有道理。40
41
42
43
44
、一貫萬機:貫:貫穿。把一種道理貫穿于萬事萬物之中。45
、彰明昭著:猶彰明較著。指事件或道理極其明顯。46
、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47
、詞嚴義密:措詞嚴謹,道理周密。48
、名正言順: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dāng)。原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dāng),道理也說得通。49、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說明道理的成語(三):
1
2、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
3、濫竽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
4、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5
6
7
8
9
10
11、邯鄲學(xué)步:比喻生搬硬套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
22、邯鄲學(xué)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xué)步”
23、拋磚引玉:拋出磚去
說明道理的成語(四):
1
2
3、義正辭嚴:義:道理
4
5
6
7
、二缶鐘惑:〖解釋〗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8
、通幽洞微: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9
、天地經(jīng)緯:指天地間理所應(yīng)當(dāng)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10、不經(jīng)之談:經(jīng):正常
11、口無擇言:謂出口皆合道理
12、師道尊嚴:本指教師受到尊敬
13
14、斷無此理:斷:絕對
15
16、心安理得:得:適合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17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18
、理不勝辭: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19、格物窮理:窮究事物的道理
。20
、義正詞嚴: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dāng)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21
、姑妄言之:姑且隨便說說,不必須有什么道理。22
、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3、融釋貫通:〖解釋〗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
,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24、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25
26、言不及義:及:涉及
;義:正經(jīng)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27
、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28
、探賾索隱: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29
、元經(jīng)秘旨:微妙的道理。30
、頓開茅塞: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31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32、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解釋〗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33
34
35
36、辭嚴義正:辭:言詞
,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37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景微妙,不便說明。38
、蠻不講理:態(tài)度粗暴,不講道理。39
40
41、通文達理:謂有學(xué)問懂道理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貧而樂道:家境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