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博物洽聞 (bó wù qià wén)
簡拼 : bwqw
近義詞 : 見多識廣
反義詞 : 孤陋寡聞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贊》:“烏呼
!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fā)憤,書亦信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
、定語;用于稱頌人例子 :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文士》:“周吉甫暉,博物洽聞,恢奇奧雅
,詩句之美,冠絕當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虞洽卿的詞語有:白衣卿相
,博物洽聞,名公巨卿。班固傳
【題解】
班固
【原文】
固字孟堅
。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1]而已
父彪卒
【注釋】
[1]舉大義: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2]開東閤(hé):打開東向的小門。比喻愛才
[3]除:免去舊官
【譯文】
班固
父親班彪去世后
【原文】
固以為漢紹[4]堯運,以建帝業(yè)
,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廁[5]于秦、項之列,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自為郎后
,遂見親近。時京師修起宮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注釋】
[4]紹:發(fā)揚光大
。[5]廁:委身屈居。
[6]諷誦:閱讀借鑒
。[7]西顧:遷都到長安。
[8]相如:司馬相如
。壽王:吾丘壽王劉子贛。東方:東方朔。[9]造搆(gòu):人為地雕琢
。[10]西賓:長安人
。淫侈:浮夸。[11]二世:父子兩代人
。[12]蘇
、張、范、蔡:蘇秦、張儀、范雎、蔡澤。【譯文】
班固認為漢王朝是直接承接堯的天命,來獎勵帝王的基業(yè)
,到了第六代漢武帝時,司馬遷才追述漢王朝的歷史功業(yè),一人撰寫了《史記》。但是司馬遷把漢王朝編在前一代系列王朝的最末尾,和秦朝、項羽等相提并論,而且漢武帝太初年以后的歷史也是空缺著沒有記載,所以班固搜集編撰前人的記載,綴集他所聽說到的史實,著成了《漢書》。《漢書》上起漢高祖班固自從做了郎官后
【原文】
時北單于遣使貢獻
固議曰:“竊自惟思,漢興已來
【注釋】
[13]五鳳:漢宣帝的第五個年號(前57—前54)
[14]建武: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一個年號(25—56)
【譯文】
在當時,北匈奴單于派遣使者向章帝進貢
,打算請求與東漢和親,皇帝下詔征求群臣的意見。有些人認為匈奴是善變、詭詐的民族,沒有歸附漢王朝的真心,僅僅是因為害怕漢朝的聲威,挨近所以畏懼南匈奴,因此希望漢朝遣使回訪,借以平定他們內部眾叛親離的局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班固說:“我自己在下面思量,自漢建國以來有很長的時間了
,與夷狄戰(zhàn)事不斷,尤其是與匈奴。安撫防御的辦法,不只有一種,有的采用興修文教達到相互和睦,有的是用武力征服,有的采取卑恭的態(tài)度遷就他們,有的是臣服他們而使其入漢。雖然伸屈不定,所根據(jù)的背景情況不同【原文】
固又作《曲引篇》,述敘漢德
固不教學[17]諸子
,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論曰:司馬遷、班固父子
【注釋】
[15]靡而不典:用詞華麗而不典雅。
[16]居延塞:是西漢武帝時派遣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澤上興筑的長城
[17]教學:教育引導
[18]誄(lěi):悼文
[19]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貌。
[20]致論于目睫:眼睛看不到睫毛
【譯文】
班固又寫了《典引篇》來表述漢朝的功德
永元初年
班固平時對待自己的兒子不加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