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木求魚的拼音
dēng mù qiú yú
登木求魚的基本釋義
登:攀
登木求魚的詳細解釋
【解釋】:登:攀;木:樹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登木求魚相關(guān)成語
爭先恐后 千姿百態(tài) 外強中干 如饑似渴 搖搖欲墜 文質(zhì)彬彬
登木求魚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登的成語:登界游方、登峰造極
第2個字是木的成語:墓木拱矣
第3個字是求的成語:將本求利
第4個字是魚的成語:釜中生魚、為淵驅(qū)魚
、以筌為魚、臨川羨魚、吞舟之魚、叢雀淵魚登木求魚成語接龍
魚帛狐篝 篝火狐鳴 鳴鼓而攻 攻其不備 備而不用 用天因地 地瘠民貧 貧無置錐 錐刀之末 末學膚受 受寵若驚 驚世絕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鐵咀金 金玉滿堂 堂皇正大 大張其詞 詞窮理絕 絕后空前 前言往行 行不勝衣 衣錦食肉 肉飛眉舞 舞弄文墨 墨守成法 法無二門 門衰祚薄 薄情無義 義斷恩絶 絶后空前 前覆后戒 戒奢寧儉 儉故能廣 廣開才路 路斷人稀 稀奇古怪 怪誕詭奇 奇才異能 能言快說 說是弄非 非常之謀 謀圖不軌 軌物范世 世俗之見 見勢不妙 妙言要道 道傍苦李 李廣未封 封胡遏末 末大必折 折節(jié)讀書 書空咄咄 咄咄逼人 人聲鼎沸 沸天震地 地動山搖 搖頭嘆息 息息相通 通前至后 后生小子 子子孫孫 孫龐斗智 智小言大 大匠運斤 斤斤計較 較德焯勤 勤學好問 問柳尋花 花燭洞房 房謀杜斷 斷根絕種 種學織文 文過其實 實偪處此 此動彼應(yīng) 應(yīng)權(quán)通變 變?nèi)莞乃?/span> 俗諺口碑
登木求魚的英文翻譯
Climb trees to catch water from a flint
緣木求魚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
有一回,齊宣王和孟子閑聊
孟子問道:?大王您讓將士冒死攻打他國
齊宣王回答說
孟子又追問什么才是齊宣王最大的欲望,是因為不夠吃
孟子說:?哦
齊宣王驚問道:?事情真有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要嚴重
。爬到樹上去捉魚,頂多就是抓不到魚,還不至于有什么禍害。如果想用武力來滿足自己稱霸天下的欲望,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還會招來禍患。?說完
,孟子又舉例說明弱國不能與強國為敵,小國不能與大國為敵,齊國不能與天下為敵的道理,要宣王實行仁政。宣王最終聽從了孟子的主張。于是后人從孟子和齊宣王的故事中總結(jié)出了緣木求魚這個成語
,它不僅警醒了宣王,而且成了后世千百年來大家常常引用的成語。就是到我們今天,也仍然有啟發(fā)而?喚醒?的意義。還是以進入市場經(jīng)濟體制后讀書人是否?下海?的問題為例。所謂?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緣木求魚就是捉說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
,不可能達到目的。緣木求魚的漢語詞典解釋:
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
,不可能達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木求魚
,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
●前蜀貫休《行路難》詩:「負薪為罏復為火
,緣木求魚應(yīng)且止。」●《封神演義》第三三回:「若想善出此關(guān)
,大王乃緣木求魚。」緣木求魚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刻舟求劍
、以冰致蠅、竹籃打水、海底撈針、煎水作冰、水中撈月、緣山求魚、井中求火、鼠穴尋羊、卻行求前、守株待兔、鉆火得冰、掘地尋天、問道于盲反義詞:甕中捉鱉
、順藤摸瓜、探囊取物用緣木求魚造句:
1
、學習上搞緣木求魚那一套是行不通的。2
、不努力卻想發(fā)財,無異是緣木求魚!3、欲覓得此金線
,或云真道,或云上帝,何有異緣木求魚?4、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績
,就像緣木求魚5
6
7、他若想那樣解決問題
8、做事要尊重實際,緣木求魚是做不好事情的
9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engyugushi/7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