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ó suō
注音 ㄆㄛˊ ㄙㄨㄛ
詞性 動詞
◎ 婆娑 pósuō
(1) [wirl,dance]∶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2) [have luxuriant foliage;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枝葉紛披的樣子
亦作“ 媻娑 ”
2. 形容姿態(tài)優(yōu)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肚貋懔鶉皆挕肪砩希骸暗姼韬砬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舞態(tài)婆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明 高濂 《玉簪記·譚經(jīng)》:“看鏡中消息
3. 醉態(tài)蹣跚貌
4. 盤桓
5. 逍遙
;閑散自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6. 奔波
7. 猶扶疏
,紛披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殷 因月朔,與眾在聽,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fù)生意。’” 唐 杜甫 《惡樹》詩:“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 宋 司馬光 《憶同尋上陽故宮路》詩:“常時(shí)秋天落宮槐,今此婆娑皆合抱。” 清 吳偉業(yè) 《茸城行》:“ 茸城 楊柳鬱婆娑,欲繫扁舟奈晚何。”8. 引申為蓬松
,散亂。《敦煌曲子詞·鳳歸云》:“朱含碎玉,云髻婆娑。”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三折:“我為甚的呆鄧鄧把衣裳袒裸,亂蓬蓬把鬢髮婆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9. 形容聲音悠揚(yáng),委婉
。 漢 王褒 《洞簫賦》:“風(fēng)鴻洞而不絶兮,優(yōu)嬈嬈以婆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0. 流滴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1. 衰微貌
;衰老貌。 明 呂坤 《反挽歌》之一:“羈此婆娑世,欲飛不能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2. 佛教語
。即娑婆。意為忍土、忍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ongci/16653.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