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集注》《樊川文集》。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大量以七絕寫史,其詠史詩有“ ”之譽
二十八字史詩
杜牧,在晚唐詩人中,他第一個大量采用七絕形式寫作詠史詩,用鮮明的史論筆法,通過追憶昔日輝煌以抒發(fā)末世的感傷,或?qū)ふ仪叭说母厕H以警戒當今,能從時代的變遷中參悟人生的哲理,寓褒貶議論于含蓄蘊藉的詩味之中.他極大地發(fā)揮了絕句詩體的妙用,創(chuàng)作出許多有“二十八字史論”之譽的優(yōu)秀作品.
/link?url=mPCkkMzEk92EE2wZdH3yBEkaKKrsitxDt__XPTcbYaNbQLgVdj5pAtQnRC97sZLMvUk2BSnYc908Ah5B0W389a
杜牧寫的詩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
,漢族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
,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
,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
,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
,膳部
、比部、司勛員外郎
,黃州
、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晚唐杰出詩人
,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
,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
。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
,還曾注釋《孫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
,其中詩四卷
。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硗硖圃姸嗳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
,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
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
。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
,以濟世之才自詡
。工行草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缎蜁V》云:“牧作行草
,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倍洳度菖_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
,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
。”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
。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
、《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稄埡煤迷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
,此時年32歲
。帖為麻箋,縱28.2厘米
,橫162厘米
,46行,總322字
。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
,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
,墨筆酣暢,因是詩稿
,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
、明
、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
。曾經(jīng)宋直和分府
、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
、清梁清標
、乾隆、嘉慶
、宣統(tǒng)內(nèi)府及張伯駒收藏
。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
、《平生壯觀》
、《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
,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
。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
、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
文學成就
杜牧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詩
、賦
、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
,以氣為輔
,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對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guān)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
。并能吸收
、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
,杜牧與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
。他的古體詩受杜甫
、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
,筆力峭健
。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
,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毒湃正R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diào)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
,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
。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fā)”的特色相結(jié)合
,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
[編輯本段]杜牧詩集
汴河阻凍
千里長河初凍時
,玉珂瑤佩響參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
,日夜東流人不知
。
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贈別
多情卻是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清時有味是無能
,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樂游原上望昭陵
。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贈別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旅宿
旅館無良伴
,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
,斷雁警愁眠
。
遠夢歸侵曉
,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
,門系釣魚船
。
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二)
新豐綠樹起黃埃
, 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 舞破中原始下來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三)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
云中亂拍祿山舞
,風過重巒下笑聲。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紫薇花
曉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
,向風偏笑艷陽人
。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編輯本段]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
,聽說湖州美女如云
,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
,盛情款待
。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啥拍量戳擞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
!但還不夠盡善盡美
。”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
,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
。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
,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
,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
,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
,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
,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
。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
,有一位鄉(xiāng)村老婦人
,帶領(lǐng)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
。杜牧看了好一會
,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虛有其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
。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
,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崩蠇D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
,又應(yīng)當怎么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
,我必然來這里作郡守
。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迸⒌哪赣H同意
。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后
,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
,想念著這位女孩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伤俾気^低
,不能提出調(diào)任湖州的請求。后來他出任黃州
、池州和睦州刺史
,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
,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
,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
,杜牧四十一歲
,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
,已經(jīng)過去了十四年
。那位女孩子已經(jīng)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
。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
。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jīng)答應(yīng)將女兒許配給我
,為什么要違背諾言呢
?”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
,沒有來
。這才出嫁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倍拍寥〕雒思s看了看
,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
。若是強迫她
,是會鬧出禍事來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北闼徒o老婦人很多禮物
,讓她走了
。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
自是尋春去較遲
,往年曾見未開時
。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
[編輯本段]杜牧生平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傳統(tǒng)的家庭
。他的遠祖杜預(yù)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
,愛好文學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
、史學家
,先后任德宗、順宗
、憲宗三朝宰相
,一生好學,博古通今
,著有《通典》二百卷。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
,早逝
。杜牧對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說:"舊第開朱門
,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
,上下馳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樂
。杜佑的樊川別墅在長安城南
,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
,杜枚常在園中嬉戲
。祖、父相繼去世后
,他家日益貧困
,"食野蒿藿,寒無夜燭"
。穆宗長慶二年(822)
,杜牧20歲時
,已經(jīng)博通經(jīng)史,尤專注于治亂與軍事
。23歲寫《阿房宮賦》
。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進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
。冬季
,入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后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
,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辟為推官
,轉(zhuǎn)掌書記
,居揚州,頗好宴游
。大和九年
,為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
。開成二年
,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幕,為團練判官
。旋官左補闕
、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員外郎
。武宗會昌二年(842)
,出為黃州刺史。后任池州
、睦州刺史
。為政能興利除弊,關(guān)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
,得宰柏周墀之力,入為司勛員外郎
、史館修撰
,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大中四年
,出為湖州刺史
。次年
,被召入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
。第三年
,遷中書舍人。歲暮卒于長安
,終年五十歲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當唐王朝似欲中興實則無望的時代
,面對內(nèi)憂外患
,他憂心如焚,渴望力挽狂瀾
,濟世安民
。他在《郡齋獨酌》里說自己:"豈為妻子計,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線
,愿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
,蘭芷浴河湟
。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
,壽域富農(nóng)商。"他主張削平藩鎮(zhèn)
,收復(fù)邊疆。其"關(guān)西賤男子
,誓肉虜杯羹"的氣概很像后來岳飛的《滿江紅》
。他在《燕將錄》里褒揚譚忠,是因為他能勸說河北諸鎮(zhèn)不反抗朝廷
。為了實現(xiàn)這些抱負
,他主張讀書應(yīng)留心"治亂興亡之跡,財賦甲兵之事
;地形之險易遠近
,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他強調(diào)知兵與否關(guān)系著國家的興亡:"主兵者
,圣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
,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
,則必敗亡其國也
。然后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
,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茍有敗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