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原創(chuàng)越來越多的人自稱地主富農(nóng)后代,貧下中農(nóng)后代去哪兒了

      蕭武有話說 2023-09-17 02:47:53

      在革命年代

      ,地主
      、富農(nóng)
      、資本家都是革命對象
      ,都是要被剝奪財產(chǎn)以及部分政治權利的
      。在比較嚴重的時期
      ,尤其是在一些運動中
      ,甚至出現(xiàn)了不斷的反復批斗這些人,導致其中一些人自殺的情況
      。對這些人及其后代來說
      ,那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慘歲月。而在那個年代
      ,這些人的子女和后代為了生存
      ,都要自稱與自己的父母斷絕關系。

      但1918年代之后

      ,隨著平凡冤假錯案逐步開始
      ,也開始落實政策,原來被抄家抄走的一些東西又被歸還回去了
      ,也有一些人得到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待遇
      ,從原來的專政對象搖身一變,又成了座上客
      。地主
      、富農(nóng)和資本家的子女們也都紛紛開始大張旗鼓的宣傳自己父母的各種光鮮亮麗的事跡,似乎地主
      、富農(nóng)和資本家從來都是好人
      ,反而是那些貧下中農(nóng)才是徹頭徹尾的壞人。

      與此相應的是

      ,從1980年代開始
      ,隨著土地制度變革,從大集體制重新退回到包產(chǎn)到戶
      ,歷史學界對于土改的反思也一直在進行
      。到現(xiàn)在,在歷史學界否定土改基本上已經(jīng)成了主流
      ,誰要是為土改說好話
      ,為貧下中農(nóng)說好話,說地主
      、富農(nóng)不好
      ,反而會被千夫所指,視為另類
      ,成為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其實我們現(xiàn)在稍微看一看這些人的出身
      ,大多數(shù)都是出身于各種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精英階層
      ,雖然前三十年對他們進行了各方面的限制
      ,但即便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些階層的家庭往往也還是更加注重對子女的文化教育
      。即便是條件不允許
      ,他們也會自己想方設法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習慣。因為他們都知道
      ,只要有文化
      ,在任何時候都會有用的,現(xiàn)在用不著
      ,也總有一天會用得著

      所以

      ,我們現(xiàn)在如果看看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的前幾屆考上大學的人,也就是現(xiàn)在出生于五六十年代
      、在恢復高考之后上大學的那一代大學生
      ,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出自知識分子、干部或者地主
      、富農(nóng)
      、資本家家庭,完全出自八輩子貧農(nóng)家庭的人也不是沒有
      ,但是比例非常非常低
      。按照李中清等人的研究,即便是在前三十年
      ,出身社會下層家庭的大學生
      ,也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比例。

      為什么貧下中農(nóng)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在恢復高考之后比較少呢

      ?因為他們的家庭沒有文化資本的積累
      ,長輩也不知道學習文化有什么用,一般的心態(tài)就是
      ,只要能識字
      ,會簡單的算賬就可以了,反正學了也沒什么用
      。而那些出自新老精英階層家庭的人則不同
      ,他們始終堅信,總有一天還是會有用的
      ,哪怕他們是在和貧下中農(nóng)一起干活
      ,也會偷偷摸摸的讀書、學習
      ,所以他們才會在恢復高考之后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為什么地主、富農(nóng)家庭的人會有這個信心呢

      ?因為他們本身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都是受益于自己的文化資本的。比如說在革命年代的根據(jù)地
      ,各級地方機關都需要有人做大量的文字性的工作
      ,貧下中農(nóng)沒有這個能力,只能用地主
      、富農(nóng)家庭出身的人來做
      。在蘇區(qū)大量存在這種情況,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會出現(xiàn)批判富農(nóng)路線的原因之一

      建國之后

      ,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并沒有太大的明顯改變
      。比如說在農(nóng)村,雖然先后搞了分配土地
      、集體制
      ,村干部也主要都是貧下中農(nóng)擔任,但比如文書
      、會計等等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門檻的工作,仍然大量的是由地主
      、富農(nóng)家庭出身的人擔任
      。原因很簡單,在那個文化知識不普及
      、識字的人非常少的年代
      ,貧下中農(nóng)家庭出身的干部基本上普遍不識字,看不懂文件
      ,不能算賬
      ,只有這些人能勝任文字性的工作。

      所以

      ,在恢復高考之后
      ,國家重新開始制度性的大量選拔人才的時候,首先通過高考被選拔出來的
      ,就是這些人的后代
      。而他們這些人也很快就在各個領域迅速重新掌握了話語權,自然會重新為地主
      、富農(nóng)
      、資本家評功擺好。如果說革命是把被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那么1980年代以來的歷史
      ,就是又被再顛倒回去的歷史。

      真正貧下中農(nóng)子弟從教育中受益

      ,其實只有一個很短的機會窗口期
      ,大體上來說就是八九十年代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也就是出生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人
      ,因為當時的教育資源分配相對而言還比較均衡
      ,所以才會出現(xiàn)八十年代鄉(xiāng)鎮(zhèn)高中也有人考上北大、清華的事情
      ,而到九十年代之后
      ,這種事情就越來越少了,到新世紀以后基本上就沒有了
      ,要考上985
      、211
      ,起碼也要到縣城的重點中學讀書,才有機會

      在恢復高考之后第一批考上大學

      ,或者迅速富裕起來的那些人,也在之后重新成為了各地最早的政治
      、經(jīng)濟和文化精英
      。到1990年代他們的孩子出生,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
      ,貧富分化雖然還沒有今天這么嚴重
      ,但也已經(jīng)有了不小的差距,家庭出身也已經(jīng)開始影響子女后來的命運
      。而到2000年之后
      ,貧富分化加速進行,階層固化日益嚴重
      ,寒門難出貴子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了

      到現(xiàn)在,各種精英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的為地主

      、富農(nóng)
      、資本家這些曾經(jīng)被視為剝削階級的階級評功擺好,無非也就是想要證明
      ,他們后來重新成為精英
      ,是因為他們從祖上就已經(jīng)是精英了,所以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應該重新成為這個社會里掌握著各種政治
      、經(jīng)濟和文化資源的人
      ,至于那些貧下中農(nóng)、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
      ,因為已經(jīng)失去了話語權
      ,自然也沒有多少機會來反抗這種顛倒歷史的敘述。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191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燃燒瓶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破壞坦克的" rel="prev"> 原創(chuàng)二戰(zhàn)時期
      ,燃燒瓶是通過什么方式來···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當庭表示后悔">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展覽是有關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
      ,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