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修道入手五要:修行先從這五點入手,可少走許多彎路

    云修行 2023-09-17 11:13:15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1偶遇某君初發(fā)道心

    ,當學于道而不知由何下手特來問于敝人,此為常見之事
    。但此為了脫生死之大事
    ,敝人言之不可不慎

    ,可少走許多彎路.png" />

    世人常言“修道”此乃“修身立德、學道至真”二者合為一詞

    ,修身立德小有成之爾后學道則事倍而功半,不有魔考矣
    ,敝人凝以言之:學道初步在于“立德
    、修身、誠心
    ,信仰
    、齋戒”
    ,此入手五要缺一則必然中途退道

    白真人玉蟾先生于《道法九要》之中有以下之言:學道之人首先須當“立德

    、修身”

    自愧今世得生“人道”

    ,得生人道雖不為惡道之流,但此道是非糾葛離惡道亦不遠矣
    ,以此可知自身宿緣糾纏不為清妙之果
    ,是而乃生于此再為人身
    ,故須常發(fā)慚愧之心而誡己
    ,勿可自滿自賤于形色境遇之惑。

    每日焚香誠其心意祈請皈依于太上大道三寶

    ,徹徹底底的“懺悔”過往諸多的非道之行
    ,祈請我三清道祖授予洗心自新之機會與庇佑。

    廣閱至道玄門清靜正教之經(jīng)典

    ,使其自心靈性能受歷代各玄門宗師
    、真人
    、至人等等合道清靜之言所啟發(fā)
    ,在與至道同羽之間言論可不落俗鄙之語,與道門信士交談之間引經(jīng)據(jù)典可揚我道玄門清靜灑脫之言

    內(nèi)者時時在自心之中斬除害人損物之惡心

    ,此惡心一升即效法雷霆之迅斬除殆盡,《金光神咒》曰:“內(nèi)有霹靂
    ,雷神隱名
    。”即有此義
    ,外者效法蒼天好生之德
    ,克己之學能救濟萬靈。

    孜孜不倦努力為善

    ,日日應(yīng)事不可鄉(xiāng)愿馬虎,教子以嚴
    、孝順父母
    、尊敬師長,言行舉止端莊不落粗俗
    ,衣著容貌整潔簡單樸素不著奢華

    2欲學至道之人勿可令淫邪妄想孳溢橫流于心內(nèi),心滿邪念何能清靜之學留于心中

    。勿放蕩形駭遐游于煙花酒肆之間
    ,行舉放肆必然無能自戒自律,無能自律者何能堅心向道不退

    欲學至道之人勿臨刑殺屠宰之地

    ,須知天有好生之德惡殺生之舉,勿久留置尸墳塋之地
    ,當知長生之道取其生氣,墳塋敗尸者死穢之氣也當避而遠之

    欲學至道之人當宜清靜身心遠離所行非道之朋黨

    立德、修身行之有達爾后即可開始訪道四方尋覓名師請教于高修之人

    ,有此之行乃為初學至道之人的正確行為。

    司馬宗師承禎先生于《坐忘論》之中有以下之言:

    習道之根本來自于堅定之信仰

    ,德行之基礎(chǔ)原自于誠敬之心意,所以信念愈堅之人習以清靜之道必可長久
    ,心意愈誠之人其德行愈可廣披四方

    雖言是如此何以戰(zhàn)國之人卞和獻璞玉于楚王,卻反受楚王誤認為其撒謊而剁其雙腿

    ,又如伍子胥規(guī)諫初獲大勝之吳王
    ,望以保全吳國,卻反受吳王之怒責處以極刑
    。這些都是因為專注于有形之事物,而心眼已然迷失忽視于現(xiàn)況
    ,綜觀局勢之先兆雖已全然明了
    ,卻疏忽了當下他人志得意滿之情。

    且至玄之道超乎于有形有色之世界

    ,身內(nèi)之真性情隔于妄想欲念之心
    ,而能聽聞稀有微妙之言而立堅信,能聽空廣冥寂之虛相而不生疑惑
    ,此者即如上根之士聽聞坐忘之言

    3信念是為修清靜道法之首要,敬仰

    、尊重、決定無疑之人
    ,加上勤勞苦行此必然得清靜之道
    。故莊子有言:隳肢體。黜聰明
    。離形去知
    。同于大通
    。此即是稱之為坐忘

    行坐忘之人何有什么可以忘舍不去的

    ,于內(nèi)者此身塵覺觸全然消逝,于外者此形色宇宙杳然無蹤
    ,與道深合故之紅塵之中萬項萬物不再思慮全然放下

    莊子之言“同于大通”,此句言淺而意深。不明其真意者聞之必然不信

    。不識于個人身內(nèi)皆有之珍寶卻反向于身外探尋,此者何能可尋之。

    道德經(jīng)中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即是指對于大道信心不足所致,人佇立于此自然道相之末
    ,不信自然有之其道必是倒行逆施而禍疚不遠
    ,對此不信有道之人何有道法可以令其相信呢。

    司馬宗師承禎先生于《天隱子》之中有以下之言:

    于易經(jīng)之中有漸卦之說

    ,而老君之學有眾妙之門,凡常之人修改陋習以符真元爾后而達天真元性
    ,此者斷不可奢想以頓悟而成
    ,必須漸進而行之安坐收心而行之,以此之故太上設(shè)漸進之說而廣開度化之門

    漸者從何為之

    ,一齋戒,二安處
    ,三存想
    ,四坐忘
    ,五神解
    ,此五階即是者。

    何謂齋戒

    ?曰澡身虛心

    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

    何謂存想

    ?曰收心復性。

    何謂坐忘

    ?曰遺形忘我

    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

    由此五門漸進而學之

    ,自然功成道就,神仙駐世不日可待矣

    4所謂齋戒,并非僅是不食葷腥不近酒色而已

    ,所謂澡身
    ,并非以水去除身上之塵垢而已,其齋戒法之真諦在于節(jié)制飲食乃至中和
    ,摩擦身形以至氣血暢通者

    人者秉受五行之氣而存活之,而食之以五行所屬之物

    ,乃是在胞胎之中即以食之
    ,更何況于此身長養(yǎng)之后呢。所食者乃呼吸循環(huán)所用
    ,精血化氣之所需
    ,豈有斷飲食而反求駐世長生之理。

    但是俗常之人不知斷食服氣之理

    ,此乃玄門內(nèi)煉精進權(quán)宜之法也,并非永久斷絕飲食之說
    ,但說若可永久不食者惟有二種人可為之
    ,一者未生、一者往逝

    齋戒之食法

    ,齋者乃指潔凈之事物而言,戒者乃謹慎節(jié)制之意也
    。饑則食之
    ,食則勿可滿飽十分,此乃所謂之中和也
    。百味雜糧未成熟者不可食之
    ,辛甘苦澀咸此五味過重者不可食之,腐敗
    、無氣者不可食之
    。以上這些都當加以戒制者。

    手常摩擦使至溫熱

    ,而以手熨去冷氣者
    ,此即所謂暢外也,久坐
    、久站、過長時間之體力勞動
    ,于此對身形有害而無益
    ,皆需有所節(jié)制也。

    以上這些都是保養(yǎng)身形之法

    ,身形堅固則氣血必然盛全
    ,是故齋戒惟漸門之首要基礎(chǔ)功也。

    敝人總合二位真人之言

    ,對于初學者的建議“立德
    、修身
    、誠心
    ,信仰、齋戒
    。此入手五要
    。”即由此而出
    。此入手五要有成者
    ,學于丹者大藥可成
    ,學于道者成真可待,學于仙者登闕有徑
    ,學于玄者神符可凝
    ,學于術(shù)者內(nèi)外兼治。事半功倍力少功多自然今生可成不用輾轉(zhuǎn)于輪回之中
    ,而不知來世是否可再聞道而解

    敝人以此粗學之言簡陋之身證腆而論之《入手五要》,但望有助益于初心向道之人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0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用其心
    ;為而不爭
    ,人生安泰
    !" rel="prev"> 老子:道用其虛,人用其心
    ;為而不爭
    ,···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
    ,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guān)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