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歷史上的今天——660年9月24日,蘇定方攻占百濟分置五都督府

    講故事的翁老頭 2023-09-17 23:19:04

    蘇定方(592年—667年)

    ,名烈
    ,字定方,以字行于世
    。漢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
    。唐朝杰出的軍事家
    。后來遷居到始平縣(今陜西咸陽興平市)
    。隋煬帝大業(yè)(605年—618年)末年,蘇定方的父親蘇邕[yōng]率領鄉(xiāng)兵數(shù)千人
    ,為州郡討伐賊寇。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zhàn)及氣魄驚人聞名

    ,他十五歲(按大業(yè)末至少應從大業(yè)十年算起
    。假若按此推定,蘇定方此時應在二十二歲左右)時
    ,跟隨父親征戰(zhàn)
    ,多次率先沖鋒陷陣
    。蘇邕死后
    ,信都郡(冀州)郡守令蘇定方接替父親統(tǒng)領部眾。他在郡南大破清河叛軍首領張金稱
    ,將其斬殺
    。接著又在郡西打敗了邯鄲叛軍首領楊公卿
    ,追擊逃兵二十多里
    ,斬俘頗多。從此
    ,叛軍們不敢靠近州縣邊境
    ,鄉(xiāng)里都倚靠蘇定方保護。

    隋朝大業(yè)末年

    ,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tà]領導的河北義軍
    ,屢建戰(zhàn)功
    。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
    ,并隨李靖北伐東突厥
    ,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
    ,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
    ,攻破了頡[jié]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蘇定方攻占百濟分置五都督府.png" />

    在席卷全國的隋末農民起義中,蘇定方投奔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帳下

    。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頗為喜愛蘇定方
    ,收其為養(yǎng)子。武德四年(621年)
    ,竇建德敗亡后
    ,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參與攻城略地
    ,多次立下戰(zhàn)功
    。次年,高雅賢在洺水之戰(zhàn)中陣亡
    。武德六年(623年)
    ,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于是歸隱故鄉(xiāng)
    ,不為唐朝效力。

    顯慶二年(657年)

    ,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
    ,開始獨當一面,并以其非凡戰(zhàn)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
    ,多次被委以重任
    。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
    、夷百濟、伐高句麗
    ,“前后滅三國
    ,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咸海
    ,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此后,蘇定方歷任左驍衛(wèi)大將軍

    、左武衛(wèi)大將軍
    ,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
    ,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去世

    ,年七十六
    。冊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
    ,謚號“莊”

    660年二月十日,蘇定方隨高宗巡幸太原

    。三月十日
    ,他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位于韓國的《大唐平百濟國碑銘》記“使持節(jié)、神丘嵎夷馬韓熊津等一十四道大總管”)
    ,率左驍衛(wèi)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
    。高宗又以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
    ,率領新羅兵協(xié)同唐朝大軍作戰(zhàn)

    唐軍從城山(今山東省榮成市東部海邊)乘船橫渡黃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鮮半島南部錦江口)

    。百濟軍沿江屯兵據(jù)守
    ,蘇定方從東岸出兵,依山擺開陣勢
    ,與百濟軍交戰(zhàn),唐朝海軍揚帆前行
    ,覆蓋了整個海洋
    ,相繼到達。百濟軍戰(zhàn)敗
    ,陣亡數(shù)千人
    ,余眾奔逃潰散
    。唐軍大部隊乘潮而上
    ,兵力更盛。戰(zhàn)船首尾相連而前
    ,駛入江中
    ,飛槳擊水,擂鼓吶喊
    ,蘇定方率步、騎兵夾江并進
    ,直逼真都城

    距城約二十里時

    ,百濟舉傾國之兵來戰(zhàn)。蘇定方率軍迎擊
    ,大敗百濟軍,斬殺一萬余人
    ,唐軍乘勝攻入外城
    。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向北境逃去,蘇定方進軍包圍百濟都城泗沘城(今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
    ,扶余義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百濟王
    ,率眾堅守。扶余義慈的孫子扶余文思說:“國王和太子雖然都出了城
    ,但依然活著;叔父統(tǒng)領兵馬
    ,就擅自稱王
    ,如果唐軍撤退,我父子性命就無法保全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鲇辔乃加谑锹势渥笥覐某巧暇壦鞫拢芏嗳俗冯S他
    ,扶余泰無法阻止。蘇定方趁勢命士卒登上城樓
    ,樹起唐朝旗幟
    。城中人心惶恐,扶余泰無可奈何
    ,只好開城投降
    。百濟大將禰植又帶著扶余義慈來降
    ,扶余隆與百濟眾城主都前來奉表歸誠

    百濟平定后,其國被分為五部

    ,唐朝“以其地置熊津
    、馬韓、東明
    、金連
    、德安五都督府
    ,并置帶方州”
    。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左驍衛(wèi)郎將劉仁愿受命率領一萬名唐軍并聯(lián)合新羅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羅軍
    ,共同守衛(wèi)百濟府城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一日,百濟國第三十一代國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

    、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蘇定方獻俘于東都洛陽則天門。至此
    ,蘇定方前后消滅三個國家
    ,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前后獲賞賜的珍寶無以計數(shù)
    。唐廷為慶祝攻滅百濟
    ,“賜天下大酺三日”
    ,并加授蘇慶節(jié)為尚輦奉御

    唐朝攻滅百濟,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跨海兩棲作戰(zhàn)

    ,體現(xiàn)了唐朝初年強大的水軍建設和先進的航海造船技術
    。此役使唐朝以百濟故土為戰(zhàn)略據(jù)點,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攻之勢
    ,為后來高句麗的最終滅亡打下堅實基礎。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shù)十年

    ,北擊頡利
    ,西滅突厥,東平百濟
    ,南鎮(zhèn)吐蕃
    ,縱橫萬里,“前后滅三國
    ,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
    。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疆域至高宗朝達到了巔峰
    ,唐朝的聲威隨之播及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
    ,既為中原的穩(wěn)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對現(xiàn)今中國版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1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項羽的叔叔項伯為何多次搭救劉邦 是和項羽有仇" rel="prev"> 原創(chuàng)劉邦赴鴻門宴,項羽的叔叔項伯為何···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庭表示后悔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
    ,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