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原創(chuàng)“常敗將軍”諸葛瑾
    ,能力平平卻官至東吳大將軍
    ,孫權(quán)怎么想的

    深夜聊齋 2023-09-18 03:18:44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比諸葛亮年長7歲

    。公元200年左右,26歲的諸葛瑾已經(jīng)成為孫權(quán)的長史
    ,此時其弟諸葛亮
    、諸葛均還在隆中隱居。

    諸葛瑾為何要投奔江東

    ,史書并沒有交代,但最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為了謀生

    ,能力平平卻官至東吳大將軍,孫權(quán)怎么想的.png" />

    諸葛瑾沒有諸葛亮那樣的鴻鵠之志

    ,其能力也遠(yuǎn)不如諸葛亮
    ,但他卻能在東吳一生戎馬
    ,最后官至大將軍
    ,幾乎位極人臣

    不過,諸葛瑾這個大將軍顯然是不夠格的

    ,說他是“常敗將軍”、名不副實,一點也不為過

    但奇怪的是,不管風(fēng)云如何變幻

    ,不管仗打得多么糟糕
    ,諸葛瑾始終能深得孫權(quán)的信任。在諸葛瑾的身上
    ,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呢

    、常敗將軍卻備受恩寵公元200年
    ,孫策去世,孫權(quán)繼位
    。在江東求職的諸葛瑾經(jīng)過孫權(quán)妹夫的推薦
    ,得以成為孫權(quán)手下的長史

    長史相當(dāng)于今天的秘書長

    、辦公室主任,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简炓粋€人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諸葛瑾能任上干得得心應(yīng)手
    ,說明他更善于治國理政。

    但是

    ,命運好像跟諸葛瑾開了一個大玩笑
    。幾年以后,孫權(quán)提拔他為中司馬
    ,諸葛瑾開始走入軍界,輔助孫權(quán)處理軍務(wù)

    從此

    ,諸葛瑾開始了自己輝煌的軍旅生涯,并于公元229年升任大將軍,在東吳軍中的地位僅次于陸遜之下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位軍事牛人

    ,其戰(zhàn)績又如何呢
    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成語來形容——慘不忍睹

    諸葛瑾開始親統(tǒng)兵馬

    、獨當(dāng)一面,是從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zhàn)開始的

    《三國志》記載

    ,公元219年,諸葛瑾“從討關(guān)羽
    ,封宜城侯”。呂蒙死后
    ,他又以綏南將軍的身份
    ,接替呂蒙成為南郡太守。

    諸葛瑾參與偷襲荊州的作戰(zhàn)

    ,但眾所周知,此戰(zhàn)的主角是呂蒙
    ,諸葛瑾應(yīng)該是配合打輔助
    ,所以并未體現(xiàn)出真實水平。

    3年后

    ,公元222年
    ,曹魏派三路大軍圍攻朱然駐守的南郡
    。曹魏方面這次派出了曹真
    、張郃、徐晃等名將
    ,而孫權(quán)則讓時任左將軍的諸葛瑾帶領(lǐng)潘璋
    、楊粲前往救援

    此時

    ,南郡城內(nèi)瘟疫肆虐,朱然僅有5000余人可堪御敵
    ,情勢十分危急
    ,而諸葛瑾卻臨陣表現(xiàn)出“性弘緩,推道理
    ,任計畫
    ,無應(yīng)卒倚伏之術(shù)”的窘態(tài)。

    也就是說

    ,在困難面前,諸葛瑾磨磨唧唧
    ,整日計劃卻終究拿不出退敵之策

    幸好潘璋審時度勢、當(dāng)機立斷

    ,率兵摧毀了魏軍浮橋
    ,逼退了敵人
    ,挽救了朱然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

    ,曹叡繼位
    。孫權(quán)趁機向曹魏發(fā)起進攻
    ,并派諸葛瑾
    、張霸進攻襄陽。曹叡則派司馬懿迎戰(zhàn)
    。司馬懿此前也少有獨當(dāng)一面的機會
    ,但行家出手
    ,果然不同凡響
    ,他先擊敗孫權(quán),再敗諸葛瑾
    ,最后斬了張霸
    ,重創(chuàng)吳軍

    公元234年

    ,東吳卷土重來,分三路伐魏:孫權(quán)主攻合肥
    ,陸遜、諸葛瑾攻襄陽
    ,孫韶攻廣陵

    結(jié)果,孫權(quán)

    、孫韶開戰(zhàn)擊潰
    ,提前打道回府。諸葛瑾得知后
    ,慌亂無措,給陸遜寫信商議計策
    。而陸遜表現(xiàn)出大將風(fēng)范
    ,他鎮(zhèn)定自若,用計迷惑敵人
    ,最后領(lǐng)兵全身而退,魏軍甚至不敢追擊

    公元241年4月

    ,東吳再次北伐曹魏,已是大將軍的諸葛瑾率兵攻打柤中
    ,但6月即撤軍。對于具體過程
    ,史料并未記載
    ,可見也是無果而終。同年
    ,諸葛瑾去世
    ,享年68歲

    作為主將

    ,諸葛瑾一生并無突出戰(zhàn)績,表現(xiàn)常常令人失望
    他不但沒有參加過像赤壁之戰(zhàn)
    、夷陵之戰(zhàn)
    、石亭之戰(zhàn)這樣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
    而且從不單獨承擔(dān)攻堅任務(wù),只是與陸遜
    、呂蒙等名將一起行動

    這說明

    ,孫權(quán)對這位老兄的軍事能力是一清二楚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瑸楹沃T葛瑾能夠混跡于東吳軍中幾十年
    ,最后還被提拔到僅次于陸遜的高位呢?

    、諸葛瑾成功的秘密1
    、孫權(quán)的信任

    孫權(quán)對諸葛瑾是十分推崇和欣賞的,因為兩個人融洽的私人關(guān)系

    ,還誕生了一個叫“生死不易”的成語

    諸葛瑾在南郡時

    ,有人曾經(jīng)誣陷他通敵
    ,準(zhǔn)備逃亡蜀國。孫權(quán)為他辯護說:

    “孤與子瑜(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

    ,子瑜之不負(fù)孤
    ,猶孤之不負(fù)子瑜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度龂尽罚?那么,除了忠心無二以外
    ,諸葛瑾身上有什么樣的閃光點
    ,能讓孫權(quán)如此看重呢

    《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瑾才略雖不及弟

    ,而德行尤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trong>

    諸葛瑾雖然才學(xué)不及其弟諸葛亮

    ,但他以德行操守見長
    ,是一個純正的正人君子
    。可見
    ,當(dāng)初他優(yōu)良的品格
    ,出色的政務(wù)能力,足以讓孫權(quán)為之眼前一亮

    《三國志》還說

    ,諸葛瑾“為人有容貌思度,于時服其弘雅。權(quán)亦重之
    ,大事咨訪”

    諸葛瑾為人寬厚,有雅量

    ,從不與人斤斤計較。這一點從“諸葛子瑜之驢”的故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諸葛瑾長了一張大長臉

    ,孫權(quán)與眾臣便用一頭驢來開他的玩笑,諸葛瑾面對羞辱泰然自若
    、毫不介意
    ,反倒是他的兒子諸葛恪非要秀一把“小聰明”,替他爸爸化解尷尬
    。而其實,諸葛恪的這種解圍尤其多余

    2

    、統(tǒng)治的需要

    以上這些優(yōu)點,能讓孫權(quán)對諸葛瑾信賴有加

    ,但這還不是重用他的充分理由

    孫權(quán)之所以能舍棄一干東吳名將,提拔業(yè)務(wù)能力欠佳的諸葛瑾

    根本原因是出于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

    東吳方面

    ,從孫堅
    、孫策這兩代開始,就不乏名帥與名將
    。但是,孫堅
    、孫策力敵萬人
    、英勇蓋世,孫權(quán)卻差了許多

    孫權(quán)之所以被許多網(wǎng)友戲稱為“孫十萬”

    ,是因為他常率領(lǐng)大軍去砸場子
    ,但結(jié)果往往是以失敗告終

    孫權(quán)雖也擊敗過曹操、劉備

    、曹丕
    ,但這全賴他的知人善任和大膽放權(quán),特別是周瑜
    、呂蒙
    、陸遜等主帥超強的臨場指揮能力。東吳的軍事勝利
    ,往往與孫權(quán)本人的軍事才能沒有多大關(guān)系

    這種情況

    ,終究會造成這樣一種后果
    ,那就是軍權(quán)旁落,武將難以駕馭

    出于御將和集權(quán)的目的

    ,孫權(quán)必須用文人統(tǒng)領(lǐng)武將
    ,通過以文抑武
    ,達到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目的。

    所以

    ,盡管從單一方面來看
    ,諸葛瑾帶兵是低效的、無能的
    ,但從整體上看,這樣做才有利于東吳政權(quán)穩(wěn)固的

    所以

    ,只要諸葛瑾的德行好,對孫權(quán)忠誠
    ,能力不能力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能力平平卻官至大將軍
    ,諸葛瑾到底有什么魔力

    常敗將軍備受恩寵

    ,能力平平卻官至大將軍
    ,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人稱臥龍

    ,在被劉備三顧茅廬出山之前一直隱居在隆中
    。而諸葛亮家中還有一位哥哥
    ,名叫諸葛瑾
    ,比諸葛亮大7歲,很早就投奔了東吳孫權(quán)
    。隨著時間的推移
    ,諸葛瑾在東吳的官越做越大,常敗將軍卻備受恩寵,能力平平卻官至大將軍
    ,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

    諸葛瑾

    諸葛瑾26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東吳長史,他沒有諸葛亮那樣的大才能

    ,也沒有諸葛亮那樣壯志
    ,在東吳效力期間的表現(xiàn)也一直比較平庸
    。要說諸葛瑾想要幫助東吳統(tǒng)一天下
    ,估計他是沒有這個志向的。他的官職最高到了大將軍
    ,這位大將軍可以說是一位常敗將軍
    ,在《三國演義》等記載中,諸葛瑾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
    。但諸葛瑾在江東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很受孫權(quán)的重視

    當(dāng)年諸葛瑾投奔孫權(quán)是受到了孫權(quán)妹夫的舉薦

    ,有了這一層關(guān)系,讓諸葛瑾的起點很高
    ,直接擔(dān)任了長史。長史這個官職屬于文官
    ,主要負(fù)責(zé)處理一些內(nèi)政事務(wù)
    ,對外的事宜基本上是不參與的。而后來不知為何
    ,諸葛瑾逐漸往武官上發(fā)展
    ,或許是孫權(quán)欣賞諸葛瑾這個人的才能,將他提拔成了中司馬

    從文職轉(zhuǎn)到了武官

    ,讓諸葛瑾開始在另一方面施展才能
    。但是諸葛瑾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并不出色,擔(dān)任軍事領(lǐng)導(dǎo)之后
    ,曾經(jīng)參與了多次重要戰(zhàn)爭
    ,在守衛(wèi)南郡的時候,諸葛瑾面對危機情況猶豫不決
    ,完全沒有做主帥的風(fēng)范
    。在后來配合孫權(quán)攻打魏國的時候
    ,諸葛瑾也是中規(guī)中矩

    而諸葛瑾之所以能夠一直受到孫權(quán)的信任,正是因為他這種性格

    。諸葛瑾這個人做事非常穩(wěn)健
    ,不會貿(mào)然行動,雖然在戰(zhàn)爭中這種性格很容易貽誤戰(zhàn)機
    ,但是對于統(tǒng)治者孫權(quán)來說,對于這種部下還是非常喜歡的
    。再加上諸葛瑾是孫權(quán)的舊部
    ,扶持諸葛瑾有利于把控權(quán)力。因此
    ,雖然諸葛瑾實力不怎么樣,但他對于孫權(quán)來說很有用處
    ,地位一直都很高

    三國時期哪兩位常敗將軍屢戰(zhàn)屢敗
    ,為何被封為大將軍

    大將軍

    ,古代領(lǐng)兵之最高將領(lǐng)。始于戰(zhàn)國
    ,是將軍的最高封號
    。東漢的大將軍原位在三公下
    ,到漢和帝時竇憲出任大將軍
    ,由于權(quán)勢太大
    ,朝廷震動,聯(lián)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在此基礎(chǔ)上
    ,進入到三國時期,大將軍實際上不僅主管兵馬作戰(zhàn)事宜
    ,也對朝廷事務(wù)具有極高的話語權(quá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在魏蜀吳三國中,大將軍都是位高權(quán)重的官職
    ,可以和丞相相提并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大將軍即便不能做到屢戰(zhàn)屢勝,也應(yīng)該擁有比較驕人的戰(zhàn)績
    。比如在曹魏歷史上
    ,司馬懿、曹真
    、曹休等大將軍,都具有不錯的戰(zhàn)績
    。再比如蜀漢歷史上
    ,大將軍姜維也可以說是蜀漢后期的支撐。不過
    ,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兩位大將軍
    ,顯然就比較特殊和另類。在三國時期
    ,這兩個人可以稱之為“常敗將軍”,也即屢戰(zhàn)屢敗
    ,最后卻都成為各自國家的大將軍
    ,這無疑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情況了。那么
    ,問題來了
    ,這兩位“常敗將軍”分別是誰呢?



    夏侯惇

    一方面

    ,就曹魏大將軍夏侯惇來說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
    ,字元讓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對于夏侯惇來說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xiāng)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lǐng)之一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謙
    ,留夏侯惇守濮陽
    。可是張邈
    、陳宮叛迎呂布
    ,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
    ,夏侯惇率軍隊輕裝前往救援
    ,正好與呂布的軍隊相遇,雙方交戰(zhàn)
    。在這場戰(zhàn)役中
    ,呂布突襲獲得夏侯惇軍隊的物資。呂布又派將領(lǐng)假裝投降
    ,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貴的物資
    ,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驚惶恐
    。由此,對于夏侯惇來說
    ,不僅在和呂布的交手中失利
    ,甚至連自己都被對方俘獲了



    對此

    ,在筆者看來
    ,這對于一位將領(lǐng)來說,無疑是讓人蒙羞的事情了
    。在回到曹操陣營后
    ,夏侯惇與荀彧
    、程昱力保三城
    ,反攻呂布時卻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
    ,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
    。雖然曹操最終擊退了呂布,守住了兗州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
    ,夏侯惇在和呂布的交戰(zhàn)過程中
    ,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如果因為夏侯惇的失敗而失去兗州
    ,那么曹操很可能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不過
    ,因為是曹魏宗室
    ,加上很早就開始跟隨曹操了,所以后者自然也不會為難夏侯惇了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進攻劉備

    。圍繞著徐州之地,呂布和劉備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對于劉備來說
    ,在被呂布擊敗后,選擇向曹操尋求幫助
    。于是
    ,夏侯惇受命援救劉備,但被高順等人擊敗
    。沛城最終被攻破,劉備妻子再次被擄
    ,劉備單身逃走
    。因此
    ,對于夏侯惇來說,救援劉備的戰(zhàn)役同樣以失敗收場
    。建安七年(202年)
    ,在官渡之戰(zhàn)后
    ,劉備投奔了荊州牧劉表
    ,并繼續(xù)和曹操展開較量。彼時
    ,荊州牧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葉縣



    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擋,駐軍于博望的劉備火燒自營退卻

    ,夏侯惇不聽李典所勸,與于禁追擊劉備
    ,留李典守后
    。最后,夏侯惇被劉備伏兵所敗
    ,幸而李典來救
    ,劉備才撤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病故,曹丕登位
    。曹丕登基稱帝后
    ,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
    ,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fā)喪,賜夏侯惇謚號為忠侯
    ,夏侯家也獲得優(yōu)厚待遇
    。在曹魏正式建立之后,夏侯惇雖然屢戰(zhàn)屢敗
    ,但是
    ,因為自己是曹魏宗室
    ,加上資歷擺在那里
    ,這促使夏侯惇依然官至大將軍,并且是曹魏歷史上第一任大將軍

    諸葛瑾

    另一方面

    ,就諸葛瑾來說
    ,同樣是一位常敗將軍
    。諸葛瑾(174年-241年)
    ,字子瑜,漢族
    ,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諸葛亮之兄
    ,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諸葛瑾因中原戰(zhàn)亂而避亂江東
    。孫權(quán)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
    ,向?qū)O權(quán)推薦
    ,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東漢末年
    ,諸葛瑾來到了東吳
    ,而他的兄弟諸葛亮
    ,則在日后跟隨了劉備
    。自此之后,兩兄弟分道揚鑣
    ,各為其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諸葛瑾跟從呂蒙討關(guān)羽
    ,封宣城侯
    ,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lǐng)南郡太守



    對于諸葛瑾來說,因為獲得了孫權(quán)的信任

    ,得以參加了攻打荊州這樣重要的戰(zhàn)役
    。因為諸葛瑾其實和魯肅一樣,都不能說是一位純粹的武將
    ,更偏向于文臣和謀士
    。當(dāng)然,在三國時期
    ,文臣和武將之間
    ,也并非是涇渭分明的。比如曹操麾下的程昱
    ,可以說是文武兼?zhèn)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黃初三年(222年)
    ,孫權(quán)受封吳王
    ,封諸葛瑾左將軍、假節(jié)
    ,封宛陵侯
    。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于江陵
    ,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時被夏侯尚火燒船只
    ,水陸同時進攻所擊退
    。雖然孫權(quán)最終擊敗了曹丕的三路大軍,不過
    ,諸葛瑾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表現(xiàn)
    ,只能用失敗來形容了。

    最后

    ,黃武五年(226年),孫權(quán)得知曹丕去世后
    ,于八月出兵攻魏
    。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
    ,今湖北云夢西南)
    。孫權(quán)一路為魏軍所敗
    ,遂撤兵而走
    。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對于司馬懿來說
    ,不僅擊敗了諸葛瑾
    ,還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余級。因此
    ,在筆者看來,諸葛瑾的表現(xiàn)
    ,實在不能說是一位稱職的將領(lǐng)
    。不過,這一年的十二月
    ,諸葛瑾卻被孫權(quán)升任驃騎將軍
    。一定程度上,諸葛瑾可以視為孫權(quán)的心腹
    ,所以,盡管能力一般
    ,但是他依然獲得了孫權(quán)的重用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quán)稱帝

    ,封諸葛瑾為大將軍
    、左都護,領(lǐng)豫州牧
    。對于諸葛瑾來說,和夏侯惇一樣
    ,不僅官至大將軍
    ,而且是各自國家的第一任大將軍。當(dāng)然
    ,需要注意的是
    ,在東吳,大將軍之上還有“上大將軍”這一官職
    ,比如大家熟悉的陸遜,就曾被孫權(quán)封為上大將軍
    。赤烏四年(241年)
    ,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偟膩碚f
    ,作為孫權(quán)的心腹
    ,諸葛瑾被推上了大將軍這一官職
    ,而這
    ,無疑是名不副實的
    ,也即諸葛瑾難以讓東吳將士心服口服。不過
    ,需要注意的是,諸葛瑾在鞏固蜀吳聯(lián)盟等方面
    ,還是具有一定貢獻的
    ,這是他能夠被孫權(quán)重用的重要原因。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24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dǎo)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dāng)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