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1. 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波蘭科學家,他的丈夫叫皮埃爾·居里,兩人合稱“居里夫婦”! 1903年,居里夫婦和亨利 2.約翰·巴丁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 3.萊納斯·鮑林 美國科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1901~1994) 4.弗雷德·桑格爾 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桑格爾(Fred Sanger,1918~2013) 但兩次在物理領(lǐng)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一人!那就是約翰·巴丁--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物理學家 約翰·巴丁(John Bardeen) 約翰·巴丁因發(fā)明了晶體管及其相關(guān)效應、超導的BCS理論分別在1956年 1956:約翰·巴丁 1972:約翰·巴丁 中科院院士周光召曾說:“在科學史上 但是巴丁實在是太低調(diào)了 物理學家巴哈特就說 那么,約翰·巴丁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開掛的少年時代 最右為巴丁 1908年5月28日 雖然不像高斯那般神童 才9歲剛上三年級,他就覺得功課簡單得不像話 連跳三級之后 到了1922年 雖然智商超前 一年之后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找到一生的摯愛 在這里 1929年獲得碩士學位后 也許是按捺不住體內(nèi)躁動的學霸之魂 當巴丁去到普林斯頓時 對巴丁來說,普林斯頓真是一塊福地 巴丁與珍妮 1938年 發(fā)明晶體三極管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 1945年4月 當時 他此行的目的,正是要研發(fā)出全世界人民熱切盼望的半導體電子器件——晶體管 1904年史上第一個電子二極管 在晶體管還未面世時 雖然電子管曾推動了無線電的蓬勃發(fā)展 當時,組長肖克利就提出了構(gòu)造一個半導體三極管的設想 也就是將一片金屬覆蓋在半導體上面,利用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電壓所產(chǎn)生的電場來控制半導體中通過的電流 這雖然已是“結(jié)型場效應”的基本工作原理了 但不幸的是,這一理論無論做多少次實驗都未能成功 1948年貝爾實驗室,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直到巴丁的加入 原來 這也阻止了電場穿透到半導體內(nèi)部 這也是為什么肖克利在實驗中 找到謎題的答案 在這之后,他們便巧妙地借助含正負離子的電解液 經(jīng)過幾天的奮斗,巴丁和布拉頓就觀測到了放大30%的輸出功率和15倍的輸出電壓 于是,世界上第一只稱為點接觸晶體管的半導體放大器就這樣問世了 晶體管 他將人類直接帶進了數(shù)字時代 世上第一只晶體管 晶體管的發(fā)明 但卻有一人高興不起來,那就是肖克利 很快 當時 當初為了不讓巴丁和布拉頓再參與晶體管的后續(xù)發(fā)展工作 此外 所以這也導致了一個現(xiàn)象,只要提起晶體管,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總是張揚的肖克利 三位晶體管之父 當然 晶體管發(fā)明9年之后,約翰·巴丁 頒獎當天當差不多滿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獲得諾獎的消息后 小女兒興沖沖地跑進廚房大喊:“爸爸你獲得了諾貝爾獎!” 巴丁嚇了一跳手一抖 得知獲獎消息之后,巴丁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我懷疑委員會中的很多人都不確信這項技術(shù)值得獲獎 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獲獎的消息,讓巴丁身邊的人們開始關(guān)注這個沉默低調(diào)的男人 有天晚上 巴丁的“妻管嚴”是出了名的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晶體管的發(fā)明,就不會有后來的集成電路 晶體管取得成功后 投入超導研究 其實離開貝爾實驗室 當時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 1957年 他們完整地解釋了為什么有些材料在一定溫度下電阻可以變?yōu)?的原因,為之后制造更精密的實驗儀器 利昂·庫珀(Leon Cooper)和羅伯特·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 1972年10月20日清晨,一個來自瑞典的越洋電話吵醒了熟睡的巴丁 巴丁也成為了第一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巴丁領(lǐng)獎現(xiàn)場 巴丁不僅低調(diào) 巴丁覺得自己不過是一個平常人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2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你卻不認識他.png" />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