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歷史上第一個打電話的中國人究竟是誰

    世界歷史故事 2023-09-20 16:43:03

    1876年

    ,亞歷山大·貝爾發(fā)明了電話
    ,并申請了專利
    。同年
    ,在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中,他展示了自己的發(fā)明

    當時,有一個來自萬里之外的中國人,看到了這個神奇的發(fā)明

    。他的名字叫李圭,是奉命前往參觀“萬國博覽會”的寧波海關稅務司官員

    李圭

    ,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

    李圭被這個能通話的機器深深震撼

    ,并將其寫進了《環(huán)游地球新錄》一書中。

    后來

    ,電話從美國傳到了歐洲

    1877年(光緒三年),時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受到倫敦電氣廠老板畢諦的邀請

    ,前往參觀和體驗電話

    郭嵩燾

    當時,畢諦在樓上樓下設置了兩臺電話機

    ,相距數(shù)十丈
    。郭嵩燾拿起話筒,讓中國使館翻譯官張德彝到樓下去接聽

    郭問:“你聽聞乎?”

    張曰:“聽聞

    。”

    郭:“你知覺乎?”

    張:“知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郭:“請數(shù)數(shù)目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張:“一二三四五六七

    。”

    這是有史料可查的中國人首次使用電話的記錄

    郭嵩燾在當天的日記里詳細記錄了這次簡短的通話

    。他將電話稱之為“聲報機器”,他寫道:“其語言多者亦多不能明
    ,惟此數(shù)者分明”(說多了聽不清
    ,數(shù)數(shù)時很清楚)。

    張德彝也對電話進行了記錄

    。他把電話稱之為“德利風(telephone的諧音
    ,后來也叫德律風)”。

    他說:“前丁丑年(1877年)

    ,當余在英時
    ,見西人創(chuàng)一種傳聲筒,曰德利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不久后,因為商業(yè)和貿(mào)易方面的需要

    ,電話被傳入中國

    1877年1月,上海輪船招商局為了保持總局與金利源碼頭的聯(lián)系

    ,從海外買了一臺單線雙向通話機
    ,拉起了從外灘到十六鋪碼頭的電話線
    。這是有史料記載的中國第一條電話線路。

    根據(jù)《格致匯編》(中國最早的科普期刊

    ,誕生于1876年)第十二卷記載:“租界之內(nèi)
    ,中外大行家,以及辦公事處
    ,皆有此器以通消息
    ,更于各馬路間設立此器,以便通報火災及報捕等要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由此可見,當時電話已經(jīng)有了不少“嘗鮮者”

    1879年9月

    ,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向工部局申請,利用原有路燈桿開通電話
    ,并取得電話專營權
    ,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wǎng)。

    工部局回函表示同意

    ,并希望大北公司將此計劃向社會公布
    ,以獲得足夠的電話訂戶。

    1882年2月21日

    ,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外灘7號公司內(nèi)
    ,設置電話交換所,開通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用戶25家
    ,每戶話機年租費150元大洋
    ,并裝有一部公用電話。

    這張網(wǎng)絡流傳甚廣的照片

    ,就是當時外灘7號電話交換所的電話接線生

    電話交換所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電話商業(yè)運作時代的開啟

    幾乎與此同時

    ,英商中國東洋德律風公司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上海德律風公司,也經(jīng)營電話業(yè)務

    同年4月

    ,英國商人畢曉普(J.D.Bishop,也有譯作皮曉浦)組織成立了上海電話互助協(xié)會
    ,獲準在租界經(jīng)營電話業(yè)務
    。上海電話互助協(xié)會的電話交換所分為南局和北局,南局在十六鋪
    ,北局在正豐街(今廣東路中段)

    在同一個租界內(nèi)有幾個不同系統(tǒng)的電話網(wǎng)絡

    ,彼此不能互通,不僅給用戶帶來了不便
    ,也限制了雙方自身業(yè)務的發(fā)展

    于是,1883年

    ,英商中國東洋德律風公司收購了大北電話交換所與上海電話互助協(xié)會
    ,統(tǒng)一了租界內(nèi)的電話系統(tǒng)。

    統(tǒng)一后

    ,東洋德律風公司還基于電話網(wǎng)絡
    ,提供了準點對時服務和天氣預報服務,頗受用戶的歡迎

    當時的上海公共電話廳

    雖然上海這邊搞得風風火火

    ,但北方京城地區(qū)卻一直沒有電話的動靜。主要原因還是那句老話
    ,皇親國戚們擔心會影響龍脈風水

    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洋務派李鴻章的推動下

    ,電報和電話才在北方地區(qū)有所實踐
    。李鴻章力主架設的天津到保定電話線,是中國第一條長途電話線

    1885年3月15日

    ,李鴻章給天津海關稅務司的德璀琳發(fā)去一件札文,商議設立“德律風”局的事宜
    ,其費用由天津海關承擔

    天津電報局奉李鴻章之命,規(guī)劃了兩條電話線路

    ,分別是從紫竹林新關南棧起至大沽海神廟新關公所止
    、自大沽新關公所起至炮臺內(nèi)新關掛旗處止。這兩條電話線路
    ,基本和已有的電報線路重合

    1885年底,電話線鋪設完畢

    ,設立了兩個德律風總局
    、四個德律風分局,由天津電報局洋人璞爾生(C.H.C.Poulsen)負責管理

    這個璞爾生

    ,最早是丹麥大北電信公司的技師,后來受聘成為北洋電報學堂(我國最早一批工業(y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菩再|學校之一
    ,李鴻章創(chuàng)辦于1880年)的老師

    1899年11月19日,清政府督辦電政大臣盛宣懷向光緒皇帝上了奏折

    ,提出大清國應該獨立開辦電話業(yè)務
    ,掌握通訊主權。

    盛宣懷和他當時的奏折

    光緒皇帝表示認可

    ,并任命大清電報局總辦黃開文兼任電話局總辦
    ,在北京試辦電話局。

    結果

    ,沒過多久
    ,1900年8月,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城
    ,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倉皇出逃

    同年,還是前面那個叫璞爾生的丹麥人

    ,在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胡同3號
    ,開辦了一家經(jīng)營電話業(yè)務的“天津電鈴公司”。1901年
    ,趁著時局混亂
    ,他擅自把天津租界里經(jīng)營的電話業(yè)務延伸到了北京。

    他在北京東交民巷架設電話線路

    ,并在東城船板胡同設立了“分公司”
    。這是北京最早的電話公司。

    璞爾生的電話業(yè)務對當時清政府已經(jīng)開辦的電報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也再次激起了政府對通信主權的重視

    1904年1月2日,由清政府欽準的中國第一個官方部辦京城電話局正式誕生

    這個電話局位于北京城內(nèi)東單二條

    ,占用的場地是清朝大學士翁同龢的8間馬廄。

    當時電話局只安裝了一臺100門電話交換機

    ,主要服務于各部衙署
    、朝廷大臣以及親王。

    北京官辦電話局的工作場景(1910年)

    后來

    ,1905年3月23日,清政府以5萬兩白銀收購了“電鈴公司”
    ,并入大清北京電話局南苑分局
    。璞爾生本人,也被聘為電話局顧問

    值得一提的是

    ,1908年
    ,慈禧太后為了方便監(jiān)視和控制光緒皇帝,特批在頤和園“水木自親殿”和中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皝磙癸L門”東配殿架設電話線路
    。這是中國的第一條皇家御用電話專線。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98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當庭表示后悔">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
    。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
    。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