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闖王李自成的祖墳被崇禎帝挖開
    ,墓穴里發(fā)生了奇怪的事

    貓狗小達人 2023-09-20 17:39:51

    我國的風(fēng)俗中挖人祖墳是極其缺德的一件事,有所謂“挖墳絕戶”的說法

    。這種事情一般人是不會干的,然而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把李自成的祖墳給挖了
    ,而且將李自成祖墳挖開后
    ,其中的景象十分奇怪

    當(dāng)然這件事還得從闖王李自成說起

    ,話說這闖王李自成被孫傳庭打敗,帶領(lǐng)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
    。而孫傳庭被調(diào)到了東北防御清軍

    這段時間給了李自成喘息之機

    ,而張獻忠反叛明朝吸引了大明上下的注意力
    ,將明軍主力調(diào)往四川對付張獻忠。李自成率領(lǐng)數(shù)千人馬殺出商洛山
    ,再次將大明攪的天翻地覆

    崇禎十三年,河南大旱

    ,李自成率軍入河南
    ,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而且開倉放賑,救濟災(zāi)民
    ,走投無路的大批災(zāi)民紛紛投奔李自成
    ,闖王軍隊從此發(fā)展壯大,成為燎原之勢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

    ,應(yīng)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
    ,一呼百萬
    ,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

    ,李自成率軍攻克洛陽城
    ,將貪財好色的福王朱常洵殺了,同幾頭鹿煮了做了“福祿宴”與洛陽百姓麾下將士共享
    。同時
    ,李自成沒收福王府中金銀財貨和大批糧食、物資
    ,發(fā)布告示大賑饑民

    李自成入河南,殺福王

    ,起義失業(yè)弄得風(fēng)生水起
    ,好不自在。而崇禎皇帝卻如坐針氈
    ,坐臥不寧
    ,寢食不安。同年崇禎皇帝任命汪喬年為陜西巡撫
    ,會同河南總督傅宗龍一起圍剿李自成

    而崇禎皇帝還交給汪喬年一件特殊任務(wù),就是挖了李自成的祖墳

    。汪喬年到任陜西巡撫后
    ,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堅決執(zhí)行崇禎皇帝的命令挖掘李自成祖墳。

    而當(dāng)時李自成的老家米脂縣的縣令是邊大受

    ,其并不是科舉進士出身而是個舉人出身
    ,所以為了官職還有升遷極力討好上級。當(dāng)汪喬年的命令下達的時候
    ,邊大受四處派人尋找李自成祖墳

    邊大受四處打聽,就得到消息原來自己的族人在米脂縣衙擔(dān)任官差

    ,于是邊大手將這個族人抓起來嚴(yán)刑拷問
    ,這個族人承受不了酷刑,就交代了李自成祖墳的去處。

    原來李自成祖墳在離縣城二百多里的李氏村中

    ,其祖墳在亂山懷抱中
    ,十六座墳?zāi)弓h(huán)列安葬,正中間那座就是李自成的始祖墳

    相傳

    ,這個李自成祖墳的風(fēng)水是一個仙人指定的
    ,乃是絕佳的風(fēng)水寶地
    。在這做地方有鐵制的燈架,仙人說過:“鐵燈不滅
    ,李氏興旺”

    于是明朝官員汪喬年等人在李自成族人的帶領(lǐng)下來到李自成的祖墳,很快李自成祖墳被挖開

    ,其中竟然出現(xiàn)了奇異的現(xiàn)象
    。讓明朝官員大吃一驚。

    李自成祖墳中螻蟻密密麻麻

    ,差不多有幾百斤之多
    ,火光閃爍。明朝官員派人劈開了墳?zāi)怪械墓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棺材里面的尸骨沒有腐爛
    ,尸體的骨頭青黑,渾身上下長滿了黃色的毛發(fā)
    ,其腦骨后面是一個凹洞
    ,如銅錢這般大小,里面有一條盤起來的紅色蛇
    。有三四寸那么長
    ,這條蛇長著角還會飛,見到明朝官員就飛起三四丈那么高
    ,張著嘴開始吸食了六七次日光
    ,然后又返回尸體,重新盤起來

    古墓當(dāng)中有螻蟻還有蛇是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象,至于這些奇特現(xiàn)象有可能是明朝官員夸大其詞
    ,然后邀功請賞
    。而棺材里出現(xiàn)的蛇,民間認為其很吉利
    ,預(yù)示兒孫會飛黃騰達
    ,當(dāng)官發(fā)財,稱其為地龍。

    對于出現(xiàn)地龍的墳風(fēng)水上認為不宜改葬

    。如果改葬就會破壞原有的風(fēng)水
    ,從而導(dǎo)致家道衰落,人丁不旺
    ,當(dāng)然這都是封建迷信
    ,其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xué)依據(jù),是不可信的

    宋道靜和尚傳下的《人地眼》秘書稱

    ,“開家見龜蛇生氣物,則不可改”

    陜西巡撫汪喬年派人將李自成祖墳中的尸體上取下頭顱

    ,又把那條紅色的蛇風(fēng)干之后,裝進了準(zhǔn)備好的盒子里
    ,一并呈送給崇禎皇帝
    。而墳中的其他東西被汪喬年下令當(dāng)場燒毀,其灰燼和其他污穢一類的東西放在一起
    ,扔到荒野中

    初,喬年之撫陜西也

    ,奉詔發(fā)自成先冢
    。米脂令邊大受,河間靜海舉人
    ,健令也
    ,諷得其族人為縣吏者,掠之
    。言:“去縣二百里日李氏村
    ,亂山中,十六家環(huán)而葬
    ,中其始祖也
    。相傳,穴
    ,仙人所定
    ,擴中鐵燈菜,鐵燈不滅
    ,李氏興
    。”如其言發(fā)之螻蟻數(shù)石
    ,火光熒熒然
    。斷棺
    ,骨青黑,被體黃毛
    ,腦后穴大如錢
    ,赤蛇盤,三四寸
    ,角而飛
    ,高文許,咋咋吞日光者六七
    ,反而伏
    。喬年函其顱骨、臘蛇以聞
    ,焚其余
    ,雜以穢,棄之
    。(摘自《明史.汪喬年傳》)

    明朝崇禎帝以破壞李自成祖墳風(fēng)水,挖墳絕戶來阻擋李自成起義軍的做法失敗了

    。一國之君不能使賢任能
    ,施仁政于百姓,而是去挖墳掘墓
    ,其之江山不亡
    ,天理難容。

    崇禎十五年

    ,黃河決堤沖毀開封
    。李自成攻破開封城,明軍大勢已去
    ,陜西總督傅宗龍
    、汪喬年都被李自成所殺。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城
    ,崇禎帝只好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大明從此滅亡

    誰能講一下李自成的事 詳細點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原名鴻基
    。萬歷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陜西延安府米脂縣李繼遷寨

    李自成童年為地主牧羊。天啟六年(1626)
    ,充銀川驛卒
    ,苦習(xí)騎射
    。明末,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

    崇禎三年(1630)
    ,李自成被裁輟業(yè),于米脂號召饑民起義
    ,率眾投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不沾泥
    ,繼投高迎祥,號八隊闖將

    六年
    ,在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遺部2萬余人
    。后與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張獻忠等合兵
    ,在河南林縣(今林州)擊敗明總兵鄧玘,殺其部將楊遇春
    ,隨后轉(zhuǎn)戰(zhàn)山西
    ,陜西各地。
    七年
    ,連克陜西澄城
    ,甘肅乾州(今乾縣)等地,后于高陵
    ,富平間為明總兵左光先擊敗

    八年,與各路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聚會河南滎陽(一說無此會)
    ,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遂轉(zhuǎn)戰(zhàn)江北,河南
    ,又入陜西
    ,在寧州(今甘肅寧縣)擊殺明副總兵艾萬年等。旋在真寧(今正寧西南)再敗明軍
    ,迫總兵曹文詔自殺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殺后
    ,被推為闖王
    。領(lǐng)眾“以走致敵”,采取聲東擊西
    ,避實擊虛的戰(zhàn)法
    ,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陜西隴縣)
    ,寧羌(今寧強)
    。旋兵分三路入川
    ,于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
    ,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
    ,擊殺明總兵侯良柱。
    十年冬
    ,圍攻成都多日未克
    ,后折師梓潼迎戰(zhàn)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
    。遂分道返陜
    ,移師潼關(guān),遭明軍伏擊
    ,將卒傷亡散失甚眾
    ,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于陜西商
    ,洛山中
    。不久,親赴谷城(今屬湖北)
    ,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

    十二年,與復(fù)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
    ,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后協(xié)助羅汝才于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

    十三年
    ,為明總兵左良玉敗于房縣,重入河南
    ,破永寧(今洛寧)
    ,斬萬安王朱采?。與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軍首領(lǐng)一斗谷合兵
    ,眾至數(shù)十萬
    ,攻克宜陽。進至盧氏
    ,得牛金星
    ,寧獻策,用為謀士
    。納李巖均田免賦建策
    ,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
    ,不納糧”(《明史?李自成傳》)

    十四年春
    ,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yīng)破城
    ,執(zhí)殺福王朱常洵
    。旋揮師圍開封,數(shù)攻不克
    ,南走鄧州
    ,與脫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
    。后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
    ,項城調(diào)集,遣精兵于途中伏擊
    ,致明軍陣亂敗逃
    ,執(zhí)殺明總督傅宗龍于項城。
    十五年
    ,與羅汝才以20萬眾再圍開封
    ,激戰(zhàn)20余日未克,回師攻破河南襄城
    ,俘斬明總督汪喬年和降明的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李萬慶(射塌天)
    。繼克陳州(今淮陽),與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軍會師
    ,返師三圍開封
    。先殲出城突襲的三營明軍,后遣部連破鄭州
    ,滎陽
    ,上蔡,掃清開封周圍明軍據(jù)點
    。明督師丁啟睿
    ,總兵左良玉率師十余萬挺進朱仙鎮(zhèn)(今河南開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繼續(xù)圍城
    ,自率主力占領(lǐng)朱仙鎮(zhèn)有利地形
    ,近戰(zhàn)獲勝,俘明軍數(shù)萬人
    。旋回師開封
    ,挖墻填藥爆破并掘黃河堤灌城(一說明軍掘堤灌農(nóng)民軍)。為阻擊明督師孫傳庭部
    ,率師西向
    ,戰(zhàn)于郟縣,不利
    ,遂向冢頭寨(在今南陽境)轉(zhuǎn)移
    。途中大量拋棄甲仗財物
    ,誘明軍競相爭奪而亂陣,遂率部反擊得手
    ,斬俘將校70余人
    ,步騎數(shù)千,獲柿園大捷
    。進圍汝寧(今汝南)
    ,環(huán)城發(fā)炮,百道架梯登城
    ,執(zhí)斬明督師楊文岳
    ,分巡僉事王世琮等。揮師南走
    ,繞道白馬灘
    ,架門扉作浮橋以渡,迫左良玉棄水寨而遁
    ,進占襄陽(今屬湖北襄樊)
    。旋分兵連破夷陵(今宜昌),荊門諸州縣

    十六年正月
    ,重返襄陽,以“三年不征
    ,一民不殺”口號安民
    。改襄陽為襄京,建立大順政權(quán)
    ,被擁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稱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命張國紳為上相
    ,牛金星為左輔,劉宗敏為權(quán)將軍
    ,李巖為制將軍
    。隨后,納謀士顧君恩建策
    ,制定先取關(guān)中
    ,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戰(zhàn)方略
    。親率大軍北上河南
    ,在汝州之戰(zhàn)中殲明軍4萬余人,迫孫傳庭敗逃陜西
    。乘勢間道緣山追擊
    ,盡殲鎮(zhèn)守潼關(guān)明軍
    ,擊殺孫傳庭,占領(lǐng)潼關(guān)
    ,西安
    。旋分兵追殲明軍殘部,連下延安
    ,漢中
    ,榆林諸重鎮(zhèn)。
    十七年正月
    ,定國號大順
    ,建元永昌,稱大順王
    ,改西安為西京
    ,定軍制,封功臣
    ,開科取士
    。隨后率師強渡黃河,東進山西
    ,連破汾州
    ,太原等城。旋兵分兩路
    ,遣部將劉芳亮率南路軍攻大名(今屬河北)
    ,真定(今正定),自與劉宗敏率主力為北路
    ,于寧武關(guān)(在今山西寧武境)與明軍血戰(zhàn)數(shù)日
    ,擊殺明總兵周遇吉。后相繼進占大同
    ,宣府(今河北宣化)
    ,昌平(今屬北京)。三月十七兩路會師北京城下
    ,于十九日破城
    ,迫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統(tǒng)治
    。改明五軍都督府為五軍部
    ,變武將稱謂,定品位
    ,完善軍制
    。為瓦解明軍殘余勢力,多次遣使招降明總兵吳三桂,未果
    。四月十三
    ,率兵約10萬(一說6萬)往攻。在山海關(guān)之戰(zhàn)中被吳三桂
    ,清攝政王多爾袞聯(lián)兵擊敗
    ,損兵數(shù)萬,退師北京
    ,大順軍由盛轉(zhuǎn)衰
    。廿九日稱帝,翌日離京西撤
    ,令劉宗敏為主帥組織兵力沿途反擊
    。時農(nóng)民軍內(nèi)部矛盾加劇,軍事上節(jié)節(jié)敗退
    ,致使屯守山西
    ,陜西計劃無法實現(xiàn),遂引兵經(jīng)陜西退至湖廣

    大順永昌二年(清順治二年
    ,1645)五月于通山縣(今屬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年40歲
    。一說出家為僧
    ,卒于康熙年間。李自成統(tǒng)軍作戰(zhàn)十余年
    ,重視從嚴(yán)管理
    ,訓(xùn)練部隊;注意密切民眾關(guān)系;善于把握戰(zhàn)場主動權(quán),常以靈活戰(zhàn)法出奇制勝
    ,在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上寫下重要篇章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撰文發(fā)表《甲申三百年祭》
    ,揭露明末統(tǒng)治的黑暗
    ,討論李自成進北京之后的驕傲腐化,和吳三桂的抉擇
    。國民黨認為此文用明朝影射當(dāng)時國民政府的腐化
    ;共產(chǎn)黨將此文用于整風(fēng)運動,提醒黨員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轍

    姚雪垠著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獲第一屆茅盾文學(xué)獎

    書摘:
    今年年節(jié)之后
    ,雖然開封幸而解圍,但跟著來的卻是不斷的敗報,使他的“中興”希望大受挫折
    。中原的失敗和關(guān)外的失敗
    ,幾乎同時發(fā)生。他原指望左良玉能與李自成在開封城下決戰(zhàn)
    ,使李自成腹背受敵
    ,沒想到李自成從開封全師撤離,左良玉也跟著離開杞縣
    ,與李自成幾乎是同時到了郾城
    ,隔河相持。之后
    ,他又催促汪喬年趕快從洛陽趕到郾城附近
    ,與左良玉一同夾擊李自成。對于這個曾經(jīng)掘了李自成祖墳的汪喬年
    ,崇禎抱有很大的希望
    。然而事出他的意料之外,李自成不但沒有被消滅
    ,反而將汪喬年在襄城殺死了
    。這是繼傅宗龍之后,一年之中死掉的第二個總督
    。差不多在這同時
    ,松山失守了,洪承疇被俘
    ,邱民仰和曹變故等文武大臣被殺
    ,錦州的祖大壽和許多將領(lǐng)都向滿洲投降了。這樣
    ,崇禎在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兩條戰(zhàn)線所懷的不可捉摸的希望
    ,一時都破滅了。另外
    ,他還得到奏報
    ,說張獻忠在江北連破名城,十分猖狂
    ,聽說還要過長江擾亂南京
    ,目前正在巢湖中操練水師。
    到了夏季
    ,新的打擊又來了
    。在洪承疇被俘后,他曾一心希望洪能夠為國盡節(jié)
    ,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
    ,鼓勵大家忠于國事,沒想到洪承疇竟然在沈陽投降了。他又曾希望歸德府能夠堅守
    。只要歸德府能堅守
    ,李自成進攻開封就會受到阻滯和牽制。他沒有料到歸德那樣一座十萬人口的城市
    ,糧食充足
    ,城高池深,竟然在兩三天內(nèi)就失守了

    就在各種不幸軍情敗報接連著傳到乾清宮時
    ,田妃的病越發(fā)重了。國事
    ,家事
    ,同樣使他憂愁和害怕。隨后他希望對滿洲議和能夠順利成功
    ,使他可以騰出一只手來專門對付“流賊”
    ;希望官軍救援開封能夠一戰(zhàn)成功,挽回中原敗局
    ;還希望田妃的病情會能好轉(zhuǎn)
    。為著這三件心事,他每日黎明在乾清宮丹埠上拜天祈禱
    ,還經(jīng)常到奉先殿跪在祖宗的神主前流淚祈禱
    ,希望上天和二祖列宗的“在天之靈”能給他保佑。住在南宮①中的僧
    、道們不停地做著法事
    ;整個北京城內(nèi)有名的寺院、有名的道觀和宣武門內(nèi)的天主堂
    ,也都奉旨祈禱
    ,已經(jīng)許多天了。但是國運并無轉(zhuǎn)機
    ,田妃的病情毫無起色
    ,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了。幾年來
    ,每逢他為國事萬分苦惱的時候
    ,只有田妃可以使他暫時減輕一些憂愁。他的心情也只有田妃最能體貼人微
    。雖然他從來不許后妃們過問國事
    ,但是在他為國事愁苦萬分時,田妃會用各種辦法為他解悶
    ,逗引他一展愁眉
    。所以盡管深宮里妃嬪眾多
    ,卻只有田妃這樣一個深具慧心的美人兒被他稱為解語花。如今這一朵解語花眼巴巴地看著枯萎了
    ,一點挽救的辦法也沒有。因為醫(yī)藥無效
    ,他只好把一線希望繼續(xù)寄托在那些僧
    、道們的誦經(jīng)祈攘,以及天主堂外國傳教士和中國信徒們每日兩次的祈禱上

    ①南宮--明代在今北京南池子一帶建筑的宮殿群叫做南宮
    ,又叫做南城,建筑規(guī)模詳見第一卷

    六月初旬的一天
    ,崇禎的因過分疲勞而顯得蒼白的臉孔忽然露出了難得看見的喜色。近侍太監(jiān)和宮女們看見了都覺得心中寬慰
    ,至少可以避兔皇上對他們動不動大發(fā)脾氣
    。但沒有人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對崇禎這樣嚴(yán)厲
    、多疑而又容易暴怒的皇上
    ,他們什么也不敢隨便打聽。乾清宮的“管家婆”魏清慧那天恰好有事去坤寧宮
    ,便將這一好消息啟奏皇后
    。周后聽了也十分高興。她多么希望皇上能趁著心情愉快來坤寧官走走

    崇禎今天的高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陳新甲進宮來向他密奏,說馬紹愉在沈陽同滿洲議和的事已經(jīng)成功
    ,不久就可以將議定的條款密奏到京
    。雖然他明白條款對滿洲有利,他必須讓出一些土地
    ,在金錢上每年要損失不少
    ,但是可以求得短期間關(guān)外安寧。只要關(guān)外不再用兵
    ,他就可以把防守關(guān)外的兵力調(diào)到關(guān)內(nèi)使用
    。想到將來能夠?qū)AΑ敖速\”,他暗中稱贊馬紹愉不辱使命
    。而陳新甲雖然在某些事上叫他不滿
    ,畢竟是他的心腹大臣,在這件秘密議和的事情上立了大功

    另一件使他略覺寬慰的事是:他接到了開封巡撫高名衡五月十七日來的一封飛奏
    ,說接到了楊文岳的塘報
    ,丁啟睿、楊文岳和左良玉的部隊共二十萬人馬已經(jīng)到了朱仙鎮(zhèn)
    ,把流賊包圍起來
    ,不日就可殲滅。雖然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
    ,他不敢相信能這樣輕易地把李自成殲滅
    ,但又在心中懷著希望:即使不能把流賊殲滅,只要能打個勝仗
    ,使開封暫時轉(zhuǎn)危為安
    ,讓他稍稍喘口氣,也就好了
    。近日來他總是吃不下飯
    ,睡不著覺,今天感到略微輕松了

    他決定到承乾宮去看看田妃
    ,但又想到應(yīng)該先去皇后那里走走,讓皇后也高興高興
    。于是他從御案前站了起來
    ,也不乘輦,也不要許多宮女
    、太監(jiān)跟隨
    ,就走出乾清宮院子的后門,向坤寧宮走去

    看見崇禎今天的心情比往日好得多
    ,周后十分高興,趕快吩咐宮女泡了一杯皇上最喜歡的陽羨茶
    。崇禎喝了一口
    ,就向皇后問起田妃的病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屎髧@了口氣
    ,說:
    “好像比幾天前更覺沉重了。我今日上午去看她
    ,她有一件事已經(jīng)向我當(dāng)面啟奏了
    。我正要向陛下啟奏,請皇上……”
    崇禎趕快問:“什么事兒
    ?”
    “田妃多年不曾與家里人見面
    。我朝宮中禮法森嚴(yán),自來沒有后妃省親的制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她病重了
    ,很想能同家里人見上一面
    。她父親自然不許進宮來。她弟弟既是男子
    ,縱然只有十幾歲
    ,自然也不許進宮。她有個親妹妹
    ,今年十六歲
    。她懇求準(zhǔn)她將妹妹召進宮來,讓她見上一面
    。我已經(jīng)對她說了,這事可以向皇上奏明
    ,請皇上恩準(zhǔn)
    。皇上肯俯允田妃所請么
    ?”
    崇禎早就知道田妃有個妹妹長得很美
    。倘在平時,他也不一定想見這個妹妹
    ,但今天因為心情好
    ,倒也巴不得能看看她長得到底怎樣,便說道:
    “既然她要見見她妹妹
    ,我看可以準(zhǔn)她妹妹進宮
    。你定個時間,早點告訴田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周后聽了,馬上派大監(jiān)到承乾宮傳旨
    ,說皇上已答應(yīng)讓田娘娘的妹妹明天上午進宮
    。因為田妃平時的人緣很好,所以旁邊侍立的太監(jiān)
    、宮女聽了都很高興
    ,特別是大家都知道,田妃恐怕不會活很久了
    。崇禎又坐了一陣
    ,本想往承乾宮去,忽又想起還有一些文書未曾省閱
    ,便決定次日上午等田妃的妹妹進宮后再去
    。他在坤寧宮稍坐一陣,忽又滿懷愁悶
    ,又回到乾清宮去

    第二天上午
    ,崇禎正在乾清宮省閱文書,一個太監(jiān)進來啟奏:首輔周延儒在文華殿等候召對
    。崇禎點點頭
    ,正待起身,又一個太監(jiān)進來奏道:田妃的妹妹已經(jīng)進宮
    ,皇后派人來問他是否要往承乾宮去一趟
    。崇禎又點點頭,想了一想
    ,便命太監(jiān)去文華殿告訴周延儒
    ,要他稍候片刻。他隨即走出乾清宮
    ,趕快乘輦往承乾宮去

    田妃這時正躺在床上。她這次把妹妹叫進宮來
    ,一則是曉得自己不會再活多久
    ,很想同家里人見一面;二則還有一件心事需要了結(ji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趁著皇上駕到之前
    ,她示意宮女們退了出去,叫她的妹妹坐到床邊

    妹妹名叫田淑英
    ,剛進宮來的時候,對田妃行了跪拜大禮
    。她不但很受禮儀拘束
    ,而且戰(zhàn)戰(zhàn)兢兢,惟恐失禮
    。這時她見皇貴妃命宮女們都退了出去
    ,親切地向她招手,拉她坐到床邊
    ,又成了姐妹關(guān)系
    ,單這一點,就使她十分感動
    ,不覺熱淚涌滿眼眶

    田妃用蒼白枯瘦的纖手拉著妹妹,輕聲嘆了一口氣
    ,哽咽說道:“淑英
    ,我是在世不久的人了。宮中禮法森嚴(yán)
    ,我沒法見到家中別的人
    ,所以才奏明皇上和皇后
    ,把你叫進宮來。今天我們姐妹幸而得見一面
    ,以后能不能再見很難說
    ,恐怕見不到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說到這里
    ,田妃就抽咽起來。淑英也忍不住抽咽起來
    ,熱淚像清泉一般地在臉上奔流
    。哭了一陣
    ,淑英勉強止住淚水
    ,小聲安慰姐姐說:
    “請皇貴妃不必難過,如今全京城的僧
    、道都在為皇貴妃祈禱,連宣武門內(nèi)的洋人們也在為皇貴妃祈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寿F妃福大命大,決不會有三長兩短
    ;過一些日子
    ,玉體自然會好起來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田妃說:“我自己的病自己清楚
    ,如今已是病人膏盲了。你也不要難過
    。我要對你說的話
    ,你務(wù)必記在心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淑英點點頭
    ,說:“皇貴妃有什么吩咐,清說出來
    ,我一定牢記心上
    。” (第132章)

    [小說介紹]
    本書共分五卷
    ,以寫明末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為主
    ,兼寫中國內(nèi)部明、清之間和清
    、順之間的民族戰(zhàn)爭
    ,刻畫了不同階級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畫面
    ,以及各階級、各集團之間的錯綜復(fù)雜的矛盾關(guān)系
    ,展開了色彩繽紛的歷史畫卷
    。 作者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目的很明確,他試圖全面展現(xiàn)明清之際的社會畫面
    ,通過藝術(shù)形象來使讀者得到較為廣泛的歷史知識
    。作者以“深入歷史與跳出歷史”的原則,描寫了距今300多年的錯綜復(fù)雜的歷史進程和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起義
    。小說以明末李自成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由弱小變強大
    ,轉(zhuǎn)敗為勝推翻明王朝統(tǒng)治、抗擊清軍南下為主要線索
    ,多角度
    、多側(cè)面、多層次地再現(xiàn)了明末清初風(fēng)云變幻的歷史風(fēng)貌和農(nóng)民起義軍從勝而敗的悲劇結(jié)局
    ,揭示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歷史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
    。這部小說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
    ,它成功地刻畫了李自成
    、崇楨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變化
    ,崇楨皇帝維護風(fēng)雨飄搖之中的政權(quán)時的宵衣旰食
    ,都是具有深度和廣度之筆。其次
    ,小說在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場景上頗費筆墨與心思
    ,從宮廷到戰(zhàn)場,從都城到鄉(xiāng)野
    ,都不乏生動描寫之處
    ;從政壇角逐到沙場交鋒,從典章禮儀到人情風(fēng)俗
    ,描摹大多翔實逼真

    [作家風(fēng)采]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
    ,河南鄧縣人
    。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xué)預(yù)科,后因參加學(xué)生運動被學(xué)校開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谷諔?zhàn)爭前后,創(chuàng)作了小說《差半車麥秸》、《牛全德和紅蘿卜》
    、《春暖花開的時候》
    、《長夜》等。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
    、東北大學(xué)副教授
    、上海大夏大學(xué)教授。解放后曾任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
    、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等職
    。1963年創(chuàng)作出版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第一卷。二十多年之后
    ,這部五卷本小說才全部完成

    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
    ,他是怎樣處置崇禎帝的

    闖王李自成攻進北京市后,明官們遭到了危機

    ,農(nóng)民軍對她們四處革職逼餉
    ,劉宗敏制做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
    ,用釘相接,以傷人莫不骨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甭犝f共搜到白金3700貫錢,金子150貫錢
    ,眾多高官被酷刑折磨而死
    ,闖王李自成屬下“行兇無虛日”,短短的數(shù)日逝者有1600余名
    ,全部京中籠罩著在恐怖的氛圍中
    。因為那時候方式十分錯亂,闖王李自成攻占宮廷后并沒發(fā)覺崇禎皇帝的蹤跡
    ,因而一聲令下“獻帝者
    ,賞千錢,封伯爵官網(wǎng)
    ;匿者
    ,滅亡”。

    后來才發(fā)現(xiàn)崇禎皇帝早已自縊在煤山上,這一從前的大明天子秀發(fā)較為散亂

    ,衣服褲子粘滿了沙漿和血漬
    ,衣服上寫著“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
    ,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朕無真面目見先祖于地底,去朕加冕
    ,以發(fā)覆面
    ,任賊瓦解朕尸,勿傷群眾一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倍粯拥跛雷詺⒌闹芑屎螅掳肷硪路镁€絲逐層縫死
    ,令人動容
    。闖王李自成找到崇禎皇帝的尸體,被小太監(jiān)們放到茅草屋子下邊
    ,他們的舊臣們一個個避之不及
    ,十分冷淡。

    闖王李自成購買了棺材

    ,設(shè)靈堂
    ,還自己去圣壇悼念崇禎帝。并且以君王之禮下葬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伤奶幎颊也簧铣绲澋鄣哿昴梗驗樗麄儾磺宄绲澋劬蜎]給自己P過陵墓
    。因此找到崇禎帝以前十分臨幸的田貴妃的陵墓
    ,就把崇禎帝與田貴妃和葬了。闖王李自成也是有大仁大義的一面
    ,他恨朱大明朝
    ,但他對崇禎皇帝的兒女并沒有搞殊殺,值得敬佩
    。他對崇禎皇帝很善良
    ,但對普通百姓或是亂殺可憐,因此也失去人心
    ,最后也導(dǎo)致了他們的完全不成功

    城破國亡。由于闖王李自成看待福王朱常洵的方式

    ,崇禎帝為了防止親屬被辱
    ,因此把皇太子
    、永王和定王分送出宮。與此同時迫使周皇后
    、袁貴妃自殺
    ,打死了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刺傷了15歲的長平公主
    。隨后崇禎皇帝一路群毆自身的妃子
    ,向煤山奔去。到煤山后崇禎皇帝在一顆歪脖樹上自殺身亡
    ,身旁有且只有提督宦官王承恩隨同
    。死前,崇禎皇帝用血書在袍服上寫出“朕死
    ,無真面目見先祖于地底
    ,自去加冕,以發(fā)覆面
    。任賊瓦解朕尸
    ,勿傷群眾一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苯▏?77年明代宣布亡國

    李自成兵敗后的生死之謎九富山兵敗被殺說是嗎

    關(guān)于李自成的結(jié)局,史書記載最詳細的一種說法就是在湖北九富山兵敗被殺

    。據(jù)載
    ,李自成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失利后一路南撤,逢戰(zhàn)必敗
    ,潰不成軍
    。由于當(dāng)時清軍以為明朝報仇,剿滅“闖賊”為借口入住關(guān)內(nèi)
    ,自然對其狂追不舍
    。而新建的南明王朝更把李自成視為亡國逆賊,恨之入骨
    ,因此也不斷組織人馬或聯(lián)絡(luò)沿途地方鄉(xiāng)勇截擊,大順軍面臨的環(huán)境空前惡劣
    。1645年4月中旬
    ,大順軍主力行進到距離江西九江不遠的地方時,被清軍又一次追上
    。經(jīng)過一番混戰(zhàn)
    ,清軍攻破大順軍的大本營,將汝侯劉宗敏
    、軍師宋獻策
    、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襄南侯)以及一批將領(lǐng)家屬俘獲。這一突發(fā)變故
    ,使本來就士氣低落的大順軍愈加雪上加霜
    ,人心大喪。
    此時
    ,清軍已經(jīng)追到九江一帶
    ,大順軍如果繼續(xù)東下,很可能在長江下游遭到圍攻
    ,因為清軍的東路豫王多鐸部當(dāng)時正試圖經(jīng)過河南歸德府
    、安徽泗州向南京逼近,如果他回師而上的話
    ,很容易對大順軍形成包抄之勢
    ,鑒于此,李自成及時改變戰(zhàn)略
    ,掉頭準(zhǔn)備穿過江西北部轉(zhuǎn)入湖南
    。在倉皇中,李自成率軍來到了湖北通山縣和江西寧州(今修水縣)交界的九宮山下

    同年5月
    ,在清軍鐵騎的圍追堵截之下,李自成在九宮山下與前來追殺的英親王阿濟格再次激戰(zhàn)
    ,其后不知所終

    最先報告李自成遇難九宮山的是清王朝負責(zé)追擊闖王的靖遠大將軍阿濟格。他在1645年陰歷閏六月初四日給朝廷的奏疏中說:“李軍兵盡力窮
    ,竄入九宮山中
    ,隨后在山中遍尋李白成不得。降兵
    、降將都說
    ,李自成逃走時,僅攜帶隨身親信二十人
    ,被村民圍困
    ,不能脫,自縊而死
    。派認識李自成的人去驗尸
    ,尸體已經(jīng)腐爛,不可辨認了……”這一消息上報北京后
    ,清廷十分高興
    ,認為賊首被殲,無疑是大功一件
    ,多爾袞還因此告祭天地太廟
    ,宣諭中外
    。地方官員也紛紛上表慶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钥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此時以多爾袞為核心的清廷是相信李自成已經(jīng)死了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就在阿濟格勝利凱旋的途中,多爾袞得到了大順軍重現(xiàn)江西的情報
    。由于沒有得到李自成的首級
    ,多爾袞因此懷疑李自成的死訊不可靠。為此
    ,阿濟格又找了認識李自成的人去認尸
    ,但是尸體腐爛,無法辨認
    。于是在第二次上奏中
    ,他說的更加含糊
    ,至于李自成是死是活也說得不清楚了,說還得繼續(xù)察訪。這讓多爾袞大為震怒
    ,七月二十日
    ,他派人對即將進京的阿濟格慌報軍情進行了嚴(yán)厲地訓(xùn)斥
    。勝利班師還朝后的阿濟格不僅沒有得到封賞
    ,還因為欺誑罪由親王降為郡王,罰銀五千兩
    。這明顯說明
    ,清廷對李自成的死產(chǎn)生了極大的懷疑。但是
    ,很快阿濟格就被恢復(fù)了親王
    ,甚至多爾袞晚年還把他當(dāng)作了最親信的人。清廷對阿濟格態(tài)度的變化
    ,使本來就撲朔迷離的李自成生死之謎
    ,愈加不辨真?zhèn)巍?br>南明的五省總督何騰蛟在隆武二年(1646年)陰歷二月所寫的《逆闖伏誅疏》中也說李自成死了,不過這時距離李自成兵敗九宮山已近10個月了
    。奏疏上是這樣說的:“聞逆居鄂兩日
    ,忽狂風(fēng)驟起,對面不見
    ,闖心驚疑
    ,懼清之躡其后也
    ,即拔賊營而上
    。然其意尚欲追臣
    ,盤踞湖南耳。天意亡闖
    ,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
    。不意伏兵四起,截殺干亂刃之下
    。相隨偽參將張雙喜系闖逆義男
    ,僅得馳馬先逸。而闖逆之劉伴當(dāng)飛騎追呼日:‘李萬歲爺被鄉(xiāng)兵殺死馬下
    ,二十八騎無一存者
    。’一時賊黨聞之
    ,滿營聚哭……嗣后大行兇問至(指弘光帝被清軍俘獲)
    ,剿撫道阻音絕,無復(fù)得其首級報驗
    。今日逆首已泥
    ,誤死于鄉(xiāng)兵,而鄉(xiāng)兵初不知也
    。使鄉(xiāng)兵知其為闖
    ,氣反不壯,未必遂能剪滅
    ,而致弩刃之交加
    ,為千古大快也。自逆闖死
    ,而闖二十余萬之眾初為逆闖悲號
    ,既而自悔自艾亦自失,遂就戎索于臣
    。逆闖若不死
    ,此二十萬之眾,偽侯偽伯不相上下
    ,臣亦安得以空拳徒手操縱自如乎
    ?”何騰蛟的這份奏疏是關(guān)于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的又一原始文獻。由于幾個月前李自成的部將接受了他的節(jié)制
    ,他有充分的條件從大順軍將領(lǐng)及士兵的口中獲悉李自成犧牲的經(jīng)過
    ,這份奏疏應(yīng)該是比較可信的。南明的隆武帝朱聿健得到奏疏后
    ,開始“大喜
    ,立拜(何騰蛟)東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封定興伯
    ,仍督師”

    應(yīng)該說何騰蛟關(guān)于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團練之手的消息直接得自跟隨李自成的許多大順軍將領(lǐng)
    ,甚至包括了李自成犧牲時就在身旁的養(yǎng)子張鼐
    (即張雙喜),應(yīng)當(dāng)說是相當(dāng)可靠的
    。但是
    ,由于沒有李自成的首級為憑,隆武朝廷內(nèi)部表示懷疑的大有人在
    。右副都御史郭維經(jīng)就曾經(jīng)上書認為
    ,說李自成死在九宮山?jīng)]有任何根據(jù),何騰蛟是七月下旬從李自成投降的部下那知道的
    ,并且是過了年以后才上報的
    。如果在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的情況下就封賞,恐怕不合適吧
    。況且
    ,如今李自成還是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萬一哪天有人提著李自成的頭來領(lǐng)賞
    ,何騰蛟該作何解釋呢?
    看了郭維經(jīng)的上書
    ,朱聿健也產(chǎn)生了懷疑
    ,就讓何騰蛟再報一次,然后再宣布這一捷報
    。何騰蛟于是第二次上疏辨明“闖死確有實據(jù)
    ,闖級未敢扶同,謹(jǐn)據(jù)實回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偟恼f來,由于清廷和南明都沒有得到李自成的首級
    ,由此而產(chǎn)生“自成生死終未有實據(jù)”的懷疑是自然的
    。但是阿濟格與何騰蛟上報的奏疏中關(guān)于李自成死于九宮山的描述在主要情節(jié)上(時間、地點和犧牲經(jīng)過)是一致的
    ,由于主要消息都源于當(dāng)時原屬于大順軍的兵卒所
    ,應(yīng)該具有相當(dāng)?shù)臏?zhǔn)確性。根據(jù)這兩份報告
    ,《明史》中也做出了自成已死
    ,而尸朽莫辨的模糊結(jié)論。這個結(jié)論
    ,因許多地方志
    、家譜的發(fā)現(xiàn)而有所加強。清初的史家費密在其所著Ⅸ荒書》中對李自成犧牲的經(jīng)過傲了詳細的描寫:“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廣。自成尚有賊兵三萬人
    ,令他賊統(tǒng)之
    ,由興國州游屯至江西。自成親隨十八騎由通山縣過九宮山嶺即江西界
    。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
    ,將十八騎打散
    。自成獨行至小月山牛脊嶺,會大雨
    ,自成拉馬登嶺
    。山民程九伯者下與自成手搏,遂輾轉(zhuǎn)泥滓中
    。自成坐九伯臀下
    ,抽刀欲殺之,刀血漬
    ,又經(jīng)泥水不可出
    。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鏟殺自成
    ,不知其為闖賊也
    。武昌已系大清總督,自成之親隨十八騎有至武昌出首者
    ,行查到縣
    ,九伯不敢出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h官親人山諭以所殺者流賊李自成
    ,獎其有功。九伯始往見總督
    ,委九伯以德安府經(jīng)歷
    。”費密所提到的牛脊嶺
    ,確實是當(dāng)?shù)氐牡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程九伯也確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縣志》有他的小傳:“程九伯
    ,六都人
    ,順治二年五月闖賊萬余人至縣,蹂躪燒殺為虐
    ,民無寧處
    。九伯聚眾,圍殺賊首于小源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绷聿椤兜掳哺尽仿毠僦尽皣?jīng)歷”條下第一人即“陳九伯
    ,通山人,順治二年任”
    。姓名雖稍有不同
    ,但也足以證明程九伯得到清廷獎賞的真實性。這些記載無疑從一個側(cè)面證明李自成很可能死于湖北九宮山

    那么
    ,既然李自成死于此處,為什么清軍和南明雙方都沒有得到李自成首級這一重要證據(jù)呢
    ?這無疑是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宮山的說法需要進一步論證的問題

    今人分析認為,對于阿濟格來說
    ,未能取得李自成首級可能主要是由于時間相隔稍久
    ,農(nóng)歷五月以后南方天氣已相當(dāng)炎熱,“尸朽莫辨”是完全可能的
    。而清政府得到李自成被害的消息是在順冶二年(1645年)七月十五日
    ,江西、湖廣等八省總督佟養(yǎng)和上任后才找到殺害李自成的兇手程九伯的
    。阿濟格向清廷奏報時并沒有這個線索
    ,被派去實地查驗的人也無法取得實證。
    而南明方面
    ,大順軍在安葬了李自成遺體后就轉(zhuǎn)入江西和湖南
    ,通山縣已屬清軍的勢力范圍。何騰蛟當(dāng)時在湖南長沙
    ,不大可能派人前往清軍控制的區(qū)域挖掘李自成遺體
    。再說,何騰蛟名為五省軍務(wù)總督
    ,實際上實力相當(dāng)有限
    ,只是由于大順軍將領(lǐng)的主動才建立了聯(lián)合抗清陣線,“一時驟增兵十余萬”
    。即便何騰蛟會派軍隊進入通山縣
    ,他也不敢輕視大順軍余部,而去把李自成遺體挖出來梟首“報驗”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
    ,他只能在上疏中含糊其辭地解釋剿撫道阻音絕,沒法拿到他的首級報驗
    。至于多爾袞在阿濟格上報李自成死后
    ,又得到情報說李自成直接統(tǒng)率的那支大順軍主力進入了江西寧州、瑞昌一帶,一種解釋認為
    ,明清文獻中“闖賊”一詞既可指李自成本人也可指李自成起義軍
    ,也可能是大順軍一部進入江西而被誤認為是李自成遁走江西了。
    因此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
    ,李白成被地方武裝殺死于湖北九宮山的可能性極大。后人據(jù)此還在湖北九宮山建有李自成的陵墓
    。當(dāng)然
    ,也有人對此說持否定態(tài)度,他們認為李自成是清王朝和南明王朝的死敵
    ,他的生死絕對是當(dāng)時的重大事件。而阿濟格報告中說是“尸朽莫辨”
    ,純屬附會之辭
    ,難怪清王朝不會信!何騰蛟的報告更是馬后一炮
    ,謊報戰(zhàn)功
    ,南明王朝自然也不會相信。特別是
    ,李自成退居湖湘時
    ,他的手下還有40余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至少也有數(shù)萬人
    ,說他僅帶20名親信與事實明顯不符
    。再說,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
    ,他手下的幾十萬大軍
    ,豈會善罷甘休,必定會對鄉(xiāng)勇進行殘酷的報復(fù)
    。然而事實上
    ,九宮山異常平靜,他手下的幾十萬大軍和他的妻子高氏都是平靜的
    ,這就反證了李自成沒有死于九宮山
    。況且除了史料記載外,至今也沒有找到過任何強有力的實物證據(jù)證明李自成確實死于九宮山
    ,只憑史料記載難以讓人信服
    。至于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李自成殉難九宮山的說法,有人認為實際上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放的煙幕彈
    ,一個緩兵之計
    ,目的是讓敵人放松對自己的警惕,一旦時機成熟,便可東山再起
    ,卷土重來
    。那么,如果真的如此
    ,李自成沒有死于九宮山
    ,他又會到哪里去了呢?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李自成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出家為僧了

    夾山寺出家說
    湖南省的石門縣古稱澧陽
    ,又稱澧州,而夾山寺位于石門縣東15公里的三板橋
    ,是一座唐代時建造的古剎
    。李自成禪隱湖南石門縣夾山寺的說法在民間流傳甚廣,影響極大
    。傳說李自成兵敗后
    ,獨竄石門縣夾山寺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澧州志林》所收乾隆帝時任澧州知府的何s《書<李自成傳>后》-文中
    。何磷在文中稱,有一個姓孫的先生對他說
    ,實際上李自成并未死于湖北九宮山
    ,而是跑到湖南的石門出家了。對此
    ,何磷還專門向當(dāng)?shù)氐囊恍├夏耆嗽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他們說李自成確實是從湖北公安跑到湖南夾山寺出家為僧了,并且他的墳?zāi)惯€在那里

    于是
    ,愈加好奇的何磷就專程到夾山寺調(diào)查,寺中一位70多歲服侍過奉天玉的老和尚接待了他
    ,他告訴何磷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入寺的
    ,當(dāng)時沒有說自己從哪里來,但聽他的口音像是西北人
    。此后
    ,一個自稱是奉天玉的徒弟,自號野拂的和尚來到這里
    。他對待奉天玉更是畢恭畢敬
    。當(dāng)老和尚把寺里珍藏的奉天玉畫像給何磷看時,何磷倒吸了一口冷氣
    ,奉天玉和尚的畫像與《明史》中記載的李自成太像了
    。為此
    ,有人根據(jù)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后又稱“新順王”
    ,斷定“奉天玉”即“奉天王”
    。至于多那一點,無非是為了隱諱

    現(xiàn)在看來
    ,奉天玉和尚很可能就是李自成。
    20世紀(jì)80年代
    ,在夾山寺附近的一系列
    考古發(fā)現(xiàn)與何磷的記載完全一致
    ,似乎進一步佐證了這種可能。1981年元旦
    ,當(dāng)?shù)氐目脊殴ぷ髡咴趭A山寺大路西坡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墓
    ,但是古墓挖開后奇特的墓葬體制和龐大的規(guī)模讓考古工作者大惑不解。該古墓為一墓三穴
    ,有著完整的結(jié)構(gòu)
    。隨后從墓中出土的一塊名為《中興夾山祖庭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銘》的碑刻,使考古工作者了解到達個墓穴正是奉天玉大和尚的
    。從記載看這個和尚是順治九年來到夾山寺的
    ,他的弟子門徒多達數(shù)千人
    ,影響力如此之大
    ,確實決非一般和尚。
    其后工作人員在繼續(xù)挖掘過程中
    ,在中間墓穴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底青花瓷壇
    ,瓷壇做工細膩,釉面竟然裝飾有麒麟和鳳凰的圖案
    ,尤為奇怪的是青花瓷壇上壓著符號奇特的方磚
    。參與了這次考古的湘西著名考古專家龍西斌認為:“這種瓷器比較少見,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這種麒麟和鳳凰的圖案
    ,所以我們認為這件瓷器
    ,并非一般和尚所用。我們在夾山施掘墓葬的時候
    ,發(fā)現(xiàn)其他幾個和尚都是用普普通通的瓦罐
    ,像這樣精美的瓷器,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
    ,特別是麒麟和鳳凰的圖案紋飾清晰
    ,應(yīng)該是一個有等級的和尚才可以享用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⑶疫@位和尚的下葬方式也是違背僧規(guī)的
    ,他不但沒用龕和塔來安置遺體和骨殖
    ,而且按照陜北民俗下葬,實在太不應(yīng)該了
    。而李自成的家鄉(xiāng)就在陜北米脂縣
    。這是不是可以證明李自成并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出家為僧了呢

    后來龍西斌等人一次在陜北米脂縣開會了解到
    ,據(jù)記載,明朝時陜西總督汪喬年派陜西米脂的邊大綬去掘李自成祖父的墓
    ,據(jù)一個當(dāng)年掘過李自成祖上墓的知情人透露
    ,李自成祖父的墓,父親的墓
    ,當(dāng)時就是一墓三穴型的
    。由此他們推斷這個一墓三穴正與陜北米脂的風(fēng)俗一致。陜西米脂還提供r另外一個線索
    ,就是陜北的人死了之后
    ,男磚女瓦留下壙符碑的符號,寓意“身披北斗
    ,頭戴三臺
    。壽山水遠,石朽人來”
    。這與奉天玉和尚墓中青花瓷壇上奇特的方磚符號是一樣的
    。所有這一系列奇怪的現(xiàn)象,讓專家們不由得對這位神秘的墓主人產(chǎn)生出濃厚的興趣
    。1981年秋
    ,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與夾山相鄰的慈利縣發(fā)現(xiàn)了野拂大和尚墓,墓碑上明文寫道
    ,老禪師出身行伍
    ,出生在明朝,清朝去世
    。曾經(jīng)“戰(zhàn)吳王于桂州
    ,追李闖于澧水”。
    顯然他所說的吳王就是吳三桂
    ,并且他是與吳三桂在桂州作戰(zhàn)之后追隨闖王來到澧水的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張家界
    ,也就是原來的永定
    ,有一個天門山,天門山有座廟
    ,相傳是野拂大和尚在那里建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队蓝h鄉(xiāng)土志》曾記載,野拂為闖賊之余黨
    ,從石門夾山寺“飛錫來茲
    、實繁有徒、叢林大舉”
    ,顯然說野拂是李自成的一個部將
    。于是有人推測,“野拂”可能就是李白成的親侄兒李錦
    ,而被野拂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隨后,在夾山寺里還發(fā)現(xiàn)了鑲嵌在大雄寶殿正門東側(cè)墻壁中的<重興夾山靈泉禪院功德碑》
    ,因立于康熙四十四年
    ,故又被稱為“康熙帝碑”,系奉天玉大和尚死后30年的追記
    ,碑文寫道:因明朝末年的戰(zhàn)火
    ,這里幾乎成了廢墟。后來奉天玉老人從四川來到這里
    ,重振門庭
    ,幾年之后,夾山寺就蔚為壯觀了

    另外
    ,立于清道光年間,被稱為“道光碑”的《重修夾山靈泉寺碑志》
    ,也記載:順治初年
    ,有個叫奉天玉的和尚來到這里
    ,招收了很多徒弟
    ,寺廟的衰敗得以徹底改觀。后來
    ,還從夾山寺一個密藏墻洞中發(fā)現(xiàn)了
    ,后來被證實是奉天玉大和尚寫的《梅花百韻詩》殘版和野佛和尚寫的《支那撰述》殘版,上面的詩句也透露出奉天玉大和尚很可能就是李自成
    。比如Ⅸ梅花百韻詩》中有一首《馬上梅》寫道:“金鞍玉鐙馬如龍
    ,來去風(fēng)花雪月(后面一個字脫落了),滿堂春色暖融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粋€和尚要金鞍玉鐙干什么呢?難免讓人懷疑
    ;還有一首叫《東閣梅》:“東閣閣東頭
    ,徐聽三公話政猷
    ,煮茶當(dāng)酒喚同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翘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太傅、太保
    ,皇帝手下的三個參謀
    ,一個尋常和尚怎么可能會同三公有什么關(guān)系呢?野拂和尚的《支那撰述》中也反映出同樣的信息
    ,比如上面有“皇帝圣躬萬歲萬歲
    ,堯帝之仁中宮皇,再愿滿朝文武功”的句子
    ,野佛和尚稱奉天玉為皇帝
    ,然后在夾山再愿滿朝文武功,夾山已經(jīng)作為他的殿堂登基了
    ,一個普通的和尚怎么會寫這樣的詩句
    ,又怎么會有“皇帝圣躬萬歲萬歲”、“滿朝文武功”的說法呢
    ?這一發(fā)現(xiàn)
    ,更加證明了前人夾山寺的考證并非空穴來風(fēng)。
    1992年9月
    ,工人們重修夾山寺大悲殿時
    ,在大殿中部地基里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刻著“來力印”二字的龜形敕印。據(jù)專家鑒定
    ,它是明末清初的東西
    。再查閱夾山寺歷史的記載,使用這個敕印的除了奉天玉和尚
    ,再無他人
    。我們知道“敕”是封建社會皇帝的專用名詞,一個和尚竟然運用皇帝的做法
    ,代表皇權(quán)的敕印卻埋在大雄寶殿的中央
    ,這說明了什么呢?
    兩年后
    ,在石門附近
    ,有人挖菜窖時偶然挖到一塊寫著“奉天玉詔”四個字的銅牌。經(jīng)鑒定
    ,它也是明末清初的
    ,也是奉天玉和尚的東西。眾所周知
    ,“詔”歷來是皇帝專用
    ,奉天玉和尚敢用“詔”的稱號
    ,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在奉天玉和尚身上
    ,竟然有如此濃重的皇權(quán)色彩
    ,說明奉天玉絕不止一個普通的和尚那么簡單。
    接下來的幾年中
    ,夾山附近的石門縣
    、臨澧縣、澧縣等地又相繼發(fā)現(xiàn)了“永昌通寶”銅幣和鑄有“西安·王”字樣的銅質(zhì)馬鈴以及刻有“永昌”字樣的折扇扇骨
    ,這些東西的出土說明李自成不是沒有禪隱在此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還有這么一個事實:臨澧的蔣家有許多傳世的文物
    ,包括香爐
    、酒杯、玉雕等珍貴的玉器
    ,經(jīng)鑒定均為明末清初的器物
    。這些寶物,不但工藝超群
    ,而且價值連城
    ,絕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夾山這片山區(qū),所以人們對它的來路難免會有所懷疑
    。而相傳蔣家原本姓李
    ,為躲避清廷的追殺才改姓蔣,當(dāng)代著名作家丁玲
    ,就是臨澧蔣氏一脈
    ,她曾說自己就是李自成的后人。這種種跡象表明
    ,奉天玉和尚極有可能就是闖王李自成
    ,奉天玉的稱號正與他“奉天倡義大元帥”的稱號相合,此外
    ,敕印
    、“奉天玉詔”銅牌均屬皇帝專用
    ,暗合李自成大順皇帝的身份

    現(xiàn)在看來,李自成禪隱在此完全可能
    ,可那又是為什么呢
    ?既然他禪隱在此,為什么還會有兵敗九宮山被殺的流言呢
    ?針對這一問題
    ,有人推測李自成去當(dāng)和尚
    ,是形勢所迫,不得已之舉
    。當(dāng)時面對強悍的滿清八旗兵
    ,大順軍接連敗北,根本無法抗衡
    。早在大順軍退出北京城的時候
    ,李自成就有聯(lián)合南明抗清的想法,這其中還包含有民族大義的成分
    ,畢竟清朝是滿族人
    ,滿族入侵中原,辱我華夏之邦
    ,抗清顯然上升為當(dāng)時的主要矛盾
    。可是
    ,李自成是朱明王朝的死敵
    ,南明朝廷更以“報君父仇”、“聯(lián)清討賊”為舉國大綱
    ,所以聯(lián)合南明抗清一直無法實現(xiàn)
    。然而,面對日益緊迫的形勢
    ,李自成必須做出決斷
    。有些專家認為,很可能在敗退武昌時
    ,就有謀士給他出主意
    ,讓他歸隱,從而讓部下去聯(lián)絡(luò)南明
    ,共同抗清
    。而在當(dāng)時,也只有這兩股力量聯(lián)合
    ,才有可能同士氣極盛
    、戰(zhàn)斗力極強的清軍決一勝負。也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李自成采納謀士的建議或者自己決定退隱
    。而選擇出家在當(dāng)時無疑是最為明智的做法,況且李白成小時侯曾有過一段出家的經(jīng)歷
    ,再續(xù)前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為什么會選擇石門出家呢?據(jù)考證,當(dāng)時石門地區(qū)處于政治邊緣地帶
    ,清朝和南明的勢力均未滲入
    ,并且這里是土家族的地盤,歸隱最為安全
    ,因此
    ,選擇了在此出家。至于史書上記載的九宮山被殺說
    ,正如前面已提到的
    ,很可能是李自成和屬下設(shè)下的一個謎局,或者說緩兵之計
    。因為揚言李自成已死
    ,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首先,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
    ,為聯(lián)合南明抗清鋪平道路
    ;其次,可以麻痹清王朝
    ,使其放松警惕
    ,一旦時機成熟,便可乘勢再起
    ,卷土重來
    ;其三,可以成功掩護李自成順利歸隱

    可以想到
    ,在夾山寺禪隱后,胸懷天下的李自成仍然密切關(guān)注著時局的發(fā)展
    ,與大順軍余部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繼續(xù)在幕后指揮著他的部隊聯(lián)明抗清,“奉天玉詔”銅牌就是直接的證據(jù)
    。但是聯(lián)合南明抗清的計劃難以實現(xiàn)
    ,新興的滿清王朝更以秋風(fēng)掃落葉之勢,逐個殲滅了反清的軍事力量
    ,李自成東山再起的愿望最終落空
    。這位在風(fēng)云集會的明末政治舞臺上聲名赫赫的末路英雄,也只有在晨鐘暮鼓
    、青燈黃卷中度過自己的后半生
    。澧州知府何磷的記載,如此眾多的文物考證
    ,加之對當(dāng)時時局的分析
    ,李自成歸隱湖南石門夾山寺確實證據(jù)確鑿
    ,合情合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沁@究竟是不是歷史真相呢?對于此說反對者也大有人在

    他們認為此種觀點漏洞百出
    ,根本無法自圓其說。首先奉天玉從何處
    、何時來到夾山寺與李自成聯(lián)系不上
    。出土的塔銘上明確表明,奉天玉是順治九年從四川來到夾山的云游和尚
    ,初到夾山
    ,見古剎破敗,便沿門托缽
    ,求乞多方支持
    ,以修復(fù)寺廟。而事實上李白成在順治二年五月
    ,就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
    ,這段時間他到哪里去了?并且從未見到有什么記載說李自成到過四川
    ,因此怎么能把這個明確記載從四川來的和尚硬附會為李自成呢
    ?其次,塔銘記載還說奉天玉曾和當(dāng)?shù)氐牡胤焦賳T往來密切
    ,修復(fù)夾山寺的時候
    ,當(dāng)?shù)毓賳T還捐了錢,甚至說他“歷經(jīng)清要”
    。所謂清要
    ,據(jù)《朝野類要》卷二解釋“職慢位顯謂之清,職緊位顯謂之要
    ,二者兼之
    ,謂之清要”。而事實上
    ,完全可以肯定李自成作為明末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與官方所謂的“清要”之說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
    。再說如果真是李自成禪隱于此,試想作為清朝和南明通緝的要犯
    ,他怎么可能拋頭露面沿街求乞修廟之資呢
    ?又怎么可能與地方官員往來密切?起碼的保密措施
    ,他都不懂嗎

    據(jù)考證,塔銘的作者劉萱為明朝遺臣,他是忠于大明朝的
    ,叉怎么可能為顛覆了明朝統(tǒng)治的李自成寫銘記功呢
    ?因此,奉天玉作為一個公開的身份
    ,又與官方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恰好證明了他不是李自成。
    1982年冬
    ,湖南慈利縣發(fā)現(xiàn)的<野拂墓碑》中還有“久恨權(quán)閹”
    、“也逐寇林”、“方期恢復(fù)中原”等詞句
    ,表明野拂和尚痛恨明朝宦官當(dāng)權(quán)
    ,對農(nóng)民起義軍和清軍入關(guān)十分憎恨,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復(fù)中原失地
    ,顯然是明朝遺臣口吻
    ,與李自成部下的身份不符。野拂與奉天玉關(guān)系密切
    ,恰好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奉天玉不是李自成
    ,可能也是明朝的遺臣。
    從李白成余部的表現(xiàn)來看
    ,如果李自成并未死去
    ,那么大順軍強有力的領(lǐng)導(dǎo)人仍在,本應(yīng)調(diào)度有方
    ,進退有序
    。可是實際上
    ,李自成余部的歷史表現(xiàn)卻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靵y有降清的,有降明的
    ,降明又降清的
    ,或者降清降明之間徘徊不定的。出現(xiàn)這種局面
    ,正好證明李自成已經(jīng)死去
    ,才會群龍無首,亂作一團
    。退一步說
    ,當(dāng)時李自成還有40余萬人馬,如果他仍健在
    ,完全可能占據(jù)險要之處
    ,占山為王
    ,再樹大順旗幟,與清軍繼續(xù)爭鋒
    。即使不能奪回失去的江山
    ,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從明末清初的歷史舞臺上銷聲匿跡了。至少1645年五月以后
    ,史書上再也沒有任何關(guān)于李自成的政治活動了
    ,總是不爭的事實吧
    ?這足以證明李自成確實已經(jīng)兵敗而亡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看來,奉天玉和尚是不是隱遁出家的李自成
    ,一時間還真說不清楚
    ,因為正反兩方面論證都言之有據(jù),合情合理
    ,究竟孰是孰非
    ,史學(xué)界也難以作出定論,而所有的研究推理終久只是一種猜測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299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個怪癖覆滅夏朝" rel="prev"> 她是千古第一妖姬

    相關(guān)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dǎo)讀: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dāng)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