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阮氏三雄不反對招安,除了魯智深武松
      ,最反對招安的是哪位好漢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3-09-20 21:08:13

      宋江成為反面典型,似乎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雖然金圣嘆對宋江的評價不高,但是清朝其他點評大師對宋江的印象還不錯,比如我們看王望如
      、李贄
      、葉晝、袁無涯
      、余象斗等人的《匯評忠義水滸傳》
      ,里面就沒少說宋江的好話。

      宋江之所以飽受詬病

      ,就是因為他有始無終:一開始他發(fā)誓要血染潯陽江口,還敢笑黃巢不丈夫
      ,結(jié)果跟朝廷打過幾仗之后就拉了松套
      ,既不反昏君也不反奸臣,反倒對童貫卑躬屈膝
      ,成了搖尾乞憐的皇家之犬

      宋江有野心,而且也并不傻

      ,只要是個正常人
      ,但凡有機會當皇帝
      ,那都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最反對招安的是哪位好漢.png" />

      所以宋江受招安可能也是迫于無奈:梁山彈丸之地

      ,又被水泊環(huán)繞,既沒有戰(zhàn)略縱深
      ,也沒有回旋余地
      ,只要被圍困上幾個月,本來就各懷心腹事的梁山好漢就可能作鳥獸散
      ,宋江也極有可能被口服心不服的官軍降將綁起來向朝廷納了投名狀——大刀關(guān)勝
      、雙鞭呼延灼等人聯(lián)合起來要做掉宋江,魯智深武松也擋不住

      宋江背負了“投降派”的罵名

      ,這罵名是后來才有的,在北宋宣和年間
      ,梁山好漢們好像沒有幾個真正反對招安
      ,比如我們熟知的阮氏三雄,就是只恨奸臣貪官而不恨皇帝的
      ,他們甚至認為招安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梁山軍投靠朝廷后去打方臘,阮氏三雄最后只剩了一個,但他們對招安卻一點都不后悔

      ,阮小二陣亡之后
      ,阮小五阮小七居然去勸宋江:“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trong>

      從阮小五阮小七這番話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忠義之心

      ,同時也能看出
      ,他們對宋江帶領(lǐng)大家“走上正路”,也是心存感激的

      阮家兄弟的心情

      ,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作為石碣村漁民
      ,他們跟昏君奸臣沒有什么交集
      ,欺負他們的,一個是貪官污吏
      ,另一個就是梁山賊寇:“什么官司敢來禁打魚鮮
      ?便是活閻王也禁治不得!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強人占了
      ,不容打魚
      。在先這梁山泊是我弟兄們的衣飯碗,如今絕不敢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trong>

      在阮氏三雄眼中,王倫林沖等梁山強盜

      ,是比貪官污吏還可怕可恨的:貪官污吏橫征暴斂
      ,而梁山強盜則直接斷了漁民生路。

      阮氏三雄上梁山

      ,為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
      ,當這個愿望得到滿足之后,他們當然也會有其他想法
      ,這個想法
      ,就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所以阮小七一開始也是“受了誥命
      ,已往蓋天軍做都統(tǒng)制職事”
      ,他是被王稟、趙譚彈劾之后“追奪本身的官誥
      ,復為庶民”
      ,而絕不是主動辭職

      阮氏三雄不反對招安,這在水滸原著中是有記載的

      ,魯智深武松李逵反招安
      ,但是也沒有因招安問題跟宋江分道揚鑣。

      李逵是個欺軟怕硬的混不吝

      ,被宋江一通嚇唬
      ,再也不敢提反招安的事情了。只有魯智深武松不但正面硬剛宋江
      ,把宋江駁得啞口無言
      ,而且招安之后也不肯脫下直裰換官服,這說明他們之所以接受招安
      ,只是想為國效力
      ,而不是貪圖榮華富貴。

      至于大刀關(guān)勝雙鞭呼延灼等原朝廷軍官

      ,應(yīng)該是無一日不盼著招安
      ,而且宋江給他們下跪勸降的時候,已經(jīng)畫好了一塊大餅:“有機會咱們就招安
      ,梁山只不過是一塊跳板
      。”

      別的暫且不說

      ,就說大刀關(guān)勝
      ,招安之后他是升官了的:關(guān)勝原本只是“浦東巡檢”,屬于“屈在下僚”
      ,征方臘回來
      ,受封“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那可是一個與“御營兵馬指揮使”
      、“應(yīng)天府兵馬都統(tǒng)制”平級的職位,不是中將軍長
      ,也是少將師長或軍分區(qū)司令
      ,而那個“浦東巡檢”,可能只是個少校甚至尉官——《文獻通考·職官十三》記載
      ,巡檢就是個歸縣令管的九品官

      細看梁山一百單八將,真正反對招安的是有一個人

      ,那就是入云龍公孫勝

      公孫勝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想起了《封神演義》里的申公豹:申公豹一句“道友請留步”翻來覆去地說

      ,把好幾十位修道之人送上了封神臺
      ;不差錢而且要錢沒用的入云龍公孫勝積極參與智取生辰綱
      ,當然也是別有用心。

      如果公孫勝想要生辰綱

      ,完全可以做得滴水不漏
      ,只要刮一陣風,那十萬貫金珠寶貝就會變成他的囊中之物
      ,但是他偏要去摻和那漏洞百出的“智取”
      ,極有可能就是要把晁蓋等人都送上梁山。

      公孫勝不要錢

      ,也不想當官
      ,如果他想當國師,那么宋徽宗駕前的茅山道士劉混康和溫州道士林靈紊
      ,都得乖乖退位讓賢

      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歸隱深山

      。在北宋強敵環(huán)伺
      ,江山社稷風雨飄搖之際,公孫勝奉師命下山
      ,既是紅塵歷練
      ,也想濟世安民,所以他首選的目標就是綽號很霸氣的托塔天王晁蓋
      ,然后才是自稱得到九天玄女青睞的及時雨宋江——不管誰龍飛九五
      ,都比只會寫字畫畫的宋徽宗趙佶強。

      讀者諸君都知道

      ,梁山聚義是宋徽宗趙佶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
      ,而靖康之變發(fā)生在宋欽宗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兩者之間只差了八年
      ,如果這八年間中原易主
      ,那么開國之君和開國元勛肯定比承平日久的宋朝君臣能打,金兵能否打進汴梁城
      ,那還真是一個未知數(shù)——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
      ,也曾被突厥可汗打到家門口,但最后還是化險為夷

      歷史不能重演

      ,但有時候發(fā)生的事情卻會驚人地相似,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公孫勝就是肩負著改朝換代的使命下山
      ,一看宋江成不了事兒
      ,而且會在與方臘的血拼中元氣大傷,這才知道即使是師父羅真人也不能逆天改命
      ,只好落寞地離開梁山軍
      ,此行以失敗告終

      我們細看水滸傳,就會發(fā)現(xiàn)公孫勝是一個什么都不在乎的高人

      ,他對招安簡直是不屑一顧
      ,這是因為招安不會給他帶來半點好處,而且也不符合他下山濟世安民的初衷

      公孫勝飄然而去

      ,留下梁山好漢在征方臘時死傷殆盡,這時候我們不能不遺憾地想到:如果公孫勝尚在梁山軍中
      ,是不是很多梁山好漢可以逃過一劫
      ?如果宋江抗爭到底,在公孫勝的輔佐下
      ,能不能搶在金兵之前殺入汴梁
      ,進而改朝換代以避免靖康之難?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04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真的逼迫自己的生母,導致生母郁郁而終" rel="prev"> 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后

      ,真的逼迫自己的生···

      下一篇: ,有機會取勝嗎" rel="prev"> 假設(shè)鳳雛沒死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當庭表示后悔">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