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因為古代家里的妾,基本是不可能出門工作的
換句話說
那么,你納妾就得有實力
很多人有種誤解
其實這就像今天中東一樣
不是說他們不想娶4個妻子
古代也是如此。
能夠納妾的人
大家看《儒林外史》
很多人說什么窮秀才
這也是一個誤解
確實
但這些是少數(shù)的少數(shù)
而科舉考試的絕大部分勝利者
為什么
因為古代教育可不是義務教育
在古代,負擔一個孩子上私塾到能夠參加科舉考試
隨后
大家知道洪秀全為什么一度精神失常嗎
就是因為他聰明很聰明
結果他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后已經(jīng)是25歲了
由于覺得讓家里人失望,洪秀全心理壓力太大
,由此得病。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家里其實條件大多不錯
。如果在鄉(xiāng)下
,秀才多是地主家的孩子,至少也是富農(nóng)家,中農(nóng)孩子一般不識字,貧農(nóng)就更別說了。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
,魯鎮(zhèn)的秀才趙秀才,就是趙地主家的兒子。如果在城里也是一樣
,秀才至少也出自小康人家,而更多的是富戶。這樣人家
窮秀才
先解釋為什么皇帝要三宮六院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11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