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民國初期這七個文人出身的上將兇猛度絲毫不遜武人

    年代回意 2023-09-21 03:05:05

    翻閱民國初年北洋時期的六十多個上將履歷資料,發(fā)現(xiàn)其中竟然有七人是文人出身

    。他們都在軍中出任過什么職務(wù)呢

    先看這七個上將都是誰:

    黃興(日本泓文學院)、張錫鑾(監(jiān)生)

    、倪嗣沖(秀才)
    、楊增新(進士)、劉鎮(zhèn)華(北洋法政學堂)
    ,馬聯(lián)甲(進士)
    、張其锽(進士)。

    分別簡單盤點一下看看:

    黃興的名字較為人們熟知

    ,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驅(qū)和領(lǐng)袖
    。同治十三年(1874年),黃興出生在湖南長沙府善化縣
    ,原名黃軫
    ,后改叫黃興,亦是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光緒十九年(1893年)

    ,黃興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三年后考中秀才
    。隨后又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湖廣總督張之洞從兩湖等地選派學生30多人
    ,赴日本東京留學
    。黃興成為這批留學生中唯一的湘籍學生。

    黃興到日本泓文學院后

    ,很快就被留學生界蓬勃興起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并積極參與其中
    。光緒二十九年,為抗議沙俄侵占中國東北,他與同學二百余人組織拒俄義勇隊
    。不久又邀陳天華
    、宋教仁、章士釗等人秘密創(chuàng)立華興會
    ,出任會長
    。光緒三十一年,黃興在日本結(jié)識孫中山
    ,大力支持孫籌組革命組織同盟會
    ,成為會中僅次于孫的領(lǐng)袖人物。

    1911年4月

    ,黃興組織的黃花崗起義失敗赴香港養(yǎng)傷
    。10月上旬武昌起義爆發(fā),黃興于28日趕到武漢
    ,作為革命軍戰(zhàn)時總司令
    ,率民軍在漢陽前線與清軍奮戰(zhàn)二十余日。民國元年(1912)1月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黃興出任陸軍總長。

    袁世凱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擬讓黃興當無實權(quán)的參謀總長
    ,黃興辭不就。1913年5月袁世凱宣布撤銷黃興上將軍銜
    。此后不久
    ,孫中山發(fā)動討袁二次革命,黃興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
    。1916年42歲時在上海病逝

    張錫鑾是浙江錢塘人,生于成都

    。二十歲前即為晚清監(jiān)生
    。同治初期,他在湖北武昌從軍
    ,投效于廣東嘉應(yīng)州軍務(wù)處
    。1875年入東北奉天討伐馬賊立功,任通化
    、錦縣知縣
    、錦州鳳凰廳同知
    。光緒二十年
    ,負責訓練新軍,任新軍前后三營統(tǒng)領(lǐng)兼鴨綠江團練等職。

    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

    ,張錫鑾在寬甸對日軍作戰(zhàn)有功
    ,后歷任直隸海防營務(wù)處總辦、福建興化府知府
    、北洋營務(wù)處兼發(fā)審處總辦
    、奉天度支使、淮軍全軍翼長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

    ,清政府任命張錫鑾為山西巡撫。他率兵進入太原
    ,迫使山西民軍都督退守平陽
    。民國初期,張錫鑾得到袁世凱信任
    ,任奉天防務(wù)
    、東三省宣撫使、奉天都督
    。1915年袁世凱復(fù)辟稱帝時
    ,張錫鑾受封為一等伯。1915年6月24日北洋政府授張錫鑾為陸軍上將
    ,不久調(diào)任“彰武上將軍”
    、督理湖北軍務(wù)。袁世凱死后
    ,張錫鑾退出政界賦閑天津
    。1922年4月去世。

    歷史上身負“禍皖”惡名的地方軍閥倪嗣沖

    ,原名倪毓桂
    ,是安徽省潁州府阜陽縣三塔村人。他1868年生于官宦之家
    ,其父倪淑是清末舉人
    ,曾受聘于袁世凱作家庭教師,后曾任四川開縣
    、長寧縣知縣
    ,晚年為袁世凱的親信幕僚。

    倪嗣沖少年時隨父親在四川讀書

    ,自幼天資聰穎
    ,十二歲就能熟讀《四書·五經(jīng)》,在鄉(xiāng)里有神童之美譽
    。1893年倪嗣沖隨父還鄉(xiāng)
    ,考中秀才
    ,再數(shù)試舉人未中,乃出資捐分部郎中
    ,后遷升為山東陵縣知縣
    ,入淮軍幕,歷任記室
    、佐雜
    、監(jiān)司。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

    ,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
    。倪嗣沖見有機可乘,遂再一次投奔袁世凱門下
    ,被委任武衛(wèi)軍右翼統(tǒng)領(lǐng)
    ,并奏準任河南布政使幫辦軍務(wù)。此期間
    ,倪嗣沖按照袁世凱密令
    ,率軍偷襲皖北一帶淮上軍。1912年1月28日攻占安徽潁上
    ,29日攻占阜陽城
    。倪嗣沖入城后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清廷因此授予倪嗣沖頭品頂戴
    、“額爾德穆巴圖魯”稱號
    。倪嗣沖在阜陽、豫東等地大肆招兵買馬
    ,將所部擴充到四十營之多
    ,成為北洋軍閥的一支重要的外圍武裝。

    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tǒng)

    ,委任倪嗣沖為豫鄂皖邊區(qū)剿匪督辦
    ,使倪軍占據(jù)皖北合法化,1912年12月
    ,北洋政府授倪嗣沖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隔年7月,袁世凱又任命倪嗣沖為安徽都督兼民政長
    ,使他從此掌握了安徽的軍政大權(quán)
    。在阜陽、阜南一帶
    ,倪嗣沖置有良田約三萬余畝
    ,加上在各地開辦的工廠、銀行等
    ,當時有資產(chǎn)價值銀洋八千萬元之多

    1920年7月

    ,直皖大戰(zhàn)皖系軍隊潰敗,段祺瑞下野
    。由直系操縱的北京政府免去了倪嗣沖安徽督軍兼長江巡閱使職務(wù)。倪嗣沖后來病死于天津

    楊增新是民國前期很知名的“新疆王”

    。他是云南蒙自人,漢族
    。清光緒十五年(1889)
    ,他考中己丑科第127名進士,被選用甘肅中衛(wèi)縣知縣
    。后因鎮(zhèn)壓民變之功
    ,被提升河州知州。光緒三十三年
    ,楊增新調(diào)任新疆陸軍學堂總辦
    ,次年經(jīng)新疆巡撫聯(lián)魁保薦入京,得見慈清太后和光緒皇帝
    ,被調(diào)任新疆阿克蘇道尹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

    ,楊增新又調(diào)任鎮(zhèn)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新疆地區(qū)哥老會起事
    ,革命黨人在伊犁成立軍政府
    ,袁大化逃離新疆,推薦楊增新為督軍
    。民國三年6月
    ,袁世凱廢督裁軍,楊增新被委以新疆巡按使加將軍銜
    ,督理新疆軍務(wù)

    楊增新執(zhí)政期間多次擊退外蒙軍隊進攻,保全了阿爾泰領(lǐng)土不失

    。1928年
    ,年過花甲的楊增新被刺身亡。

    劉鎮(zhèn)華

    ,即前不久電視劇《白鹿原》中的鎮(zhèn)嵩軍首領(lǐng)
    。他是河南鞏義河洛鎮(zhèn)人,幼年由父親教授《四書》
    、《五經(jīng)》
    ,考中秀才
    。后入保定北洋優(yōu)級師范學堂、保定法政專門學堂學習
    ,畢業(yè)后在開封中州公學任庶務(wù)長

    (劉鎮(zhèn)華劇照)

    1908年劉鎮(zhèn)華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夕

    ,他到嵩縣羊山
    ,動員那里由王天縱率領(lǐng)的一支刀客武裝加入反清行列。這支武裝后來就是有名的“鎮(zhèn)嵩軍”
    ,也成了劉鎮(zhèn)華發(fā)跡的資本
    。民初,經(jīng)陜西督軍張鈁舉薦
    ,袁世凱任命劉鎮(zhèn)華為鎮(zhèn)嵩軍協(xié)統(tǒng)兼豫西觀察使及豫西剿匪總司令
    ,開始了他的軍閥生涯。辛亥革命后
    ,他憑籍這支號稱十萬之眾的地方武裝
    ,周旋于各大軍閥之間,先后投靠段祺瑞
    、吳佩孚
    、馮玉祥、閻錫山
    ,最后歸附于蔣介石
    。曾任陜西督軍兼省長、安徽省主席等職

    比較起來

    馬聯(lián)甲、張其锽的名字比較生疏
    。馬聯(lián)甲出生于江蘇東海
    。1898年中武進士,授官三等侍衛(wèi)
    。清末曾任武衛(wèi)右軍右路軍幫帶
    。民初北洋政府任其為皖南鎮(zhèn)守使、安徽軍務(wù)督辦
    。1924年9月7月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上將銜
    。張其锽是廣西永福蘇橋鄉(xiāng)人。1903年中舉人
    ,隔年中進士
    。曾任零陵、芷江知縣
    ,南武軍統(tǒng)領(lǐng)
    。武昌起義后
    ,作為廣西代表參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1923年7月任廣西省長
    ,1925年任吳佩孚14省討賊聯(lián)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同年8月獲授陸軍上將軍銜。1927年5月隨吳佩孚逃往四川時
    ,在河南鄧縣被土匪索金娃擊斃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12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啥要冒風險讓一群孩子動手,而不用貼身侍衛(wèi)" rel="prev"> 康熙生擒鰲拜時
    ,為啥要冒風險讓一群孩···

    下一篇:

    ,如果有郭嘉和典韋在能打敗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盟嗎" rel="prev"> 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如果有郭嘉和典韋在能···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至于文武百官和天子親軍錦衣衛(wèi)等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甚至到了絕路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