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水鏡先生為什么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tǒng)
    ,而不推薦司馬懿

    看鑒 2023-09-21 04:40:05

    文章轉(zhuǎn)載自: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

    劉備在荊州時

    ,遇到了一位上通天文
    、下曉地理,精通奇門遁甲
    、陰陽五行
    、兵書戰(zhàn)策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

    ,而不推薦司馬懿.png" />

    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兩個弟子——諸葛亮和龐統(tǒng),說他們是能認(rèn)清天下大勢的俊杰

    。在《三國演義》中
    ,司馬徽更是把這兩人吹上了天
    ,“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
    ,便可得天下”
    。后來,劉備得到諸葛亮的輔佐
    ,事業(yè)果然蒸蒸日上
    ,離興復(fù)漢室只一步之遙。

    那么

    ,司馬徽為什么只把諸葛亮和龐統(tǒng)介紹給劉備
    ,卻不把司馬懿一并介紹過去呢?不管怎么樣
    ,司馬懿也算一時俊杰
    ,在后期也一度壓制住了諸葛亮的北伐,有識人辯才之能的司馬徽為什么會忽略他

    司馬徽與劉關(guān)張

    。來源/94版《三國演義》截圖

    01

    司馬徽不熟悉司馬懿

    首先,司馬懿并不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親戚

    “司馬”是當(dāng)時北方的大姓

    ,同姓不代表有親屬關(guān)系,正史中也從未提及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

    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后來受劉表的邀請客居荊州

    。根據(jù)《重修太史廟記》記載
    ,司馬遷有兩個兒子司馬臨、司馬觀
    ,司馬徽是司馬臨的后人
    ,所以司馬徽其實是太史公的后代。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

    ,為漢安帝時征西將軍
    ,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
    ,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世代為官,家族顯赫
    。司馬防有八子
    ,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dāng)時號稱司馬八達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
    ,出生于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

    司馬懿的出生地河內(nèi),與司馬徽的出生地陽翟相隔150多公里

    。不過
    ,司馬懿的祖父司馬儁曾是潁川太守,潁川正是司馬徽的家鄉(xiāng)
    ,所以
    ,司馬徽有可能見過小時候的司馬懿,但此后肯定再無交集

    既然司馬徽跟司馬懿沒有什么交集

    ,那么司馬徽在舉薦人才之時,就沒有必要提到司馬懿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

    。來源/新版《三國》劇照

    司馬徽推薦的龐統(tǒng),十八歲時就聽從叔叔龐德公的建議

    ,去潁川拜訪司馬徽
    。龐統(tǒng)來到司馬徽家,看到司馬徽正在樹上摘桑葉
    。龐統(tǒng)站在樹下
    ,抬起頭就開始跟司馬徽聊了起來,司馬徽也一邊摘桑葉一邊跟龐統(tǒng)侃大山
    ,就這樣從白天侃到晚上
    ,兩人滔滔不絕,侃的不亦樂乎
    。摘完桑葉
    ,司馬徽從樹上跳下來,稱贊龐統(tǒng)為“南州士之冠冕”
    ,也就是荊州最頂尖的知識分子
    ,是人中龍鳳。

    后來

    ,司馬徽移居荊州
    ,跟龐統(tǒng)住所只隔著一條水道,“望衡對宇”
    。兩人近在咫尺
    ,想去串個門,連小船都不用乘
    ,卷起褲腿涉水走過去就行
    。此后,龐統(tǒng)和司馬徽有事沒事就在一起聊天,可謂無話不談

    再看諸葛亮

    ,他跟司馬徽的互動沒有龐統(tǒng)那么夸張,而且諸葛亮經(jīng)常出門旅行
    ,有時一走就是大半年
    ,沒有多少時間跟司馬徽。但是兩人的關(guān)系也是亦師亦友
    ,司馬徽深知諸葛亮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將來必成大器。

    正是因為司馬徽對龐統(tǒng)和諸葛亮熟悉

    ,知道他們二人才干非凡
    ,他才會向劉備推薦。

    02

    人才推薦要考慮匹配度

    其次

    ,司馬徽推薦人才
    ,也要看雙方的匹配度。

    劉備當(dāng)時的情況是

    ,先后依附過公孫瓚
    、陶謙、曹操
    、袁紹
    、劉表等,沒有自己的地盤
    。只是頂著左將軍豫州牧的名頭
    ,領(lǐng)著數(shù)千兵卒,駐扎在從劉表那里借來的樊城
    ,手下雖有關(guān)羽
    、張飛、趙云等頂級武將
    ,但文臣謀士都無法與曹魏相比。

    由于沒有頂級智囊

    ,導(dǎo)致他一敗再敗
    ,顛沛流離。在當(dāng)時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劉備的前景看起來非常慘淡

    影視劇中的劉備,來源/新版《三國》劇照

    司馬懿是什么人

    ?當(dāng)初
    ,光武帝劉秀靠著世家大族的支持登上皇位,因此優(yōu)待門閥士族,經(jīng)過近兩百年的發(fā)展
    ,至東漢末年
    ,門閥士族已經(jīng)壟斷了東漢王朝的經(jīng)濟、政治
    、軍事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

    門閥士族門生故吏遍天下,組織起了一個龐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

    ,他們憑此就可成為割據(jù)一方的軍閥
    ,最為有名的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相反
    ,曹操由于出身不高
    ,雖有權(quán)勢,但非高門
    ,一直受到輕視

    盡管河內(nèi)的司馬家族在名望上不算頂級,但也是妥妥的世家大族

    。以自身家族的聲望和人脈
    ,司馬懿想要出山,可以說易如反掌
    。但正因為自身條件優(yōu)越
    ,所以司馬懿選擇陣營的眼光很高。

    曹操早就聽說司馬懿賢能

    ,強制征召司馬懿入仕
    ,但是司馬懿佯裝患病,無法前往
    ,讓曹操相當(dāng)尷尬
    。連曹操這樣的實力派都請不動司馬懿,像劉備這樣朝不保夕的
    ,司馬懿自然也不會考慮

    另外,東漢世家大族為了自身壯大

    ,也要謹(jǐn)慎選擇支持的對象
    。如果實在是難以預(yù)測各個軍閥的未來,那就索性都投資一遍
    。以潁川荀氏為例
    ,荀彧與侄子荀攸輔佐曹操,荀彧族弟輔佐袁紹
    ,另外太原王氏
    、博陵崔氏等門閥士族在各個軍閥勢力都有投資
    。所以,司馬懿要想出山
    ,也得服從整個家族的戰(zhàn)略安排

    我們再看龐統(tǒng),他的家族在漢末荊州地區(qū)是著名大族

    。不過
    ,龐統(tǒng)父親的情況在史料中并沒有留下介紹,只有龐統(tǒng)的叔叔龐德公在荊州很有名氣
    ,但他跟司馬徽一樣喜歡隱居
    ,做世外高人。荊州牧劉表曾多次派人邀請他為官
    ,甚至親自前往龐德公家中拜訪
    ,但卻請不動他。

    由此可見

    ,龐氏家族到了龐統(tǒng)父親這一代
    ,就已經(jīng)沒有做官的了,所謂的名列荊州六大家族
    ,也不過是前幾代積累出的名聲

    影視劇中的龐統(tǒng),來源/新版《三國》劇照

    可以說

    ,龐統(tǒng)出身于一個沒落大族
    ,以至于他想出名,還得靠司馬徽幫助
    。當(dāng)年
    ,就是龐德公讓龐統(tǒng)去拜會荊州司馬徽,在司馬徽宣傳下
    ,龐統(tǒng)“鳳雛”的名聲才漸漸傳開
    。之后,劉表任命龐統(tǒng)為南郡功曹
    ,也就是當(dāng)?shù)乜h令的佐吏
    。試問,司馬懿需要其他名士的宣傳嗎

    不過

    ,即使龐統(tǒng)是龐德公的親侄子,是司馬徽的好學(xué)生
    ,劉表也只是給了他一個很小的官職
    ,并沒有將他召入幕府
    。作為一個沒落大族之人
    ,是很難擠進荊州的政治核心。由此可見,龐統(tǒng)是多么的不得志

    再來看諸葛亮

    ,諸葛氏是瑯琊望族,其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漢制在郡守下設(shè)郡丞及長史,郡丞是太守的佐官

    諸葛亮三歲喪母

    、八歲喪父,有一個不幸的少年時代
    。諸葛亮及其弟弟諸葛均還有兩個姐姐
    ,跟隨其叔父諸葛玄,由瑯琊至豫章(南昌)
    ,又由豫章至荊州
    ,也算是顛沛流離。

    公元197年

    ,諸葛玄投奔劉表兩年后去世
    ,兩個姐姐已經(jīng)出嫁,17歲的諸葛亮便帶著弟弟諸葛均開始了在隆中的十年耕讀生活

    影視劇中的諸葛均

    。來源/新版《三國》截圖

    諸葛亮深知,自己只有跟荊州地區(qū)的世家大族攀上關(guān)系

    ,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于是,他憑籍叔父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是故舊關(guān)系
    ,加上諸葛家族奉儒守家的良好聲名
    ,成功與荊州大族打成一片。

    此外

    ,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
    。岳母蔡氏家族,也是荊襄一帶最為顯赫的豪強
    。劉表初到荊州作刺史時
    ,就是依靠蔡瑁的勢力穩(wěn)定局勢。蔡瑁有兩個姐姐
    ,一個嫁劉表為后婦
    ,一個嫁黃承彥。也就是說
    ,劉表是諸葛亮內(nèi)人的姨夫
    ,蔡瑁是諸葛亮內(nèi)人的舅舅

    不過,諸葛亮雖然融進了荊州大族

    ,但畢竟不是荊州出身
    ,與他們總是有一層無形的隔閡。所以
    ,在司馬徽的眼里
    ,龐統(tǒng)和諸葛亮這種沒落家族的才子,非常適合劉備

    03

    人才自身的訴求

    司馬徽為劉備推舉人才

    ,還要考慮到人才自身的規(guī)劃。

    龐統(tǒng)當(dāng)時已經(jīng)在劉表手下

    ,不過是個芝麻小官
    ,當(dāng)時荊州的政局被以蔡瑁、蒯越為首的兩大家族控制
    ,龐統(tǒng)沒有說話的機會

    司馬徽深知龐統(tǒng)胸懷大志,肯定不會甘心當(dāng)一個小官吏

    ,所以將龐統(tǒng)推薦給劉備
    ,等于是讓龐統(tǒng)有一個嶄新的舞臺。而郁郁不得志的龐統(tǒng)
    ,想必也不會拒絕劉備的邀請

    諸葛亮少年時自比管仲和樂毅。這二位賢人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出身低微卻被君王信任
    ,有機會傾其畢生才華建功立業(yè)。所以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
    ,就是在渴望有一個類似齊桓公、燕昭王那樣的雄主

    從《隆中對》中可知

    ,諸葛亮對當(dāng)時的各派勢力已有成熟的看法。劉表
    、劉璋等碌碌之輩
    ,他不屑一顧。諸葛亮要創(chuàng)造宏圖偉業(yè)
    ,可以投靠的英雄
    ,只有曹操、孫權(quán)和劉備三人

    曹操就不提了

    ,諸葛亮十二三歲時
    ,曹操兩次征伐徐州,“所過多所殘戮”
    ,給當(dāng)?shù)乩习傩諑響K痛的傷害。年少的諸葛亮也跟隨著拖家?guī)Э诘男熘莅傩找黄鹛与y
    ,因此
    ,諸葛亮對戰(zhàn)亂的厭惡自不待言。

    至于孫權(quán)

    ,諸葛亮一是擔(dān)心他“能賢亮而不能盡亮”
    ,二是荊襄集團與長江中下游集團長期存在矛盾與沖突,襄陽士人不太可能得到對方的信任
    。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
    ,后來龐統(tǒng)在孫權(quán)集團不受重用。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來源/94版《三國演義》截圖

    諸葛亮少年時代就聽說過劉備的仁義之名

    ,史載,曹操進攻徐州時
    ,徐州牧陶謙向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
    。而劉備自高唐任上被賊兵擊敗以后,也投靠了老同學(xué)公孫瓚
    ,此時正好和田楷一起在青州
    ,于是跟著一起前往徐州。

    當(dāng)時

    ,劉備自有兵千余人以及幽州烏丸雜胡騎
    ,又略得饑民數(shù)千人,陶謙又給劉備丹楊兵四千余人
    。為了感謝劉備
    ,陶謙還提出把徐州牧職位讓給劉備。劉備不但婉拒
    ,還幫助陶謙抵抗曹操
    ,留下了仁義愛民的英名。跟曹操比起來
    ,他的仁義深入人心
    ,當(dāng)時還在徐州逃難的諸葛亮,自然也不會例外

    在諸葛亮心中

    ,劉備雖然勢力弱小,但目標(biāo)堅定——那就是興復(fù)漢室
    ,這非常符合諸葛亮心中忠君愛國的儒家理想
    。劉備手下也沒有一流謀士
    ,諸葛亮一去,就可以獲得盡情施展才華的空間

    所以

    ,對龐統(tǒng)和諸葛亮非常了解的司馬徽,一方面是在給劉備介紹人才
    ,同時也是在將劉備推薦給他們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裴松之:《三國志注》

    范曄:《后漢書》

    羅貫中:《三國演義》

    孫立群等:《亂世終結(jié)者司馬懿》

    沈忱、崔文:《三國謀士今日觀:最真實的謀士群像》

    更多精彩內(nèi)容

    ,戳下面

    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閑談:蘇軾 | 呂雉 | 韓信 | 豬毛 |慕容復(f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14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jì),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dāng)年盛況,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