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唐高宗要遜位與武則天還是欲令其攝政一事
一
、《舊唐書》的記載。1、《舊唐書卷五?本紀第五?高宗下》:
(上元二年
,即675年)三月丁未(三日),日色如赭。丁巳(十三日),天后親蠶于邙山之陽。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自誅上官儀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yù)聞之,內(nèi)外稱為“二圣”。帝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中書侍郎郝處俊諫止之。2
(上元)三年
3
、《舊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李義琰傳》:上元中
,累遷中書侍郎,又授太子右庶子問題:一是《舊唐書》自己與自己在時間上打起了架
《舊唐書?李義琰傳》里的這句話前還有半句話:“時天后預(yù)知國政
二
1、《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高宗》:
(上元二年)三月丁巳
沒有提高宗嘗欲下詔令武則天攝國政的事
2、《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五?列傳第四十?郝處俊傳》:
上元初
帝多疾
3
上元中
問題
。一是在時間上,把上元二年三月發(fā)生的高宗欲令武則天攝政件事放在了郝處俊八月“遷中書令”之后。據(jù)《舊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八月庚子(二十九日),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樂成侯劉仁軌為左仆射,依舊監(jiān)修國史。中書門下三品、大理卿張文瓘為侍中。中書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處俊為中書令,監(jiān)修國史如故。”同樣,《新唐書?高宗本紀》也說:“(上元二年八月)庚子,張文瓘為侍中,郝處俊為中書令,劉仁軌為尚書左仆射,戴至德為右仆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茱@然三
《資治通鑒?唐紀十八》“上元二年”條:
三月,丁巳
,天后祀先蠶于邙山之陽;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上苦風眩甚
,議使天后攝知國政。中書侍郎同三品郝處俊曰:“天子理外,后理內(nèi),天之道也。昔魏文帝著令,雖有幼主,不許皇后臨朝,所以杜禍亂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中書侍郎昌樂李義琰曰:“處俊之言至忠,陛下宜聽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資治通鑒》在時間以及郝處俊的職務(wù)的記載上脫胎于《舊唐書?高宗本紀》
。而性質(zhì)則界定為“使天后攝知國政”,似乎排除了“遜位”說。郝處俊所言“魏文帝著令”見《三國志卷二?魏書二?文帝紀第二》“黃初三年(222年)”條:九月甲午
,詔曰:“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第一,如前所述
第二
第三
,就一個事件的時間和定性,出現(xiàn)了兩《唐書》自己跟自己打架,《新唐書》又和《資治通鑒》打架,兩《唐書》《資治通鑒》又互相廝打的熱鬧場面,不知道這些封建史家到底有何“實錄”作根據(jù)?要說
,我還真想相信《新唐書》所說的高宗“欲遜位武后”是真,但事實告訴我,高宗一是也有私心,二是不憨不傻,明明有一大把成年兒子,怎么會要把皇位交給武則天呢?說到天邊,無非是要武則天代他處理國政。等他身體好了,再交給他。但把皇位交出去,高宗就成了“邊上皇”了敢不敢說這事是封建史家編造的?估計八九不離十
其實,高總何嘗不想把權(quán)力交給太子
上元二年
高宗詔書中的“將遜于位……既承朕命……舊疾增甚……俄遷上賓之駕……”說明
如果是正常發(fā)生的歷史事件
主辦單位:隋唐史學會
審稿:王愷
編輯:零零
管理:劉端
(ID:隋唐史學會)
欲知隋唐事
,走進隋唐史!交流河洛文化,傳承隋唐歷史
!歡迎您關(guān)注洛陽市隋唐史學會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24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三年造袁大頭
下一篇:
,邊洗邊呼喚“祿兒” ,當庭表示后悔">
,第1個僅有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