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文明化進程中黃河中游的中心地位

    光明網 2023-09-21 17:10:04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中游則是多支一體的中華文明的主根脈所在
    ,是歷史傳說中炎黃部族的主要活動地區(qū)
    ,黃河中游或者中原地區(qū)就像盛開的史前中國之花的花心。正確認識文明化進程中黃河中游地區(qū)的中心地位
    ,對于客觀理解早期中國文明的本質特點
    、傳承發(fā)揚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基因,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探索中原的歷史地位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黃河流域考古發(fā)現迅速增多

    ,“黃河流域中心論”或者“中原中心論”在史前考古領域頗為盛行
    ,夏鼐、安志敏
    、石興邦等考古學家都持這種認識
    。比如1959年安志敏就說“黃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搖籃”
    ,黃河流域史前文化“推動和影響了鄰近地區(qū)的古代文化”。蘇秉琦在1965年還堅持仰韶文化時期“形成了一個以中原為核心的主體”這一說法。但是
    ,20世紀80年代初,他提出“區(qū)系類型”學說
    ,開始明確質疑“中原中心論”
    。由于牛河梁等遺址的重大發(fā)現
    ,他甚至認為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等代表的國家起源發(fā)展模式為“原生型”
    ,中原為“次生型”
    ,并提出中國文明起源的“滿天星斗”說
    。在蘇秉琦“區(qū)系類型”學說的影響下,很多考古學家開始致力于梳理每個區(qū)域自身的文化發(fā)展譜系脈絡
    。就連當時遠在海外的張光直在論述史前“中國相互作用圈”或者“最初的中國”時
    ,也認為它不過是“地位平等”的不同區(qū)域之間文化上深刻交流的結果

    事實上

    ,蘇秉琦從來沒有完全否認黃河中游或者中原的特殊地位
    。他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仍然認為,從關中
    、山西
    、冀西北到西遼河流域的“Y”形文化帶
    ,為“中華文化總根系中最重要的直根系”,“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可能就是形成華族核心的人們的遺存”
    。嚴文明最先將“區(qū)系類型”學說和“中原中心論”有機聯系起來
    ,1986年提出了中國史前文化以中原為相對中心的“重瓣花朵式”格局
    ,張學海稱其為“新中原中心論”
    。受嚴文明的影響,趙輝提出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肇始于公元前3000—前2500年之間”。筆者則進一步提出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形成了以中原為中心的文化上的“早期中國”

    不過,無論“重瓣花朵式”理論或“新中原中心論”

    ,還是文化上的“早期中國”說,近年都受到許宏
    、李新偉等學者的質疑和批評
    。李新偉認為,這些看法“貶低了中原以外地區(qū)社會發(fā)展成果對中華文明形成的影響
    ,阻礙我們描繪更真實
    、更多彩也更壯闊的中華文明起源畫卷”

    黃河中游發(fā)揮引領作用

    雖然國家是文明的顯著標志

    ,但文明并不等同于國家
    。王巍指出
    ,“文明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新的階段”。文化上的新階段
    ,就是包括天文歷法
    、文字禮儀等在內的復雜思想觀念和知識系統(tǒng)的形成
    ;社會上的新階段,就是具有王權特征的國家的出現
    。按照上述對“文明”概念的理解,中華文明在8000多年前就應該已經邁開了起源的第一步
    。這在河南舞陽賈湖等裴李崗文化遺址中有集中體現

    賈湖遺址的較大墓葬隨葬有骨規(guī)形器

    、裝有石子的龜甲等特殊器物
    ,或許與觀象授時、龜占象數有關
    。有的龜甲上契刻的似文字符號,或為卦象
    ,或為驗辭
    。裴李崗文化有專門墓地,土葬深埋
    ,實行墓祭
    ,已有顯著的祖先崇拜觀念;墓葬分區(qū)分組
    ,可能對應現實社會不同層級的社會組織;墓葬排列整齊
    ,當已出現最早的族葬或“族墳墓”習俗;有的墓地使用數百年之久
    ,體現出對祖先的頑強“歷史記憶”。裴李崗文化已經出現宗教中心與普通村落之間
    、宗教領袖與普通人之間的分化
    ,男性地位較高
    。大體同時,在甘陜的白家文化
    、湖南的高廟文化
    、浙江的跨湖橋文化
    、西遼河流域的興隆洼文化中
    ,也有文明起源跡象
    。由于中原地區(qū)裴李崗文化的強勢影響,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文化已存在一定的交流和聯系
    ,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國”的萌芽

    距今7000年左右進入仰韶文化時期,陜西西安半坡

    、臨潼姜寨等向心式環(huán)壕聚落的出現,是社會秩序進一步加強的反映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的蚌塑“龍虎”墓
    ,將中國二十八宿體系的濫觴期及古老的蓋天學說的產生年代提前了數千年
    。距今6000年以后
    ,在河南
    、陜西、山西三省交界之地
    ,出現了強盛的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河南靈寶西坡
    、陜西白水下河等遺址有了面積200—500平方米的宗廟宮殿類大型建筑
    ,西坡等遺址發(fā)現大型墓葬
    ,汝州閻村發(fā)現具有戰(zhàn)爭紀念碑性質的“鸛魚鉞”圖,意味著中原率先開始了社會復雜化進程

    廟底溝時代

    ,中原文化大幅度擴張影響,帶動周圍的大汶口文化
    、紅山文化、崧澤文化等漸次加快了文明化進程步伐
    ,造成仰韶文化的“廟底溝化”和黃河上中游文化的空前趨同局勢
    。廟底溝式的花瓣紋彩陶遍及大江南北
    ,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文化交融聯系成一個超級文化共同體或文化圈
    。這個超級文化共同體,無論在地理還是文化意義上
    ,都為夏商周乃至秦漢以后的中國奠定了基礎
    ,標志著“早期中國文化圈”或者文化上“早期中國”的正式形成
    ,堪稱最早的中國
    。而西坡大墓闊大的規(guī)模和簡陋的隨葬品形成鮮明對照,初現生死有度
    、重貴輕富、井然有禮
    、樸實執(zhí)中的“中原模式”或者“北方模式”的特質。李伯謙視其為文明演進的“王權”模式
    ,以與紅山文化等的“神權”模式相區(qū)別。

    黃河中游具有特殊地位

    距今5000年左右

    ,進入銅石并用時代
    。長江下游地區(qū)的良渚文化以數百萬平方米的良渚大城
    、豪華瘞玉大墓、大型水利設施等
    ,昭示著早期國家的出現或者文明社會的形成
    。海岱地區(qū)的大汶口文化
    、江漢地區(qū)的屈家?guī)X文化也都實力強勁,曾有向黃河中游地區(qū)擴張影響的態(tài)勢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脊沤缫欢日J為黃河中游或者中原地區(qū)實力減弱
    ,處于低潮
    ,這也正是部分學者質疑黃河中游或者中原中心地位的關鍵點之一
    。但是
    ,結合新的考古發(fā)現來看,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

    距今5300年以后

    ,甘肅中部的秦安大地灣遺址出現了1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聚落,以及420多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筑
    ,已初具前堂后室內外有別、東西兩廂左右對稱
    、左中右三門主次分明等中國古典建筑的基本格局特征。河南中部的鞏義雙槐樹聚落遺址也有100多萬平方米
    ,發(fā)現了三重大型環(huán)壕
    、大型夯土基址,其長排宮殿式建筑與大地灣前堂后室式的宮殿式建筑有別
    ,共同開創(chuàng)了后世兩類宮殿建筑的先河
    。大地灣和雙槐樹聚落,可能分別是仰韶文化晚期甘陜和豫中地區(qū)兩大“古國”的中心聚落
    ,都已站在了文明社會的門檻或者初具文明社會的基本特征,只是缺乏東部沿海地區(qū)的奢華玉器和厚葬習俗等
    ,仍具“中原模式”或“北方模式”特征
    。距今4800年以后
    ,雙槐樹代表的“河洛古國”確已衰落,但在隴東
    、陜北地區(qū)仍有較多大型聚落
    。其中,慶陽南佐遺址發(fā)現的前廳后堂式宮殿建筑
    ,面積達630平方米,宮殿前面兩側還有9處直徑各約100米的夯土臺
    ,所顯示的社會發(fā)展程度比大地灣更高。

    距今4500年進入龍山時代以后

    ,隴東和陜北的中心地位繼續(xù)加強,出現了面積達600萬平方米的靈臺橋村遺址
    ,以及核心區(qū)面積達200萬平方米的延安蘆山峁遺址
    。兩個遺址都發(fā)現了較多可能覆于宗廟宮殿建筑之上的板瓦
    、筒瓦
    ,出現了玉器。在蘆山峁遺址已經揭露出面積16000平方米的夯土臺基
    ,其上建筑群中軸對稱、主次分明
    ,與大地灣的建筑格局一脈相承
    ,只是更為宏大復雜
    。這時,山西南部興起了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陶寺古城
    ,以及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宮城
    。其中,有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以及宮殿
    ,還有半圓形的“觀象臺”
    ,隨葬大量玉器
    、漆器
    、龍盤等的豪華大墓。這些中心聚落及其宮殿式建筑
    、大墓等的發(fā)現
    ,表明黃河中游地區(qū)不但早已進入國家階段或者文明社會
    ,而且發(fā)展程度已經超越同時期的長江流域。

    距今4000多年以后

    ,陜北出現了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的石峁古城,其雄偉高大的皇城臺
    、宏大復雜的城門、精美的玉器以及神面石雕和獸面石雕等
    ,都顯示出國家組織的存在,頗具北方文明氣象
    。而河南中西部也有了數十萬平方米的登封王城崗古城
    、禹州瓦店中心聚落
    、新密古城寨和新砦古城
    。如果說以石峁古城為中心的老虎山文化南下對陶寺古城的摧毀尚可被視為黃河中游集團內部的斗爭,那么王城崗
    、瓦店等所代表的王灣三期文化對江漢地區(qū)石家河文化的大規(guī)模替代則無疑是中原集團戰(zhàn)勝江漢集團的鐵證
    ,對應歷史記載中的“禹征三苗”事件
    ,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此后的二里頭文化所代表的晚期夏文化,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和提升
    。距今4000多年,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衰亡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步入低潮,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游地區(qū)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

    中國史前文化固然具有多樣性特點,文明要素也并非都發(fā)源于中原

    。但是
    ,當發(fā)展到距今8000多年以后
    ,黃河中游或者中原地區(qū)的中心地位逐漸凸顯
    ,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國”的萌芽,邁開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一步
    。距今6000年左右
    ,在中原地區(qū)的強烈影響和帶動下
    ,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文化深刻交融
    ,正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國”
    ,走出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二步。距今5000年左右
    ,黃河
    、長江流域出現多個古國,中國文明初步形成
    ,黃河中游地區(qū)仍然重要
    。距今4000年左右
    ,黃河中游地區(qū)實力大增
    ,文化大規(guī)模南下
    ,長江流域全面衰落
    。距今3800年以后,以黃河中游或中原為中心
    ,形成了廣幅王權國家
    ,中華文明走向成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傮w來看,黃河中游或者中原地區(qū)在中國文明化進程中的確具有一定的中心地位
    ,是多支一體的中華文明的主根脈所在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韓建業(y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謝謝

    文章來源于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31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女兒在整理遺物時發(fā)現一封信,才知親生父母的真實身份" rel="prev"> 養(yǎng)父去世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當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甚至到了絕路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放到現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常說自己是皇叔
    ,是中山靖王之后
    。那么,假設劉備確實是漢室宗親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