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姜子牙活了多大 夏商周斷代工程揭開端倪
      ,大約是周文王兩倍

      百家雜評 2023-09-22 08:59:41

      作為商周交替的風云人物

      ,姜子牙年齡一直是謎,從八九十歲到一百三四十余歲
      ,說法不一莫衷一是
      。之所以如此,問題在于史書上對姜子牙遇周文王時年齡描述不一,有說年過七十遇周文王,有說年過九十遇周文王
      ,近代顧吉剛認為姜子牙二十余歲時遇周文王等等。與此同時
      ,周文王年表也是一個謎
      ,而研究姜子牙年齡唯一可供參考的又是周文王年表
      。于是
      ,姜子牙的年齡就說不清了
      ,古人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

      隨著地下文物不斷挺身而出

      ,以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不斷推進,姜子牙的年齡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讓人不得不感慨姜子牙果真是一個傳奇

      姜子牙出身呂國,是炎帝后裔

      ,曾經(jīng)做過屠夫
      ,開過酒店,《史記》中還猜測“或曰
      ,太公博聞
      ,嘗事紂。紂無道
      ,去之
      。游說諸侯,無所遇”
      ,指出姜子牙可能還做過商朝官員
      ,后來游說諸侯,沒有遇到明主

      ,大約是周文王兩倍.png" />

      一番蹉跎之后,姜子牙年齡漸大

      ,后來聽說周文王是明主
      ,于是渭水河畔垂釣,借釣魚的機會遇見了在外狩獵的姬昌
      。當時
      ,狩獵之前,姬昌占卜一卦
      ,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
      ,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Р谑浅霁C,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
      ,與姜子牙談論后姬昌大喜
      ,認為姜太公有王佐之才,是周人盼望已久的人才
      ,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
      ,二人一同乘車而歸
      ,尊為太師。

      這時

      ,姜子牙年齡有多大呢
      ?先秦及兩漢文獻,多把初見周文王時的姜太公
      ,說成是一位老者
      ,盡管在形容老的程度上各有不同,但總體基本框定在七十余歲
      ,《尉繚子》記載是年過七十“及遇文王”
      ,《荀子》里說姜子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渾然而齒墮矣”時遇見周文王
      ,《史記》里說“太公躬行仁義七十二年
      ,逢文王,得行其說”

      總之

      ,根據(jù)史書記載,基本可以將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時的年齡
      ,定位在七十余歲
      。不過,古人所說的“七十”
      ,可能主要是指姜子牙當時年齡大
      ,表示“至大無極”的神秘數(shù)字,未必就一定是七十歲
      ,因此可以下浮10歲—20歲左右
      。而且,即便如今還有很多人長相顯老
      ,而上古普通人家未必知道自己出生時間
      ,因此可能就會“以貌觀歲”。

      但問題在于:史書并未直接記載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是哪一年

      ,而“文王在位五十年”(或在位五十一年)的時間又爭議頗大
      ,自然也就很難判斷姜子牙究竟活了多大。因此
      ,欲探究姜子牙年齡
      ,必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就是周文王的情況

      關于周文王的年齡

      ,一直以來流傳的都是97歲,史料來源于《禮記·文王世子第八》:“文王曰:‘非也
      。古者謂年齡
      ,齒亦齡也
      。我百,爾九十
      ,吾與爾三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trong>文王九十七乃終
      ,武王九十三而終。”

      但周文王享年97歲

      ,在位五十年
      ,即位之初是47歲,遇見姜子牙時是在繼位中期之后
      ,當時周文王至少七十余歲
      ,如此高齡還外出狩獵?周武王享年93歲
      ,去世之前3年親自伐紂
      ,90歲高壽親自率軍打仗,還箭射紂王尸體
      ?畢竟
      ,不是每個人都是老而彌堅的姜子牙!

      因此

      ,周文王
      、周武王的年齡都不太可信。幸運的是
      ,隨著甲骨文
      、戰(zhàn)國竹簡等相關記載出土,夏商周斷代工程逐漸勾勒出了一個真實的周文王年表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姜子牙的年齡

      東晉時期,盜墓賊在河南古墓中挖出一批戰(zhàn)國竹簡

      ,晉人整理出一本古書——《竹書紀年》
      ,關于周文王、周武王的年齡信息
      ,有兩條記載非常關鍵

      1,《竹書紀年》記載: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q王祖父)十一年“王殺季歷(文王之父)”

      ,季歷死后,周文王即位

      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顯示

      ,文丁在位為十一年
      ,即公元前1112—1102年,文丁之后是帝乙(紂王之父)
      。帝乙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
      ,共在位26年。根據(jù)“文王在位五十年”推斷
      ,周文王在位時間應該是公元前1101年—1050年
      ,而非此前認為的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1056年。

      商王文丁殺了周族首領季歷以后

      ,商周關系惡化
      。季歷之子姬昌繼位后,積極蓄聚兵力
      ,在帝乙即位之后第二年為父報仇
      ,《竹書紀年》中有“帝乙二年,周人征伐商朝”
      。帝乙采取的是嫁女辦法
      ,就是“帝乙歸妹”,嫁給姬昌一個女兒
      ,然后雙方關系緩和
      。“歸妹”究竟是誰
      ,有說是姬昌之母
      ,有說其他人,如今還未有定論
      ,但商朝是大國
      ,周人是小邦,“歸妹”在周國地位必然不低

      2

      ,《竹書紀年》記載“武王(享)年五十四”,于公元前1043年去世
      。根據(jù)史書記載“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十五而生武王”,以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周文王死于公元前1050年結(jié)果推斷
      ,周文王真實年齡應該是62歲
      ,出生于公元前1112年。

      由此解釋

      ,周文王10歲時
      ,父親被害自己即位,12歲時攻打商朝,13歲時生長子伯邑考
      ,15歲時生次子姬發(fā)
      ,56歲時(公元前1056年),這一年受殷紂“戟
      、斧和專征之命”
      ,正符合《尚書·無逸》里說的“文王受命唯中身”。如果按照周文王享年97歲計算
      ,在這些年歲上加35歲
      ,怎么看都顯得不太可信。

      確定周文王在位時間

      ,還有一個問題: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是發(fā)生于紂王囚禁周文王之前
      ,還是在紂王囚禁周文王之后

      《尚書大傳》記載“羑里營救說”,《楚辭·天問》記載“屠市偶識說”

      ,《鬼谷子》記載“呂尚三就文王
      、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
      ,然后合于文王”
      ,說明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是發(fā)生在紂王囚禁周文王之前

      不過

      ,相對來說《史記·齊太公世家》或許更為可信,上面記載的是周文王被釋放歸來
      ,才與姜子牙見面
      。當然,“渭水釣魚”相遇之說被不攻自破

      或曰

      ,呂尚處士,隱海濱
      。周西伯拘羑里
      ,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
      。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
      ,又善養(yǎng)老,盍往焉”
      。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
      ,獻之於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
      ,反國
      。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
      ,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
      。 紂王囚禁周文王之后,散宜生
      、閎夭招攬了姜子牙
      ,三人成功營救周文王。周文王出來之后
      ,才第一次見到姜子牙
      。因此,姜子牙不是渭水垂釣吸引周文王
      ,而是先立了功
      ,交了投名狀,然后周文王召見姜子牙
      ,估計一番交談之后
      ,發(fā)現(xiàn)了姜子牙才華。

      因此

      ,姜子牙見到周文王
      ,應該發(fā)生于文王從羑里回歸的初年,即公元前1056年
      。如果當時姜子牙是七十歲
      ,那么姜子牙應該就是出生于公元前1126年。

      《竹書紀年》記載

      ,“周康王六年
      ,齊太公望卒”。

      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顯示

      ,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
      。因此,姜子牙生卒應該是公元前1126年—1015年
      ,即111歲

      司馬遷修《史記》時,指出姜子牙“蓋太公之卒百有余年”

      。上文說了
      ,姜子牙見周文王時的七十歲不太可信
      ,很可能是古人虛指姜子牙年紀大,因此應該下浮10歲—20歲
      ,即實際是55歲左右
      。由此觀之,司馬遷的姜子牙享年百余歲可能更為準確

      商末周初時

      ,生產(chǎn)力極低,平均壽命不到40余歲
      ,姜子牙不管是享年111歲
      ,還是享年百余歲,都可謂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傳奇

      參考資料:《史記》

      、《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竹書紀年》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5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據(jù)路透社報道
      ,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展覽是有關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
      。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