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想必是現(xiàn)代人最常見的行為了
從椅子的出現(xiàn)說到跪拜禮的變遷
01
,大家都是怎么坐的.png" />
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收藏有一幅五代時周文矩所繪的《合樂圖》。一些學者相信
,此圖正是失傳的周文矩版本《韓熙載夜宴圖》的一部分。而傳世的署名“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實際上只是南宋人的摹本,其母本應該就是今天流失于海外的這幅《合樂圖》。周文矩《合樂圖》局部
那么如果我們來比較這兩幅圖像
,將會發(fā)現(xiàn):盡管從《合樂圖》到《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有著明顯的傳承關系,但由于畫家生活的時代相隔遙遠,使得兩幅圖像透露出完全不同的時代信息——這不奇怪,畫家總是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觀察到的時代信息繪于筆下周文矩《合樂圖》局部
先來看周文矩《合樂圖》
而到了宋人畫《韓熙載夜宴圖》中
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五代人周文矩的畫面,應該比南宋畫更加符合韓家夜宴的實際情形,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
唐墓壁畫《宴飲圖》
事實上
,唐—五代正是椅子逐漸普及的過渡期。而在此之前,中國人是不習慣垂足坐在高腳椅子上的,一般只使用一些矮型坐具,如“胡床”、“連榻”。連榻是可以同時坐幾個人的矮塌,1987年西安南里王村出土的唐墓壁畫中有一張《宴飲圖》,圖上宴飲的唐朝人便是圍坐在連榻上的 ;胡床即今天我們所說的小馬扎,可折疊,方便攜帶。北齊楊子華的《校書圖》(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為宋摹本殘卷)中就出現(xiàn)了一張胡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宋摹本《校書圖》局部
入宋之后
,高腳的椅子才在民間普及開來。自此,“高足高座”的家具完全取代了“矮足矮座”的家具,中國人從“席地而坐” 的時代進入“垂足而坐”的時代。今天我們在宋畫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椅子,如南宋畫《蕉蔭擊球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人佚名《蕉蔭擊球圖》
圖中出現(xiàn)的桌子是高型的
,椅子也是高足的靠背椅,從其款式看,很可能由胡床改良而來。當南宋的畫師描繪“韓熙載夜宴”的場面時,也會不自覺地畫上宋人常見的椅子、圓墩。02
跪拜禮的變遷
高型坐具的普及
,觸發(fā)了改變中國人社會生活方式的連鎖反應。比如說,在流行矮足矮座家具的時候,大家圍成一桌用餐是不大方便的,因此分餐制大行其道;而高桌高椅廣泛應用之后,圍餐就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了,因此合餐制漸漸取代了分餐制。還有,傳統(tǒng)的社交禮儀也被改寫
。在只有矮型家具的先秦,人們在社交場合都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叫作“跽坐”,即雙膝彎曲接地,臀部貼于足跟,標準姿勢就如西安出土的秦代“跽坐俑”。今天日本與韓國還保留著“跽坐”的習慣。此時
經秦火戰(zhàn)亂之后,古禮全失
,漢初叔孫通重訂禮儀,“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實際上就是糅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內涵,諸侯百官“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竟朝置酒秦代“跽坐俑”
到了高型椅子出現(xiàn)以后
也因此
南宋時
文天祥只揖不跪,因為高椅時代的跪已帶有屈辱
宋人《朝歲圖》局部
我們從多幅宋畫中都不難找到揖遜
南宋《女孝經圖卷》局部
宋代的臣對君
但這里的“拜”,是不是就是“跪拜”呢
?值得考證。我看過宋人王楙就曾考據說,“古者拜禮,非特首至地然后為拜也。凡頭俯、膝屈、手動,皆謂之拜。按《周禮》,辨九拜之儀,一 稽首、二頓首、三空首、四振動再據《宋史·禮志》
,淳化三年(992),宋廷申舉常參禮儀,將“朝堂行私禮,跪拜 ;待漏行立失序 ;談笑喧嘩 ;入正衙門執(zhí)笏不端 ;行立遲緩 ;至班列行立不正 ;趨拜失儀 ;言語微喧 ;穿班仗 ;出閣門不即就班 ;無故離位 ;廊下食 ;行坐失儀 ;入朝及退朝不從正衙門出入 ;非公事入中書”等十五項行為列為失儀, “犯者奪俸一月”。由此看來,宋臣常參時似乎并不行跪拜禮從元朝開始
,帶屈辱、卑賤性質的跪拜禮才推行開來。治元史的李治安教授根據兩則元朝史料的記載——《元朝名臣事略》:“……入見,皆跪奏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元廷的跪奏制度又為明朝所繼承
。據《大明會典》,洪武三年(1370)定奏事儀節(jié),“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朱元璋甚至變本加厲,規(guī)定下級向上司稟事,也必須下跪 :“凡司屬官品級亞于上司官者,稟事則跪。凡近侍官員難拘品級,行跪拜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清代臣對君的跪拜禮更加奇葩,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
,皇帝降旨宣答,眾臣也必須跪著聽訓不但要跪
,還要叩響頭,以頭觸地,叩得越響亮越顯示出忠心,“須聲徹御前,乃為至敬”。據稱,清宮“殿磚下行行覆瓿,履其上,有空谷傳聲之概”不但臣見君要跪拜
清人況周頤的《餐櫻廡隨筆》說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之《禁苑種谷圖》
在清代宮廷畫家焦秉貞繪制的《歷朝賢后故事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中
03
從表達禮敬到自示卑賤
晚清的康有為曾寫了一篇《擬免跪拜詔》,對跪拜禮的流變做了一個扼要的回顧 :“(先秦時)天子為三公下階
到了康氏身處的那個時代
所以說
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誡皇帝 :“天下者,中國之天下
宋代的平民見官
(本文選自《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
《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
作者: 吳鉤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原標題:《椅子出現(xiàn)前,大家都是怎么坐的
?》閱讀原文
文章來源于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55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第1個僅有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