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本來打算投奔景駒,結(jié)果途中遇見劉邦,因言語相投就沒有再改投景駒之意。到了薛地會見項梁后,張良勸項梁立韓公子橫陽君成為王,廣立六國后裔,以阻秦軍。但是,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被圍在榮陽,漢軍糧道也被項羽切斷。酈食其建議劉邦重新分封六國的后裔以抗項羽,張良卻力阻劉邦不要這樣做。張良對于同一類似事件前后截然不同的反應,成為后人爭議不斷話題。博浪沙椎秦
韓王成本為韓貴族
此時的張良還是一心為韓的
,而把大形勢扯進來只是為了使立韓王成的建議更有說服力。張良之前說過的“沛公殆天授”,多半是客套話。史書記載張良善于謀劃并未說他有相人之術(shù),即便當時黃石老人贈以《太公兵法》說他后可為帝王師,但是,也沒有說帝王師是誰。張刺秦不成逃亡近十年閱人無數(shù),斷不會輕易就妄下判斷,認為劉邦就是天命所屬。況且彼時天下洶洶,各路豪杰順勢而起,時勢造英雄,焉知不會出現(xiàn)更優(yōu)秀的領(lǐng)導者?張良希望那個人出在韓國,也寄希望于自己所選的韓成,因此張良是從復韓的出發(fā)點來提議立韓王成的然而
后來項羽先是將韓王成貶為侯
張良逃亡后間行歸漢,與劉邦一起對抗項羽
其實劉邦是明知故問,借以試探張良是否真正歸心于漢
而張良投奔劉邦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韓王成報仇
所以張良這個時候阻止劉邦只是對局勢做出的客觀而準確的判斷
張良而不再假手他人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58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回首又見她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