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xué)》、《陋室銘》、《師說》
、《岳陽樓記》……那些年我們熟記于心的經(jīng)典古文
,你還能背出幾篇
?
“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ⅰ奥湎寂c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些名句
,你還記得是哪篇古文里的嗎?我們一起溫故而知新
。
,現(xiàn)在你還能背出多少.png" />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dú)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yuǎn)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
,宜乎眾矣
!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馬說》
【唐】韓愈
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
,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
,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過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然后知生于憂患
,而死于安樂也。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
,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
,一豆羹
,得之則生
,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勸學(xué)》(節(jié)選)
荀子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冰
,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
,不復(fù)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順風(fēng)而呼
,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假輿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
,風(fēng)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師說》(節(jié)選)
【唐】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而恥學(xué)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
,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矣
。
圣人無常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訋熪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萇弘、師襄
、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
,術(shù)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
《蘭亭集序》
【東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
,暮春之初,會(huì)于會(huì)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fēng)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
,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
,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列敘時(shí)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后之覽者
,亦將有感于斯文。
《桃花源記》
【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fù)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從口入。初極狹
,才通人
。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
見漁人
,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dòng)写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
,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
,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
,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遂迷
,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guī)往
。未果
,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hào)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
,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fēng)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shí)也
。朝而往
,暮而歸,四時(shí)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前者呼
,后者應(yīng)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雜然而前陳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
,射者中
,弈者勝
,觥籌交錯(cuò),起坐而喧嘩者
,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
,太守醉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
《赤壁賦》
【宋】蘇軾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fēng)徐來
,水波不興。舉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陀写刀春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蘇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
,托遺響于悲風(fēng)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fēng)
,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客喜而笑
,洗盞更酌。肴核既盡
,杯盤狼籍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