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
他批評吳道子的畫
后面一句說“豪放”要耐人尋味
這正是蘇軾所一再聲明的
,作文該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樣的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4】。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
在中國散文家里,蘇軾所喜歡的莊周和韓愈就都用這個手法
;例如莊周的《天運》篇連用“芻狗已陳”、“舟行陸、車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丑人學西施”六個比喻來說明不合時宜這一點,韓愈的《送石處士序》連用“河決下流”、“駟馬駕輕車就熟路”、“燭照”、“數(shù)計”、“龜卜”五個比喻來表示議論和識見的明快這一點。在中國詩歌里,《詩經(jīng)》每每有這種寫法
唐代算韓愈的詩里這類比喻最多
,例如《送無本師》先有“蛟龍弄角牙”等八句四個比喻來講詩膽的潑辣,又有“蜂蟬碎錦纈”等四句四個比喻來講詩才的秀拔,或像《岣嶁山》里“科斗拳身薤倒披”等兩句四個比喻來講字體的奇怪。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種形象其他像《石鼓歌》里用六種形象來講“時得一二遺八九”
蘇軾的主要毛病是在詩里鋪排古典成語
,所以批評家嫌他“用事博”、“見學矣然似絕無才”他批評過孟浩然的詩“韻高而才短
不用說,箋注家紛紛給這種詩吸引
【1】《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六十《書吳道子畫后》。
【2】《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三《評杜默詩》
【3】恩格斯《反杜林論》第十一章
【4】《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答謝民師書》
【5】陳骙《文則》卷上丙的第六種“取喻之法”
【6】例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五十二首
【7】《禮記》第十八《學記》:“不學博依
【8】方回《桐江集》卷五《劉元暉詩評》
【9】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
。【10】陳師道《后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三《詩話》;參看施閏章《愚山別集》卷一的反駁
,說蘇軾詩里“堆垛”的材料太多。【11】《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引
。【12】《渭南文集》卷十五《施司諫注東坡詩序》
。【13】參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五。
和子由澠池懷舊【1】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2】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3】。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歲馬死于二陵【4】
,騎驢至澠池。【1】子由是蘇軾的兄弟蘇轍。
【2】“雪泥鴻爪”是蘇軾的有名譬喻之一
,在宋代就有人稱道(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三引《陵陽室中語》),后來變?yōu)槌烧Z【3】蘇轍《欒城集》卷一《懷繩池》詩有個自注:“昔與子瞻應(yīng)舉,過宿縣中寺舍
【4】二陵是河南崤山,在澠池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放生魚鱉逐人來【2】,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3】
,風船解與月裴回。【1】是熙寧五年(公元一○七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2】北宋時杭州的官吏曾規(guī)定西湖為放生池,不許人打魚
【3】這句的意思說
,躺在船里看山,不覺得水波起落,只見山頭忽上忽下,正是蘇軾《出穎口初見淮山》詩所謂“青山久與船低昂”,和《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所謂“孤山久與船低昂”;參看范成大《石湖居士詩集》卷二十《再渡胥口》:“兩山波動對浮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望海樓【1】晚景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yīng)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
青山斷處塔層層
江上秋風晚來急
【1】在杭州鳳凰山上
【2】在浙江蕭山近江邊處。
吳中田婦嘆和賈收韻【1】
今年粳稻熟苦遲
霜風來時雨如瀉
眼枯淚盡雨不盡【4】
,忍見黃穗臥青泥!茆苫一月垅上宿【5】
汗流肩赪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粃
賣牛納稅拆屋炊
官今要錢不要米
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8】
【1】賈收字耘老
【2】幸虧不多幾天就是秋季了
【3】“杷”通“鈀”
【4】這句可以參看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
【5】在田邊搭了一個茅草棚,住宿在那里救稻
【6】賣了牛去納稅,拆下屋來燒飯,只想救眼前的急
【7】王安石的“新法”施行以后
【8】龔遂黃霸是漢代兩個有名的好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昂硬畫D”是《史記·西門豹傳》里的故事:巫婆借口說水神結(jié)婚來向人民敲詐
法惠寺【1】橫翠閣
朝見吳山橫
,暮見吳山縱【2】;吳山故多態(tài),轉(zhuǎn)側(cè)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3】
,空洞更無物;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4】
。春來故國歸無期
,人言秋悲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錦
,更看橫翠憶峨眉【5】。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
,懸知草莽化池臺【6】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1】在杭州。
【2】一名胥山
,又名城隍山。這兩句說,白天看見的山是長長的一道,黑夜里看不周全,只見高高的一堆。【3】古代寺院里的樓閣常常是紅顏色,所以紅樓朱閣不但指婦女的閨閣
,也可以指和尚寺;唐人像白居易、李益、僧廣宣【4】“千步岡”就指吳山
【5】看了杭州的景物
,就想起故鄉(xiāng)四川的錦江和峨眉山來了。【6】等于“池臺化草莽”。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睛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1】。【1】西子就是戰(zhàn)國時有名的美女西施
書雙竹【1】湛師房
暮鼓朝鐘自擊撞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雪打窗
【1】杭州廣嚴寺
中秋月【1】
暮云收盡溢清寒
此生此夜不長好
【1】這是熙寧十年的中秋
【2】這個意思在蘇軾詩里屢次出現(xiàn),例如《十月十五觀月黃樓席上次韻》:“為問登臨好風景
端午遍游諸寺【1】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流連
焚香引幽步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
忽登最高塔
卞峰照城郭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
歸來記所歷
,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寢
,孤燈同夜禪【4】。【1】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一○七九年)的端午
,蘇軾在湖州。【2】素齋。
【3】卞山在浙江烏程北
,震澤就是太湖【4】佛前的長明燈陪伴著打坐的和尚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1】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2】
拄杖閑挑菜
殷勤木芍藥,獨自殿【3】馀春
。【1】在黃州
。【2】花已落得一干二凈,影蹤也沒有
。【3】收梢
、結(jié)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1】
東風未肯入東門【2】
,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
,事如春夢了無痕【3】。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
,故人不用賦招魂【4】!【1】元豐五年(公元一○八二年)正月
,蘇軾在黃州。【2】因此城里還無春色
【3】這一聯(lián)也是蘇軾有名的比喻
,參看杜牧《題安州浮云寺樓》:“恨如秋草多,事與孤鴻去”;辛棄疾《稼軒詞》卷三《鷓鴣天·和人韻有所贈》有意地來個翻案文章和補筆:“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云影不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4】朋友們不用可憐他的貶斥而設(shè)法把他內(nèi)調(diào)
。南堂【1】
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客來夢覺知何處
,掛起西窗浪接天。【1】在黃州,下臨江水
。這首詩也誤收入秦觀《淮海后集》卷上。題西林【1】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不識廬山真面目
【1】乾明寺
春日
鳴鳩乳燕寂無聲
午醉醒來無一事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1】
野水參差落漲痕
扁舟一棹歸何處【2】
?家在江南黃葉村。【1】李世南字唐臣
;這是他畫的《秋景平遠》。【2】據(jù)鄧椿《畫繼》卷四,“扁舟”應(yīng)作“浩歌”
惠崇【1】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2】
蔞蒿滿地蘆芽短
【1】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
【2】蘇軾《游桓山
【3】這首詩前三句寫惠崇畫里的事物
荔支嘆【1】
十里一置飛塵灰
顛阬【3】仆谷相枕藉
飛車跨山鶻橫海【4】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支來交州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
漢永元中交州進荔支龍眼
我愿天公憐赤子
,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diào)百谷登
,民不饑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
大小龍茶始于丁晉公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7】充官茶
。今年閩中監(jiān)司乞進關(guān)茶
,許之。吾君所乏豈此物
?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洛陽貢花,自錢惟演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這是宋哲宗趙煦紹圣二年(公元一○九五年)蘇軾貶斥在廣東惠州時所作。他這一次才吃到荔枝
,作了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極口稱贊,把荔枝的顏色比“紅紗中單白玉膚”和“赪虬珠”【2】“置”和“堠”都是站
【3】“阬”通“坑”
【4】車子過山快得像老鷹飛過海
【5】永元是漢和帝劉肇的年號
【6】福建武夷山,出產(chǎn)茶葉
【7】當時有比賽茶葉的會
【8】錢惟演是西昆體詩人之一,吳越王錢椒的兒子
澄邁【1】驛通潮閣
倦客愁聞歸路遙
貪觀白鷺橫秋浦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陽招我魂【2】。杳杳天低鶻沒處
,青山一發(fā)是中原【3】。【1】澄邁縣在海南島北部
。【2】《楚辭》的《招魂》里說,上帝可憐屈原的靈魂脫離了他的軀殼
,命令巫陽去叫它回來。【3】《東坡后集》卷十五《伏波將軍廟碑》也說:“南望連山
,若有若無,杳杳一發(fā)耳”,這也是在海南島寫的。參看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第六首:“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fā)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6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