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薛仁貴是唐朝名將
      ,他的孫子為何參加安史之亂
      ,背叛唐朝

      縱橫五千年 2023-09-22 16:55:05

      唐朝初年

      ,名將輩出
      ,薛仁貴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薛仁貴為唐朝南征北戰(zhàn)
      ,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可是誰也沒有想到
      ,他的孫子居然成為唐朝的叛徒
      !民間小說中
      ,有“薛剛反唐”的故事
      ,然歷史上卻并不是這么一回事
      !薛仁貴的這個孫子不叫薛剛
      ,他投靠的是安祿山、史思明
      ,參加了安史之亂,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的主角名叫薛嵩

      ,他的父親名叫薛楚玉
      ,而薛楚玉正是薛仁貴的兒子
      。據(jù)史料記載
      ,薛楚玉也是一員將領
      ,在唐玄宗時期擔任過范陽節(jié)度使,不過后來遭到免職
      。薛嵩自幼隨父親生活在北方,深受環(huán)境的影響
      ,“生燕
      、薊間
      ,氣豪邁”,“有膂力
      ,善騎射
      ,不知書”,堪稱是一位豪俠

      此時朝廷重視科舉,薛嵩雖然是個將才

      ,但卻不通文墨
      ,只能靠著祖父、父親的功績混個官職
      。由于薛嵩勇猛過人
      ,他得到了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的賞識。755年12月
      ,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
      ,薛嵩參加了叛軍,“自天下兵起
      ,束身戎伍
      ,委質(zhì)逆徒”
      。應該說
      ,薛嵩并不是被迫造反的,他確實是安祿山的親信將領

      ,背叛唐朝.png" />

      758年

      ,郭子儀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領數(shù)十萬大軍
      ,圍攻叛軍占據(jù)的相州
      。安慶緒親率主力部隊來援救,薛嵩名列其中
      ,“安慶緒與其驍將安雄俊、崔乾佑
      、薛嵩、田承嗣悉其眾來援
      ,分為三軍”
      。不過,安慶緒并沒有取勝
      ,于是他派薛嵩為使者
      ,向史思明求援。由此可見
      ,薛嵩在叛軍中的地位很高,而且是親信將領

      安慶緒死后

      ,薛嵩為史思明
      、史朝義父子效力
      ,還被封為節(jié)度使,駐守相州地區(qū)
      。762年,史朝義兵敗洛陽
      ,唐朝大將仆固懷恩率軍一路追擊。消息傳來
      ,薛嵩意識到叛軍大勢已去
      ,于是他決定投降唐朝,“聞賊朝義兵潰
      ,王師至,嵩惶惑迎拜于懷恩馬前”
      。為了迅速解決叛軍,仆固懷恩沒有追究薛嵩這些叛將的罪責
      ,反而上表朝廷請求予以封賞

      朝廷的任命書很快就到了,“詔遂以嵩為相州刺史

      ,充相
      、衛(wèi)、洺
      、邢等州節(jié)度觀察使”。歸降之后的薛嵩還算不錯
      ,“感恩奉職
      ,數(shù)年間,管內(nèi)粗理”
      。朝廷不斷進行褒獎
      ,首先將薛嵩等人的畫像放到凌煙閣之中
      ;接著又下詔,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
      、昭義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
      、平陽郡王

      當年,薛仁貴為唐朝東征西討

      ,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到死時才是平陽郡公
      ,畫像也沒能奉入凌煙閣。薛嵩參加安史之亂
      ,根本沒給唐朝立功
      ,反而受到唐朝的高度褒獎。這說明一個問題
      ,經(jīng)過安史之亂,唐朝朝廷的權威已經(jīng)徹底衰落
      ,只能靠封賞,來籠絡那些占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
      ,以此來維持安定的局面

      大歷七年(772年),薛嵩病死

      ,被朝廷追贈為太保,他的子孫后裔依然在唐朝擔任要職
      ,直到唐朝末年
      。薛嵩由于沒有得到唐朝的重用
      ,才參加了安祿山的叛亂
      ,期間成為一方割據(jù)勢力,最后才投降唐朝的。不過
      ,薛嵩的后裔并沒有成為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
      ,而是徹底投向了朝廷,因此得到了唐朝的重用

      參考資料:1.《舊唐書》

      ;2.《新唐書》;3.《資治通鑒》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6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模板+素材+好句集錦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