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尊號:泰皇五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掃滅關(guān)東六國
第一位襲用皇帝尊號的是劉邦。公元前201年
,楚漢之爭勝利后,漢王劉邦已是實(shí)際意義上的皇帝了,地位高于所有的“王”。于是,韓信、英布等諸侯王們聯(lián)合上書道:“如今天下已定,我等蒙大王恩惠都封了王。但我等與您都稱王,名號沒有尊卑之分,您的功德又怎能讓后世知曉呢?我等目死提議有了“皇帝”這個尊號
,意味著地位崇高無上、不可逾越,即使是長輩,也要遵從。因?yàn)榈燃壷贫冉^對高于血緣關(guān)系。那現(xiàn)任皇帝的父母親又該怎么稱呼呢?他們也有尊號“太上皇”“皇太后 。活著的第一位“太上皇”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稱帝后
,仍舊按照禮數(shù)回家拜見父親。沒想到,劉太公竟抱著掃帚,在大門前且 迎且退,怎么也不肯接受參拜。老爺子惶恐地說:“我的仆人和我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皇帝”的頭銜還是不能滿足天子們的虛榮心,于是種種歌功頌德的詞匯被加到了“皇帝”之前
。如,漢哀帝“陳圣劉太平皇帝”,唐中宗“應(yīng)天神龍皇帝”謚號:定名要在蓋棺后 嬴政定“皇帝”尊號的同時還發(fā)起了一場改革:廢除謚法
自西周開始,上一代君主去世后
,新君和官員們會授予他一個帶有評價性質(zhì)的稱號,即“謚號”。西周的開國之君姬昌的謚號是“文”,即周文王而“成康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姬誦的謚號則是“成”。謚號起初是天子專利,但春秋后,周天子王權(quán)衰落諸侯也有了謚號。既然謚號有敬重之意
,又能表彰死者的功業(yè)為何贏政要廢除“謚法”呢?按照先秦典籍《逸周書》的說法,西周以來,選擇謚號要從死者的“行之跡”出發(fā),即個人功業(yè)。而個人功績的最終定論,卻要看擬定謚號的后人的認(rèn)可度。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xué)者們后來又將謚法與禮法相結(jié)合,主張通過擬定謚號來“使亂臣賊子懼”。秦始皇倚重法家思想,覺得謚號給了“子議父而繼承了“皇帝”尊號的劉邦
從漢到清,皇帝的謚號五花八門
漢桓帝劉志
不過
廟號:唐宗宋祖從哪來 天寶十三載(754年)唐玄宗李隆基一聲令下,把自己祖宗們的溢號全都加長到七個字
李隆基開了頭
“祖宗”一詞
最早的廟號,可能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原來
看廟號便可知一個皇帝在王朝中的地位:“祖”是開國之君
,“太祖”“高祖”代表了首創(chuàng)之功;“宗”是繼承者,“太宗”多指鞏固政權(quán),而“高宗”則指有重要文治武功的皇帝。年號:從一而終的選擇 自漢代以來
,稱呼前代皇帝,必用廟號和謚號。在廟號的單字后加上一個“廟”,指的是本朝先帝。年號是中國使用公元紀(jì)年之前特有的紀(jì)年方法
,在此之前,則普遍以“今某年”稱呼當(dāng)下皇帝在位的年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漢武帝劉徹開始使用的
明清的皇帝對年號則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皩R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只有兩人更換過年號:因?yàn)閺?fù)辟而兩度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65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