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雄生五代時期,一本名為《玉堂閑話》的書中曾記載了一個菜地被盜的案子
有一本名為《南方草木狀》
,據(jù)說由晉代人稽含所編寫,書中記載南方人開始用蘆葦編成筏,筏上作小孔,浮在水面上,把蔬菜種子種在小孔中,就如同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種子發(fā)芽后,莖葉便從蘆葦?shù)目字虚L出來,隨水上下,成為南方一種特奇的蔬菜。這種浮田,用蘆葦或相近似的材料編成筏,浮于水上,其上面沒有泥土覆蓋,主要用于種植水生植物,如蕹菜(空心菜)等,這種用浮田種植蕹菜的方式,幾個世紀以來,主要流行于廣東和福建等地葑田的葑
,和今天的茭白屬于同種植物,古代又稱為菰,不過古代食用的并不是它的嫩莖,而是它的子實,稱為菰米,或稱雕胡。葑田最初是由泥沙淤積菰葑根部,日久浮泛水面而形成的一種自然土地,利用時先要將上面的菰葉割去,經(jīng)耕治之后便成為葑田。葑田之名最早見于唐朝,唐詩中便有“路細葑田移”的詩句。而在此之前,人們也許早已開始了對葑田的利用。東晉郭璞的《江賦》中,有“標之以翠翳,泛之以浮菰,播匪藝之芒種,挺自然之嘉蔬”的文句,其中的“泛之以浮菰”在利用天然菰葑的基礎(chǔ)上
架田是中國農(nóng)業(yè)史上的一項重大發(fā)明。它利用水面種植
架田主要是用作種植莊稼
現(xiàn)在墨西哥城附近的阿茲臺克(Aztecs)的地方也有一種類似于架田的浮田,系用蘆葦做成筏子,上面加有泥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