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翟為首的墨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科學成就最大的學派。他們的著作《墨經(jīng)》以連續(xù)八條文字記載了光學問題
。它們依次為:1)影的定義及影子生成的道理;2)光線與影的關系;3)光的直線行進的性質(zhì)并以類似小孔照像匣的實驗證明這種性質(zhì);4)光反射特性;5)從物體與光源的相對位置來確定影子的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關于影的定義
,《墨經(jīng)》指出,影子是物體阻礙光線的行進造成的。當障礙光線的物體移動時,表面看來影子也在移動,實際上這是原影不斷消失,新影不斷形成的物理過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圖4-2重影
《墨經(jīng)》就光的直線行進問題說
,光照人如同射箭,是筆直前進的。為了證明這一論點,墨家在世界上最早作了小孔成像實驗。筑一無窗木屋,在其朝東的木板墻上有一小孔洞,屋內(nèi)西墻粉刷潔白,當太陽剛露出地面時,木屋外小孔前方的人成像于屋內(nèi)西墻上,屋內(nèi)的人就看到西墻上一個倒立的人像。為什么是倒像呢?墨家解釋說繼而
影
圖4-3“影迎日”現(xiàn)象
關于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
,《墨經(jīng)》首先指出,以水面作鏡或者將平面鏡放于地面,這樣站立鏡旁照鏡,影是倒的。同時還指出平面鏡只有一種像,而且與物相對稱,物移近或遠離鏡面,像也移近或遠離鏡面。關于凹面鏡的成像規(guī)律
,《墨經(jīng)》中說:“鑒洼(凹),景(同影)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說在中之外內(nèi)。”墨家在研究時,可能還沒有焦點的概念。他們將焦點與球面鏡的球心之間的一段距離稱為“中”。他們在實驗時是直接對著凹面鏡看圖4-4凹面鏡成像示意圖
當人從遠離球心的A走到B,成像于A′和B′
圖4-5凸面鏡成像示意圖
關于凸面鏡成像,《墨經(jīng)》只用“鑒團
除了這八條光學記載外
可惜,《墨經(jīng)》光學中沒有關于反射角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3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