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都長安,改名常安
,稱西都京兆尹,又擬遷都洛陽
,改河南郡為保忠信鄉(xiāng)
。在這里周圍設(shè)左、右
、前
、后、祈
、北六個尉郡,西都周圍則設(shè)立京
、師
、列、扶
、翊〔yi義〕、光六個尉郡
,不過未到遷都時
,新朝即被推翻
。

新莽的地方政區(qū)仍采用郡縣二級制
,不過改變極大,并且一地又常有多次變換
。顧頡剛先生等編的《中國疆域沿革史》一書中說:“諸郡縣罷置更易,靡有定規(guī)
,即當(dāng)時之吏民已痛感其繁瑣
,不能復(fù)記其名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睹鳌?按即《漢書·王莽傳》)中言其時郡之改易,歲有更變
,一郡且有五易其名而還復(fù)其故者
,可謂極復(fù)雜之能事矣
;……往往有諸郡屬縣互易
,縣已盡,郡已廢尚不知……誠滑稽之事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有些郡名雖然仍在沿用
,但卻不是原來地方,例如新莽時期的常山郡是西漢時的中山國(今河北定縣一帶),而漢代的常山郡
,在新莽時已經(jīng)改稱為井關(guān)郡(今河北元氏縣一帶)。又如新莽時的九江郡為西漢時豫章郡(今江西省地)
,而西漢時的九江郡則是新莽時延平郡地(今安徽壽縣與合肥市一帶)
。
縣名改變的頻率也很高
,西漢朔方郡(轄10個縣)在新莽改稱為溝搜郡后
,有七個縣改了名稱。西漢的雁門郡在新莽時改為填狄郡
,所轄14個縣中有12個改了縣名,從中可以看出其更改的幅度之大
。
在王莽所更改的地名中
,對邊疆地區(qū)居民使用很多不友好的用詞,例如厭戎(西漢隴西
,以下括弧內(nèi)皆西漢郡名),威戎(北地)
、填戎(天水)
、填夷(瑯玡)、填蠻(長沙國)
、獲降(五原)、受降(云中)
、得降(定襄)
、填狄(雁門)
、厭狄(代郡)
,這里的填字即是鎮(zhèn)字,厭字即是壓字
,都是一些不友好的用詞,當(dāng)然會引起邊地居民的憎恨與反抗
。王莽在即帝位以前認為中國既有東海
、北海、南海
,也還應(yīng)有西海
,所以使人多持金幣誘惑今青海湖附近羌酋獻地內(nèi)屬,設(shè)置了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ぃ痪糜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反而使臨近郡縣也不得安寧
。新莽政權(quán)僅維持10多年,就在綠林
、赤眉等農(nóng)民大起義的浪濤中被推翻,但大起義的果實卻又落入漢高祖后裔劉秀手中
,劉秀以洛陽為首都
,歷史上稱為東漢或后漢。
王莽的新朝是否統(tǒng)一了全國?為什么不算歷史上的一個正規(guī)朝代?

1、王莽的新朝全國是統(tǒng)一的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后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
。公元8年臘月
,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
,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
2
、原因:
新朝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
,因為傳統(tǒng)史觀相對于通過戰(zhàn)爭革命取得政權(quán)
,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zhuǎn)政權(quán)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xué)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
中國古代史學(xué)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
。后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
,直到清末之后
,評價才有所改變
。
擴展資料:
新朝王莽在地方上的行政區(qū)劃大致與西漢末年相同,最大的特點是王莽為復(fù)古改制
,改了許多地名
。王莽同時將中國先改為十二州
,后改為九州
,且將某些州改為部。新設(shè)了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ぃぶ锡堦瘸牵袂嗪C窈涂h)而已
。遼東地區(qū)撤消了真番
、臨屯二郡。
在西南地區(qū)由七郡變成五郡
,部分西南夷成半獨立狀態(tài),放棄了海南島與象郡
。西域諸王與新朝中斷關(guān)系
,使得新朝勢力退出西域
。這些疆域直到東漢前期才陸續(xù)收復(fù)領(lǐng)土
。
新朝的行政區(qū)劃大致與西漢后期相同,但由郡縣制上加州牧
,并且與分封制結(jié)合。王莽推行復(fù)古改制
,亂設(shè)行政區(qū)劃
,改了許多新地名。并且網(wǎng)羅漢宗室功臣后裔
、封建官僚,改郡封國
。
在設(shè)置行政區(qū)劃方面
,王莽修改西漢十三部,據(jù)《堯典》分成十二州
,裁撤朔方
、司隸部,改涼州為雍州
、交趾為交州
;后又據(jù)《禹貢》改為九州
。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
,最后又恢復(fù)舊稱。地名的混亂
,十分困擾人民
。9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名稱為古稱
。
14年后大規(guī)模更動
,結(jié)合分封制和郡縣制,郡縣首長與受有茅土的諸侯二合一
,將郡太守(新朝稱大尹)分成卒正(侯爵)、連率(伯爵)與大尹等
。地方軍事單位的都尉
,分成屬令(子爵)、屬長(男爵)等
。
在官職的部分,14年設(shè)立州牧
、部監(jiān)以監(jiān)督地方各郡
,地位等同三公
。設(shè)監(jiān)
,地位同上大夫,監(jiān)督五郡事務(wù)
。更置牧監(jiān)副,秩元士
,冠法冠
,行事如漢刺史。
隨著六隊
、六尉等的建立,新朝也派出監(jiān)察官員對這些隊
、尉進行監(jiān)察
。17年
,王莽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
、六隊
,如漢刺史,與三公士郡一人從事
。
—新朝
新是哪個朝代

新王朝,即新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出現(xiàn)的朝代,為西漢外戚王莽所建。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新朝代的一些資料
,歡迎大家來參考!
新朝簡介
新朝(8年—23年)
,是繼西漢之后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
,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
,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漢長安城遺址)
,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
,包括:推行王田制
,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
,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
,目的是解決西漢后期以來土地兼并嚴重的問題
,但是完全無法執(zhí)行;禁賞奴婢
;推廣國營事業(yè);改革幣制等
。唯新朝政令繁瑣
,且朝令夕改
,改革最終失敗
,導(dǎo)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
,新朝被綠林軍推翻
;共1帝、15年國祚
。歷農(nóng)民戰(zhàn)爭后
,劉玄建立玄漢政權(quán)。
國號
漢朝初年劉邦根據(jù)五德終始說
,定正朔為水德,至漢武帝時
,又改正朔為土德
,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劉向
、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于火德
。光武帝光復(fù)漢室之后
,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
,東漢及以后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采用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
。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因此漢朝又被稱為“炎漢”、“炎劉”和“劉漢”
。
王莽所創(chuàng)的朝代 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
。西漢后期在天人感應(yīng)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支配下
,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
,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
、廢劉而興王”,并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
,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于皇初祖考
黃帝之后”
,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
,意在赤帝傳黃帝
,天命授之。
疆域
新朝王莽在地方上的行政區(qū)劃大致與西漢末年相同
,最大的特點是王莽為復(fù)古改制,改了許多地名
。王莽同時將中國先改為十二州
,后改為九州
,且將某些州改為部
。新設(shè)了西海郡(郡治龍耆城
,今青海民和縣)而已
。遼東地區(qū)撤消了真番
、臨屯二郡。在西南地區(qū)由七郡變成五郡
,部分西南夷成半獨立狀態(tài)
,放棄了海南島與象郡。西域諸王與新朝中斷關(guān)系
,使得新朝勢力退出西域
。這些疆域直到東漢前期才陸續(xù)收復(fù)領(lǐng)土
新朝的行政區(qū)劃大致與西漢后期相同,但由郡縣制上加州牧
,并且與分封制結(jié)合。王莽推行復(fù)古改制
,亂設(shè)行政區(qū)劃
,改了許多新地名。并且網(wǎng)羅漢宗室功臣后裔
、封建官僚
,改郡封國
。在設(shè)置行政區(qū)劃方面,王莽修改西漢十三部
,據(jù)《堯典》分成十二州
,裁撤朔方、司隸部
,改涼州為雍州、交趾為交州
;后又據(jù)《禹貢》改為九州
。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最后又恢復(fù)舊稱
。地名的混亂,十分困擾人民
。9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名稱為古稱
。 ?14年后大規(guī)模更動,結(jié)合分封制和郡縣制
,郡縣首長與受有茅土的諸侯二合一,將郡太守(新朝稱大尹)分成卒正(侯爵)
、連率(伯爵)與大尹等
。地方軍事單位的都尉,分成屬令(子爵)
、屬長(男爵)等。
在官職的部分
,14年設(shè)立州牧
、部監(jiān)以監(jiān)督地方各郡,地位等同三公
。設(shè)監(jiān),地位同上大夫
,監(jiān)督五郡事務(wù)
。 ?更置牧監(jiān)副,秩元士
,冠法冠,行事如漢刺史
。 ?隨著六隊
、六尉等的建立
,新朝也派出監(jiān)察官員對這些隊
、尉進行監(jiān)察
。17年,王莽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
、六隊,如漢刺史
,與三公士郡一人從事
。
政治
爵位
始建國二年(10年)十一月,立國將軍孫建鑒于原漢朝劉氏在各地作亂
,建議“諸劉為諸侯者,以戶多少就五等之差
;其為吏者皆罷
,待除于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蓖趺г唬骸翱伞<涡鹿珖鴰熞苑鼮橛杷妮o
,明德侯劉龔
、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
,或貢昌言
,或捕告反虜
,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
,賜姓曰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拔▏鴰熞耘涿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不賜姓。改定安太后號曰黃皇室主
,絕之于漢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始建國二年(10年)
,更始將軍甄豐之子甄尋(時為侍中京兆大尹
、茂德侯)因為不滿父親封賞過低,“即作符命
,言新室當(dāng)分陜,立二伯
。以豐為右伯
,太傅平晏為左伯,如周召故事
。” ?王莽即從之
,拜甄豐為右伯
;隨即因甄尋作符命妄稱黃皇室主為其妻而收捕甄尋
,符命案爆發(fā)
,甄尋逃亡,甄豐自殺
。 尋隨方士入華山
,歲余捕得
,辭連國師公歆子侍中東通靈將
、五司大夫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長水校尉伐虜侯泳
,大司空邑弟左關(guān)將軍堂威侯奇,及歆門人侍中騎都尉丁隆等
,牽引公卿黨親列侯以下
,死者數(shù)百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渡袝に吹洹氛f: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
,竄三苗于三危
,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王莽仿照舜罰共工等的舊例
,“流棻于幽州
,放尋于三危
,殛隆于羽山
,皆驛車載其尸傳致云
。”該年“以初睦侯姚恂為寧始將軍”
,而已自殺的甄豐的更始將軍一職則無人接替
。
官制
參見:新朝官制
由于新朝正值王莽改制
,而官制亦為改制的重點
,故新朝官制多變,官名及職責(zé)也十分復(fù)雜
。新朝官制上承西漢官制,下啟東漢官制
。
禪讓帝位
、改元易號以更始等主張在西漢由來已久。眭弘早在漢昭帝元鳳三年(前78年)便曾借泰山大石自立及上林苑臥地枯柳自立生而附會稱“先師董仲舒有言
,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漢家堯后
,有傳國之運。漢帝冝誰差天下
,求索賢人,禪以帝位
,而退自封百里
,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睗h成帝時
,又有“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歷、包元太平經(jīng)十二卷
,說的是“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dāng)更受命于天
,天帝使真人赤精子
,下教我此道
。” ?忠可以教重平夏賀良
、容丘丁廣世
、東郡郭昌等
,中壘校尉劉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眾
,下獄治服,未斷病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搅藵h哀帝時
,甘忠可弟子夏賀良等陳說“漢歷中衰
,當(dāng)更受命。成帝不應(yīng)天命
,故絕嗣。今陛下乆疾
,變異屢數(shù)
,天所以譴告人也。冝急改元易號
,乃得延年益壽,皇子生
,災(zāi)異息矣
。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
,不有洪水將出,災(zāi)火且起
,滌蕩民人
。”于是漢哀帝改元太初元將
,“號曰陳圣劉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焙笠驘o嘉應(yīng),漢哀帝遂誅殺夏賀良等
。從這些主張可知
,王莽建立新朝時所依靠的理論其來有自,非王莽時的新說
。
歷史上,有著名的“王莽亂政”是什么時期

王莽亂政
西漢末年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
,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公元8-23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
,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漢末年
,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
,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
,王莽代漢建新
,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
,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tǒng)治的末期
,天下大亂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
,王莽死于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
,死時69歲
,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文名:王莽國籍:中國(漢
、新)民族:漢族出生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出生日期:公元前45年逝世日期:公元23年政權(quán):新朝在位:8年-23年年號:始建國,天鳳
,地皇目錄王莽簡介 權(quán)臣之路 代漢建新 王莽改制 失敗被殺人物年表 周禮改制 主要內(nèi)容 失敗原因遍布全國的反莽浪潮 后妃子女 皇后 子女 稱帝年號史籍記載 歷史評價 班固 夏言 霍韜 楊慎王莽簡介 權(quán)臣之路 代漢建新 王莽改制 失敗被殺人物年表 周禮改制 主要內(nèi)容 失敗原因遍布全國的反莽浪潮 后妃子女 皇后 子女 稱帝年號史籍記載 歷史評價 班固 夏言 霍韜 楊慎展開編輯本段王莽簡介權(quán)臣之路 王莽字巨君
,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縣東),祖籍龍山鎮(zhèn)平陵城古址
,西漢孝 王莽畫像元皇后的侄兒,建立新朝
。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
,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當(dāng)時權(quán)傾朝野的外戚家族
,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擔(dān)任大司馬
,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
。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
,聲色犬馬,互相攀比
。唯獨王莽獨守清凈
,生活簡樸,為人謙恭
。而且勤勞好學(xué),師事沛郡陳參學(xué)習(xí)《禮經(jīng)》
。他服侍母親及寡嫂
,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
。對外結(jié)交賢士,對內(nèi)侍奉諸位叔伯
,十分周到
。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dāng)時的道德楷模
,很快便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
。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
。漢成帝建始十一年(前22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后升為射聲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書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
,當(dāng)時朝中的許多知名人士都為王莽說好話,漢成帝于是以為王莽很賢能
。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
、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
,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
、清廉儉樸
,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
,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贊歌頌王莽
,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quán)在握的叔伯
。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長發(fā)跡在先
,地位超過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諛奉承
,又曾為漢成帝立趙飛燕為后出過力
,深受漢成帝信任,很快升為衛(wèi)尉
,掌管皇宮的禁衛(wèi),成為九卿之一
。這時大司馬王根準備退休
,很多人認為淳于長應(yīng)繼任大司馬。王莽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競爭對手
,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長的罪行
。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機會告訴王根
,淳于長暗中為接替擔(dān)任大司馬已做好了準備
,他已經(jīng)給不少人封官許愿了;同時又說出淳于長與被廢皇后許氏私通之事
。王根大怒,要他趕快向太后匯報,王太后讓成帝罷免了淳于長
,查清了他的罪行
,在獄中將其殺死。 綏和元年(前8年)
,大司馬王根請求退休
,推薦王莽將接替自己
,于是王莽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馬
,時年38歲
。王莽執(zhí)政后
,克已不倦
,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
,生活反倒更加儉約
。有一次
,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
,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仆
。次年
,漢成帝去世
。漢哀帝繼位后
,他的祖母定陶國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外戚得勢,王莽只得卸職隱居于新都封國
。遂閉門不出
,安分謹慎
,其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
,王莽嚴厲地責(zé)罰他,且逼王獲自殺
,得到世人好評
。王莽隱居封國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
,要求他復(fù)出,漢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沒有恢復(fù)其官職
。 元壽二年(前1年)
,漢哀帝去世
,并未留下子嗣
。太后王政君聽說皇帝駕崩,當(dāng)天就起駕到未央宮
,收回傳國玉璽
。王太后于是下詔
,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
,群臣會意,于是紛紛舉薦王莽
,只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表示反對
。兩人于是互相推舉對方
,以示對王氏外戚專權(quán)的不滿
。不久后,王太后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
,錄尚書事
,兼管軍事令及禁軍
。其后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
,由王莽代理政務(wù),得到朝野的擁戴
。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漸暴露
。他開始排斥異己
,先是逼迫王政君趕走自己的叔父王立
,之后拔擢依附順從他的人,誅滅觸犯怨恨他的人
。王莽知道要維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強化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于是他主動巴結(jié)當(dāng)時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坠馐侨希钍芡跆蠛统暗木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但為人膽小怕事
,過于謹慎。王莽于是一邊主動接近和拉攏他
,引薦他的女婿甄邯擔(dān)任侍中兼奉車都尉
,一邊以王太后的名義逼迫孔光為自己宣傳造勢,利用孔光上奏的影響力充當(dāng)自己排斥異己的工具
。于是上奏彈劾何武與公孫祿,將他們免去官職
。后又以各種罪名陸續(xù)罷免了中太仆史立
、南郡太守毋將隆、泰山太守丁玄
、河內(nèi)太守趙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剝奪了高昌侯董武
、關(guān)內(nèi)侯張由等的爵位。與此同時
,王莽逐漸培植了自己的黨羽
,以其堂弟王舜
、王邑為腹心
,用自己的親信甄豐、甄邯主管糾察彈劾
,平晏管理機事事務(wù)
。王莽平時表情嚴肅一本正經(jīng)
,當(dāng)想要有所獲取利益的時候
,只須略微示意,他的黨羽就會按他意思紛紛上奏
,然后王莽就磕頭哭泣
,堅決推辭
,從而對上以迷惑太后
,對下向平民百姓掩蓋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1年)
,大臣們向王太后提出
,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
,應(yīng)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
。王莽得知后
,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
、王舜、甄豐
、甄邯共同定策的
,希望只獎勵他們四人
,以后再考慮他,并不顧太后多次詔令
,堅決推辭。大臣們不斷向太后建議
,王莽在假意推辭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
,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此外
,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
,領(lǐng)四輔之事
;孔光為太師
、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
,位居三公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八妮o”大權(quán)獨攬
,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漢公
、四輔平?jīng)Q”
。 王莽為了繼續(xù)獲取民心,先是建言應(yīng)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賞
,然后封賞在職官員
,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
,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
,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
。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
,自己又貢獻錢百萬
、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
。每逢遭遇水旱災(zāi)害,王莽只吃素食
,不用酒肉
。元始二年(2年),全國大旱
,并發(fā)蝗災(zāi)
,受災(zāi)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
。在王莽帶頭下
,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zāi)民。災(zāi)區(qū)普遍減收租稅
,災(zāi)民得到充分撫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始以诎捕さ暮舫卦繁怀蜂N
,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zāi)民
。連長安城中也為災(zāi)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
,于是上表贊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圣人相比
。 代漢建新 新朝大司空王邑王莽擔(dān)心漢平帝的外戚衛(wèi)氏家族會瓜分他的權(quán)力
,于是將平帝的母親衛(wèi)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國,禁止他們回到京師
。王莽長子王宇怕平帝日后會怨恨報復(fù),因此極力反對此事
,但王莽又不聽勸諫
。王宇與其師吳章商議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變主意
,于是命其妻舅呂寬持血酒王莽的住宅大門
,然后想以此為異像
,勸說王莽將權(quán)力交給衛(wèi)氏
。但在實行程中被發(fā)覺
,王莽一怒之下,把兒子王宇逮捕入獄后將其毒殺
。然后借此機會誣陷罪名誅殺了外戚衛(wèi)氏一族,牽連治罪地方上反對自己的豪強
,逼殺了敬武公主
、梁王劉立等朝中政敵。事件中被殺者數(shù)以百計
,海內(nèi)震動
。王莽為了消除負面影響
,又令人把此事宣傳為王莽“大義滅親
、奉公忘私”的壯舉,甚至寫成贊頌文章分發(fā)各地
,讓官吏百姓都能背誦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