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能治什么病|石耳有什么作用|石耳什么樣真假辨別
石耳
(《日用本草》)
【異名】靈芝(《靈苑方》)
,石木耳(《飲片新參》),巖菇(《江西省防治慢性氣管炎資料匯編》)
。
【來源】為臍衣科植物石耳的子實體
。
【植物形態(tài)】石耳
原植體單葉,厚膜質(zhì)
,干燥時脆而易碎。幼小時近于圓形
,邊緣分裂極淺;長大后的輪廓大致橢圓形
,最大時直徑達18厘米
;不規(guī)則波狀起伏
,邊緣有淺裂
,裂片不規(guī)則形。臍背突起
,表面皺縮成腦狀的隆起網(wǎng)紋
,或成效條肥大的脈脊;體上常有大小穿孔
,假根由孔中伸向上表面
。上表面微灰棕色至灰棕色或淺棕色
,平滑或有剝落的麩屑狀小片
;有時有與母體相似的小葉片
,直徑達7毫米
。下表面灰棕黑色至黑色。臍青灰色
,雜有黑色,直徑達4~10毫米
。假根黑色,珊瑚狀分枝
,組成濃密的絨氈層或結(jié)成團塊狀
,覆蓋于原植體的下表面。子囊盤約數(shù)十個
,黑色,無柄
,圓形,三角形至橢圓形
。
生于懸崖削壁上的向陽面。分布浙江
、安徽
、江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采得后陰干
。
【藥材】干燥的石耳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片狀,多皺縮
。外表灰褐色或褐僵內(nèi)面灰色
,折斷面可看到明顯的黑、白二層
。氣微
,味淡
。以片大而完整者為佳
。
主產(chǎn)江西。
【炮制】揀去雜質(zhì)
,洗凈,曬干
。
【性味】甘,平
。
①《日用本草》:"性寒
,味甘
,無毒
。"
②《綱目》:"甘,平
,無毒
。"
⑧《醫(yī)林纂要》:"咸苦
,寒
。"
【功用主治】養(yǎng)陰
,止血
。治勞咳吐血
,腸風(fēng)下血
,痔漏
,脫肛
。
①《日用本草》:"清心
,養(yǎng)胃
,止血
。"
②《綱目》:"明目,益精
。"
③《醫(yī)林纂要》:"補心,清胃
,治腸風(fēng)痔瘺,行水
,解熱毒
。"
④《嶺南采藥錄》:"瀉火
,止泄
。"
⑤《飲片新參》:"清肺養(yǎng)陰
,治勞咳吐血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入丸
、散
。
【選方】治脫肛瀉血不止:石耳五兩(微炒),白礬一兩(燒灰)
,密陀seng一兩(細研)。上藥搗羅為末
,以水浸蒸餅和丸
,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
,以粥飲下二十丸
。(《圣惠方》)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巖菇6錢(首劑1兩),瘦豬肉3兩
,加鹽少許,隔水蒸服
。上午蒸1次,喝湯
,下午蒸1次,藥
、肉
、湯全吃
。共觀察230例(年齡均在50歲以上)
,其中單純型178例
,近期控制23例
,顯效52例
,好轉(zhuǎn)73例
,無效30例,總有效率83.14%
;喘息型52例,近期控制5例
,顯效9例,好轉(zhuǎn)21例
,無效17例
,總有效率67.3%
。服藥后止咳
,祛痰
、平喘的最短起效時間為1個半小時
,多數(shù)病人在3天內(nèi)起效
。曾對28例病人進行服藥前
、服藥期間及服藥后的血壓測定
,發(fā)現(xiàn)在服第1劑后部分病人血壓有所下降
,第2
、3天即恢復(fù)正常。6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
,服藥后有2例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副作用:偶見輕度頭昏頭痛
,胃腸不適,乏力等
,無須停藥
,可在2~3天內(nèi)自行消失
。實驗證明
,巖菇對甲型鏈球菌
、肺炎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無抑菌作用;藥理實驗有鎮(zhèn)咳
、祛痰效果。
石耳豆腐湯——清熱解毒降壓減脂
石耳大家都知道嗎
,是木耳的一種,是一種長在石頭上的野生菌
,它的營養(yǎng)價值高
,而且是一種很珍貴的野生菌
,它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素
,可以清熱去火
,而且還可以緩解疾病
,如何食用呢,來看看石耳豆腐湯的做法
。
石耳豆腐湯的做法
一、原料:
1.主料:水發(fā)石耳50克
,豆腐750克
,筍片20克,蘑菇20克
,火腿肉片10克。
2.調(diào)料:精鹽
、味精、白糖
、胡椒粉
、雞湯
。
二、制法:
1.豆腐切成5 厘米的長條塊
。石耳洗凈,擦凈毛
,下沸水鍋焯一下?lián)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同筍片、蘑菇片
、豆腐一同下鍋焯一下
,撈出入碗。
2.鍋中放入雞湯
,加入味精
、鹽、胡椒粉
、白糖
,燒開后倒入碗內(nèi)即成
。
按:此湯菜以石耳配豆腐為主料
,經(jīng)烹制而成
。性味甘
、平。李時珍稱之其作用“勝于木耳”
,具有清熱解毒
,止血、利尿
、降壓減脂,并含有抗癌的物質(zhì)
。有較高的營養(yǎng)和治病作用
。此湯配以清熱解毒、補脾和中的豆腐
,其功效加強
。常可作為高血壓
,冠心病
、高血脂癥、動脈硬化癥
、水腫
、癌癥
,可以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同時也可以有降壓降脂的作用和效果的哦,對于抵抗癌癥也是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的
,對于清熱去火利尿消腫是不錯的選擇。
石耳豆腐湯的做法
,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呢,只要輕松的幾個步驟就可以讓美味的食材體現(xiàn)它的營養(yǎng)價值
,清熱解毒降壓減脂健脾胃
,所以說飲食還是比較神奇的,具有各種各樣的作用
,而且營養(yǎng)也是很豐富的
。
新鮮石耳怎么吃
問題一:鮮竹怎么吃?鮮竹筍的相關(guān)菜譜
竹筍香菇炒肉
原料/調(diào)料
竹筍300g火雞(豬肉牛肉)50g香菇5個石耳3個青椒1個鹽面粉 1大勺肉佐料蔥蒜鹽醬油胡椒面芝麻
制作流程
(1)把竹筍分半切成片并以鹽調(diào)味炒出來。
(2)把肉用調(diào)好的佐料炒出來
。
(3)把泡的香菇和石耳切成絲。
(4)把青椒分半并切成細絲
。
(5)在炒的肉里放香菇石耳青椒炒后放在沖白面的水里煮熟并與炒好的竹筍混在一起盛在碗里
。
春筍冬菇湯
原料
濕發(fā)冬菇約50克,冬筍90克
,當(dāng)歸約10克
,油面筋約320克,素上湯7杯
。
做法:
1
、當(dāng)歸切薄片
;冬筍去殼去頭尾
,氽水后切塊
;油面筋氽水過冷河
,切3毫米厚片
;冬菇去蒂切半。
2
、冬菇、面筋
、三分之一的當(dāng)歸、冬筍片放入煮沸素上湯內(nèi)
,煮30分鐘后撈起瀝干(揀去當(dāng)歸),湯留下備用
。
3、取圓碗一個
,碗內(nèi)抹勻花生油
,冬菇片排放在碗底兩邊
,再放入冬筍片
,倒入少許煮冬菇之湯
;另用小碗一個
,放入所剩的當(dāng)歸和半杯水;把兩碗同在蒸籠里用旺火蒸20分鐘
,取出,將圓碗里的蒸料倒扣在大湯碗中,面筋鋪放在半邊冬菇面上
。
4、把煮冬菇之上湯煮沸
,加上所蒸的當(dāng)歸湯調(diào)勻
,輕輕澆入大湯碗里即成
。
鯽魚春筍湯
原料:
鯽魚1條約400克
,春筍200克
,蘑菇
、姜片、鹽
、胡椒粉、蔥花適量
。
做法:
1
、將鯽魚身上抹上鹽和黃酒腌20分鐘
;
2
、爆香姜片
,將鯽魚的兩片略煎一下(這樣湯容易變白)
;
3、加水
,放入春筍和蘑菇,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煮30分鐘,起鍋后放鹽
、胡椒粉、蔥花
。
干貝煸春筍
原料:
鮮嫩筍尖750克
,干貝100克
,料酒15克
,精鹽1.5克,雞油25克
,清湯500克
,濕玉米粉10克。
做法:
1
、將干貝去筋,用涼水洗凈
,放大碗中,用清水浸泡1小時
,上屜蒸3小時左右
,取出大碗
,使干貝在原湯中泡1小時
,撈出,沖洗兩遍
,再放入原湯(過細籮除去沙子)中浸泡。
2
、用清水將鮮筍尖洗干凈,一破兩開
,放入開水鍋中氽一遍撈出
。坐鍋,注入15克雞油
,下入筍尖煸炒一下
,隨即注入300克清湯,加入精鹽
、料酒各少許
,再放入發(fā)好的干貝,用微火煮5分鐘左右
,撈出
,控凈水
;將干貝(不要弄散)平碼在圓盤四周
,將竹筍整齊地碼在中央。
3
、鍋中注入200克清湯
,上火燒開,兌入少許蒸干貝的原湯
,加入剩余的精鹽
,撇去浮沫,用水將玉米粉調(diào)稀
,勾成芡汁,淋上雞油
,澆在菜上即成
。
食用禁忌
竹筍含有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
,但也含有人體不適用的成分
,為草酸鹽
。人們必須根據(jù)自身的健康狀況來選食竹筍
。患有泌尿系統(tǒng)和結(jié)石的患煮不宜多吃
,竹筍中的草酸鹽勿與其它食物中的鈣質(zhì)結(jié)合成難以溶解的草酸鈣,加重病情
;少年兒童也不宜多吃,因為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期的未成年人
,骨骼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鈣質(zhì)
,而草酸鹽會影響機體對鈣質(zhì)的吸收
。
另外
,竹筍乃寒性食品,有澀味
,含較多的粗纖維,容易使胃腸震動加快
,還對胃瘍、十二指腸潰瘍
、胃出血患者極為不利
,對于慢性胃腸炎病也不易康復(fù)
。為了減少草酸鹽對人體的影響
,食用時一般將筍在開水中煮5-10分鐘,經(jīng)高溫來分解去掉大部分草酸鹽和澀味
,撈出再配以其它食品烹飪
。...>>
問題二:地皮菜和石耳的區(qū)別地皮菜地皮菜: 又名地耳、地衣
、地木耳、地軟兒
,是真菌和藻類的結(jié)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暗黑色
,有點象泡軟的黑木耳
。地皮菜富含蛋白質(zhì)
、多種維生素和磷、鋅
、鈣等礦物質(zhì),以色列魏茨曼研究的科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
,地皮菜所含的一種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腦中的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從而能對老年癡呆癥產(chǎn)生療效
。地皮菜是一種美食
,最適于做湯
,別有風(fēng)味
,也可涼拌或燉燒,也是寒性食品
。
另稱【地耳 Nostoc mune】
屬于【藍藻門】--【顫藻目】--【念珠藻屬】
藻體絲狀,有時若干條包被在膠質(zhì)鞘中成片狀團塊狀.生于水中,土中或草地上等潮濕的環(huán)境.絲狀體上產(chǎn)生異形孢子和厚壁孢子進行營養(yǎng)繁殖.(同屬植物還有葛仙米,發(fā)菜 等)均可食用.
注:藍藻是最古老,最簡單,最原始的植物類群.
【科屬】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體。
【別名】葛仙米
、地踏菇、念珠藻
、地木耳
、地衣
、地皮菜等
【性味歸經(jīng)】性涼
,味甘
;入肝經(jīng)
。
【功效主治】清熱明目,收斂益氣
。主治目赤紅腫,夜盲
,燙火傷
,久痢
,脫肛等病癥
。
【營養(yǎng)成分】每 100克鮮品中,含水分96.4克
,蛋白質(zhì) l.5克,粗纖維1.8克
,灰分1克
,胡蘿卜素220微克
,硫胺素0.02毫克
,核黃素0.28毫克
,尼克酸0.5毫克
,維生素E2.24毫克,鉀102毫克
,鈉10.7毫克,鈣14毫克
,鎂275毫克,鐵21.1毫克
,錳7.74毫克
,鋅5.0毫克,銅1.13毫克
,磷53毫克,硒9.54微克
。此外
,還含有肌紅蛋白,B胡蘿卜素(B-caroteme)
,海膽烯酮(echineno)
,雞油菌黃質(zhì)
,磷質(zhì),淄醇以及葡萄糖甙
,香樹脂醇類,維生素C等
。
【食療作用】
1.降脂明目 地耳是一種很好的低脂肪營養(yǎng)保健菜
,能降脂減肥
,同時
,對目赤
、夜盲
、脫肛等病癥也有一定療效。
2.清熱降火 地耳性寒而滑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內(nèi)服外用
,可輔助治療燒傷
、燙傷及瘡瘍腫毒
。
3.補充營養(yǎng) 地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鈣
、磷
、鐵等,可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yǎng)成分
,具有補虛益氣,滋養(yǎng)肝腎的作用
。
【保健食譜】
如: 地耳炒雞蛋、地耳包子
、地耳土豆排骨湯
、地耳蘿卜排骨湯、地耳山藥排骨湯
。
1.涼拌地耳 新鮮地耳250克,蔥花適量。將地耳洗凈
,去雜,入沸水鍋內(nèi)焯一下
,撈出瀝水,裝盤
,加入精鹽、醬油
、蔥花等,再淋上麻油拌勻即可
。此肴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
,適用于目赤紅腫,夜盲
,久痢等病癥。
2.地耳豆腐 地耳10克
,豆腐2O0克,香蔥適量
。先將地耳洗凈
;豆腐切小塊入鍋煮片刻撈出
;鍋中燒油
,煸香蔥花,入豆腐
、精鹽和適量水煮沸,最后加地耳燉至入味出鍋
。此肴具有清熱益氣
,和中的功效
,可輔助治療脫肛病癥
。
3.地耳炒韭菜 地耳100克。韭菜25)克
。地耳、韭菜各洗凈,瀝干水:鍋燒熱放油
。至油熱投入地耳煸炒,將適量精鹽
,人味出鍋待用:韭英(切段),入鍋煸炒
,加鹽人味
,再倒人地耳燜炒數(shù)分鐘即可裝盤。此肴具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可輔助治療脫肛.陽痿遺精,子宮脫垂等病癥
。
4.地耳燒肉鮮 地耳 2O0克,豬肉 15o克
,姜
、蔥各適量。將地耳去雜洗凈
,豬肉洗凈切片;鍋燒熱
,投人豬肉片煸炒至水干
,加入姜、蔥
、料酒
、醬油煸炒,至肉熟透
,再人精鹽
、白糖燒片刻,放人地耳和適量水
,燒至人味
,投少許味精即成。此菜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適用于體倦乏力
,脫肛
,陰虛干咳
,便秘等病癥。
【注意事項】 地耳性涼質(zhì)地潤滑
,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可多食
。
【文獻選錄】
《名醫(yī)別錄》:“主明目,益氣
,令人有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
問題三:黃山石耳的藥用價值“黃山石耳”形狀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
,表面顏色呈黑色
,有細刺
,背部長著一層青苔似的淡綠膜,正中有蒂
,長在懸?guī)r絕壁陰濕處的石隙之中
,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耳性甘平無毒
,能明目益精”
;清代的《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石耳“久食色美
,益精悅神”“作羹餉食,最為珍品”
。民間常用石耳治喉痛耳,效顯療著
。用石耳煨肉或燉雞
,鮮美可口
,素為食客稱贊
。采“黃山石耳”是件艱難的事,黃山山高林密
,山上山下溫差大,一般在5一10月這段時間采摘
。藥農(nóng)要選擇晴好的天氣
,結(jié)伴而行,隨身攜帶粗麻繩和特制竹筐等物品
,攀懸?guī)r
,登陡壁
,尋找到石耳蹤跡后
,先要選擇下山的地點,將粗麻繩一端系在山頂大樹上或穿在山巖石孔中
,一端拴在藥農(nóng)身上。藥農(nóng)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
,得來堪稱不易
。黃山石耳是黃山的山菜珍品
,俗稱“石衣”
,屬黃山特產(chǎn)。石耳一般生長在*北朝南
,巖壁濕潤,屬砂質(zhì)巖的地方
。它是一種菌類食品
,營養(yǎng)豐富
,可以入藥
。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石耳有滋補
、消炎、降壓的功能
,可以“明目益精”,能延年益壽
。石耳對脫肛病患者與肝癌癥患者也有治療作用
。夏天吃石耳
,不但能消炎
,還能防酥。同時
,巖耳又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食品
,煮熟后糯性較強
,奇香可口;如果和肉作湯
,則味道更美
。在黃山地區(qū)
,巖耳還被用來防止食物變餿變腐
。據(jù)說,炎夏季節(jié)
,只要在新鮮的肉湯中扔幾片巖耳
,三五天后仍然味道鮮美。 吃巖耳必須得法
,先將干巖耳放在30-70℃的溫水注浸泡七八個小時,待巖耳舒展以后
,再用淘米水*也可以用堿水)輕輕揉搓,用刷子輕刷石耳表面
,將沙與灰塵洗凈
,再濾干食用
。巖耳燉雞湯,其味鮮美
,但必須等雞肉基本燉熟以后
,再放入巖耳
,切忌同雞肉一起炒燉
。巖耳燉排骨與豬蹄,也是上品
,做法同上。 巖耳為黃山山珍
。它不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國宴中的佳肴
。巖耳得來不易
,其價格也比較昂貴,用它來饋贈親朋好友屬上等佳品。 石耳為地衣植物門植物石耳Umbllicariaesclenta(Miyoshi)Minks. 又名石菇
、巖耳
、石壁花等。石耳
,因其形似耳,并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而得名
。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
,是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滋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