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醫(yī)健康

      天雄能治什么病

      中藥大全 2023-10-01 22:42:40
      天雄能治什么病|天雄有什么作用|天雄什么樣真假辨別

      天雄
      (《本經(jīng)》)

      【異名】白幕(《本經(jīng)》)



      【來源】為附子或草烏頭之形長而細者。植物形態(tài)詳"川烏頭"及"草烏頭"條。

      【炮制】①《雷公炮炙論)):"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
      ,不然陰制用并得
      。"

      ②《藥性論》:"干姜制用之
      。"

      ③《日華子本草)):"凡丸
      、散炮去皮臍用
      ,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
      。"

      ④《綱目》:"熟用
      。一法,每十兩
      ,以酒浸七日
      ,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
      ,去火
      ,以醋二升沃之,侯干
      ,趁熱入天雄在內(nèi)
      ,小盆合一夜,取出
      ,去臍用之
      。"

      【性味】辛,熱
      ,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辛,溫
      。"

      ②《別錄》:"甘
      ,大溫,有大毒
      。"

      ③《藥性論》:"大熱
      ,有大毒。"

      【功用主治】祛風(fēng)
      ,散寒
      ,燥濕,益火助陽
      。治風(fēng)寒濕痹
      ,歷節(jié)風(fēng)痛,四肢拘攣
      ,心腹冷痛
      ,痃癖百瘕


      ①《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寒濕痹
      ,歷節(jié)痛
      ,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
      ,金瘡
      ,強筋骨,輕身健行
      。"

      ②《別錄》:"療頭面風(fēng)去來疼痛
      ,心腹結(jié)積,關(guān)節(jié)重
      ,不能行步
      ,除骨間痛,長陰氣
      ,強志
      ,令人武勇,力作不倦
      。又墮胎
      。"

      ③《藥性論》:"能治風(fēng)痰,冷痹
      ,軟腳毒風(fēng)
      ,能止氣喘促急。殺禽
      、蟲毒
      。"

      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一切氣
      ,助陽道
      ,暖水藏,補腰膝
      ,益精明目
      ,通九竅
      ,利皮膚
      ,調(diào)血脈,四肢不遂
      ,破痃癖百結(jié)
      ,排膿止痛,續(xù)骨
      ,消瘀血
      ,補冷氣虛損
      ,霍亂轉(zhuǎn)筋,背脊僂傴
      ,消風(fēng)痰
      ,下胸膈水,發(fā)汗
      ,止陰汗
      ,炮含治喉痹。"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0.8~2錢
      ;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宜忌】陰虛陽盛及孕婦禁服。

      《本草經(jīng)集注》:"遠志為之使
      。惡腐婢
      。"

      【選方】①治元陽素虛,寒邪外攻
      ,手足厥冷
      ,大、小便滑數(shù)
      ,小便白渾
      ,六脈沉微,除痼冷
      ,扶元氣及傷寒陰毒:烏頭
      、附子、天雄(并炮裂
      、去皮臍)等分
      。為租末,每服四錢
      ,水二盞
      ,姜十五片,煎八分
      ,溫服
      。(《肘后方》三建湯)

      ②治腎臟虛積,冷氣攻腹疼痛
      ,少力
      ,行步難,不思飲食:天雄(炮裂
      、去皮臍)二兩
      ,茴香子(炒)
      、山芋、蜀椒(去目及口合者
      ,炒出汗)各-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
      ,用羊腎一對
      ,切去皮膜細研,酒
      、面同煮成膏
      ,候冷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溫酒鹽湯任下,空心食前服
      。(《圣濟總錄》天雄丸)

      ③治風(fēng)濕痹皮肉不仁
      ,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炮裂,去皮臍)
      、附子(炮裂
      、去皮臍)各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半
      ,干姜(炮)三兩
      ,防風(fēng)(去叉)三兩。上五味
      ,為細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溫酒下,日三夜一
      。(《圣濟總錄》天雄丸)

      治療糖尿病的藥方里有"泡天雄"和"大排黨"都是什么藥材?

      泡天雄是經(jīng)過炮制加工的天雄片

      。天雄片又稱為白附片:為附子除去外皮的不規(guī)則縱切片,上寬下窄
      ,長1.7~5cm
      ,寬0.9~3cm,厚約0.3cm
      。全體黃白色
      ,半透明狀,并有縱向筋脈(導(dǎo)管)
      。質(zhì)堅而脆
      ,易折斷。斷面具有角質(zhì)樣光澤
      。氣微
      ,味淡
      ,性味辛,甘,大熱
      ;有毒。功能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
      ,逐風(fēng)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
      ,陽痿宮冷,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
      ,陰寒水腫,陽虛外感
      ,寒濕痹痛

      天雄、附子
      、側(cè)子
      、烏喙同出一物,為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普及性專業(yè)性教材
      、《中藥鑒定學(xué)》和高
      、中等院校的《中藥學(xué)》中只有川烏、附子的全面論述
      ,而沒有天雄
      、側(cè)子的任何記載,如果說同屬
      、同科
      、同目、同綱的中藥材
      ,其性味
      、歸經(jīng)、功能主治完全一致
      ,可不分彼此
      ,但又為何區(qū)別川烏與附子。筆者逐帶著諸多疑問選查古今本草專著,其疑問更加繁雜
      ,認為完全有必要向同行作如下簡要介紹:
      、 經(jīng)典著述
      附子:《本經(jīng)》列為下品,釋名為奚毒
      、烏喙
      ;《吳普》名耿子、毒公
      ;《綱目》別名金鴉
      、鴛鴦菊。
      《廣雅》:奚毒
      、附子也
      。一歲為側(cè)子,二歲為烏喙
      ,三歲為附子
      ,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

      《博物志》:烏頭
      、附子、天雄一物
      ,春
      、秋、冬
      、夏采各異也……
      《益部方物略記》:陶弘景以天雄
      、烏頭、附子皆出建平
      ,謂之三建……《肘后方》:三建湯

      《癸辛雜識》:三建湯,用附子
      、川烏
      、天雄而莫曉其命名之義,因觀謝靈運《山居斌》曰:三建異形而同出
      、蓋三物皆一種類
      ,是知古藥命名,皆有所本祖也

      《古涪志》:天雄與附子類同而種殊
      。附子種類近漏蘭,天雄種如香附子
      。凡種必取土為槽
      ,作傾斜之勢,下廣而上狹,置種其間
      ,其生也與附子絕不類
      ,雖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

      《綱目》:側(cè)子乃附子傍粘連小者爾

      《蜀本草》:烏頭傍出附子
      ,附子傍出側(cè)子明矣似烏鳥頭為烏頭
      ,兩歧者為烏喙,細長乃至三四寸者為天雄……五物同出而異名

      時珍曰:初種為烏頭
      ,像烏之頭也,附烏頭所生者為附子
      ,別有草烏頭
      、白附子,故俗稱黑附子
      ,川烏頭以別之
      。冬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
      。天雄乃種附子而生出或變出其形長而不生子
      ,故曰“天雄”。
      弘景曰:烏頭與附子同類
      ,今采用四月
      ,亦以八月采……獵人以傅箭、射禽獸十步即倒
      ,中人亦死……
      大明曰:天雄大而長
      ,少角刺而虛,附子大而短
      ,有角平穩(wěn)而實
      ,烏喙似天雄,烏頭次于附子
      ,側(cè)子小于烏頭
      ,連聚生者名為虎掌,并是天雄一裔
      ,子母之類

      雷敩曰:烏頭少有莖苗、身長而烏黑
      ,少有傍尖
      、烏喙皮上蒼色、有尖頭、大者孕九個
      ,周圍底陷
      ,黑如烏鐵。天雄身全矮
      ,無尖周匝
      ,四面有附子,孕十一個
      ,皮蒼色
      ,側(cè)子只是附子傍,有小顆如棗核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
      、須根及泥沙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
      ,除去母根
      、須根及泥沙。習(xí)稱:“泥附子”
      ,加工成鹽附子
      、黑順片、白附子
      。(1985年版一部)

      二、 性味
      、歸經(jīng)
      ,主治功效雜論
      據(jù)《本經(jīng)》與《綱目》所載,附子
      、天雄
      、側(cè)子、烏頭
      、烏喙其功能主治各異
      。特點鮮明:
      附子:辛、溫
      、有大毒
      。主治風(fēng)寒咳逆邪氣,溫中
      ,寒濕踒躄
      、拘攣膝痛
      、破癥堅積聚、金瘡
      、心腹冷痛
      、霍亂轉(zhuǎn)筋下痢赤白。時珍曰:附子性重滯
      ,溫脾逐寒

      烏頭:本經(jīng)列為下品,辛
      、溫
      、有大毒,主治諸風(fēng)
      、洗洗出汗風(fēng)痹血痹
      ,半身不遂
      ,除寒冷溫養(yǎng)臟腑
      ,祛肝風(fēng)虛,破積聚寒熱
      、咳逆上氣
      ,助陽退陰,功同附子稍緩
      。時珍曰:川烏頭性輕疏
      ,溫脾祛風(fēng),若是寒疾即用附子
      ,風(fēng)疾即用川烏頭

      《長沙藥解》:烏頭溫燥下行,其性蔬利迅速
      ,開通關(guān)腠
      ,驅(qū)逐寒濕之力甚捷……
      天雄(《本經(jīng)》列為下品):釋名白幕,氣未辛溫有大毒
      ,主治大風(fēng)
      、寒溫痹、歷節(jié)痛
      、拘攣緩急
      ,破積聚邪氣,金瘡
      ,強筋骨
      ,輕身健行。
      《本草求真》: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
      ,然辛熱走竄
      ,止屬主治風(fēng)寒濕痹之品

      側(cè)子:氣味辛、大熱
      、有大毒
      ,主治癰腫、風(fēng)痹歷節(jié)
      、腰腳痛冷
      、寒熱鼠痿。墮胎
      、療腳氣
      、冷風(fēng)濕痹、大風(fēng)筋骨拘急
      ,治遍身風(fēng)疹神妙

      《本草匯言》:側(cè)子散生附子傍側(cè),體無定在
      ,其氣熱劣而輕物
      ,專于發(fā)散四肢,充達皮毛……
      烏喙:一名兩頭尖
      ,氣味辛
      、微溫、有大毒
      ,主治風(fēng)濕
      、丈夫腎濕陰囊癢,寒風(fēng)歷節(jié)
      ,掣引腰痛
      ,不能行步,癰腫膿結(jié)
      ,墮胎
      。男子腎氣衰弱、陰汗
      、瘰疬歲月不消
      ,主大風(fēng)頑痹。
      《中國藥典》川烏性味歸經(jīng)
      、功能主治項下記載:川烏
      ,辛、苦
      、熱
      、有大毒。歸心
      、肝
      、腎
      、脾經(jīng)。功能祛風(fēng)除濕
      ,溫經(jīng)止痛
      。主治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痙痛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附子性味
      、歸經(jīng)、功能主治項下記載:附子
      ,辛
      、甘、大熱
      、有毒
      ,歸心、腎
      、脾經(jīng)
      ,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
      ,逐風(fēng)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
      、陽痿、宮冷
      、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陰寒水腫
      、陽虛外感
      、寒濕痹痛。
      綜上古經(jīng)典所著
      ,烏頭
      、天雄、附子
      、則子的性味歸經(jīng)
      、功能主治均有各自的顯著特點,因此才有“三建湯”方的最佳組合:因烏頭獨生個大者為天雄
      ,多生者為附子
      ,附子下生小如棗核者為則子
      ,同為一家子的組合均能發(fā)揮相生、相使
      、相須的協(xié)調(diào)作用
      ,以增強藥物的作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吨袊幍洹芬脖砻髁藶躅^
      、附子雖為二個品位,但確系子母之類
      ,也明確地分辨了二者明顯不同的功能和主治
      ,那么現(xiàn)代的本草專著為何不作天雄、側(cè)子的記載
      ,因此
      ,筆者最起碼有如下六個疑問:
      1、現(xiàn)代的烏頭所生是否全部為多個以上
      ,而沒有獨生的“天雄”
      ;那么又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產(chǎn)生的種變?
      2
      、現(xiàn)代的附子之下是否已不派生小如棗核的“側(cè)子”

      3、現(xiàn)代《本草》專著的學(xué)者是否絕對相信《經(jīng)典》雜記所言:烏頭獨生
      ,藥農(nóng)謂之不吉
      ,全部棄之。所以無法上市

      4
      、“天雄”、“側(cè)子”的性味歸經(jīng)和功能主治是否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及臨床驗證與川烏
      、附子性味歸經(jīng)
      、功能主治完全相吻合?
      5
      、“天雄”是否等于“川烏”
      、“側(cè)子”是否等于“附子”?
      6
      、“三建湯”是否屬虛擬之湯名

      以上“天雄”、“側(cè)子”的疑問
      ,因當?shù)責(zé)o人栽培
      ,實際派生狀況無法從實踐之中進行考察,現(xiàn)今市場亦無“天雄”
      、“側(cè)子”的專售
      ,曾電話咨詢幾位藥農(nóng)
      ,亦不知有“天雄”、“側(cè)子”之說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專業(yè)學(xué)校畢業(yè)的工作人員多數(shù)不知“天雄”
      、“側(cè)子”為何物,因此無法考證
      ,敬請各位專家
      、同行教正。

      2 大排黨應(yīng)該是所說的“真黨參”系指產(chǎn)于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的五加科人參
      。由于該地區(qū)的五加科人參逐漸減少乃至絕跡
      ,后人遂用其他藥材形態(tài)類似人參的植物偽充之,并沿用了“上黨人參”的名稱
      。至清代醫(yī)家已清楚地認識到偽充品與人參的功用不盡相同
      ,并逐漸將形似防風(fēng)、根有獅子盤頭的一類獨立出來作為新的藥材品種處理
      ,定名為:“黨參”
      。關(guān)于這種黨參的形態(tài),《植物名實圖考》有詳盡記載:“黨參
      ,山西多產(chǎn)
      。長根至二三尺,蔓生
      ,葉不對
      ,節(jié)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
      ,秋開花如沙參
      ,花色青白,土人種之為利
      。”

      天雄丸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圣濟總錄》卷七十一方之天雄丸 3.1組成3.2制備方法3.3功能主治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4《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御藥院方》卷六方之天雄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 6.1組成6.2制備方法6.3功能主治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7《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之天雄丸 7.1組成7.2制備方法7.3功效主治7.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天雄丸 8.1組成8.2制備方法8.3功能主治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9《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 9.1組成9.2制備方法9.3功能主治9.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0《普濟方》卷一九三引《指南方》之天雄丸 10.1組成10.2制備方法10.3功效主治10.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10.5附注 11《圣濟總錄》卷十一方之天雄丸 11.1組成11.2制備方法11.3功能主治11.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2《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天雄丸 12.1組成12.2制備方法12.3功能主治12.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3《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天雄丸 13.1組成13.2制備方法13.3功效主治1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4《圣濟總錄》卷十九方之天雄丸 14.1組成14.2制備方法14.3功能主治1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5《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天雄丸 15.1組成15.2制備方法15.3功能主治1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6《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天雄丸 16.1組成16.2制備方法16.3功能主治1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天雄丸 17.1組成17.2功能主治17.3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8《圣濟總錄》卷一八七方之天雄丸 18.1組成18.2制備方法18.3功效主治1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19《圣濟總錄》卷八方之天雄丸 19.1組成19.2制備方法19.3功能主治19.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0《圣濟總錄》卷十五方之天雄丸 20.1組成20.2制備方法20.3主治20.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1《圣濟總錄》卷二十方之天雄丸 21.1組成21.2制備方法21.3功能主治21.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2《圣濟總錄》卷三十六方之天雄丸 22.1組成22.2制備方法22.3功能主治22.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3《圣濟總錄》卷四十二方之天雄丸 23.1組成23.2制備方法23.3功能主治2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4《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 24.1組成24.2制備方法24.3功能主治2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5《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天雄丸 25.1組成25.2制備方法25.3功能主治2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25.5附注 2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天雄丸 26.1組成26.2制備方法26.3功能主治2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26.5附注 27《雞峰普濟方》卷九方之天雄丸 27.1組成27.2制備方法27.3功能主治27.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天雄丸 28.1組成28.2制備方法28.3功能主治2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29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天雄丸 1拼音 tiān xióng wán

      2概述 天雄丸為方劑名

      ,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六首

      3《圣濟總錄》卷七十一方之天雄丸

      3.1組成

      天雄(生,去皮臍)一兩
      ,桃仁(去皮尖
      ,雙仁,炒黃)
      、桂枝(去粗皮)
      、炒大茴香、川椒(去目并合口者
      ,炒)
      、炒全蝎各半兩[1]

      3.2制備方法

      上藥為細末,用狗里外腎并膽細切
      ,置銀器中
      ,加無灰酒一升,熬成膏
      ,入藥末作丸
      ,梧桐子大[1]。

      3.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七十一方之天雄丸主治奔豚氣
      ,上下攻走疼痛
      。[1]

      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空腹生姜鹽湯送下[1]

      4《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

      4.1處方

      天雄30克(炮裂
      ,去皮、臍)石斛22.5克(去根
      ,銼)五味子22.5克 巴戟30克 白茯苓22.5克 熟干地黃30克 遠志22.5克(去心)人參15克(去蘆頭)補骨脂7.5克(微炒)蛇床子30克 澤瀉22.5克 薯蕷22.5克 石南22.5克 萆薢22.5克(銼)附子22.5克(炮裂
      ,去皮、臍)沉香22.5克 石龍芮22.5克 桂心22.5克 棘刺22.5克 黃耆22.5克(銼)白龍骨30克 菟絲子30克(酒浸三日
      ,曝干
      ,別杵為末)杜仲22.5克(去粗皮,炙微黃
      ,銼)肉蓯蓉22.5克(酒漫一宿
      ,剝?nèi)グ櫰ぃ烁桑?/p>

      4.2制法

      上藥搗羅為散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

      4.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功在補腎壯陽
      ,益精強骨
      。治腎氣不足,體倦乏力
      ,腰背強痛
      ,腳膝酸軟,耳目不聰
      ,忽忽喜忘
      ,悲恐不樂,足冷畏寒
      ,小便失禁

      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一日二次。

      4.5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七

      5《御藥院方》卷六方之天雄丸

      5.1處方

      蛤蚧1對 朱砂6克 沉香9克 丁香9克 陽起石9克 鐘乳粉1.5克 木香7.5克 紫梢花15克 晚蠶蛾45克 牡蠣粉7.5克 天雄1個 桂7.5克 石燕子1對(炭火燒
      ,酣淬七次)鹿茸15克(酥炙)白術(shù)7.5克 蓯蓉15克(酒浸三日
      ,焙干)菟絲子9克(酒浸,焙干)龍骨7.5克 海馬1對乳香9克

      5.2制法

      上藥二十味
      ,杵為細末
      ,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5.3功能主治

      《御藥院方》卷六方之天雄丸主治真氣不足
      ,陽氣衰憊,失精腰痛
      ,臍腹痃急
      ,陽事不興。

      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
      ,空心細嚼
      ,好酒煎木通,入麝香少許送服
      。不得過三服

      5.5摘錄

      《御藥院方》卷六

      6《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

      6.1組成

      天雄2兩(炮裂,去皮)
      ,舶上茴香1兩
      ,薯蕷1兩,川椒紅1兩

      6.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用羊腎子1對,切去皮膜
      ,細研
      ,酒面同煮成膏,候冷
      ,拌前藥為丸
      ,如梧桐子大。

      6.3功能主治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主治腎臟虛積冷氣
      ,腳膝少力
      ,行步難,不思飲食

      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至30丸,食前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7《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之天雄丸

      7.1組成

      天雄(炮裂
      ,去皮臍)2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皺皮
      ,炙干)2兩
      ,雀卵49枚,破故紙(酒浸)1兩
      ,雄蠶蛾(隔紙微炒)1兩
      ,菟絲子(酒浸3日,曝干
      ,別搗為末)1兩

      7.2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以雀卵并少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7.3功效主治

      《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之天雄丸功在補暖元臟,添精益氣
      ,利腰腳
      ,強筋力。

      7.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加至20丸
      ,空心用溫酒送下。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天雄丸

      8.1組成

      天雄3分(炮裂
      ,去皮臍)
      ,人參半兩(去蘆頭),丹參半兩
      ,沙參半兩(去蘆頭)
      ,白花蛇1兩(酒浸,去皮骨
      ,炙令微黃)
      ,羚羊角屑半兩,芎?半兩
      ,白僵蠶3分(微炒)
      ,獨活半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
      ,牛膝3分(去苗)
      ,萆薢半兩(銼),麻黃3分(去根節(jié))
      ,甘菊花半兩
      ,天麻1兩,桂心3分
      ,當歸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干蝎半兩(微炒)
      ,蟬殼半兩(微炒)
      ,細辛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
      ,去刺)
      ,仙靈脾3分,白附子3分(炮裂)
      ,蔓荊子半兩
      ,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
      ,麝香3分(細研)

      8.2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8.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天雄丸功在柔風(fēng)。皮膚虛緩
      ,四肢不收
      ,或時頑痹,腰腳無力

      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9《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

      9.1組成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
      ,石斛3分(去根,銼)
      ,五味子3分
      ,巴戟1兩,白茯苓3分
      ,熟干地黃1兩
      ,遠志3分(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
      ,補骨脂3分(微炒)
      ,蛇床子1兩,澤瀉3分
      ,薯蕷3分
      ,石南3分,萆薢3分(銼)
      ,附子3分(炮裂
      ,去皮臍)
      ,沉香3分,石龍芮3分
      ,桂心3分,棘刺3分
      ,黃耆3分(銼)
      ,白龍骨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
      ,曝干
      ,別杵為末),杜仲3分(去粗皮
      ,炙微黃
      ,銼),肉蓯蓉3分(酒浸1宿
      ,刮去皴皮
      ,炙干)。

      9.2制備方法

      上為散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天雄丸主治腎氣不足
      ,體重?zé)o力
      ,腰背強痛。腳膝酸疼
      ,耳目不聰
      ,忽忽喜忘,悲恐不樂
      ,陽氣虛弱
      ,小便失精。

      9.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10《普濟方》卷一九三引《指南方》之天雄丸

      10.1組成

      天雄半兩,枳實半兩
      ,橘皮半兩
      ,甘遂1分,牽牛(酒浸1宿
      ,煮令熟
      ,即去酒,控干再炒
      ,取起)1分
      ,連皮大腹子1兩(酒浸1宿
      ,炒干)。

      10.2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10.3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一九三引《指南方》之天雄丸功在瀉氣散寒
      。主治脾脹
      。膚脹。皮膚殼殼然堅
      ,腹大身盡腫
      ,皮厚按之沒指,陷而不起
      ,腹色不變
      ,大小便如故。

      10.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粒
      ,生姜湯送下

      10.5附注

      方中牽牛用量原缺,據(jù)《雞峰普濟方》補

      11《圣濟總錄》卷十一方之天雄丸

      11.1組成

      天雄(炮裂
      ,去皮臍)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半
      ,牛膝(酒浸
      ,切,焙)3分
      ,桂(去粗皮)3分
      ,干姜(炮)3分,細辛(去苗葉)3分
      ,人參3分
      ,栝樓根5分,白術(shù)2兩

      11.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十一方之天雄丸主治風(fēng)瘙癮疹
      ,心中煩悶。

      11.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空腹米飲送下
      ,1日2次。

      12《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天雄丸

      12.1組成

      天雄2兩(炮裂
      ,去皮臍)
      ,覆盆子1兩
      ,鹿茸1兩(去毛,涂酥
      ,炙微黃)
      ,巴戟1兩,菟絲子2兩(酒浸3日
      ,曝干
      ,別搗為末),五味子1兩
      ,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皮皺皮
      ,炙干)
      ,牛膝1兩半(去苗),桂心1兩
      ,石龍芮1兩
      ,石南1兩,熟干地黃2兩

      12.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天雄丸主治虛勞羸弱
      ,陽氣不足,陽痿
      ,小便數(shù)

      12.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13《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天雄丸

      13.1組成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鹿角屑1兩(酥拌
      ,炒令黃燥)
      ,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

      13.2制備方法

      上為末
      ,入硫黃研勻,以酒浸蒸餅為丸
      ,如小豆大

      13.3功效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天雄丸功在補水臟,壯腰膝
      ,去風(fēng)冷
      ,暖下元

      1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15丸,空心以鹽湯或溫酒送下

      14《圣濟總錄》卷十九方之天雄丸

      14.1組成

      天雄(炮裂
      ,去皮臍)1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桂(去粗皮)1兩半,干姜(炮)3兩
      ,防風(fēng)(去叉)3兩

      14.2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14.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十九方之天雄丸主治風(fēng)濕痹。皮肉不仁
      ,骨髓疼痛
      ,不可忍者。風(fēng)寒濕痹

      1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溫酒送下,日3夜1

      15《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天雄丸

      15.1組成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獨活3分
      ,杜仲1兩半(去皴皮
      ,炙微黃,銼)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牛膝1兩半(去苗)
      ,干漆3分(搗碎
      ,炒令煙出),桂心1兩
      ,沒藥3分
      ,巴戟1分,鹿茸1兩(去毛
      ,涂酥
      ,炙微黃),蟬殼1兩(酒浸
      ,曬干)
      ,虎脛骨3分(酒浸
      ,炙微黃),萆薢1兩(銼)
      ,乳香3分
      ,蛜(蟲祁)3分(微炒),天麻1兩
      ,白花蛇1兩(酒浸
      ,去皮骨,炙微黃)
      ,狗脊3分
      ,川烏頭3分(炮裂,去皮臍)
      ,當歸3分(銼
      ,微炒),芎?3分
      ,地龍1兩(微炒),朱砂3分(細研
      ,水飛過)
      ,敗龜1兩(涂醋,炙令黃)
      ,麝香半兩(細研)

      15.2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15.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天雄丸主治腎臟氣衰虛腰痛
      ,或當風(fēng)濕冷所中
      ,腿膝冷痹緩弱。

      1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16《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天雄丸

      16.1組成

      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天麻1兩,桂心1兩
      ,天南星3分(炮裂)
      ,羌活1兩,雄黃半兩(細研
      ,水飛過)
      ,膩粉半兩
      ,干蝎1兩(微炒),麝香1分(細研)
      ,朱砂1兩(細研
      ,水飛過),牛黃1兩(細研)
      ,烏蛇2兩(酒浸
      ,炙令黃,去皮骨)

      16.2制備方法

      上為末
      ,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16.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天雄丸主治風(fēng)濕痹,手足攣急
      ,皮膚不仁

      1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豆淋酒送下
      ,不拘時候

      1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天雄丸

      17.1組成

      天雄1兩(生用,去皮
      ,為末)
      ,盆口米半兩。

      17.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天雄丸主治虛勞
      ,下元冷憊
      ,風(fēng)氣攻注,腰筋脈拘急
      ,小便白濁
      ,色如米泔。

      17.3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上為末
      ,用韭根汁為丸
      ,如綠豆大。每用刀豆殼(蜜涂
      ,炙令熟)
      、粟米(炒熟)各等分,同搗羅為散
      ,如茶點1錢
      ,送下7丸。

      18《圣濟總錄》卷一八七方之天雄丸

      18.1組成

      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
      ,阿魏(研破
      ,用醋面和餅子,炙令黃)2兩
      ,菖蒲(去須
      ,銼,炒)2兩
      ,沉香(銼)2兩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
      ,草豆蔻(去皮
      ,炒)2兩,檳榔(銼)2兩
      ,干姜(炮)2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

      18.2制備方法

      上為末
      ,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8.3功效主治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方之天雄丸功能補益元臟
      。主治虛損諸病。

      1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
      ,溫酒或鹽湯送下,空心
      、臨臥服

      19《圣濟總錄》卷八方之天雄丸

      19.1組成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
      ,桂(去粗皮)1兩
      ,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切
      ,焙)1兩
      ,白術(shù)(炒)1兩,天麻(酒炙)1兩
      ,芎?1兩
      ,烏藥(炒)1兩,陳橘皮(去白
      ,焙)1兩
      ,續(xù)斷1兩,石斛(去根)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干姜(炮)1兩
      ,白芷(炒)1兩,干蝎(去土
      ,炒)1兩
      ,干漆(炒煙出)1兩。

      19.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19.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八方之天雄丸主治中風(fēng)
      ,筋骨拘急
      ,脅下痛,不可轉(zhuǎn)側(cè)

      19.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空心荊芥酒送下,1日2次

      20《圣濟總錄》卷十五方之天雄丸

      20.1組成

      天雄(炮裂
      ,去皮臍)3分,黃耆(銼)3分
      ,熟干地黃(焙)3分
      ,蒺藜子(炒去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牛膝(酒浸
      ,切,焙)半兩
      ,防風(fēng)(去叉)半兩
      ,石斛(去根)半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獨活(去蘆頭)半兩,山芋半兩
      ,白術(shù)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20.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0.3主治

      《圣濟總錄》卷十五方之天雄丸主治風(fēng)虛腦重
      ,四肢拘急
      ,骨節(jié)疼痛

      20.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
      ,薄荷酒或烏梅湯送下

      21《圣濟總錄》卷二十方之天雄丸

      21.1組成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
      ,烏頭(炮裂
      ,去皮臍)1兩,石龍芮1兩
      ,王孫1兩
      ,王不留行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
      ,炒出汗)1兩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
      ,切
      ,焙)2兩,當歸(切
      ,焙)2兩
      ,天麻(銼)2兩,蛇床子(炒)半兩

      21.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1.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二十方之天雄丸主治陽虛陰盛痹氣
      ,身寒如從水中出。

      21.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空心溫酒送下
      ,1日2次。

      22《圣濟總錄》卷三十六方之天雄丸

      22.1組成

      天雄(炮裂
      ,去皮臍)1兩半,鉛丹(研)3分
      ,人參3分

      22.2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2.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三十六方之天雄丸主治腎瘧。

      22.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
      ,未發(fā)日空腹米飲送下
      ,1日35次。

      23《圣濟總錄》卷四十二方之天雄丸

      23.1組成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
      ,人參1兩
      ,山芋1兩,桂(去粗皮)1兩
      ,黃耆(銼)3分
      ,白茯苓(去黑皮)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
      ,柏子仁(研細)3分
      ,山茱萸3分,酸棗仁(炒)3分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xué)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

      ,馬上計算!

      23.2制備方法

      上藥除柏子仁外
      ,搗羅為細末
      ,與柏子仁和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3.3功能主治

      《圣濟總錄》卷四十二方之天雄丸主治膽虛生寒,氣溢胸膈
      ,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诳啵O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多嘔宿水

      23.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
      、食前溫灑送下

      24《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

      24.1組成

      天雄1兩(炮裂,去皮)
      ,白龍骨3分(燒過)
      ,桑螵蛸半兩(微炒),牡蠣2兩(燒令通赤用)

      24.2制備方法

      上為末
      ,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24.3功能主治

      《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引《簡要濟眾方》之天雄丸主治下焦冷氣
      ,少腹疼痛,小便滑數(shù)
      ,虛勞

      24.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25《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天雄丸

      25.1組成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
      ,防風(fēng)1兩(去蘆頭)
      ,鹿茸1兩(去毛,涂酥
      ,炙微黃)
      ,遠志1兩(去心),牡蠣2兩(燒為粉)
      ,薯蕷1兩
      ,澤瀉1兩,牛膝1兩(去苗)
      ,黃芩1兩(銼)
      ,五味子3分,山茱萸3分
      ,肉蓯蓉1兩(酒浸1宿
      ,銼,去皴皮
      ,炙干)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熟干地黃1兩。

      25.2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5.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天雄丸主治傷寒夾勞
      ,羸瘦
      ,或時憎寒,臥即汗出
      ,手足時顫
      ,頰赤面黃。

      25.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食前以姜、橘湯送下

      25.5附注

      方中黃芩
      ,《普濟方》引作“黃耆”

      2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天雄丸

      26.1組成

      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
      ,羚羊角屑半兩
      ,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
      ,天麻1兩
      ,桑螵蛸半兩(微炒),蟬殼半兩
      ,牛膝半兩(去苗)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芎?半兩
      ,羌活半兩
      ,白僵蠶半兩(微炒),五加皮半兩
      ,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薏苡仁半兩
      ,麻黃1兩(去根節(jié))
      ,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干蝎半兩(微炒)
      ,乳香1兩
      ,仙靈脾1兩,道人頭1兩
      ,朱砂半兩

      26.2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6.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天雄丸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言語謇澀
      ,肌膚頑痹
      ,筋脈不利,骨節(jié)疼痛

      26.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以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日34服

      26.5附注

      方中朱砂用量原缺
      ,據(jù)《普濟方》補。

      27《雞峰普濟方》卷九方之天雄丸

      27.1組成

      天雄2兩
      ,鹿茸2兩
      ,菟絲子2兩,肉蓯蓉2兩
      ,羌活2兩
      ,山茱萸2兩,覆盆子1兩
      ,巴戟1兩
      ,五味子1兩,桂心1兩
      ,石龍芮1兩
      ,石南葉1兩,牛膝1兩半
      ,防風(fēng)1兩半
      ,熟干地黃2兩。

      27.2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7.3功能主治

      《雞峰普濟方》卷九方之天雄丸主治虛勞羸瘦
      ,陽氣不足
      ,陰痿,小便數(shù)

      27.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2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天雄丸

      28.1組成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
      ,桂心2兩,羌活2兩
      ,當歸3兩(銼
      ,微炒),五加皮2兩
      ,天麻2兩
      ,芎?2兩,酸棗仁1兩(微炒)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焙),續(xù)斷1兩
      ,石斛1兩(去根
      ,銼),赤茯苓1兩
      ,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薏苡仁1兩
      ,牛膝1兩(去苗),木香1兩
      ,檳榔1兩

      28.2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8.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天雄丸主治筋虛極,身體拘急
      ,脅下多痛
      ,不可轉(zhuǎn)動,善悲
      ,色青
      ,感于寒濕,筋不能動
      ,十指皆痛

      28.4天雄丸的用法用量

      jt叔叔經(jīng)方本草--筆記11(天雄散
      、麻黃湯)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
      ,炙)
      ,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
      ,龍骨(三兩)
      ,牡蠣(三兩)

      右七味,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溫三服

      天雄補精

      ,比較凝聚,可驅(qū)寒

      桂枝——加強陽氣

      ,補心陽讓全身能量貫通起來

      白術(shù)——讓脾胃能力變好

      ,吸收營養(yǎng)

      天雄——以命門(能生精的部位)為中心點,把營養(yǎng)和陽氣都抓進來

      龍骨——以腎和骨骼為中心點把陽氣抓回來

      牡蠣——祛痰

      ,淋巴通了整個人氣就通了

      (腎氣丸治正腰痛

      ,天雄散治下腰痛——命門以下、尾椎以上
      。吃散是一種折磨
      ,可以考慮飯間服用。)

      “ 痙疸 ”:寒濕之氣凝結(jié)腳里

      ,腳不能彎曲
      ;黃疸類的病是濕氣太多。

      “ 止汗 ”:小孩出水痘

      ,可以用人參
      、黃芪,讓膿出來化掉
      ,但不可以用白術(shù)
      。否則脾胃會燥、膿發(fā)不出來就陷下去
      ,變成疤

      “ 作煎餌。久服

      ,輕身延年
      。不饑 ”:吃白術(shù)希望有補的效果,要用生白術(shù)
      。土炒過的就沒有油潤的汁了
      ,做煎餌久服這個力道就不存在。

      白術(shù)

      ,補脾胃運化能力
      ,補到腸胃粘膜那里去,讓消化能力變好
      。白術(shù)氣淡

      蒼術(shù),味道濃

      ,力道發(fā)散
      ,比較通竅,去濕邪
      。身體有多余痰飲堆積
      ,形成囊狀的東西,可以用蒼術(shù),長期吃不會有事


      麻黃八證: 頭痛

      、發(fā)熱、身疼
      、腰痛
      、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
      、無汗
      、喘

      (麻黃湯是治傷寒,若寒氣進來涉及其他的熱

      ,如陽明發(fā)熱還煩,或是以上八證多一個“煩”證——大青龍頭證)

      麻黃湯證的脈比平時緊一點

      。平時身體好的人
      ,不太容易感冒,肌膚腠理很緊
      ,這種人桂枝湯的邪氣進不來
      ,只有寒氣有機會傷到。所以說抵抗力強的人中感冒比較是麻黃湯證

      這里說到了服藥后的鳴眩反應(yīng):當病與藥相碰時

      ,病邪要找一條出路,身體不能適應(yīng)
      ,就會有類似電腦重開機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麻黃湯的鳴眩反應(yīng)——眼睛發(fā)黑、噴鼻血

      小柴胡湯的鳴眩反應(yīng)——眼前一黑倒下

      ,醒來病好了。

      真武湯的鳴眩反應(yīng)——吐水

      、拉水

      麻黃湯不僅可以汗解,還可以衄解

      。也佐證麻黃湯的癥結(jié)可能走在營分比較多

      感冒到流鼻血,通常是麻黃湯證

      麻黃是能夠把元氣發(fā)出來的藥

      ,遇到白術(shù)或石膏時,力道變?nè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石膏清陽明熱
      ,石膏肌理是平行的紋理,與肌肉很像,所以會補到肌肉)

      麻黃總的藥性是宣陽

      ,可以把埋藏在身體中的陽氣發(fā)出來

      它是中空的管狀物,抽拔陽氣

      ,像中空骨頭感覺
      ,比較硬。所以會把身體里面管狀的陽氣逼開
      。如汗孔閉住
      、血分有殘邪、骨節(jié)有寒氣

      中醫(yī)說有生長麻黃的地方冬天不會積雪

      ,就是地底的熱會被麻黃拔出來。

      (與艾草相反

      ,艾草是遠紅外線
      ,地面燒,地底下的脈會暖
      。)

      既然麻黃能把骨髓

      、心臟、血管里的陽氣掏出來
      、從皮膚表面發(fā)掉
      ,所以此藥非常浪費體力,麻黃用后不是心陽虛就是腎陽虛

      桃仁(肺之果

      ,因為桃皮有毛)把肉里的血拿掉,杏仁(心之果)把肉里的氣降下來
      ,作用點相反
      。麻黃湯里用杏仁,會把心陽移到肺
      ,發(fā)了之后肺不會太虛
      ,心會虛。

      ∴ 杏仁與麻黃要等比例(50個杏仁≈麻黃三輛)

      ,這樣才不會傷到
      。(倪海廈觀點)

      麻黃三兩、杏仁70個——杏仁多于麻黃——肺不會虛

      ,心會虛

      桂枝二兩——如果血液中有些風(fēng)氣

      ,用桂枝墊底

      甘草一兩——定方位,讓藥性不要太猛

      麻黃是真正會發(fā)汗的藥

      ,所以不需要喝粥助汗
      。吃完麻黃湯會比較虛
      ,需要吃補的藥調(diào)理。

      麻黃需要去根節(jié)

      ,是因為“根節(jié)”是很強的止汗藥
      ,與麻黃藥性相反。

      (一個物性當它走到極端的時候

      ,跟它相反的能量就會在附近凝結(jié)成另一個東西
      ,克制的東西通常就在身邊。)

      體質(zhì)虛的人

      ,一次吃1.5g(科學(xué)中藥)
      ,然后喝幾口熱開水,10-15min后
      ,如果沒有出汗
      ,再吃1.5g等10-15min,循環(huán)如此
      、少量慢慢加
      ,直到出汗為止。

      注意不可以發(fā)到虛死

      ,汗一出來就會感到骨節(jié)散掉了,因為麻黃湯只發(fā)不收

      小孩子氣血一體

      ,推拿比用藥好,可以推天河水

      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有作用及禁忌

      今天給各位分享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的知識

      ,其中也會對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有作用及禁忌進行解釋
      ,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
      ,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黑順片在中藥中起什么療效
      ?2
      、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3、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有哪些4
      、黑順片有什么功效
      ?5、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6
      、請問:中草藥中的黑順片有什么作用
      ?黑順片在中藥中起什么療效
      ?黑順片,也叫鹽附子
      ,熟附子

      黑順片是大熱性藥物,歸心經(jīng)
      ,腎經(jīng)
      ,脾經(jīng)。
      黑順片的功效是補陽

      補火
      ,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中醫(yī)經(jīng)常用來治療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心陽不足
      ,虛寒吐瀉
      ,腹部冷痛,腎陽虛
      ,脾陽虛
      ,陽痿,
      早泄

      子宮寒涼
      ,陰寒水腫,風(fēng)寒濕痹等陽虛癥狀

      使用黑順片時
      ,注意藥物相克,不宜和半夏
      ,瓜蔞
      ,貝母類,白芨
      ,白蘞
      ,天花粉等藥物同用。
      孕婦不宜用

      希望能夠幫到你

      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黑附片常見的附片種類
      本品為毛莨科烏頭屬植物烏頭的子根加工品。
      主產(chǎn)于四川江油
      ,廣西安順
      ,湖北湖南亦有栽培。
      其它各省也有散在的野生或栽植

      每年暑季三伏日為附子出新季節(jié)
      ,即6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挖后得泥附子

      最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用水將泥洗凈
      ,再煮六七小時后直接切片或刮凈皮切片
      ,清水漂凈,放入膽水缸或鹽水缸泡存
      ,加工成下列品種:
      鹽附子: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
      ,再加食鹽繼續(xù)浸泡,每日取出曬晾
      ,并漸加延長曬晾時間
      ,直至附子表面出現(xiàn)大量結(jié)晶鹽粒、本質(zhì)變硬為止
      ,習(xí)稱“鹽附子”

      黑順片:將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4-7日
      ,同浸液煮至透心
      ,撈出,水漂
      ,縱切成薄片
      ,再用水浸漂,用調(diào)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
      ,取出
      ,蒸到出現(xiàn)油面、光澤后烘干
      ,習(xí)稱“黑順片”
      白附片:將去皮
      、切片加工后的附片泡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
      ,連同浸液煮至透心
      ,撈出,再用水浸漂2-6日
      ,取出
      ,蒸透曬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曬干

      或?qū)⒏狡赡懜兹〕龊笃瘍裟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有甑?-6個小時,曬干六七成
      ,用硫黃熏
      ,再曬干即為成片。
      習(xí)稱“白附片”
      ,又名:“天雄片”

      淡附片:取加工后的附片
      ,按白附片的處理方式甑蒸后,取出用清水浸漂
      ,每日換水2-3次
      ,漂至淡味,名為淡附片

      四川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定取附片與甘草
      、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口嘗無麻舌感時
      ,取出
      ,除去甘草,黑豆
      ,切薄片
      ,曬干,得淡附片

      黃附片:將去皮的附片經(jīng)常規(guī)浸泡后由膽缸取出
      ,漂凈膽汁,用紅花
      、甘草或加姜黃染色后
      ,用杠炭烘干,又曬一二日
      ,即為黃附片

      另外還有:卦片、刨片
      、火片
      、等等這里就不在作一一介紹了。
      性味歸經(jīng):辛
      、甘
      ,大熱,有毒

      歸心
      、腎、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逐風(fēng)寒濕邪

      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陽萎
      、宮冷
      、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陰寒水腫
      、陽虛外感
      、寒濕痹痛。
      淡附片回陽救逆
      ,散寒止痛為主

      炮附片以溫腎暖脾,補命門之火力為勝

      附片的選擇:現(xiàn)在附子的主產(chǎn)地主要是四川的江油
      、廣西的安順為主其它地區(qū)也有散在分部,但以江油和安順的最好

      由于我國對中藥材的規(guī)范化炮制法出臺后
      ,市場上已幾乎沒有附子了(禁止銷售),所以市場上能常有三種附片銷售
      ,即:黃附片
      、黑附片、白附片三種

      黑附片:又分淡附片(清水附片)
      、膽附片兩種。
      黃附片很少
      ,以黑
      、白附片為主。
      清水黑附片未去皮
      ,表黑
      ,中心清黑或微黃,質(zhì)脆而堅硬
      ,斷性強無柔軟性
      ,口嘗淡而幾乎無味,回味時有麻舌感
      ,這是最好品質(zhì)的附片
      ,此品是臨床上常用之品

      通常用上200克這種附片
      ,即使沒有在配方中加入姜、草
      ,煎上2個小時以上都不會出現(xiàn)中毒反應(yīng)
      ,效果極佳!
      白附片:白附片是四川人有用附片燉肉或禽食的習(xí)慣,白附片通常是藥農(nóng)將泥附人洗凈經(jīng)常規(guī)膽巴浸泡
      、清洗
      、去皮
      、曬干后,在用硫磺熏后供人們食用的干雜食品其色白或嫩黃
      ,非常好看

      但藥用也可以,功同淡附片
      ,毒性同樣極小

      膽附片:此品是非法商家有意不把附片里的膽巴漂凈,甚而在加入等量或這量的食用鹽用
      ,一便于久放不壞;二是未嚴格按照炮制后也不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
      ,以蒙混過關(guān);三是可以滲入如土豆、芋之類的假東西在內(nèi)也不容易看出來
      ,在稍經(jīng)涼曬后即入市場銷售
      ,利潤空間很大。
      此品色黃或深黃或黑黃
      ,表面附油狀或濕
      ,柔軟度很強,無脆性

      口嘗有很濃的咸味或澀味
      ,價格比淡附片(清水附片)便宜得多,其性偏寒涼
      ,有毒
      ,入藥時如果配伍不當或煎煮時間不夠時,會出現(xiàn)輕微或中度中毒癥狀
      ,甚至完全中毒至死;對此應(yīng)該注意嚴格把握藥品質(zhì)量關(guān)
      ,最好不用此品。
      許多醫(yī)者不知其要而深受其害
      ,發(fā)生很多醫(yī)療糾紛或醫(yī)療事故基本上都是此低劣藥品造成等

      黃附片:因現(xiàn)在幾乎不用于臨床,這里不在加以詳細說明
      ,功同白
      、黑附片。
      生附子有大毒
      ,其性燥而剛烈
      ,與姜為伴具極強的補火回陽之功,回陽救逆于瞬間
      ,傾刻即效

      仲景之四逆等就是取其性而設(shè),生附子一枚同它藥共煎,不需要先煎
      ,量小效宏
      ,功大無比!而制附片因于至陰至寒之物的膽巴或膽鹽炮制后味淡性弱,其回陽救逆之功效具減
      ,已不適用于回陽救逆
      ,所治疾病也不盡相同,這與附子有截然不同的作用與功效

      附子或附片中毒后的急救:取蜂蜜二兩至半斤
      ,用冷水適量調(diào)勻后,極少量頻頻灌服
      ,如中毒不深的患者可以將此混合液少量頻服
      ,代茶飲,1分鐘起效
      ,可以很快消除中毒癥狀

      如果嚴重的中毒患者必需前往醫(yī)院救診,對癥支持治療

      黑附片和黑順片的區(qū)別
      黑順片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逐風(fēng)寒濕邪

      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陽痿
      ,宮冷
      ,心腹冷痛,虛寒吐瀉
      ,陰寒水腫
      ,陽虛外,一般黑順片的話
      ,不宜與半夏
      、瓜蔞、天花粉
      、貝母
      、白蘞、白及同用
      ,容易發(fā)生毒副作用

      另外,黑順片性辛甘大熱
      ,一般陰虛火旺患者及孕婦不宜服用的

      是補氣血的藥
      ,放心服
      ,多煎時也沒事
      ,你要覺不適可藥后喝點綠豆湯,解藥副作用

      感冒可以停兩天服

      黑附片的藥用
      黑附片的功效是回陽救逆、溫補脾腎
      、散寒止痛
      、溫陽逐寒,附片的作用是治陰盛格陽
      、大汗亡陽
      、吐利厥逆、心腹冷痛
      、脾泄冷痢
      、陽萎、宮冷陰
      、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黑附片有較強之回陽作用,附片用于畏寒
      、肢冷
      、脈微欲絕之虛脫,附片常配伍人參
      ,或干姜
      、甘草。
      黑附片于厥逆亡陽
      、脈微欲絕等癥:附子辛烈而熱
      ,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
      、脈微弱
      ,或因大汗、大吐
      、大逆的6
      ,常配合人參、干姜
      、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陽厥逆者
      ,用附子
      、人參外,須再加龍骨、牡蠣等固澀斂汗藥;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
      、汗出脈微
      ,可以用參、附
      、龍
      、牡配合麥冬、五味子等同用
      ,以回陽救陰

      在臨床上很多醫(yī)生會將這種黑附片用來一些腎氣不足的患者身上,比如說男性陽氣不足導(dǎo)致性欲不高
      ,女性腎氣不足導(dǎo)致畏寒怕冷
      ,腰腿疼痛等等,另外黑附片還有很好的烏發(fā)效果
      ,它與首烏一起入藥可以溫補腎氣
      ,達到固腎生發(fā)的效果,對于強身健體的效果也不錯

      猜你感興趣:
      1.附子的養(yǎng)生功效
      2.附子的飲食禁忌
      3.吃_痹片禁忌
      4.強腎片的禁忌
      5.用藥指導(dǎo)
      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有哪些1
      、黑順片的作用與功效:提升心臟作用,提升人類心臟作用
      ,是黑順片的關(guān)鍵作用之一
      ,不僅能營養(yǎng)成分心臟,提升心臟收攏工作能力
      ,并且能平穩(wěn)心跳
      ,能夠提升人類心臟的輸出率,能提高心臟的氧耗工作能力
      ,平常適當服食能夠防止心臟功能減退
      ,而身患心臟病的人適當服食一些黑順片還能讓病癥盡早緩解;防止冠心病
      ,黑順片中也有很多的烏頭堿
      ,這類物質(zhì)能夠立即功效于人類的心腦血管病,能讓人類的冠脈擴大
      ,能夠加速主動脈中的血液流動性速率
      ,適當服食能推動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且能避免冠脈硬底化
      ,更能減少人類冠心病的患病率

      此外黑順片對人類的血壓也有顯著調(diào)養(yǎng)功效,它既能讓高血壓降低
      ,也可以讓低血壓升高
      ,能夠讓身體血壓處在平穩(wěn)一切正常的情況

      2、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提高身體耐氧氣不足工作能力
      ;平常適當服食一些黑順片還能提高身體的體力能夠讓身體耐氧氣不足工作能力明顯增強
      ,它對人類的心臟和人的大腦都能有顯著維護功效,大家陰用之后能夠讓體質(zhì)明顯提高
      ,人體耐寒工作能力會隨著提升
      ,并且身體在極限自然環(huán)境中存活的時間也會增加許多
      ;消炎止疼
      ,黑順片還能消炎止疼,它對人類的炎癥反應(yīng)有優(yōu)良抑止和清除功效
      ,此外黑順片對身體因亞硝胺和雞蛋清及其角叉等多種多樣要素造成的發(fā)脹和發(fā)炎也是有很顯著的醫(yī)治功效

      平常大家出現(xiàn)骨節(jié)發(fā)炎和胃腸發(fā)炎時都能適當服食一些黑順片。
      在臨床醫(yī)學(xué)上這類中草藥材常常被用以人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和親信冷痛等癥的醫(yī)治
      ,醫(yī)治作用非常顯著

      3、忌宜:陰虛陽盛
      ,真熱假寒及孕婦均忌服

      黑順片有什么功效?黑順片的作用一般來說有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
      ,逐風(fēng)寒濕邪。
      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
      ,陽痿,宮冷
      ,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陰寒水腫
      ,陽虛外感
      ,寒濕痹痛。
      貯藏:鹽附子密閉
      ,置陰涼干燥處

      黑順片及白附片置干燥處,防潮

      注意孕婦慎用
      ,不宜與半夏、瓜蔞
      、天花粉
      、貝母
      、白蘞、白及同用

      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核心功效
      補益陽氣
      、祛寒止痛
      簡介
      黑順片是中藥附子的一個炮制品規(guī),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側(cè)根
      ,把它采挖出來以后通過不同的炮制加工

      黑順片也叫黑附片,還有白附片
      、淡附片
      、炮附片等不同的炮制品規(guī)。
      黑順片就是附子在加工過程中用調(diào)色液染色
      ,把它染成濃茶色以后再蒸
      ,蒸到它的外表面呈現(xiàn)油光。
      所以
      ,這個飲片的顏色比較深
      ,是濃茶色的。
      功效與作用
      1
      、補益陽氣
      ,黑順片是一種大補陽氣的中藥材,有很強的回陽之力

      平時人們出現(xiàn)怕冷畏寒以及肢體冰冷等陽氣不足的癥狀時
      ,就能及時服用黑順片。
      在服用時
      ,如果能搭配適量的人參和干姜
      ,會讓它補益陽氣的作用更出色。
      2
      、祛寒止痛
      ,黑順片具有超強的祛寒作用,平時因寒氣入侵引起胃痛
      、腹部冷痛以及腹瀉時
      ,都能服用黑順片,能讓癥狀很快減輕

      另外
      ,人們出現(xiàn)風(fēng)濕骨痛時,也能服用黑順片
      ,能祛風(fēng)除濕
      、消腫止痛。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陰虛陽盛者
      、真熱假寒者
      、孕婦
      不宜同食
      白酒
      原因:黑附子帶有一定的毒性
      ,和白酒同食會導(dǎo)致附子的毒性大大增強,不利于身體健康

      食用方法
      1
      、煎服
      取3~15g黑順片,洗凈之后放入砂鍋中
      ,加入適量冷水
      ,久煎即可。
      請問:中草藥中的黑順片有什么作用
      ?中藥黑順片有什么作用:
      中藥黑順片性味辛
      、甘熱;有毒

      歸心
      、腎
      、脾經(jīng)

      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助陽補火
      ,散寒止痛

      它主要作用有:
      第一,用于亡陽證

      本品上助心陽
      ,中溫脾陽,下補腎陽
      ,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治久病體虛,陽氣微弱
      ,陰寒內(nèi)盛
      ,或大汗、大吐
      、大瀉所致的亡陽癥

      多與干姜、甘草同用
      ,亦回陽救逆

      如四逆湯,治療久病氣虛欲脫或出血過多
      ,氣隨血脫者

      一般和人參相須配伍。
      第二
      ,用于虛寒的陽痿
      ,宮冷
      ,脘腹冷痛,泄瀉
      ,水腫等癥

      本品辛甘溫煦,有峻補元陽
      ,益火消陰之效
      ,治療腎陰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宮冷
      ,腰膝冷痛
      ,夜尿頻多,一般可以與熟地
      、肉桂等相須為用

      治療脾腎虛寒,寒濕內(nèi)盛的脘腹冷痛
      ,大面塘泄
      ,也可以與黨參、白術(shù)
      、干姜
      ,如組方附子理中湯。
      第三
      ,用于寒痹證

      本品辛散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風(fēng)寒濕痹
      ,周身骨節(jié)疼痛,一般多用之
      ,尤善治療寒痹痛劇者
      ,一般和桂枝、甘草等相須為用

      關(guān)于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有作用及禁忌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
      ,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
      ,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_11/972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中藥香加皮有哪些功效
      ?禁忌?主治什么
      ?炮制方法
      ?性味歸經(jīng)?
      名稱:香加皮 類別:祛風(fēng)濕藥 拼音:XIANG JIA PI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篊ortex Periplocae別名:北五加皮
      、杠柳皮、臭五加
      、山五加皮
      、香五加皮藥用部位:根皮藥材性狀:本品呈卷筒狀或槽狀,少數(shù)呈不規(guī)則的塊片狀 中藥香加皮有哪些功效<div   id=?禁忌
      ?主治什么?炮制方法
      ?性味歸經(jīng)
      ?">
      零余子能治什么病
      地氈草能治什么病
      2023-10-02
      羊肚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