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為常用中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別名:梣皮
。來源:1、為木犀科植物落葉喬木苦櫪白蠟樹(花曲柳)和小葉白蠟樹(水曲柳)的干燥樹皮
,多為幼樹的干皮。2、核桃楸皮為胡桃科植物落葉喬木桃楸(山核桃)的干燥枝皮
。產(chǎn)地:均主產(chǎn)于華北
、東北、西北等地區(qū)。性狀鑒別:木犀科秦皮呈卷筒狀或半卷長條狀
,厚約2~3毫米,長短不一以皮層薄厚均勻
,皮細(xì)呈長條筒狀者為佳。主要成分:大葉白蠟樹皮含七葉樹甙。
功效與作用:止痢
、收斂、清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炮制:切絲
、生用。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肝
、膽、大腸經(jīng)。功能:清燥濕
、清肝明目、止痢。主治:濕熱下痢
、目赤腫痛、生翳。臨床應(yīng)用:主要用于治療菌痢
其次,可用于治目赤腫痛
用量:3~15g
附:治菌痢時如無秦皮,在廣東可用上銀花
處方舉例:秦皮苦參湯:秦皮12g、苦參12g、木香6g
注:核桃科核桃楸皮呈卷筒狀或長條形,厚約1毫米
效用:味苦微辛,性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_11/99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