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概述】
甘遂(又名:重澤)為大戟科草本植物甘遂的塊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瀉水逐飲:用于胸腹積水或痰飲停聚
2.用于痰迷癲癇,能祛除痰涎
3.外用
【藥效鑒別】
甘遂善瀉腹水
【臨證應(yīng)用】
用于肝硬化、血吸蟲病引起之腹水及腎性水腫
【藥理作用】
能刺激腸管
【化學(xué)成分】
含三萜類化合物
【用量用法】
0.5——1g
【使用注意】
本品反甘草(藻戟芫遂俱戰(zhàn)草)
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
別名:主田,重澤
甘遂是什么
平時有人會有想要知道甘遂是什么
導(dǎo)讀: 中藥專區(qū)
,為您詳細介紹、圖片等,要更多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簡介甘遂圖片甘遂的與甘遂的藥用附方甘遂的配伍應(yīng)用 甘遂簡介
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塊根
。本品呈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甘遂圖片
甘遂的與
瀉水逐飲
;破積通便。主水腫;腹水;留飲結(jié)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1
2
3
4
、《藥性論》:能瀉十二種水疾,治心腹堅滿,下水,去痰水,主皮膚浮腫。
【藥名】甘遂
【別名】貓兒眼
、化骨丹、甘澤、腫手花、萱根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塊根
【性味】苦
【歸經(jīng)】歸肺、腎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用于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
體弱及禁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甘遂的藥用附方
1
2、身面浮腫
3
4
5、水鼓氣湍
6
7、疝氣偏腫
。用甘遂8、痞癥(發(fā)熱
、盜汗、胸背疼痛)9
、消渴。用甘遂(麩炒)半兩、黃連兩,共研細,加蒸餅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送下。忌甘草。10、風(fēng)痰迷心癲癇
。用甘遂二錢,研為末,放在豬心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甘遂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甘草
,“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現(xiàn)代藥理研究,尚未就此定論,正反結(jié)果,皆有報導(dǎo)。況二藥伍用2
、配牽牛子逐水泄熱通便。牽牛子性清降,走氣遭,通三焦,瀉水利尿。二藥相須,則逐水通便之力大增,使水熱壅實之邪由二便分消。故《圣濟總錄》二氣湯以此二藥為方,專治水腫腹?jié)M,二便不通等證。3、配大黃瀉熱逐水散結(jié)
。大黃氣味俱厚,長于瀉實熱不通。二藥配合,相須相使,既大增攻破散結(jié)之功,又倍添逐水瀉熱之效,為治水熱內(nèi)壅4
5
6
7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
以上就是一些甘遂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
【甘遂的與作用】
甘遂是一種不太常見的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