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癲茄(中藥材植物名:癲茄)(植物科目:茄科)能治什么病|紅癲茄(中藥材植物名:癲茄)(植物科目:茄科)有什么作用|紅癲茄(中藥材植物名:癲茄)(植物科目:茄科)什么樣真假辨別
紅癲茄(中藥材植物名:癲茄)(植物科目:茄科)
生長(zhǎng)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亞灌木
。喜生于空曠荒地,村邊地上的一種野生植物
。
分布:廣布于各熱帶地區(qū),廣東平原地區(qū)
,大村莊附近常見
。
入藥部分:果,紅色顛茄果可服
,青或黃色者有毒
,不能服
。
采集期:秋
、冬季。
自采地點(diǎn):郊野
。
性味:性平、味淡
、有小毒
。
功能:消積
。
主治、用量和用法:治小兒疳積
,生用1至2枚
,切開加豬肝
,蒸熟
,去顛茄
,取豬肝食。
(方歌)小兒疳積紅顛茄
,切開加入豬肝菜
,煮熟去茄取肝食,食上幾回積自清
。
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本文地址:/post/1592.html
外用藥——洋金花
【別名】曼陀羅花(《法華經(jīng)》)
,蔓陀羅花、千葉蔓陀羅花
、層臺(tái)蔓陀羅花(《洛陽花木記》)
,山茄花(《扁鵲心書》),押不蘆(《癸辛雜識(shí)》)
,胡茄花(《本草原始》)
,大鬧楊花
、馬蘭花(《生草藥性備要》),風(fēng)茄花(《本草求原》)
,佛花
、天茄彌陀花(《和漢藥考》)
,洋大麻子花、關(guān)東大麻子花
、虎茄花(《山東中藥》),風(fēng)麻花
、酒醉花(《陜西中藥志》)
,羊驚花
、楓茄花
、廣東鬧羊花、大喇叭花(《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原植物①白曼陀羅又名:風(fēng)茄兒、山茄子(《綱目》)
,大顛茄(《生草藥性備要》)
,顛茄、悶陀羅(《廣西通志》)
,野蓖麻、豬顛茄
、豬波羅
、老鼠愁
、白花曼陀羅
、金盤托荔枝(《中藥大辭典》)
。②毛曼陀羅又名:北洋金花
、軟刺曼陀羅(《中藥志》),毛花曼陀羅(《中藥大辭典》)
。
【英文】白曼陀羅花HinduDaturaFlower
,毛曼陀羅花HairyDaturaFlower
【拉丁】白曼陀羅花FlosDaturaeMetelis
,毛曼陀羅花FlosDaturaeInnoxiae
【商品名】南洋金花
、北洋金花、洋金花(又名鬧洋花
、鳳茄花、風(fēng)茄花
、曼陀羅花)
。
【處方名】洋金花
、曼陀羅花
【性味】味辛,性溫
,有毒
。
【歸經(jīng)】歸肺
、肝經(jīng)
。
【功效】平喘止咳
,麻醉止痛,解痙止搐
。
【考證】早在三國(guó)時(shí)期
,就有華倫使用"麻沸散"進(jìn)行外科手術(shù)的記載,有人認(rèn)為麻沸散的主藥就是洋金花
。宋代洋金花已有較多藥用。周去非《嶺外代答》云:"廣西曼陀羅花
,遍生原野
,大葉白花
,結(jié)實(shí)如茄子,而遍生小刺
,乃藥人草也。盜賊采
,干而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之醉悶
,則挈篋而(走多)
。"《綱目》曰:"曼陀羅生北土,人家亦栽之
。春生夏長(zhǎng)
,獨(dú)莖直上
,高四五尺,生不旁引
,綠莖碧葉
,葉如茄葉。八月開白花
,凡六瓣,狀如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攢花中坼,駢葉外包
,而朝開夜合
。結(jié)實(shí)圓而有丁拐,中有小子
。"以上所述形態(tài)特征及麻醉作用,并參考《履巉巖本草》附圖
,與本品基本一致
。
①《綱目》:"曼陀羅,生北土
,人家亦栽之
。春生夏長(zhǎng),獨(dú)莖直上
,高四
、五尺
,生不旁引,綠莖碧葉
,葉如茄葉
,八月開白花,凡六瓣
,狀如牽牛花而大
,攢花中折,駢葉外包
,而朝開夜合
,結(jié)實(shí)圓而有丁拐
,中有小子
。八月采花
,九月采實(shí)。""八月采此花
,七月采火麻子花
,陰干,等分為末
,熱酒調(diào)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
。割瘡灸火
,宜先服此,則不覺其苦也
。""按周密《癸辛雜識(shí)》云:漢北回回地方
,有草名押不蘆
,以少許磨酒飲
,即通身麻痹而死,加以刀斧亦不知
,至三日
,則以少藥投之即活
,御藥院中亦儲(chǔ)之
。昔華陀能剖腸滌胃,豈不有此等藥耶
。"②《生草藥性備要》:"大鬧楊花,食能殺人
,迷悶人
。不過用三分
,但服俱去心蒂
。若食后迷悶
,用黃糖可解
,甘草亦可。"
【藥源】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DaturametelL.或毛曼陀羅DaturainnoxiaMill.的花
。
【形態(tài)】
1.白曼陀羅
一年生草本
,高30~100cm.全株近無毛。莖直立
,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
,上部呈叉狀分枝
,綠色
,表面有不規(guī)則皺紋
,幼枝四棱形
,略帶紫色
,被短柔毛。葉互生
,上部葉近對(duì)生
;葉柄長(zhǎng)2~5cm
;葉片寬卵形
、長(zhǎng)卵形或心臟形,長(zhǎng)5~20cm
,寬4~15cm
,先端漸尖或銳尖
,基部不對(duì)稱,邊緣具不規(guī)則短齒、或全緣而波狀
,兩面無毛或被疏短毛,葉背面脈隆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紊谥Σ骈g或葉腋
;花梗長(zhǎng)約1cm,直立或斜伸
,被白色短柔毛
;花萼筒狀,長(zhǎng)4~6cm
,直徑1~1.5cm,淡黃綠色
,先端5裂
,裂片三角形
,整齊或不整齊,先端尖
,花后萼管自近基部處周裂而脫落
,遺留的萼筒基部則宿存
,果時(shí)增大呈盤狀
,直徑2.5~3cm
,邊緣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狀,長(zhǎng)14~20cm
,檐部直徑5~7cm
,下部直徑漸小,向上擴(kuò)大呈喇叭狀
,白色,具5棱
,裂片5
,三角形
,先端長(zhǎng)尖
;雄蕊5,生于花冠管內(nèi)
,花藥線形,扁平
,基部著生;雌蕊1
,子房球形,2室
,疏生短刺毛
,胚珠多數(shù),花柱絲狀
,長(zhǎng)11~16cm
,柱頭盾形
。蒴果圓球形或扁球狀,直徑約3cm
,外被疏短刺
,熟時(shí)淡褐色,不規(guī)則4瓣裂
。種子多數(shù)
,扁平
,略呈三角形
,熟時(shí)褐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11月
,果期4~11月
。
生于山坡
、草地或住宅附近。分布于江蘇
、浙江、福建
、湖北
、廣東、廣西、四川
、貴州
、云南;上海
、南京等地有栽培。
2.毛曼陀羅
一年生草本
,高1~2m.有惡臭
,全株被白色細(xì)腺毛及短柔毛
。莖粗壯,直立
,圓柱形
,基部木質(zhì)化
,上都多呈叉狀分枝
,灰綠色
。葉互生或近對(duì)生;葉片廣卵形
,長(zhǎng)8~20cm
,寬5~12cm,先端急尖
,基部斜心形
,全緣或呈微波狀
,背面葉脈隆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直立或斜升,長(zhǎng)15~20cm
,直徑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
,具5棱;花萼筒部有5棱角
,先端5淺裂,花后自近基部斷裂
,宿存部分隨果實(shí)而增大并向外反折
。蒴果生于下垂的果梗上,近圓形
,密生柔韌針狀刺并密被短柔毛
,熟時(shí)先端不規(guī)則裂開
。種子多數(shù),腎形
,淡褐色或黃褐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9月
,果期6~10月
。
原為栽培種,現(xiàn)村邊路旁沙質(zhì)地上也見有野生
。分布于遼寧
、河北
、江蘇
、浙江
、河南
。
【產(chǎn)地】①南洋金花(白曼陀羅花) 主產(chǎn)于江蘇、廣東
、海南
。銷全國(guó)。②北洋金花(毛曼陀羅花) 主產(chǎn)于河北
。自產(chǎn)自銷。
【采收】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
,于下午4~5時(shí)采摘初開放的花朵,曬干
;遇雨可用50~60℃烘4~6h即干
。亦可捆把后再曬干。
【炮制】
1.洋金花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zhì)及梗
,篩去灰屑。
2.制洋金花取姜汁和酒拌勻
,噴入切碎的洋金花內(nèi),待其吸收
,倒入100℃熱鍋內(nèi)
,用文火炒至沒焦。每洋金花100kg
,用生姜
、白酒各12kg.
貯于干燥容器內(nèi)
,制洋金花密閉,置通風(fēng)陰涼干燥處
,防霉
,防蛀
。
【商品情況】南洋金花:為植物白曼陀羅(白花曼陀羅)的干燥花朵
。主產(chǎn)于江蘇、福建
、廣東等地。
北洋金花:為植物毛曼陀羅(毛花曼陀羅
、軟刺曼陀羅)D.innoxiaMill.的干燥花朵
。主產(chǎn)于河南
、河北、山東等地
。
洋金花:又名鬧洋花
、鳳茄花、風(fēng)茄花
、曼陀羅花。為各種洋金花之統(tǒng)稱
。以花朵大
、不破碎、干燥
、無雜質(zhì)者為佳。
尚有同屬植物曼陀羅DaturastramoniumL.(分布于我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
、木本曼陀羅D.arboreaL.(福州、廣州地區(qū)及云南戶外栽培
,北京、青島等地溫室栽培)的花在產(chǎn)地亦作"洋金花"入藥
。
①歐曼陀羅DaturastramoniumL.莖淡綠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ò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蒴果卵球形,先端具較長(zhǎng)的堅(jiān)硬針刺
,成熟時(shí)規(guī)則的4瓣裂(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②紫花曼陀羅D.TatulaL.莖淡紫紅色。花淡紫色
;花萼上部亦略具淡紫點(diǎn)。蒴果卵球形
,具近于等長(zhǎng)的堅(jiān)硬針刺
;成熟時(shí)規(guī)則的4瓣裂(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③無刺曼陀羅D.inermisjacq.花白色
,蒴果平滑無刺。
④重瓣曼陀羅D.FastuosaL.花冠2~3層
,外面紫色,內(nèi)白色
。
【藥材特征】1.南洋金花(白曼陀羅花)花萼已除去,花冠及附著的雄蕊皺縮成卷?xiàng)l狀
,長(zhǎng)9~16cm,黃棕色
。展平后
,花冠上部呈喇叭狀
,先端5淺裂,裂片先端短尖
,短尖下有3條明顯的縱脈紋
,裂片間微凹陷
;雄蕊5
,花絲下部緊貼花冠筒,花藥扁平
,長(zhǎng)1~1.5cm.質(zhì)脆易碎
,氣微臭
,味辛苦。以去萼、朵大
、質(zhì)厚、整齊
、黃棕色
、有香氣者為佳。
2.北洋金花(毛曼陀羅花)帶有花萼
。萼筒長(zhǎng)4~9cm
,頂端5裂
,裂片長(zhǎng)約1.5cm,表面密生毛茸
。花冠長(zhǎng)10~18cm
,先端裂片三角形
,裂片間有短尖。花藥長(zhǎng)約1cm.以朵大
、黃棕色
、完整、無雜質(zhì)者為佳
。
【應(yīng)用】
用于哮喘咳嗽
。洋金花功能平喘止咳
,性味辛溫
,尤宜于寒性哮喘
,可單味服用,或用本品與煙葉各等分
,制成卷煙燃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多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
用于脘腹疼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傷痛
,手術(shù)麻醉。洋金花能麻醉止痛
,可廣泛應(yīng)用于多種疼痛疾病
。用于脘腹疼痛,可單味水煎或研末服
。治風(fēng)濕痹痛
、跌打傷痛
,可泡酒服
,亦可配合川芎
、當(dāng)歸、姜黃等活血止痛藥同用或煎水洗浴
。用于手術(shù)麻醉,古代早有使用
,如《扁鵲心書》之睡圣散
,以本品與火麻花等分為未
,熱酒調(diào)服,即昏睡不知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妒泪t(yī)得效方》則以本品作整骨止痛的麻藥。近年來
,以本品為主,配伍川芎
、當(dāng)歸
、草烏、防己等制成外科手術(shù)麻醉止痛劑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
用于癲癇或小兒慢驚。洋金花解痙止痛
,可與全蝎
、天麻、南星等息風(fēng)化痰藥同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有用于精神病之興奮躁動(dòng)及頑固性失眠者
,用本原可使之安靜或入睡
。
【用量】0.30-0.50g
【禁忌】?jī)?nèi)服宜慎。外感及痰熱喘咳
、青光眼
、高血壓、心臟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和孕婦禁用
。本品有毒,用量過大易致中毒
,出現(xiàn)口干、皮膚潮紅
、瞳孔散大、心動(dòng)過速
、眩暈頭痛
、煩躁、譫語
、幻覺、甚至昏迷
,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渡菟幮詡湟罚?食能殺人
,迷悶人。"
【附方】1.治哮喘①曼陀羅花五兩
,火硝一錢
,川貝一兩,法夏八錢
,澤蘭六錢
,冬花五錢
。上共研細(xì)末
,用老姜一斤
,搗爛取汁,將藥末合勻
,以有蓋茶盅一只盛貯封固
,隔水蒸1h久,取出
,以熟煙絲十兩和勻
,放通風(fēng)處
,吹至七、八成干(不可過于干燥
,恐其易碎)時(shí)
,貯于香煙罐中備用
。每日以旱煙筒或水煙袋
,如尋常吸煙法吸之
。(《外科十三方考》立止哮喘煙)②風(fēng)茄花0.4g
、甘草3g
、遠(yuǎn)志4g.研細(xì)粉和勻,分成10份
,每次1~3份,睡前或發(fā)作前1h頓服
,每次不超過3份。(《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慢性氣管炎曼陀羅花0.1g
,金銀花
、遠(yuǎn)志
、甘草各0.5g(每丸含量)
。共研細(xì)末,加適量蜂蜜制成蜜丸
。每次服1丸,每日2次
,連服30d.(《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3.治潰瘍病洋金花一個(gè)花(約0.4~0.5g)
,甘草粉9g,炒白芍21g
,陳皮12g,煅瓦楞15g
,白芨9g
,貝母9g.水煎濃縮至100ml,每次服50ml
,每日2次
,30~40d為1療程
。[《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2,(1):41]
4.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①曼陀羅花30g.白酒500g.將花放酒內(nèi)泡半個(gè)月
,每次飲半小酒盅(約5ml),每日2次
。(《內(nèi)蒙古中草藥》)②曼陀羅花9g.水煎
,燙洗患處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5.治肌肉疼痛、麻木洋金花6g.煎水外洗
。(《廣西本草選編》)
6.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穗y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痛
,亦不傷人山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
,"一說七月收")
。陰干,并研末
。每服三錢,小兒只一錢
,茶酒任下
。一服后即昏睡,可灸五十壯
,醒后再服再灸
。(《扁鵲心書》睡圣散)
7.治骨折疼痛,關(guān)節(jié)疼痛曼陀羅全草曬干
,研末
,每服0.03g.(《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8.治小兒慢驚曼陀羅花七朵(重一字),天麻二錢半
,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
、丹砂
、乳香各二錢半。為末
。每服半錢,薄荷湯調(diào)下
。(《御藥院方》)
9.治陽厥氣逆多怒而狂朱砂(水飛)半兩
,曼陀羅花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若醉便臥,勿令驚覺
。(《證治準(zhǔn)繩》祛風(fēng)一醉散)
10.治面上生瘡曼陀羅花,曬干研未
,少許貼之。(《衛(wèi)生局簡(jiǎn)方》)
11.治化膿性骨髓炎洋金花研粉
,加適量面粉糊拌勻,制成2mm大藥線
,高壓消毒備用
。用時(shí)先清潔患處,然后將藥線插入瘺管內(nèi)
,蓋上紗布
,每2~3d換藥1次
。(《廣西本草選編》)
【成分】
白曼陀羅植物(其他曼陀羅屬植物也一樣)各部分都含生物堿
,但以花中含率為,達(dá)0.43%
。生物堿中以天仙子堿(Hyosine,亦名東莨菪堿)為主
,天仙子胺(Hyoscyamine
,舊名莨菪堿)次之(葉中生物堿含率的主次恰與花中的相反)。毛曼陀羅花頭含總生物堿約0.3~0.4%
,主要為天仙子胺及天仙子堿。(1)白花曼陀羅花含總生物堿0.47%(盛開期)~0.75%(凋謝期)
。主動(dòng)脈成分為東莨菪堿(scopolamine)
,另含莨菪堿(hyoscyamine)或阿托品(atrlpine)。(2)毛曼陀羅花含總生物堿0.65%(凋謝期)~0.87%(盛開期)
。主含東莨菪堿和莨菪堿
,另含去甲基莨菪堿
。
刺天茄(管狀花目茄科植物)詳細(xì)資料大全
刺天茄,是茄屬多枝灌木
,通常高0.5-1.5-(6)米
,小枝,葉下面
,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
,長(zhǎng)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
。小枝褐色,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脫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鉤刺
,鉤刺長(zhǎng)4-7毫米
,基部寬1.5-7毫米
,基部被星狀絨毛,先端彎曲
,褐色。
基本介紹中文學(xué)名 :刺天茄 拉丁學(xué)名 :Solanum indicum L. 別稱 :哈麻香
,麻五答蓋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科 :茄科 族 :茄族屬 :茄屬 分布區(qū)域 :中國(guó)四川
、貴州
、云南
、廣西
、廣東、福建
、湖南 亞族 :茄亞族 Solaninae 各地名稱,形態(tài)特征,生長(zhǎng)環(huán)境,分布范圍,主要價(jià)值,主要品類,各地名稱刺天茄(滇南本草
、植物名實(shí)圖考)苦果(云南祿豐、屏邊)
;苦天茄(云南硯山)
;"歌溫喝"、"傻里布"(傣語)
;野海椒(四川鹽邊);顛茄(四川雷波
、廣西南寧);釘茄(廣西梧州)
;丁茄子(廣西綏淥)
;袖扣果(廣西龍州);生刺矮瓜(廣東信誼)
;紫花茄(廣州植物志);雞刺子(海南瓊山)
;黃水蕎(臺(tái)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螒B(tài)特征多枝灌木
,通常高0.5-1.5-(6)米,小枝
,葉下面
,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
,長(zhǎng)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小枝褐色
,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脫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鉤刺,鉤刺長(zhǎng)4-7毫米
,基部寬1.5-7毫米,基部被星狀絨毛
,先端彎曲
,褐色。葉卵形
,長(zhǎng)5-7-(11)厘米
,寬2.5-5.2-(8.5)厘米,先端鈍
,基部心形,截形或不相等
,邊緣5-7深裂或成波狀淺圓裂
,裂片邊緣有時(shí)又作波狀淺裂
,上面綠色
,被具短柄的5-9-(11)分枝的星狀短絨毛,下面灰綠
,密被星狀長(zhǎng)絨毛
;中脈及側(cè)脈常在兩面具有長(zhǎng)2-6毫米的鉆形皮刺,側(cè)脈每邊3-4條
;葉柄長(zhǎng)2-4厘米
,密被星狀毛及具1-2枚鉆形皮刺,有時(shí)不具
。 蝎尾狀花序腋外生,長(zhǎng)約3.5-6厘米
,總花梗長(zhǎng)2-8毫米
,花梗長(zhǎng)1.5厘米或稍長(zh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