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吃什么菜
腮腺炎是一種流行疾病,一般到了春秋季節(jié)的時候就很容易誘發(fā)這樣的疾病哦
。腮腺炎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除了治療以外
,可以選擇一些飲食的方法來調(diào)理的哦,下面的這些食物適合腮腺炎的病人食用,來看看吧
。
第一:主食及豆類:因為腫痛會影響咀嚼及上消化道功能
,所以盡量選擇半流質(zhì)飲食,如面湯
、大米小米粥
、燕麥湖、豆?jié){、藕粉等,赤小豆,綠豆稀飯可以解毒,要經(jīng)常吃。腮腺炎的病人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流失或者是半流食,選擇清熱解毒的食物,可以有滋陰的作用。
第二:銀花涼茶——配方:鮮金銀花60克或干品30克
。制法:將金銀花稍加水浸洗后,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沸3分鐘,去渣取湯約250毫升。功效:清熱解毒。用法:以上為1日量,作冷飲或涼茶,分2~3次飲服,連用3~5日。金銀花可以有止咳的作用,可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治療腮腺炎的效果。第三:綠豆白菜湯——配方:綠豆100克
,白菜心3個。制法:先把綠豆加水適量煮沸,煮至將熟時
,放入白菜心,再煮20分
注意事項
忌過甜
、過成及酸性的食物:本病聲患兒的飲食必須清淡
,過甜、過咸的食物都會刺激腮腺而引起唾液排泄障礙,使病情加重
。酸性食物如醋
、糖醋炒菜、酸梅湯等都會使唾液增加而加重腮腺的負擔
。腮腺炎的病人飲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過甜啊或者是辛辣刺激的食物
,對保健養(yǎng)生有好處的呢、
腮腺炎吃什么菜比較好呢
,上面的這些食物一定要試試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流失或者是半流食,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
,這樣的話可以有調(diào)理體質(zhì)的作用
,禁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哦,這些都很重要
,一定要清楚
。腮腺炎的癥狀、病理周期
腮腺炎的癥狀、病理周期、治療用藥(現(xiàn)有市場上的藥物)以及生病期間的注意事項?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成人中也有發(fā)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肝、腎、心、關節(jié)等幾乎所有的器官。因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鹉X膜腦炎、睪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癥狀。
病人是傳染源,腮腺炎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后2-3周發(fā)病。腮腺炎主要表現(xiàn)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fā)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腫脹在發(fā)病1-3天最明顯,以后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在發(fā)病初期的3-5天,可有發(fā)熱、乏力、不愿吃東西等全身癥狀。
唾液腺有3對,腮腺、舌下腺和頜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腮腺。小兒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腫臉的胖子。因為腮腺位于兩側面頰近耳垂處,腮腺炎時腫大的腮腺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間稱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豬頭肥”的說法.因為有時會腫的比較嚴重而趨于“豬頭”,所以人們也有叫這種癥狀為"豬頭肥"的習慣。
一旦發(fā)現(xiàn)腮腺炎,患兒應立即隔離 ,臥床休息。飲食宜軟 、易消化 ,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 ,導致局部疼痛加劇 。要多飲開水,保持口腔清潔 ,也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 。腫脹部位可用中藥外敷,取青黛15克 ,或中成藥如意金黃散15克 ,用水調(diào)勻即可 。外敷后可減少局部疼痛,幫助消腫 。同時還可服板藍根沖劑 。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機構中流行,因此若發(fā)現(xiàn)患兒,應加強晨檢工作,對可疑患兒有接觸的小朋友,應觀察21天,同時預防性口服板藍根沖劑。一般連續(xù)3-5天。有一點要注意,丙種球蛋白對腮腺炎無預防作用。
腮腺炎分為化膿性和病毒性兩種。
化膿性腮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見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機能減退,多見于急性傳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導管口堵塞;3,腮腺鄰近組絹的炎癥;
癥狀是發(fā)熱、白細胞增多,腮腺局部紅、腫、痛、熱,當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稱之為流行性腮腺炎,較多發(fā)生于幼兒或少年時期有傳染接觸史,可雙側或單側受累 ,白細胞不但不增高反而減低或正常 ,局部癥狀和化膿性差不多,但沒有化膿傾向 。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蛏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后期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并發(fā)癥時白細胞計數(shù)可增高 。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輕度和中度增高 ,有助診斷。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與腮腺腫脹程度成正比 。腮腺炎
(三)血清學檢查 。
1.中和抗體試驗:低滴度如1:2提示特異免疫反應。中和抗體特異性強 ,但不作常規(guī)應用 。
2.補體結合與血凝抑制試驗: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測定補體結合及血凝抑制抗體,有顯著增長者可確診(效價4倍以上) 。國外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咐法及間接熒光免疫檢測gM抗體 ,可作早期診斷。
3.病毒分離:早期患者可在唾液 、尿 、血、腦脊液中分離到病毒 。
4.尿 腎臟受累時可出現(xiàn)尿蛋白、紅白細胞等,甚至類似腎炎尿的改變。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抗菌素,中藥荊防敗毒散、五味消毒飲;同時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暢通。如果病程超過一周,進入化膿期,則應進行切開排膿手術。
病毒性腮腺炎沒有特效療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藥治療,如果有并發(fā)細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藥,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選鮮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塊,剝掉外皮和小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換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也可將適量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 ,綠豆6克,冰糖50克 ,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天。如果孩子高熱、頭痛劇烈,應警惕腦膜炎,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與健康人分開居住,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病發(fā)期間至腮腺消腫之前不得去幼兒園或是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病兒要臥床休息,不可過于勞累。注意不要給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給病兒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質(zhì)和半流質(zhì),以減輕孩子吞咽的困難。要多喝開水,以利于身體內(nèi)毒素的排出;小兒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并進行定時煮沸消毒。病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間可拿到室外曝曬,臉盆、毛巾、手絹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必要時,可以采取降溫措施。如果男孩的睪丸疼痛,可以用繃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保持孩子口腔衛(wèi)生:要孩子經(jīng)常用溫鹽水漱口。局部熱敷:用包了毛巾的熱水袋給孩子在患處熱敷,可以減輕孩子患處的疼痛。 一般說腮腺炎得過一次,人就會產(chǎn)生永久性的抗體,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幾次以上。針灸治療 一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預防法
先在被預防者的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后將王不留行子貼壓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壓2次,每次50下。3~4日換貼1次,7日為一療程。
二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刺激宜強,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的針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次,重者2次。
三 體針加敷貼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風、角孫。
配穴:頰車、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據(jù)癥情酌加。先刺患側(或嚴重一側)穴,再刺對側;先刺手部穴位,再刺頭面部。快速進針,迅速捻轉(zhuǎn)結合小提插運針十余下,強刺激不留針。針后,于患部貼敷搗爛成泥狀的鮮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復襯以油紙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敷1~4次。
四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孫、少商。
配穴:曲池、內(nèi)關。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后下方,即腫大的腮腺上緣(下同)。
(二)治法
僅取主穴,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約1~1.5寸;繼針合谷(患側),得氣后,兩穴接通G6805電針儀,連續(xù)波,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留針10~15分鐘 。取針后,雙側少商用三棱針刺血 ,每穴3~5滴。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內(nèi)關與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五 皮膚針
(一)取穴腮腺炎
主穴:手三里、溫溜。
配穴:頸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陽明經(jīng)線手三里至溫溜段,用七星針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經(jīng)叩剌3~5遍。療效不顯者可在頸椎1~5兩側皮區(qū)各連續(xù)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腫脹處環(huán)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鐘。每日1次。
六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外關、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鐘。每日1次。
七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頰。
配穴:腎上腺、胃、胰膽、對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 ,如效不顯可酌加1~2個配穴 。屏尖穴針法,常規(guī)消毒后 ,以左手拇 、食指挾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緣 ,右手持30號1寸長不銹鋼毫針垂直刺入 ,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內(nèi)側皮膚為度,捻轉(zhuǎn)得氣后急速出針 。余穴采用捻入法進針 ,留針60~120分鐘,每30分鐘運針1次 ,反復運針2次后起針 。每次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 ,每日1次 ,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
八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 、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種拔罐法 ,宜任選一種 。一為刺絡拔罐之法,先令患兒取正坐位 ,以1~1.5寸30號毫針刺入阿是穴,深約0.8~1寸,得氣后用捻轉(zhuǎn)瀉法,行針半分鐘后即取針,用消毒棉球輕壓不使流血。接著囑患兒伏臥,在身柱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小三棱針點刺,一點即出,隨之以雙拇指擠壓針孔,出血一滴。根據(jù)年齡大小,選擇合適口徑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蓋,倒置于穴上,上放一個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點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隔日治療一次,不計療程。
另一為水罐法:令患兒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內(nèi)裝上半瓶左右溫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緊罐具,囑患兒緩慢仰臥,使罐具恢復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將裝上4或5號針頭的注射器,插入罐內(nèi),抽去空氣 ,使罐具吸附穴區(qū) ,令溫水充分接觸皮膚。如患兒局部腫脹面積較大 ,可同時吸拔2~3個 。留罐約15分鐘左右。取罐時 ,以注射器將空氣推入罐內(nèi) ,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 ,不計療程 。
九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孫。
配穴:耳尖(耳穴) 、列缺 。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顯時改取配穴 ,每次僅取一穴 。一側患病點灸患側穴,雙側者灸兩側。以燈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點燃后,對準穴位,迅速點灸。以發(fā)出清脆的“叭”的一聲即可。注意燈芯蘸油時不可過多,以免燃燒時,油滴下燙傷;點燃時燈芯與皮膚不能接觸太緊,防止灼傷皮表。施灸后穴位處可見一綠豆大的白泡,囑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十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關沖、少澤。
配穴:大敦、合谷、關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據(jù)癥而取,頭痛加合谷,發(fā)熱不退加大椎,并發(fā)睪丸炎加關元、大敦。取準穴后,用消毒三棱針(或28號0.5寸毫針)在主穴上點刺,并擠壓出血3~6滴。雙側腫大取雙側,單側腫大取一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點刺,合谷、關元以28~30號毫針刺,得氣后施瀉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輕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對5日以上腮部腫脹不消者,外敷錫類散膏,淋巴結腫大者外貼紫金錠膏,具體方法為:將錫類散或紫金錠0.1~0.2克,倒在3~5厘米見方的膠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勻涂于膠布中央,貼于患處,隔日1次。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備用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操作:常用穴為主,效果不明顯時加備用穴。少商穴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其余穴位進針得氣后,采用疾徐補瀉手法。方法為:先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用較強的刺激,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穴)的針感向腫脹的腮腺部放射,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2次,不計療程,以愈為度o
·電針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側耳垂后下方,即腫大的腮腺上緣)、合谷、角孫、少商。
備用穴;曲池、內(nèi)關。
(2)操作:一般僅取常用穴,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約1~L5寸;繼針合谷(患側),得氣后,兩穴接通電針儀,用連續(xù)波,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兒能耐受為宜。留針10~15分鐘。取穴后,雙側少商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內(nèi)關也用同樣針刺方法。每日1次,重者2次。
十一 ·燈火灸法
(1)取穴,常用穴:角孫。
備用穴:列缺。
(2)操作:一般選角孫,如效果不顯著改取列缺。均取患側穴。可先剪去角孫穴區(qū)頭發(fā),面積約5
分硬幣大小,用7—10厘米長的燈心草,蘸少量菜子油或豆油,點燃,迅速將其點灼穴位皮膚,一點即起,當燈心草油火接觸皮膚時,就會發(fā)出“啪”的響聲,施灸后穴處可出現(xiàn)綠豆大白泡,囑患者勿抓破,讓其自行消退,一般1次即可。如效果不明顯時,可以同樣方法點灼列缺穴。如無燈芯草,可用火柴棒劃然后呈垂直方向迅速按灸角孫穴,火灸后皮膚發(fā)紅或呈白
色,不必處理。
腮腺parotid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別肥厚,深入到下頜后窩內(nèi)。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緣處發(fā)出腮腺管,在距顴弓下方約一橫指處經(jīng)咬肌表面前行,繞過咬肌前緣轉(zhuǎn)向深部,穿過頰肌開口于頰部粘膜,開口處形成一個粘膜乳頭 ,恰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腮腺炎單方治療 1.青黛3~5g ,紫金錠一片(研末)加醋調(diào)成稀糊狀涂患處 ,干后再涂,約一日6~8次 ,涂至疼痛減輕 ,約4~5日。腮腺炎
2.以靛青或嫩柳葉膏敷局部 ,每日1~2次至消腫 。
3.10ml食醋于硯臺內(nèi)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筆涂腫處,每日3~4次,共2~5日。
4.鮮天花粉、車前草各50g洗凈搗爛加少許食鹽敷患處,每日1~2次、共2~5日。
5.鮮仙人掌除去表面絨毛茫刺洗凈搗爛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湯半匙調(diào)勻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調(diào)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黃柏粉與生石膏以3:7比例混勻后,用醋或酒調(diào)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于春天發(fā)芽時采枝混合煎煮兩次,把兩次煎汁一起濃縮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
?
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成人中也有發(fā)病
,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突出的病征
,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肝、腎、心、關節(jié)等幾乎所有的器官。因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鹉X膜腦炎
、睪丸炎、胰腺炎
、乳腺炎
、卵巢炎等癥狀。
病人是傳染源
病人是傳染源
,腮腺炎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
,接觸病人后2-3周發(fā)病
。腮腺炎主要表現(xiàn)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
,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
,表面發(fā)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腫脹在發(fā)病1-3天最明顯
,以后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
。在發(fā)病初期的3-5天
,可有發(fā)熱、乏力
、不愿吃東西等全身癥狀
。
唾液腺有3對,腮腺
唾液腺有3對,腮腺
、舌下腺和頜下腺
,其中最大的一對是腮腺。小兒得了腮腺炎后
,面部就像打腫臉的胖子
。因為腮腺位于兩側面頰近耳垂處
,腮腺炎時腫大的腮腺是以耳垂為中心
,向周圍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間稱為“大嘴巴”
。有的地方也有“豬頭肥”的說法.因為有時會腫的比較嚴重而趨于“豬頭”
,所以人們也有叫這種癥狀為"豬頭肥"的習慣。
一旦發(fā)現(xiàn)腮腺炎
一旦發(fā)現(xiàn)腮腺炎
,患兒應立即隔離
,臥床休息。飲食宜軟
、易消化
,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
,導致局部疼痛加劇
。要多飲開水,保持口腔清潔
,也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
。腫脹部位可用中藥外敷,取青黛15克
,或中成藥如意金黃散15克
,用水調(diào)勻即可
。外敷后可減少局部疼痛,幫助消腫
。同時還可服板藍根沖劑
。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學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學
,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
。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機構中流行,因此若發(fā)現(xiàn)患兒
,應加強晨檢工作
,對可疑患兒有接觸的小朋友,應觀察21天
,同時預防性口服板藍根沖劑
。一般連續(xù)3-5天。有一點要注意
,丙種球蛋白對腮腺炎無預防作用
。
腮腺炎分為化膿性和病毒性兩種。
化膿性腮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
腮腺炎分為化膿性和病毒性兩種。
化膿性腮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
,主要是葡萄球菌
。常見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機能減退
,多見于急性傳染病及衰弱的患者
;2,腮腺導管口堵塞;3,腮腺鄰近組絹的炎癥;
癥狀是發(fā)熱、白細胞增多,腮腺局部紅、腫、痛、熱,當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稱之為流行性腮腺炎,較多發(fā)生于幼兒或少年時期有傳染接觸史,可雙側或單側受累
癥狀是發(fā)熱、白細胞增多,腮腺局部紅、腫、痛、熱,當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稱之為流行性腮腺炎,較多發(fā)生于幼兒或少年時期有傳染接觸史,可雙側或單側受累
,白細胞不但不增高反而減低或正常
,局部癥狀和化膿性差不多,但沒有化膿傾向
。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蛏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后期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并發(fā)癥時白細胞計數(shù)可增高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蛏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后期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并發(fā)癥時白細胞計數(shù)可增高
。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輕度和中度增高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輕度和中度增高
,有助診斷。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與腮腺腫脹程度成正比
。腮腺炎
(三)血清學檢查
(三)血清學檢查
。
1.中和抗體試驗:低滴度如1:2提示特異免疫反應。中和抗體特異性強
1.中和抗體試驗:低滴度如1:2提示特異免疫反應。中和抗體特異性強
,但不作常規(guī)應用
。
2.補體結合與血凝抑制試驗: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測定補體結合及血凝抑制抗體,有顯著增長者可確診(效價4倍以上)
2.補體結合與血凝抑制試驗: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測定補體結合及血凝抑制抗體,有顯著增長者可確診(效價4倍以上)
。國外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咐法及間接熒光免疫檢測gM抗體
,可作早期診斷。
3.病毒分離:早期患者可在唾液
3.病毒分離:早期患者可在唾液
、尿
、血、腦脊液中分離到病毒
。
4.尿 腎臟受累時可出現(xiàn)尿蛋白、紅白細胞等,甚至類似腎炎尿的改變。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抗菌素,中藥荊防敗毒散、五味消毒飲;同時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暢通。如果病程超過一周,進入化膿期,則應進行切開排膿手術。
病毒性腮腺炎沒有特效療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藥治療,如果有并發(fā)細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藥,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選鮮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塊,剝掉外皮和小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換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也可將適量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
4.尿 腎臟受累時可出現(xiàn)尿蛋白、紅白細胞等,甚至類似腎炎尿的改變。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抗菌素,中藥荊防敗毒散、五味消毒飲;同時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暢通。如果病程超過一周,進入化膿期,則應進行切開排膿手術。
病毒性腮腺炎沒有特效療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藥治療,如果有并發(fā)細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藥,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選鮮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塊,剝掉外皮和小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換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也可將適量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
,綠豆6克,冰糖50克
,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天。如果孩子高熱、頭痛劇烈,應警惕腦膜炎,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與健康人分開居住,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病發(fā)期間至腮腺消腫之前不得去幼兒園或是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病兒要臥床休息,不可過于勞累。注意不要給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給病兒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質(zhì)和半流質(zhì),以減輕孩子吞咽的困難。要多喝開水,以利于身體內(nèi)毒素的排出;小兒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并進行定時煮沸消毒。病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間可拿到室外曝曬,臉盆、毛巾、手絹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必要時,可以采取降溫措施。如果男孩的睪丸疼痛,可以用繃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
。保持孩子口腔衛(wèi)生:要孩子經(jīng)常用溫鹽水漱口
。局部熱敷:用包了毛巾的熱水袋給孩子在患處熱敷,可以減輕孩子患處的疼痛
。 一般說腮腺炎得過一次,人就會產(chǎn)生永久性的抗體,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幾次以上
。針灸治療 一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預防法
先在被預防者的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后將王不留行子貼壓于腮腺穴上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預防法
先在被預防者的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后將王不留行子貼壓于腮腺穴上
,每日自行按壓2次
,每次50下。3~4日換貼1次
,7日為一療程
。
二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
二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
、少商
、合谷。
配穴:列缺
配穴:列缺
、豐隆
、解溪、聽會。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刺激宜強,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的針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次,重者2次。
三 體針加敷貼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風、角孫。
配穴:頰車、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據(jù)癥情酌加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刺激宜強,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的針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次,重者2次。
三 體針加敷貼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風、角孫。
配穴:頰車、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據(jù)癥情酌加
。先刺患側(或嚴重一側)穴
,再刺對側;先刺手部穴位
,再刺頭面部
。快速進針
,迅速捻轉(zhuǎn)結合小提插運針十余下
,強刺激不留針。針后
,于患部貼敷搗爛成泥狀的鮮蛇莓(全草)或仙人掌
,上復襯以油紙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膠布固定
。每天換藥1次
,連敷1~4次。
四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四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合谷
、角孫、少商
。
配穴:曲池
配穴:曲池
、內(nèi)關。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后下方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后下方
,即腫大的腮腺上緣(下同)
。
(二)治法
僅取主穴,高熱加曲池
(二)治法
僅取主穴,高熱加曲池
,嘔吐加內(nèi)關
。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
,深約1~1.5寸
;繼針合谷(患側),得氣后,兩穴接通G6805電針儀
,連續(xù)波
,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
。留針10~15分鐘
。取針后,雙側少商用三棱針刺血
,每穴3~5滴
。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
、內(nèi)關與之同
。每日1次,重者2次
。
五 皮膚針
(一)取穴腮腺炎
主穴:手三里
五 皮膚針
(一)取穴腮腺炎
主穴:手三里
、溫溜。
配穴:頸椎1~5
配穴:頸椎1~5
、阿是穴
。
(二)治法
主穴指手陽明經(jīng)線手三里至溫溜段,用七星針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經(jīng)叩剌3~5遍
(二)治法
主穴指手陽明經(jīng)線手三里至溫溜段,用七星針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經(jīng)叩剌3~5遍
。療效不顯者可在頸椎1~5兩側皮區(qū)各連續(xù)叩打3行
,在腮腺局部腫脹處環(huán)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鐘
。每日1次
。
六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
六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
、外關
、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
。氦-氖激光器
,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1.5毫瓦
,每穴照射3分鐘
。每日1次。
七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屏尖
七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屏尖
、面頰
。
配穴:腎上腺、胃
配穴:腎上腺、胃
、胰膽
、對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
,如效不顯可酌加1~2個配穴
。屏尖穴針法,常規(guī)消毒后
,以左手拇
、食指挾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緣
,右手持30號1寸長不銹鋼毫針垂直刺入
,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內(nèi)側皮膚為度,捻轉(zhuǎn)得氣后急速出針
。余穴采用捻入法進針
,留針60~120分鐘,每30分鐘運針1次
,反復運針2次后起針
。每次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
,每日1次
,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
八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
八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
、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種拔罐法
(二)治法
共有二種拔罐法
,宜任選一種
。一為刺絡拔罐之法,先令患兒取正坐位
,以1~1.5寸30號毫針刺入阿是穴
,深約0.8~1寸,得氣后用捻轉(zhuǎn)瀉法
,行針半分鐘后即取針
,用消毒棉球輕壓不使流血。接著囑患兒伏臥
,在身柱穴常規(guī)消毒后
,用小三棱針點刺,一點即出
,隨之以雙拇指擠壓針孔
,出血一滴。根據(jù)年齡大小,選擇合適口徑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蓋,倒置于穴上,上放一個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點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隔日治療一次,不計療程。
另一為水罐法:令患兒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內(nèi)裝上半瓶左右溫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緊罐具,囑患兒緩慢仰臥,使罐具恢復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將裝上4或5號針頭的注射器,插入罐內(nèi),抽去空氣
另一為水罐法:令患兒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內(nèi)裝上半瓶左右溫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緊罐具,囑患兒緩慢仰臥,使罐具恢復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將裝上4或5號針頭的注射器,插入罐內(nèi),抽去空氣
,使罐具吸附穴區(qū)
,令溫水充分接觸皮膚。如患兒局部腫脹面積較大
,可同時吸拔2~3個
。留罐約15分鐘左右。取罐時
,以注射器將空氣推入罐內(nèi)
,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
,不計療程
。
九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孫。
配穴:耳尖(耳穴)
九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孫。
配穴:耳尖(耳穴)
、列缺
。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顯時改取配穴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顯時改取配穴
,每次僅取一穴
。一側患病點灸患側穴,雙側者灸兩側。以燈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點燃后,對準穴位,迅速點灸。以發(fā)出清脆的“叭”的一聲即可。注意燈芯蘸油時不可過多,以免燃燒時,油滴下燙傷;點燃時燈芯與皮膚不能接觸太緊,防止灼傷皮表。施灸后穴位處可見一綠豆大的白泡,囑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十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關沖、少澤。
配穴:大敦、合谷、關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據(jù)癥而取,頭痛加合谷,發(fā)熱不退加大椎,并發(fā)睪丸炎加關元、大敦。取準穴后,用消毒三棱針(或28號0.5寸毫針)在主穴上點刺,并擠壓出血3~6滴。雙側腫大取雙側
十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關沖、少澤。
配穴:大敦、合谷、關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據(jù)癥而取,頭痛加合谷,發(fā)熱不退加大椎,并發(fā)睪丸炎加關元、大敦。取準穴后,用消毒三棱針(或28號0.5寸毫針)在主穴上點刺,并擠壓出血3~6滴。雙側腫大取雙側
,單側腫大取一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
。配穴大椎
、大敦穴亦依上法點刺,合谷、關元以28~30號毫針刺,得氣后施瀉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輕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對5日以上腮部腫脹不消者,外敷錫類散膏,淋巴結腫大者外貼紫金錠膏,具體方法為:將錫類散或紫金錠0.1~0.2克,倒在3~5厘米見方的膠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勻涂于膠布中央,貼于患處,隔日1次。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備用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操作:常用穴為主,效果不明顯時加備用穴。少商穴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其余穴位進針得氣后,采用疾徐補瀉手法。方法為:先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用較強的刺激,反復運針數(shù)次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備用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操作:常用穴為主,效果不明顯時加備用穴。少商穴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其余穴位進針得氣后,采用疾徐補瀉手法。方法為:先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用較強的刺激,反復運針數(shù)次
,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穴)的針感向腫脹的腮腺部放射
,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
。每日針1~2次
,不計療程,以愈為度o
·電針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側耳垂后下方
·電針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側耳垂后下方
,即腫大的腮腺上緣)
、合谷、角孫
、少商
。
備用穴;曲池
備用穴;曲池
、內(nèi)關
。
(2)操作:一般僅取常用穴
(2)操作:一般僅取常用穴
,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
。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
,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約1~L5寸
;繼針合谷(患側)
,得氣后,兩穴接通電針儀
,用連續(xù)波
,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兒能耐受為宜。留針10~15分鐘。取穴后,雙側少商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內(nèi)關也用同樣針刺方法。每日1次,重者2次。
十一 ·燈火灸法
(1)取穴,常用穴:角孫
十一 ·燈火灸法
(1)取穴,常用穴:角孫
。
備用穴:列缺
備用穴:列缺
。
(2)操作:一般選角孫,如效果不顯著改取列缺
(2)操作:一般選角孫,如效果不顯著改取列缺
。均取患側穴
。可先剪去角孫穴區(qū)頭發(fā)
,面積約5
分硬幣大小
分硬幣大小
,用7—10厘米長的燈心草,蘸少量菜子油或豆油
,點燃
,迅速將其點灼穴位皮膚,一點即起
,當燈心草油火接觸皮膚時
,就會發(fā)出“啪”的響聲,施灸后穴處可出現(xiàn)綠豆大白泡
,囑患者勿抓破
,讓其自行消退
,一般1次即可。如效果不明顯時
,可以同樣方法點灼列缺穴
。如無燈芯草,可用火柴棒劃然后呈垂直方向迅速按灸角孫穴
,火灸后皮膚發(fā)紅或呈白
色
色
,不必處理。
腮腺parotidgland:最大
腮腺parotidgland:最大
,略呈三角楔形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
,腺的后部特別肥厚
,深入到下頜后窩內(nèi)。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緣處發(fā)出腮腺管
,在距顴弓下方約一橫指處經(jīng)咬肌表面前行
,繞過咬肌前緣轉(zhuǎn)向深部,穿過頰肌開口于頰部粘膜
,開口處形成一個粘膜乳頭
,恰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腮腺炎單方治療 1.青黛3~5g
,紫金錠一片(研末)加醋調(diào)成稀糊狀涂患處
,干后再涂,約一日6~8次
,涂至疼痛減輕
,約4~5日。腮腺炎
2.以靛青或嫩柳葉膏敷局部
2.以靛青或嫩柳葉膏敷局部
,每日1~2次至消腫
。
3.10ml食醋于硯臺內(nèi)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筆涂腫處
3.10ml食醋于硯臺內(nèi)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筆涂腫處
,每日3~4次
,共2~5日。
4.鮮天花粉
4.鮮天花粉
、車前草各50g洗凈搗爛加少許食鹽敷患處
,每日1~2次、共2~5日
。
5.鮮仙人掌除去表面絨毛茫刺洗凈搗爛敷之
5.鮮仙人掌除去表面絨毛茫刺洗凈搗爛敷之
,每日2次,共4~6日
。
6.冰片粉加冷米湯半匙調(diào)勻敷之
6.冰片粉加冷米湯半匙調(diào)勻敷之
,每日2~4次
,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調(diào)敷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調(diào)敷
,每日2次
,共2~4日。
8.黃柏粉與生石膏以3:7比例混勻后
8.黃柏粉與生石膏以3:7比例混勻后
,用醋或酒調(diào)敷
,每日1次,共2~3日
。
9.榆
9.榆
、桃、柳
、桑
、槐于春天發(fā)芽時采枝混合煎煮兩次,把兩次煎汁一起濃縮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