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需找醫(yī)師辯證指導(dǎo)使用切勿私自用。
1、治療男子陽(yáng)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四逆散) 柴胡 6克 枳實(shí) 6克 芍藥 6克炙甘草 6克
注:將以上藥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的方(出自《傷寒雜病論》--甘草瀉心湯) 甘草 12克 黃芩 9克、 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棗 12枚、 黃連 3克
3、治療急性乳腺炎的方 栝萎 30克 酒當(dāng)歸 15克
4
注:鉛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藥一起煮。
5
注:鉛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藥一起煮
6
7
8、治療不孕癥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溫經(jīng)湯) 當(dāng)歸 6克 芍藥 6克川芎 6克吳茱萸 9克 人參 6克 桂枝 6克阿膠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 夏 6克 麥冬 9克
注:阿膠不要煮,待湯藥煮好后再放入阿膠
9、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的處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溫經(jīng)湯) 當(dāng)歸 6克 芍藥 6克川芎 6克吳茱萸 9克 人參 6克 桂枝 6克阿膠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夏 6克 麥冬 9克
注:阿膠不要煮,待湯藥煮好后再放入阿膠
10
11、治療腦部積水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甘草麻黃湯) 麻黃 15克 甘草 8克生半夏 30克
12
13、治療半身不遂的基礎(chǔ)方(出自《小續(xù)命湯》) 麻黃 25-40克 杏仁 25-40克 大棗 12枚 木防己 15克 桂枝 15-20克 黃芩 10克 白芍 15克 防風(fēng) 10克川芎 15-50克 人參 15克 炮附子 10克 當(dāng)歸 15-5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
14
15
16
17-1、治療脂溢性脫發(fā)的經(jīng)驗(yàn)方(出自《傷寒雜病論》--三黃瀉心湯) 大黃 10克 黃連 5克 黃芩 5克
17-2
18、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經(jīng)驗(yàn)方 白術(shù) 100克 續(xù)斷 20克 大黃 10克 枸杞 20克 陳皮 15克
19
注:混合后每次服 20毫升 ,一日三次
20
處方一:(出自《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大補(bǔ)肝湯) 桂枝 47克 干姜 47克 五味子 47克 竹葉 16克 旋覆花 16克 大棗 12枚 代赭石 16克
處方二: (出自《傷寒雜病論》--烏梅丸方) 烏梅 300 個(gè) 黃連 250克 蜀椒63克 黃柏94克 細(xì)辛94克 當(dāng)歸63克 桂枝 156克 炮附子94克 干姜94克 人參94克
注解:將以上藥到藥房加工成 6克藥丸,每日三次
21、治療風(fēng)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療粥方
成人: 蔥白一段 糯米 50克
注:將蔥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
小兒: 蔥白一段 糯米 30-50克 米醋 10毫升
注:將蔥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
22、治療老年癡呆癥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麻黃附子細(xì)辛湯) 麻黃 31克 炮附子 62克 細(xì)辛 31克
23
24、促進(jìn)乳汁分泌的民間驗(yàn)方 絲瓜 300克 鯉魚 500克
25、治療習(xí)慣性失眠的經(jīng)驗(yàn)方(出自《傷寒雜病論》--半夏瀉心湯) 半夏 125克 甘草 47克 大棗 12枚
26、孕產(chǎn)婦保健處方 出自《傷寒雜病論》--桂枝湯+當(dāng)歸散+白術(shù)散+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
孕期 1 到 2 個(gè)月: 桂枝 10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 10克 生姜 4片大棗 12枚 黃芩47克 人參 47克 干姜47克 黃連16克
孕期 2 到 6 個(gè)月: 當(dāng)歸 250克 黃芩 250克 芍藥 250克川芎 250克 白術(shù) 125克
注:以上諸味藥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湯勺。
孕期 6 個(gè)月到產(chǎn)前:白術(shù) 100克川芎 100克 蜀椒 100克 牡蠣 100克
注:以上諸味藥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湯勺
哺乳期: 當(dāng)歸 15克 生姜 4片羊肉 500克
27、治療小兒流鼻涕且咳嗽(出自《傷寒雜病論》- 發(fā)熱且舌苔發(fā)黃者:大青龍湯) 麻黃 10克 桂枝 15克 杏仁 10克 生姜 2片石膏 20克大棗 10枚 炙甘草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
28
29、治療早上吃的東西下午又吐出來(lái)或吃完就吐(出自《傷寒雜病論》--大黃甘草湯) 大黃 20克 甘草 10克
30、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民間驗(yàn)方) 以鈍物刺激天突穴輔以濃鹽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31、治療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顫(出自《傷寒雜病論》--防己茯苓湯) 防己 15克 桂枝 15克 甘草 10克
32、治療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綱目》) 白術(shù) 50克 黃芪 15克 茯苓 30克
注:用水煮取一盆,將患處浸于盆中,每日 3 次,每次半小時(shí)。視病情輕重,快則一兩周,慢則兩三月,即可痊愈
33
注:到藥房將以上幾味藥加工成藥丸,如果是 6克 以上的大丸,每天 3 次,每次 1 丸。若是小丸,適量增加即可。 服用后如果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猛增,適當(dāng)減量,若大便仍不通暢可以酌情加量。
34
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
35、治療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無(wú)異常的便秘(出自《傷寒雜病論》--大黃附子細(xì)辛湯) 大黃 15克 炮附子 15克 細(xì)辛 10克
36
注:芒硝不要煮
37
38
39、治療中晚期肺氣腫(出自《傷寒雜病論》--厚樸麻黃湯方+澤漆湯方)
脈浮者: 厚樸 25克 細(xì)辛 10克 麻黃 15克 小麥 2調(diào)羹 石膏 15克杏仁 15克半夏 15克 干姜 10克 五味子 15克
脈沉者: 半夏 15克 紫菀 25克 生姜 5片 白前 25克 甘草 15克 黃芩 15克 人參 15克 桂枝 15 紅大戟 15克
40
41、治療胸悶且平躺加劇不口渴(出自《傷寒雜病論》--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 15克 杏仁 20克 甘草 5克
42、治療有舌苔發(fā)黃且厚現(xiàn)象的咳嗽(出自《傷寒雜病論》--皂莢丸方)
皂莢 40克
注:到藥房將該藥加工成地黃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紅棗湯送服。
43、治療有舌苔發(fā)白現(xiàn)象的咳嗽(出自《傷寒雜病論》--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 15克 細(xì)辛 15克 大棗 7枚 麻黃 15克 半夏 15克 生姜 4片 紫苑 15克 款冬花 15克 五味子 15克
44、治療早期肺氣腫(出自《傷寒雜病論》--越婢湯方加半夏) 麻黃 20克 石膏 15克 生姜 3片甘草 10克大棗 12枚 半夏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與其他藥一起煮
45
46
47
48、治療慢性胃病的方(出自《傷寒雜病論》-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 當(dāng)歸 15克 生姜 3片 桂枝 15克
49、治療患者舌苔發(fā)白且胃痛的方(出自《傷寒雜病論》--黃連湯方) 黃連15克 桂枝15克
50、病人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瀉食物不消化(出自《傷寒雜病論》-桂枝人參湯) 桂枝 20克 炙甘草 20克 白術(shù) 15克 人參 15克干姜 15克
51
52、治療胃癌的經(jīng)驗(yàn)方 葛根 30克
注:阿膠不要煮
53
注:將以上藥研磨成粉
54
注:芒硝不要煮,將其他藥煮成兩碗
55、治療小腿有魚鱗狀干癬(出自《傷寒雜病論》--抵當(dāng)湯) 水蛭 10克虻蟲(chóng) 10克桃仁 20克 生地黃 15克
56
處方一: 大黃 20克 炙甘草 10克 芒硝 5克
注:芒硝不要煮
處方二: 吳茱萸 25克 人參 15克 生姜 3片 大棗 12枚
57
桂枝15克 白芍 1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3片 大棗 12枚葛根 20克連翹 15克 金銀花 15克 浮萍15克 蟬蛻 10克
58
注:肉桂不要煮,待湯藥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調(diào)勻,即可服用。
59、治療過(guò)度驚嚇或焦躁不安的處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牡蠣 25克、龍骨 20克、 大棗 12枚 常山 15克
60
方一:(治療乳癌或乳房中有硬塊,尚未潰爛破出時(shí)使用) 柴胡 15克 續(xù)斷 15克
注:體力差
方二:(治療乳癌已經(jīng)潰決破口
61、治療腦部積水(出自《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 柴胡 30克 黃芩 15克人參 15克甘草 15克 生半夏 45克 生姜 3片 大棗 12枚
62
63
注:先煮梔子,20 分鐘后放入豆豉
64
65
66
67
注:熬煮時(shí)將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煮
68
69、治療青春痘的處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桂枝湯加葛根) 桂枝15克 白芍 15克 甘草炙 10克、生姜 2片大棗 12枚 葛根 25克 黃連 10克 黃岑 15克、知母 15克、白術(shù) 15克
70、治療面部中風(fēng)的處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桂枝湯加葛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15克、生姜2片 大棗12枚、葛根35克
71、醒酒湯(出自《皇帝內(nèi)經(jīng)》) 蒼術(shù)30克 澤瀉30克、茜草15克
72、治療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炙甘草湯和小建中湯)
處方一: 炙甘草 20克 生姜2片 牡丹皮 20克桂枝 15克黨參 10克 麥門冬 10克 麻仁 30克 黃連 10克、柴胡 15克
注:待其他藥煮好后再放入阿膠。
處方二: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 大棗0枚 杜仲10克
73、治療自閉癥的基礎(chǔ)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桂附八味丸) 干地黃 400克 覆盆子 200克 茯苓150克 肉桂150克 山茱萸 250克 澤瀉 200克 牡丹皮 150克 炮附子 150克 巴戟天 100克
注:拿以上諸味藥(除去肉桂)去藥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黃丸一樣的丸劑。小兒一日三次,每次 10 粒再加上 2克肉桂粉用淡鹽水送服。
74、治療春季發(fā)作的過(guò)敏性鼻炎-俗稱花粉病(出自《傷寒雜病論》--麥門冬湯) 麥門冬 60克 半夏 蒼樸 15克辛夷 10克人參 15克 10克甘草 5克 粳米 2調(diào)羹大棗 12枚麻黃 10克 杏仁 10克
75、預(yù)防胃病的方法 早上起床的時(shí)候,慢慢坐起,喝下一杯涼水,持之以恒就會(huì)終生不得胃病。
76、治療牙痛的方法 牡蠣 10克
注:研磨成粉
77、治療女子逆經(jīng)的處方 郁金 15克
78
注:用黃芪煮湯
79、健康長(zhǎng)壽的粥飲 大米3調(diào)羹 糯米3調(diào)羹 紅薯4 小塊
注:將上述食物熬成粥
80、抑制病人劇烈疼痛 延胡索 15克 乳香10克 沒(méi)藥10克
81
注:用夏枯草和生雞蛋一起煮
82、強(qiáng)腎固齒的方法 炮附子10克 青鹽10克
注:將上述兩味藥研磨成粉
83、急救時(shí)滌痰通喉痹(《三生飲》) 生半夏 15克 生南星 15克 生附子 15克
84
85
注:將上述兩味藥煮好后,放入紅糖和蜂蜜即可飲用
86
87、養(yǎng)護(hù)肌膚的方法(出自《玉肌散》) 白芷15克 薏仁20克綠豆10克
注: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粉,做成面膜
88
89、治療由于小兒口腔潰瘍或牙齦發(fā)炎引起的發(fā)燒的處方 葛根5克 黃岑5克 黃柏5克 冰糖 8 小塊
注:汗出燒退之后立即停用
90
方法一: 把蜂蜜放在鍋中翻炒至完全沒(méi)有水分時(shí),倒入圓錐形的磨具中
方法二: 槐實(shí) 20克把槐實(shí)放入鍋中炒一下
注:便秘不治好
91
注:把蓖麻子在鍋中翻炒幾次
92、治療青春痘的面膜 梔子10克 木蘭皮10克
注:將上述藥加工成粉
93、治療產(chǎn)后腰背疼和去除妊娠紋的處方(出自《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 柴胡25克 黃芩10克黨參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棗4枚 杜仲20克
94
95
注:把前兩味藥炒過(guò)之后和枸杞一起用開(kāi)水泡著喝即可。
96
注:將上述三味藥用開(kāi)水泡一會(huì)即可飲用
97、補(bǔ)氣健身的茶飲 黃芪5克 甘草5克 枸杞10克
注:將上述三味藥用開(kāi)水泡一會(huì)即可飲用
98
注:用蔥白擦拭乳頭,用蔥葉尖刺一下